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學習《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

學習《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

學習《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最近一段時間學習了《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我們的教育學》,我的收穫很多。現將近段的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高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程序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高效的實質就是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為整體落實三維目標,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具體、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二、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我們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高效性

  ⑴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⑵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儘可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⑶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資訊,對資訊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

  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進行課後反思。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⑴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水平大大提高。

  ⑵查詢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更應該及時查詢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透過這次的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放開手腳,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主、互助、優質、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