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為期三天的精品課程培訓已接近尾聲,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師來講,這次培訓使我收穫頗多。在培訓中被李健教授和其它老師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深深地吸引,李健老師講的如何建設精品課程和對金融學科課程建設和學科分類問題給我以很大的啟示。以前雖然教授貨幣銀行學這門課,但是對於這門課的地位、範圍界定和整個金融學科的發展還不是很明白,只是單純的為了講課而講課,沒有更加深入的考慮,透過這次培訓我瞭解到瞭如何建設精品課程的基本思路,如何教好這門課,如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好的把握知識點,把握教學口徑,如何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下面我將對我這三天以來的培訓心得分幾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 精品課程建設方面
精品課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的課程體系,是國家在此方面比較權威的專家推選出來的,能夠體現本學科的特色與風格,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有利於帶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幹課程。在建設精品課程一定要本著自己專業出發,充分體現自己專業的課程特色,必須要有整體的、全域性的觀念和視野,選取適合自己學校的高質量的教材,同時也要考慮教師專業,在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素質,考慮教學技術的改進和教學制度的改善。同時建設精品課程還要避免面面俱到,既要突出某一重點領域,也不能脫離整個領域,建設成多層次、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建設。
二、 在加強教學效果方面
貨幣銀行學的課程內容從根本上說是比較枯燥,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枯燥的知識講“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在這裡李健教授給你們的意見,就是要多結合現實,多關心國家的金融政策方針,比如國家調節利率,在課堂中提出來,這樣既能傳授了知識,也同時聯絡了實際,給學生以新鮮的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案例教學這種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把學生進行分組,比如給學生一個案例,首先讓學生自己分析,課前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去找資料,然後在課堂上學生進行討論,最後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比較正確的結論。這種教學方式,在我的課堂應用了幾回,效果非常好,這樣對學生的能力煅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課程交叉問題
在金融學的整個體系中,貨幣銀行學這門課程與後面要講的許多專業課有很多的重疊內容,如何解決這種現象。李教授告訴我們,要避免重疊內容首先要做好課前教研室老師之前的溝通,做好教學計劃。另外,對於重疊內容也不是完全的迴避態度,有的內容比較重要,適當的重疊恰恰是說明知識的重要性,我們所講的重疊內容也不是單一的重複,而是要講出層次來,講出自己的特色來,把握講授內容的深度與難度。
這次培訓真的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知識的有限,能力的不足,這次學習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今後的日子中我一定還要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我,錘鍊自我,學習優秀教師的寶貴經驗,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經過三天的線上培訓,讓我受益頗多。充分了解了幼兒園綜合主題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以及使用方法。現將我的理解以及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主題綜合課程的構思
課程是由幼兒園發起的並在幼兒園中實施的課程,強調課程從幼兒園、幼兒園內幼兒、幼兒園內教職工的發展需要為主要出發點來考慮設定的課程,強調要立足於幼兒園和當地社群實際條件,其中特別是可能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建設起來的課程,同時也強調是在充分考慮與國家、地方課程標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凸現幼兒園獨特個性的課程。而幼兒生活是整體的,多個發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因此幼兒園課程內容應是綜合的,儘可能使不同的課程內容之間產生聯絡,以促進幼兒的學習遷移,讓幼兒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對完整的生活、有機的經驗,不要把學科、領域這種人為劃分知識的方式用以劃分幼兒的經驗,並以單一的經驗作為幼兒活動的起點。
介於以上教育新理念的思考,該課程以挖掘幼兒潛能為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幼兒的經驗、能力、興趣、需要為出發點,在課程統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學活動化的理念指導下,進行主題綜合課程。教育過程以一個個幼兒感興趣的主題為線索,明確每一個主題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等,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與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作用中獲取各種經驗而成長。
二、主題綜合課程的內涵
主題綜合課程是根據幼兒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順應各種教育要素之間相互聯絡、互動作用的客觀規律,從綜合性入手,透過合理地選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學地組織教育過程而建構的一種課程模式。其課程特性主要表現為:
1、整體性。即整體地思考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之間的聯絡和相互作用,使幼兒園教育更好地發揮整體功能。
2、聯絡性。重視幼兒園教育各領域之間、各教育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絡及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絡,以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因素的整合功能。
3、集中性。一個階段相對集中開展某方面的活動。
三、主題綜合課程的實施途徑與方法
(一)尋找恰當的主題題目。
主題綜合課程為幼兒和教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內容和教育內容的選擇可能性,但同時也對幼兒和教師選擇恰當的主題提出了挑戰。該課程從幼兒出發,選擇其感興趣、有意義的、貼近生活的主題內容,讓幼兒學得輕鬆自然、學得積極主動。
1、從幼兒的興趣出發。
在每一次選擇主題題目之前,教師先了解幼兒當前最感興趣的事物是什麼,從幼兒的關注的話題中尋找主題,從吸引幼兒的事件中尋找主題,從幼兒的角色行為中尋找主題等。
2、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一般從自身開始,然後將注意推展至家庭、社群、周圍世界,由淺至深、由簡至難。因此,我園教育過程中的主題來自於幼兒周圍的人、事、物,來自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且透過這類生活化的主題豐富和構建幼兒新的生活經驗。如:主題活動“我愛我的幼兒園”“各種各樣的服裝”等等這些主題都來自於幼兒的生活,幼兒對這類的主題內容有一定的熟悉、有一定的經驗,在這基礎上幼兒就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活動也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確保主題的連續性、獨立性。
該課程還考慮到主題和主題之間在促進幼兒發展上的連續性,幼兒能力、生活經驗、興趣等方面的聯絡,而不是內容的聯絡。如:“特別的我”“追趕跑跳碰”這兩個主題,就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幼兒首先對自身有了一個充分、足夠的瞭解之後,再豐富一些身體運動方面的知識,這樣就使幼兒的各方面發展逐步推進,合理有效。同時,主題的選擇是相對獨立的,即在小、中、大三個年齡層次,不出現重複的主題題目。如:主題活動“我的幼兒園”“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這兩個主題在小、中班出現後,就確保在大班不會出現此類主題。
(二)蒐集有關的主題資料。
確定了主題題目後,應組織教師根據題目查閱各種資料,尋找有關的教育內容、活動圖片、活動資料,開闊視野、拓展思路,使主題活動內容豐富而生動。如:小班確定“滾滾樂”這一主題後就去網上、書上查閱資料,瞭解關於“車”的常規知識和關於“車”的教育活動,供活動設計和選擇時作參考資料。
(三)集中力量設計主題網路。
該課程明確站在幼兒的角度說明:在這個主題中幼兒可以做什麼?可以獲得什麼經驗和概念?幼兒對什麼最感興趣?哪些方面是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的?然後用網路的形式展現出來。如:在《十二生肖》這個網路中,幼兒獲得的概念有“十二生肖的由來”“十二生肖的順序”“十二生肖的種類”“十二生肖的特徵”等,其中“十二生肖的種類”中又包含了三個次概念“傳說動物”“哺乳動物”“卵生動物”,在次概念下還可以有更基層的次次概念,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討。每個概念都關聯了多個領域的活動,幼兒可以從不同面來了解該概念,強化概念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知識。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在今年的新課程培訓中,我們觀看了兩節全國優秀地理教師的比賽課,兩節課同課異構,均講的是新課程必修二中的一節課,但風格迥異,一節是典型的傳統教法,一節課則充分的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帶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衝擊。是啊,新課程,如果沒有新的教學理念做支撐,必將落得和上一輪的課程改革一樣,沒有多少變化,國家的課程改革又將流於形式。
聽了張海晨校長的報告,我更加堅定了上面的想法,也堅定了課改的決心。特別是張校長展示的那兩幅關於“學生對所教內容兩週以後記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圖的對比,更留給我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此時還不積極投身於課改,那怎麼對得起國家、人民對我們的信任呢?
在我們學校的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實踐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時候在課堂上我也會覺得彷徨,許多的地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覺不夠流暢,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些都讓我難以平靜安心。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時間不夠用,室展、簇展的關係未能很好協調,存在重複低效的現象,還有就是學生參與展示的積極性不高、或展示權老是集中在少數學生中的問題等。而在張校長的報告中,我受到了許多的啟發。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關係,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認識到了簇展在一節課成敗中的關鍵性作用,只有簇展進行的充分,才能保證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在大多數同學中得到落實,保證新課堂的高效。而在實際的課堂實施中,往往我們的簇展、室展內容一致,導致許多同學對簇展的參與缺乏積極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站在一起。同時,簇展、室展的重複也是我們課堂時間緊張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其中也暴露了我們教師還不夠相信學生,還不敢放手,總是擔心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準確、不夠到位,必須在室展中親自把關才行。聽了張校長的報告,我認為我們必須提高室展的針對性,使簇展、室展更靈活一些。室展我們應該展示的是學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決的問題,方式上可以是向我們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長提到的真正放開、實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為載體,打破學簇的單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自選位置參與展示交流,由每簇確定一位題長來負責重點展示和組織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夠把問題都解決了的話,我們完全可以不進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難重重,沒有明顯效果話,我們則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室展,在室展的基礎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進行課堂檢測,深化學生的理解。
第二,是關於學情調查。張校長在報告中提到,每節課的實施中有三次學情調查,我認為這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今後在課堂實踐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張校長介紹到的三查,一是在獨學階段,對學生自主探究結果的調查瞭解,二是在小展示環節,即我校的簇展環節,對學簇合作探究的結果的調查瞭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環節之後的課堂檢測中,具體把握每位同學對當堂內容的掌握情況。在我們學校的課改中,也有對學情調查的要求,但是沒有張校長介紹的那樣理性、具體。三次學情調查,時間不同,我認為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在具體的實施中一定要靈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張校長介紹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簇的力量,以學簇為單位對每位同學當堂存在的問題記錄整理,這樣的方式既節約時間,同時又將教學效果落實到每一位具體的物件,我覺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們借鑑。
第三,是關於學生的預習。我們學校也曾提出獨學、對學(同層次)、群學的概念,但並沒有得到具體的落實。我認為在今後的預習課上,我們要逐步引入這樣的方式,可以將預習課進一步進行分割,第一階段由學生獨學,必須保持絕對的安靜,而第二階段則是學簇內的對學、群學,透過合作,提高預習課的效果。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簇建設座位的編排要合理,以保證各層次的同學在簇內都有比較好的合作伙伴,形成和諧的合作探究的氛圍。
第四,是關於學道的編寫。我們學校的學道編寫雖說領導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始終沒有達到其應有的效果,沒有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同,這已經成為制約我校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的一大問題。在我們檢查學生的學道時,經常會發現對於學道中的有些欄目如學習目標,學生並沒有認真閱讀,或者有的欄目學生並不喜歡去做。甚至於我們有的教師不喜歡使用學道,自己就對學道不夠滿意。張校長在報告中提到:“一切問題從學生中來,一切答案從學生中找。”我認為我們在學道的編寫中,也應該引入學生的思想,我們要了解學生喜歡的學道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引導等。
在充分的瞭解學生的需求之後,我們教師再結合我們的思考,融入我們的思想,設計出有效的學道欄目和內容,以起到真正的導學的作用。同時,從教師層面,我們一定要精誠合作,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依據課程標準學情,充分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多種資料等,精心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將知識問題化,一方面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高高效的行動路線圖。
總之,在張校長的報告中,我深深的認識到,高效的課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鑄成的,他們的那些成功的經驗背後也蘊含著許多的汗水、許多的辛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要堅定課改的決心,要不斷的創新方法,積極實踐,認真反思、不斷提高,努力使我們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的課堂改革相結合,創造出我們無悔的燦爛的教育人生。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今年暑假,本人參加了為期十天的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培訓,受益匪淺。特別是華東師大的胡教授和幾位老師對新課程的獨到見解讓人耳目一新,現將我的學習感受總結如下:首先,要想實現高中新課改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如果固守舊的觀念不放,總是認為新課改將會與高考、學校的利益、學生的利益相沖突,認為過去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考上好的學校,而忽視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健全的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縱觀我們過去的體育教學,都是以前蘇聯的教學模式為藍本,注重競技體育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術教學,嚴重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實際需要,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那麼怎樣改變這一局面呢?第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應選擇適合學生的運動內容,採用有助與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方法。因此,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將摒棄競技運動的教學觀念,淡化競技化的教學方法。
其次,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重視健康整體觀的確立,力圖透過體育教學不僅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以充分體現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將重視身體練習活動與健康教育的學習相結合。傳統的體育課程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過分強調“跟我學”、“跟我做”、“跟我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無需動腦地進行模仿和機械練習。
最後,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改變傳統的灌輸——接受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提出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之間交往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的體育課程比較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教師主要關心的是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至於學生是否願意學,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教師都很少關心。
教師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作用,應給學生留有儘可能多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釋放情緒和體驗愉快,並獲得跟多的認識和理解。總之,幾十年的實踐表明,學生樣樣學,樣樣都不精,難與形成運動專長和愛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有選擇性的學習一項或幾項運動專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運動專長,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才會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打好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這一仗。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培養“聽話的好孩子”,而當今時代的教育必須肩負起培養在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生存並參與競爭的人才的歷史重任,要求學校培養出的人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生活和會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從傳統教育的圈子跳出來,轉變觀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就要求教育不僅在傳播科學技術知識方面,而且在發展使人類掌握和利用這些知識的行為方面都應該發揮重大作用。面對新形勢,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自覺思考如何去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樹立“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中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要激勵和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並提供充分的條件,促使學生嘗試、探索、觀察、實踐,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自主的。善於“發現的”學習者。
2、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智慧、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前面和諧的發展。就實現課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3、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必須把教法和學法統一起來,發展學生的“元知識”能力,使他們成為“策略的學習者”。要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蒐集、處理和運用資訊,用以分析、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
4、要尊重學生差異,因異施教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它要求課堂不在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學習內容也不在僅僅是教科書,這就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變化。我國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不能平等交流、探討,在這樣的師生關係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難得到良好的發展。面對新課改,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向平等參與學生的學習轉變。從知識的傳遞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
(二)樹立“教師發展為先”的新理念。
1、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
學生在經驗儲備、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徵方面都存在差異,教學應承認和尊重這種差異,視差異為一種資源和特點,採用適當的“除錯”的方法和“差異教學”的策略,因異施教。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就是要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教學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儘可能好的發展。
2、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侷限教科書到關注學科前沿和學科交叉,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當涉獵科學、藝術等領域;教師應懂得一般科研程式和方法,知道去哪裡蒐集相關資料,怎樣做實驗並進行統計和整理,並能指導學生有科學的語言,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面對新的課程內容和結構,教師的角色也相應的發生變化,教師在備課中的出發點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學生和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教師怎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教師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知識面,適應課程綜合化的要求,要增強課程整合和課程開發的能力,要善於把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還要學會尋求和利用各種教學資訊,加強同事之間的協調合作,善於分享別人的經驗,
二、師應改變教學方式。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是互教互學。傳統的教學“教”與“學”脫節,教決定學,我怎麼教,你怎麼學,我教多少,你學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學,教師對學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居高臨下的,師生關係經常處於對立和衝突之中。所以,要改變師生關係,與學生做朋友;,要敢於向學生學習,教育改革最大的難點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生共同探究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師生的平等,只有這樣,才能透過交往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增強對學習的重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師要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傳統教法只注重教師怎麼教,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只滿足於學生獲得了較高的分數,而忽視了學生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和過程獲取知識的。我們應該明確,學習過程是新舊知識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別人無法替代的。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看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學會與同伴交往,合作探究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情感和態度,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少“講”,學生多“想”。要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去操作、觀察、猜想、探索、歸納、類比、質疑,而如果向學生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乃至結論,將有礙於學生積極的思維,有礙於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在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創新教育的同時,教師還要相應的改革教學的評價方法,要加強創新教育評價,以次來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傳統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唯一標準,往往要求十分細碎,偏重速度和熟練,很少鼓勵創造。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學生評價要鼓勵專長,鼓勵拔尖,鼓勵創新,並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5
經過一個階段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教材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應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透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
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在商貿公司的積極倡導與組織下。參加了三天的時代光華管理課程培訓,此次學習的主要提高單位職工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管理素質,以及員工之間的凝聚力,重視企業文化的建立,讓商貿公司可以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也讓廣大職工得到較好的素質提升。對於此次培訓感觸較多。
作為柳鋼賓館一個支部的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管理部門人員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無論是哪種工作內容,都離不開溝通。此次培訓也對溝通做出了知識擴充套件。包括有效溝通的六個建設。與員工溝通的技巧,與上級溝通的技巧,面對不同性格人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在溝透過程中,管理者首先要解決的是觀念問題,並且要在信任的平臺上進行溝通,才能夠進行有效溝通。作為管理者需要理性的思維面對自己的職位以及自己的團隊。面對不同的人員,比如我們的面對上級時,我們需要升位思考,作為責任更大的上級領導他們的立場是什麼,他們所顧慮的是什麼。面對下屬員工需要進行降位思考,弄清楚站在員工的角度他們能考慮到哪個方面,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換位的思考就會讓你更瞭解需要溝通物件,從而有側重的、有方法的進行溝通。
透過換位之後,在溝透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傾聽,溝通不是我們站在主導位置進行陳述,傾聽也非常重要。傾聽包括單純的聽、邊聽邊問、體驗式聽。但最好的方式是用綜合的感覺去傾聽。理解對方說什麼、使用目光的接觸、並對一些觀點給予一定的反映。面對不同的人員選擇不同的溝通模式。一個有效的溝通,每個方面都需要做到位,才能夠達到期望的效果。
與員工之間的溝通,要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先聽為主,不急於表態。不說長短,免傷士氣,更要做到態度和藹,語氣親切。而溝透過程中,管理者要注意語言模式的匹配,否則會出現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情況,導致話題中斷。而在溝通互動過程中的體態語言主要表現在表情、姿態、服飾和溝通的距離等方面。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經過這次培訓雖然學習到了很多方式方法,但是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需要經過實際工作的運用才能夠真正成為自己技能。透過培訓後,自身做好總結,並結合實際運用知識,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7
聽了汪主任的講座,自己恍然大悟,原來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自己也曾做過多次,只不過是沒有按照這樣嚴格的格式和高質量罷了。但是,自己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只是不知道叫這個聽起來覺得很高難的名字。為了使自己和同事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次的培訓的內容,現將培訓過程中記錄下的極少的內容整理如下:
一、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的行動計劃的目的意義
(一)首先理解什麼是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
1、我們所要建設或者說開發的是教師培訓課程。不是學生學的課程,而是用於在職教師提高的培訓課程,不能一般的理解為校本課程。
2、開發的人員:中小學教師、教師進修院校人員和其他培訓者。其中,中小學教師是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的主體。
3、是在校本研修的過程中完成課程開發。要圍繞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培訓課程開發。
4、我們開發的培訓課程是可以在網路上執行的。
(二)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的行動計劃的目的
1、探索中小學教師的'成長途徑,使教師在培訓課程程序中成長為研究型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的行動計劃的目的。
實際上是用任務驅動法來激發教師研究問題的積極性。教師們在開發培訓課程的過程中,要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進行深刻的反思,對其中散在的實踐智慧進行總結。
2、挖掘教師中蘊藏的巨大培訓資源,形成分學段,分學科的教師培訓原則課程,實現全員學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二、校本研修與培訓課程建設的行動計劃的內容與規範
(一)教師培訓課程的基本要求
1、要選好課程內容。講什麼,講哪個領域,講什麼問題。
依據教育教學需要研究的實際問題確定講什麼,越具體越好,越微觀越好,具體到課最好。拓展、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評價、實驗操作、教學設計、教學技能、課標理解與實踐等方面;選擇的課程內容要有價值。細化到每個單元每課的具體問題題目,但要注意不能把給學生講的原封不動的搬出來。要說清:整體地位?大部分人都是怎麼上的?存在什麼問題?所以,我著重解決什麼問題?操作之後獲得哪些效果?還有哪些沒解決的問題?等。總之,選題越細越好。
2、要確定自己的課程名稱。課程題目要平鋪直敘,簡明扼要。
有些課程名稱具有文采飛揚的特點,沒有必要,有的是“淺談...”、“試論”等都不可以;還有的是帶有副標題。如果把正標題去掉,副標題可能會好一些。總之,給大學生講課,沒有文采飛揚的課程,沒有說“淺談...”、“試論”的,更沒有帶有副標題的。另外,經驗體會累的題目也不可以。比較好的題目比如“兒童詩欣賞與創作”、“小學生作文技巧指導 ”等。
3、要明確培訓的物件。
4、明確培訓目標,讓培訓物件學完後能達到培訓目標。
5、明確課程長度。以4學時為基本單位,所以叫微型課。如果4學時講不完,可以4學時為基數。
(二)教師培訓課程的基本框架
1、課程概述(講稿、講座錄影)
講稿主要包括下列內容:概念界定或問題提出(背景、研究狀況等)目的意義、實施策略、實施過程、實施效果或預期效果及尚未解決的問題等。
要注意文體,用課程文體,我們應該怎麼做,允許有探討,但是引導大家思考。注意千萬不要念或背講稿。儘量找一個號得環境。注意藝術性。時電子文字和錄影光碟。
2、課例或案例(講座本人或合作者的實施過程錄影及評點等)
3、相關資料(閱讀材料、課件)
4、作業與討論(設計研討題目、作業,組織互動探究,學習效果簡評等)
汪主任在講課過程中,講了很多案例,我想,能養成收集細節的火花和智慧的習慣多麼重要,我們往往會在細節中發現更為有價值的案例,為我們的校本研修及培訓課程建設提供了更有研究價值的資訊。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8
1、課程組經過研討,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講授中注意避免與中學課程的簡單重複,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屬性,注重中國近現代史知識講授的理論性。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已係統地學過中國近現代歷史,對有關的歷史事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已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但是,對歷史發展的脈絡,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主要經驗,還不能完整地把握和準確地理解。鑑於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一直注重避免與中學課程的簡單重複,而是以注重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為重點加強理論教學。針對學生以福建生源為主的實際,我們在教學中還增加了福建地方史特別是福建改革開放史的教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程的教材內容主要是敘述史事和闡述理論,缺少事例,顯得枯燥。課程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蒐集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案例,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就熱點問題展開課堂討論,同時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補充案例分析,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探索實踐教學的新路。由於本課程只有36學時,無法在課堂內再安排實踐教學時數,於是課程組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路徑。課程組佈置學生在業餘時間中開展“尋找建國六十年口述的歷史”活動。學期初教師就佈置這一活動,由學生組成團隊,用一個學期的課餘時間(如本市、本省學生週末、節日回家的時間,專業實習的時間,結合學生工作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等時間)進行田野調查。本方案從教學內容入手,讓學生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書本知識的同時,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這樣加強了教學內容的真實型和有效性,提高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然,當前教學中也還存在某些問題:如課外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影片的教學內容還顯單薄;等等。需要透過不斷加大精品課程建設地力度克服這些問題。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閱讀了我校的《“多維有序”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成果報告,對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發展歷程、成果和未來的展望有了更加清晰地認識。曹楊二中作為上海市示範性高中,為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起到了表率和引領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我校的“文理相通、人文引領”的辦學理念。
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最具有特點、也最為重要的活動,這個活動不僅僅決定著人們的認識活動,同時也是人們認識活動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歸宿。學生的獲得真知的活動最終也來源於實踐,而且服務與實踐。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雖然不能完全等同於社會實踐本身,但這個活動對於學生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活動的開展,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的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踐與服務技能;培養學生分享、尊重與合作的精神;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社會責任心與使命感。而我校在實踐活動課程中提出的目標是: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這不僅僅符合學生身心的成長規律,也使學生逐步學會處理自身的發展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特別是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社會家庭很多人比較功利,更加重視的是高考的成績,因而忽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而且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也不是很清楚,而我校在社會實踐活動課程中的探索無疑為學生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加廣闊的空間,我校的軍訓、學農、生存訓練、成人儀式等眾多的實踐活動不僅具有廣泛性、普遍性,也同時具有強制性,使學生能夠自覺或不自覺地深入到這些活動中,當然這些活動也是在學校的系統實踐活動中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和策劃,真正能夠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幫助的。
在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建設中提出了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內涵、挖掘其多維育人功能,提出瞭如何使得每次活動都形成一個“功能多維”的道德生活體驗場?以何為抓手,如何持續改進,形成特色,使整個體系對內“可持續、可再生”、對外“可複製”?這些充分體現了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跨學科、實踐性、自主性、系統性、研究性、科學性、生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這不僅僅是服務於我校現價段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是不間斷的加以改進、提高,探索今後不同時期的學生社會實踐發展的道路,也為其他學校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借鑑和幫助。
在社會實踐的課程建設上,我校也充分發揮了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各個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學校組織中堅力量,對已經開展和實施的社會實踐課程進行分類總結細化,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實踐課程體系和相關的比較成型的經驗總結,對今後的課程活動的開展起到引導、示範和指導作用。在教師中也不斷培養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課程的中堅力量,並且透過這些起到發散作用、以點帶面的作用,從而也為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有效地指導奠定必要的基礎。在學生中,從高一開始,無論是在“雙節”活動中,還是軍訓、學工、走進江村等活動中,學校不僅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這些活動,而且在學生的活動中也不斷選撥培養一些骨幹力量,有利於促進以後的各項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真正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對於學生,不僅要重視其活動的過程,也要重視其活動的效果,而且還要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實踐課程建設中,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我校今後的社會實踐課程建設中,應該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種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主,特別是透過學生自身的自我評價、社會、學校對學生的評測、使學生更加註重在活動過程中所體會到的能力、情感體驗、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的科學系統的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
相信,隨著我們的不斷努力,在社會實踐課程建設中,曹楊二中會走得越來越好。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每當我們踏進教室,準備和孩子一起度過一節課,我們都期待著自己這位“導演”能帶領著幾十個“小演員”歡快愉悅地感受著語文課堂的魅力。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我覺得“鑽”與“實踐”的力量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一、課前備課要鑽透課標、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一二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標準之一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看圖寫話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看圖寫話的主題,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選擇相應的圖片。以二年級第一單元寫有關春天的文章為例:結合春天的背景,我們可以選擇故事的主人翁是在學生心中比較流行的喜羊羊形象,以此激發學生觀圖的慾望。有了看的興趣作為支點,就為進一步引導學生去說出自己看到的事物提供了源動力。學生想說的話會內容各異,形式多樣,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做好各種的設想,要鑽研著去預設如何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的話合乎邏輯地說得更具體、更細緻、更生動。課標對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的要求還提出“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語文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夥伴,它富含著寶貴的知識資源,它用或美麗、或樸實的詞語和句子,描繪著人類社會包羅永珍的事物,教師善於鑽透課文與看圖寫話教學之間可運用的材料,並且進行提煉與整合,可以讓看圖寫話的教學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二年級的第一單元主題是春天,幾篇課文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春天,每一篇課文都有很多優美的詞語,所以在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思地讓孩子去積累一些美詞、美句,為這一單元的看圖寫話教學積累詞語素材。
二、課中實踐體現教學的生命力。
課堂是教與學的重要載體。教師的課堂實踐是課的重要內容體現。精品課程的目標是打造更優質、更實效的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的實踐中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在課堂中,老師要敢於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要善於運用自己的課堂藝術去激發學生喜歡文字,要富於點撥的智慧讓學生把文字呈現的知識、態度、情感、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內在知識與品質。實踐出真知。只有不斷地實踐,我們才能總結出我們的教學設計哪些方面是值得推廣的,哪些方面是需要修正的。透過實踐,我們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課堂帶給了學生什麼,是否達到教學的目的,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推動著我們把“課”磨出來,讓自己的課成為精品課,為孩子的學帶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課程標準提出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標準之一是讓學生“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標點符號對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每一篇文章中都會和孩子們見面。但標點符號的運用,孩子常在看圖寫話時會較多地使用。標點符號如何運用正確,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孩子習作的過程中加以指導。在看圖寫話的精品課程教學中,我們嘗試了這樣的做法。首先在學生進行寫話前提醒他們要結合語境正確選擇和使用標點符號,並且要注意它們的書寫位置。接著在評講作文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檢查標點符號是否運用正確。這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去感悟、去不斷地總結運用標點符號不當的經歷,積累運用標點符號的成功經驗,達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目標。
精品課程的建設,我認為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要齊步地向精品邁進,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精品課程的實現首先是要求教師肯“鑽”,勤思考,富有創造性地整合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精品課程的實現過程在課堂,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宏觀把握好整節課的每一個環節,要微觀地把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帶給學生,從實踐中感受精品課程帶給我們的豐富的收穫。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家長會是學校同家庭聯絡、溝通、合作,促進家校和諧,改善教育生態的一種常用方式。我們學校已經把家長會當成一種課程來開發、研究和建設,分學段制定目標,再分解到學期,落實到每一次家長會上。
我所擔任的是二年級的班主任,每一學期的家長會,我都會根據學校家長會的學段目標來制定家長會目標,學校對於低段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就會考慮孩子已經養成了什麼樣的習慣,需要再培養什麼習慣,家長在其中要做些什麼,除此之外,我也會了解家長想在家長會上知道什麼等等。例如:在二年級第一學期初,開第一次家長會時,我先了解了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都養成了哪些學習習慣,又有哪些還沒有養成,如:我瞭解到大部分孩子在家完成作業後,書包是由家長整理的,或者自己隨便把書和本子放在書包裡,到校後,僅找書或作業就要好長時間;因為校信通的原因,學生基本不聽老師佈置作業,都是回家再問爸媽作業的情況;回家也不能獨立完成,非要等爸媽回到家後,在爸媽的陪伴下才寫作業等等。
根據這些情況,在二年級的第一次家長會上,我制定的家長會目標是:
1、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學生自己能有序的整理書包的習慣;
2、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3、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學生獨立記作業的習慣。
在家長會上,我主要採用這樣的形式來落實目標:我的經驗分享、家長的教育經驗分享、家長和老師共同的交流。
例如:如何培養學生自己能有序的整理書包,我的經驗分享是:分門別類的放置物品,固定的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例如,整理數學作業本,首先告訴家長我的要求:我對我們班的孩子是這樣要求的,數學書要包上塑膠的書皮,根據老師的要求,在數學本上分別標上1、2、3等數字,告訴學生1號本是課堂作業,2號本是家庭作業本,3號本是練習本等等,然後所有的本子必須放在數學書的書皮裡,寫後作業必須馬上把作業本放在書皮裡,這樣老師要拿什麼本子的話,很快就可以拿出來了。把學校老師的作法告訴家長,那麼家長在家就知道如何來要求孩子。
家長的經驗分享在家長會上也是至關重要的:把家長的做法和其他家長分享,也更有說服性。例如:在中考過後的家長會上,我會選出3-4個在家輔助孩子特別細心的家長分享他的教育經驗,這樣可以讓其他家長借鑑一下經驗,取長補短運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另外,中考過後的家長會有時我們也會開部分後進生的家長交流會:讓這些家長坐在一起進行交流,孩子成績不好,可能和平時學習習慣有關,也可能和家長的放縱有關,還有可能與家長工作忙,關注少有關。所以在家長會上,我們通常是圍坐在一起,交流平時孩子在家的表現,家長在家的做法,為什麼會出現落後的情況,如何才能改進等等,這樣的做法,讓家長少了緊張感,不會把家長會當成訓話會,成績釋出會等等,圍在一起家長可以你一句,我一句的來交流,讓家長暢所欲言,並從中有所收穫,不僅是對孩子的一次瞭解,更是對家長自己的一次教育。
開過家長會之後,我們會給家長髮放家長會反饋表,上面有家長對這次家長會的收穫,還對學校或老師提出的建議,這張反饋表不僅讓我們更全面的瞭解到家長的想法,而且能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家長會課程建議方面,我們正處在研究、開發階段,但我們有信心,把我們的家長會做得更好,讓我們的學生和家長都願意開家長會,喜歡開家長會,盼望開家長會。
一流課程建設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聆聽了眾多專家的培訓、講座,雖培訓內容有所不同,但呈現方式基本相同,培訓結果收效甚微;1月7日上午顏教授耳目一新、活力四射的團隊培訓,如夏日裡的一縷涼風,讓我們每一位培訓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愜意與暢快,收穫到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成功!
“康泰之樹,出自茂林,樹出茂林,風必折之。”一棵健康高大的樹木,一定是從茂密的森林中生長出來,這棵樹如果離開這片森林,風一吹來勢必折枝散葉。在現今社會中沒有一個人單靠自己就能頂天立地。企業競爭不是個人賽,而是團體賽。因此,增強領導才能,實施人文管理,倡導人盡其才,各司其職,增強團隊凝聚力、向心力,實現智慧共享、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最終成就一支優質高效的團隊,從而助推企業跨越式發展。
一、增強領導才能
增強和發揮領導的指導作用,首先領導必須以身作則,為團隊成員起榜樣和示範作用;其次,明確企業的經營理念、目標;再次,明確各團隊成對員的角色和責任分工,充分發揮團隊成員各自的才能,激發每個成員最大的潛能。比如,《南極大冒險》影片中群狼狩獵片斷,讓我們看到了一匹精明能幹、沉穩睿智,頗具組織、領導才能的狼首領,正是在它的英明帶領下,群狼捕獵成功、共渡難關。
二、增強團隊合力
在每一所企業裡,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大家由於心態、觀念、能力的不一致,難以高效地完成各自的目標,正所謂“百姓百心”,很多工作進展緩慢,作為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以人為本,採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讓全體員工凝成一股繩,建設一支高效團隊。
1、目標引領:團隊凝聚力是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將一個團隊的成員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看不見的紐帶。團隊的凝聚力來自於團隊成員自覺的內心動力,來自於共識的價值觀,是團隊精神的最高體現。因此領導者要提出先進的辦學目標,以辦學目標引領團隊前進的方向,使團隊成員對工作目標形成統一和強烈的共識,增強團隊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團隊走向高效。
2、溝通協調:領導要進行充分溝通,引導團隊成員調整心態和準確定位角色,把個人目標與工作目標結合起來,明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以及清楚如何去做,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其次,領導要及時發現團隊與中層領導之間的矛盾衝突,透過溝通和協調,促使二者之間不斷達成共識,更好地促進目標的實現。
三、實施人文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企業要加強團隊建設必須要依靠制度,但在制度的規定上要有彈性,體現人文化管理。其次,人文管理還體現在領導者要放下領導的權利,以優秀的人格魅力來管理團隊,讓團隊成員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