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最新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

最新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1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我有幸去泰安聽了“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競活動”,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彙報。老師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也不具備教學專家那樣的水平,還不能把競賽課的所有內容原封不動告訴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說得不好的地方,請老師們諒解。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這次競賽課中的變化。

  (一)還數學課堂安靜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競賽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裡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很多老師心裡想,數學課堂肯定體現數學味道,這還用說。老師們都知道,為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公開課,老師為了讓數學課堂更加充實生動,更加吸引學生,老師在教學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識;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老師又加入了相關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為了豐富課堂語言,有感情,用著詩意一般語調講課;為了節省時間,用了大量畫面精緻的課件。一節課下來,涉及的科目很多。學生不知這節課到底是什麼課,數學課也像,自然科學也像,綜合課也像,最終成了“四不像”。

  但這次的課堂卻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次講課內容多樣,不像以前公開課那樣多講幾何知識,或講簡單數學認識。對於一些抽象代數知識是避之若騖。這次不僅講一些比較抽象知識——如比、用字母表示數、有餘數的除法、百分數的意義、中位數等。還講了一些比較有難度的知識如可能性的大小、雞兔同籠、莫比烏斯圈、郵政編碼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三)是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變化的關係

  這次聽課另外一個感受是:一走進教室,我們發現學生的課桌的擺放跟我們平常教室一樣,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個學生圍坐在一起,以前一見到這樣的大型公開課,為了方便小組間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張課桌拼在一起。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為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老師把合作學習看成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認為課堂上有了小組合作就有了課改意識,就是一種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把學生獨立思考說成是一種封閉的弧軍備戰,是一種傳統的學習方式。於是在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任課教師把合作學習到了“隨手拈來”,“動轍合作”的地步,從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這次競賽課上很好的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的關係。

  就是需要討論的地方採取了同桌間互相討論。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一律強調學生獨立思考。不像以前一節課鬧哄哄地多次合作、討論。事實上,新課改所倡導的小組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並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靈活運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我們不能因為盲從合作學習而丟棄獨立思考,首先應該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獨立思考,他還有什麼創新呢?

  (四)多媒體的大量運用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說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為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裡結出豐碩的果實。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2

  今天上午聽了我校張老師的《連加、連減》、趙老師的《分數的大小》、胡老師的《母親的純淨水》,三位老師的課都是在上週已經講過,並且得到了實驗小學和進修附小的老師的指導,今天只是上重課,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勉強能有一節算是良好,其他的都只能是合格。由此可見,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急需提高,但是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有專家指導,也不能在幾天之內讓老師上出優質課。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我們只能在現有的條件下,從點滴做起,一步一步的提高他們的水平。(怎麼提高?值得思考。)

  張老師講的《連加、連減》是一年級的內容,屬於一節新授課,主要教學內容應該是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及算理。張老師精心準備了課件,採用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現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可以說情境的創設是比較成功的。(課件展示:一位小朋友在餵雞,本來有5只小雞,來了2只小雞,又來了一隻小雞,問學生共有多少隻小雞。)

  一共有多少隻小雞?張教師未經學生思考與討論,就指名讓學生回答,主要採用的是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有多種計算方法。(生1:5+3=8;生2:3+5=8;生3:7+1=8;生4:1+7=8;生5:5+2+1=8。)未經最佳化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採用5+2+1=8這個算式。然後引導學生分析算式、計算算式、讀算式。緊接著以同樣的方法處理了連減。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應該是教學的重點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基礎上,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不要認為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就不能獨立的解決問題,(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教材中涉及的問題都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定的,學生經過思考有能力自己解決,而在這節課中學生並沒有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有學生之間的交流,以便最佳化演算法,而張老師並沒有讓學生交流直接告訴學生要怎麼計算。(低年級教學中討論交流比較難組織,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分散,注意力也不夠集中,討論往往沒有什麼效果,這有可能是老師沒讓學生討論的原因。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了低年級教學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就應該想方設法解決而不是迴避。當然並不是每次都要讓學生討論交流。)沒有探索,缺乏交流,直接形成結論,這一環節的教學是相當失敗的。

  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這一環節,教師設計新穎。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根據圖例列式計算,這樣比較直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接著進行綜合練習,讓學生做教師事先準備好的題卡,然後讓學生逐一回答,並說出計算過程,但是由於前面沒有讓學生對算理形成全面的認識,學生說的比較困難。在處理這一環節時,可採用多種形式,如:競賽、互出習題、板演等,讓學生在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就能達到練習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習題逐一訂正,可以讓學生互相訂正。

  最後的整理環節,主要是根據板書內容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的知識。

  雖然這節課張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老師的基本素質也很出色,但是由於第二個環節處理的失誤,這節課不能算是一節優質課。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3

  20xx年4月,我校組織部分數學教師到市實驗小學參加了xx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來自各校數學優質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透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都以《新課標》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低年級的老師講的時候,在課件裡呈現的各種各樣的鐘表,其情境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王老師還注意擴充套件知識的範圍,注意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學習,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在這一天的時間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校老師在講課時提出的疑問,設定的懸念,都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一天的學習,共聽8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4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我有幸觀摩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

  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透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透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裡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5

  20xx年3月12日,星期四,我們到塔城市五校觀摩了嚴聰穎,吳建紅和戴姣華三位老師的3節小學數學“以生為本”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就此,談一談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

  在這3節課裡,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嚴聰穎老師講的數學廣角—搭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有幾種方法,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找出了五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並會用簡單的符合或數字代替,一目瞭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第二、自主探究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3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如:你有想說的嗎?把你找到的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可以嗎?……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愉快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效果。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效果。

  又如戴姣華老師講的“百分數的認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實現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飛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數學的價值,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絡,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透過本次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臺。

  小學數學聽課的心得體會6

  20xx年xx月xx日,xx市小學數學“教壇新星”送教活動在xx縣實驗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活動,看到三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著課堂教學藝術,傾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領略著她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她們在開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執教理念的啟發。

  一、導課要為教學服務

  如xx老師精心設計的《認識周長》的匯入,她是以xx和xx等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來引入話題,並使之貫穿於全課,以此拉近了學生的距離,學生的向師性更強,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龍子湖區教研室李婭婭老師的課前談話也很引人入勝,她透過“猜一猜,考察你的反應力”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參與到這項遊戲。於是,在這種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師生們共同進行下一輪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觀察力”活動,學生興趣大增,這樣的安排也為後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課堂上應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位教師在教學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做到收放自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xx小的xx老師在講《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時,讓每一位學生從信封中找到6張撲克牌,學生自己先動手擺一擺,接著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擺法,在這一連串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6張牌裡都必須要有一個紅桃a。”的結論,輕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又如盛莉芬老師為了突破“一週”的概念,先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有一週的事物,指一指它們的周長並用手摸一摸,感知圖形的周長,在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以此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特別是在測量愛心、圓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時,教師讓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先用繩子把愛心和圓圍成一圈(多餘的繩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繩子拉直,然後用直尺量出繩子的長度,即是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動中學生們輕鬆掌握了這種“化曲為直”的解決策略。還有xx老師講《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時,她著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讓學生動手計算,又透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找到了規律。

  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並讓他們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xx老師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她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決定誰先發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從而想到用分數來表示這種可能性的大小並把它運用到生活中,李老師設計的練習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透過“抽獎”、“砸金蛋”等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遊戲活動,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所有的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又如xx老師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別是多少元?”這一實際生活中的話題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接著xx老師又讓學生運用這一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讓學生掌握了規律並學會運用規律去解決問題。

  四、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三位老師都能很熟練的應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xx老師使用多媒體動態演示6張紅桃依次變成黑桃,讓學生分別來說說“紅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這一動態的變化過程,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xx老師上課伊始,就使用flash動態演示xx不沿操場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沒跑完一圈的過程,讓學生指出其錯誤,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領悟到了“一週”的含義。

  總之,這次的聽課,使我感觸頗深。我覺得一節好課它是有生命力的,而這種生命力來自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與體驗,來自於對問題的好奇與思考,來自於對知識的猜想與驗證,來自於對活動的探究與解決。而這些恰恰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解決問題。我還要多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我相信自己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