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
今年暑假,我擠時間讀完了《做傳遞正能量的教師》這本書,寫了一些讀書筆記,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了認真反思,感觸頗深。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篇章是:《為人師表是永遠的正能量》,《做個能力高超的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激發學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榜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細節
二、做一名快樂的教師,讓學生“樂學”。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對生活、工作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並用“自信和樂觀”去感染你的學生。教師這份工作,幹了幾年十幾年後,會覺得枯燥乏味,彷彿苦行僧的生活。每天,除了教、改、批、輔外,還要和學生談心,和家長溝通,學校還安排了開會學習等等許多工作,而且大家還面臨考試成績評比的壓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熱情。而我認為,凡事如果我們多從正面去考慮,多從好處去想,那麼你將變得陽光樂觀。比如,有的老師認為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狀態不好容易瞌睡,所以去上課前自己情緒也不好。那麼,為什麼不這樣想:學生中午吃飽了,也午休過了,精神狀態也應很好,我應該想法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比如讓學生課前唱歌,喊口號,還可以男女生拉歌,學生的笑容出來了,精神狀態自然好了。我的數學課上連排時,如果學的內容難度較大,綜合性強,學完後需要轉入下一個問題時,學生會有些疲憊,我就穿插進一個腦筋急轉彎,或數學趣事等,讓學生再次活躍起來。在考試過程中,當面臨考試難題時,我還教給學生們要用“阿Q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這道題我一下子想不出來,估計有好多同學也不會做,但我要沉著冷靜,我就能想出來。”有的同學一看到鄰座的同學翻卷子了,就覺得別人比他做得快了,就會慌張,我告訴他要這樣想:“他寫得快,不一定比我認真,他馬虎,我細心,我沉住氣,我認真審題,我準確率高,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這樣逐步增強學生自信心。有自信心了,學生就有了快樂,就會愛上你的課堂。所謂“好學之不如樂學之”。
三、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魏書生老師曾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有真善美,有假惡醜,有懶散拖拉,也有勤奮惜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那些自強自信、熱情上進的部分,幫助學生把內心世界治理得更文明。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有的學生活躍調皮,但思考問題腦子靈活,那麼應引導他多動腦思考新題,上課發言慢半拍,不搶老師的話;有的學生基礎弱,但和同學關係很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應引導他多參與班級管理,並在學習上多向同學、老師求助;有的同學文化課不太好,但音體美方面很活躍,應鼓勵他多參與學校班級課外活動,發揮才能。
總之,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正能量。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做好傳遞正能量的使者。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2
寒假裡學校組織了教師學習培訓活動,透過學習《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我的感觸很多。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為促進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小學教師隊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點,學習後深有體會。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小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小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小學生。
2、"師德為先"。 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準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範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瞭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小學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實際行動詮釋《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師必須做到的!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鍊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鬥。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3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4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5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6
我感覺《如何說,孩子才肯學》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同樣也適合教師。中間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時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一陣欣喜。當發現自己的解決方法完全錯誤時,在反思的同時更慶幸自己找到了科學的解決辦法。我突然發現孩子與大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不同,主觀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孩子顯得是那樣愚蠢與低效。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章,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全書中最為重要,是後續溝通的基礎。它提出了幾個觀點:1.不要否定學生的情緒(當情緒被否定的時候,學生容易失去勇氣)2.不要隨意批評和忠告(老師出於好意,但學生在批評的環境中很難去考慮問題並承擔責任)3.不要概括和解釋(當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的解釋他很難聽進去,也就很難奏效)4.不要忽視學生的情緒,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為時,也要先接納學生的情緒、願望並作出反應。第二章,合作更詳細說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書中體現出的:“無論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對,甚至有侵犯性的行為,他的行為我們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緒,或者說感情需要被接納。但我們接納的只是他的情緒,並非他的行為。”這一觀點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不顧及他們的感受,劈頭蓋臉的就是批評。雖然短時間內出現的不良現象減少。但這是一個指標不治本的做法。孩子畢竟是孩子,單方面的批評很難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聽一聽,去安撫他們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而不僅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現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出現過,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學的那種。讀著讀著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在我認為很好的處理了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傷害了這些孩子的感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習慣性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情緒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正視這個事實,首先認同他有這個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納我們後續的建議。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多從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引發孩子的共鳴。獲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及其有效性。多思考自己有沒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洩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日後更大的問題。唯有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傾訴表達的物件,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裡,才能給孩子積極的反饋,告訴孩子老師瞭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難,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這樣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強制的命令。比如有同學講話時,我們可以不用厲聲喝道:xx,閉嘴。嘗試著說:“有些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告訴大家,等會下課我們來分享一下。”結果可能會好的多.改變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留心觀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實踐,必然會找到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7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
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裡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著經典,蘊含著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8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為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裡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改變。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9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20xx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裡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著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床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裡。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0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齊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能夠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小學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潛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齊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思考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此刻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
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裡要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齊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齊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齊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著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此刻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床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閱讀。
二、愛在自由裡
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小學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就應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讓我的學生們也在陪伴與自由中快樂成長。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1
暑假閒來無事,拜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感受頗多,收穫頗豐。細作梳理,總結為兩點:
1、做學生工作,必須找準切入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有效;
2、班級制度的制定必須要簡單,可操作性強,才能落地生根。
首先,做學生工作一定要忌諱簡單粗暴,強力壓制。因為這樣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擰著幹,更有甚者直接頂撞,令自己下不來臺。讀過《班主任工作漫談》之後,工作思路有所調整,不再只盯著學生的錯誤猛噼了,而是先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加以發揮,真誠交流,讓學生從心裡接受你、認可你,讓他覺著你是對他好,這時你再進行指導,他才能聽得進去。
我們班上一個學生,底子不錯,是個一本的苗子,但他痴迷於手機遊戲,多次被我發現,開始處理的辦法是直接上報政教處,通知家長領人回家反省,回來後還是不改,反覆幾次,最後一次,竟對我吼道:“你把我的手機給我吧,我不上啦!”這時我倒不忍心了,這是怎麼啦,我們管學生難道就是把人逼走嗎?這不是毀了他的前程嗎?肯定是方法出問題了。於是我陷入了沉思,思考過後,調整了一下思路,不再批評他而是鼓勵他,真誠地給他講他的基礎很好,潛力很大,很有前途,並且引導他思考自己將來要上什麼大學,要學什麼專業,讓他對未來充滿憧憬,充滿信心,最後明確的指出:大學才是他的舞臺,他的才華應該到那裡去施展。這次談話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位學生像變了一個人似地,學習越來越踏實,並且堅持的很好,最後上了一個很不錯的本科。
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簡單明瞭、有可操作性強,並且要得到大多數同學的支援,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算是好制度。在這方面,我主要借鑑了魏老師的班級法庭的辦法。對班裡的重大事情必須召開全民大會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比如,我們班要推行一個規定之前要透過全民大會來透過,而且是百分百透過,有不同意的要說明理由,然後對規定進行合理修改,直到最後全體透過執行;再比如,對於那些有重大違紀行為或屢教不改的學生的處理上,也採取全民公投的辦法。先讓被處理的學生自己提出處理的措施,然後讓所有同學舉手表決,不透過要提出新的措施,直到全體表決透過才算過關。透過這樣的制度讓學生感到大家都在關心著這個事兒,今後還會進行監督,這本身就形成一種壓力,取得較好效果。
幹班主任工作時間越長,越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我將會繼續在工作中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勝任新形勢下的班主任工作。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2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昇華自己,超越自己。”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認為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要求書有幾千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讀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把自己看過的書再看,再看,看得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細緻、精練的思索,並把這種思考所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下面我就結合最近讀過的並對我影響較大的幾本書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
第一本是《賈志敏課堂實錄》,是我自己蒐集彙編的。讀賈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堂實錄,讓我明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樹立扎實、樸實、高效的教學風格。從緊扣課題匯入,分層次朗讀,抓重點句子指導朗讀,扣重點字詞感悟全文,注重說話訓練,讀寫結合等,在此基礎上鑽研教材,以賈老師的設計理念來設計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
第二本是《竇桂梅閱讀教學精品錄》。眾所周知,竇老師的課大氣磅礴,廣博深邃,揮灑自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與震撼力,堪稱課堂教學的藝術!教學中,她提倡設計課堂就是設計人生;抓住課眼設定主問題是上好課的關鍵;預設與生成要照耀每一片葉子。竇桂梅老師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她說過的“設計課堂,關鍵靠底蘊---靠獨立思考的勇氣與能力”這句話。因此,每每看到教材,我都不急於蒐集課外資料和教學參考書,而是先熟讀教材,鑽進去,找到文章的主題、課眼,獨立思考,然後進行教學設計。最後,用竇老師的教學理念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審視我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環節。也許一開始要走些彎路,並且道路艱辛,但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成長,迅速樹立自己的教學風格。例如《醜小鴨》就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第三本是雷玲主編的《課堂深處的精彩—中外教育對比賞析》,書中以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一線教師的課堂實錄和國內專家對課堂的點評構成,深入研究國外一線教師的課堂,不難知道:為什麼國外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造力都很強,而我們的學生卻只會考試,嚴重缺乏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了。
其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好老師征服後進生的14堂課》,讓我的心更柔和、更平靜,更能理解學生、接受孩子的種種不成熟。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則讓我更瞭解自己,更理性思考問題,更熱情對待家庭和生活!
好書多如煙海,看你怎麼讀而已!我認為只有善讀,才能象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3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裡,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4
今天讀于丹《《莊子心得》。
寧靜是一種規格很高的品質。莊子說: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作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了對寧靜心態的某種崇敬。 真正獲得了寧靜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極其敏感極其溫厚也是極其豐富極其堅韌的。
莊子的成就令我們後世之人萬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
當今世道能夠保留一顆寧靜之心的人實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態浮躁為之普遍。
連我自己也不能例外,當週圍的人都紛紛將孩子送到高價名校時,我就不免懷疑起當時的決定,將女兒放在身邊這樣的普通學校會不會讓她將來發展受到影響。讀書已經不在單純是讀書了,已經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當問你孩子在哪讀書,學校的名字足以讓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這是心態的問題,哪個學校不培養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進入了一個怪圈,就如現在不少領導去讀EMBA,並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認識有身份的同學,同學就是生產力,就是人脈,有了人脈就不怕沒有發展。孩子讀書也是一樣了。心怎可平靜呢?
現在沒錢沒權就自然低人三分,經濟能力已經無形將人劃分了等級,不信高檔社群和城鄉結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圍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質量天壤之別。社會就是這樣的勢利,保持一個平和的心又是多麼得不易。
我想我們能在浮躁和寧靜中找到一點平衡就是成功了。讀書的過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們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將會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感想15
透過參加讀書學習活動,我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一個人在工作之餘一定要有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
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
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透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
如果說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最佳化。由於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透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這本書,裡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物件,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說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還有很多內容如《把困難當作機會》……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