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

  一年前,我剛踏上工作崗位,兒時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每天面對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心中的欣喜之情自然不言而喻。但上班的第一天,就使我內心感到深深的挫敗感。對教學和班務毫無經驗,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更是毫無頭緒。一切都是在觀察、摸索、反思、改進著!幸好這時,校領導決定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於是我有了工作上的第一位指導老師。在這一年多的成長曆程中,無論是在職業道德規範、教學方法指導方面,還是在管理教育學生方面,他都毫無保留地給予了我莫大的關懷與幫助,使我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

  新老師是幼兒園老師隊伍中的生力軍,如何加快這些老師的專業成長,使她們儘快地成長為教學的能手、骨幹呢?結合我本人的成長曆程,我認為,一方面,業務園長、老老師要對其進行專業引領,要善於發現新老師的教學特點,尤其是不足之處和不妥之處,幫助她們尋找問題總結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另一方面,關鍵是新老師要擺正自身位置,轉變角色觀念,虛心請教和學習,在不斷探索中做一名善於觀察並發現、勇於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探索型老師!現就我個人的一些感悟分享與大家,希望能與更多的新老師探討!

  1. 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並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幼兒老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熱愛幼兒,它既是老師崇高品格的自我體現,更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愛孩子,首先就要了解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裡記住每一個孩子的姓名、笑臉,熟悉他們的個性特徵,要明白好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幼兒的“幼稚”和“無知”。其次,要尊重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從孩子的視角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真心誠意地和孩子相處。最後,要以親切、平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用溫柔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溫暖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溫和的語言鼓勵孩子,用溫馨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溫厚的胸懷包容孩子。

  2.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悉心照顧並指導幼兒活動。一個合格的幼兒老師,首先應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低、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孩子活潑好動,這一切的特點都提醒著我們,在幼兒園工作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時時刻刻關注幼兒的舉動。入園、盥洗、餐點、教學、遊戲、午休、離園在幼兒一日活動的諸多環節中,老師不僅僅要關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更要關注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幼兒園是兼保育與教育於一體的機構,老師要以極大的愛心、耐心、精心照料幼兒的生活起居、飲食睡眠,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在智力、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全面發展。因此,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請讓自己多一份細緻,多一點叮嚀!

  3. 做一個專心的老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作為一名幼兒老師,除了掌握在學校期間習得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專業素質:一是熟練的教學技能。首先教學活動要精心設計充滿新意,並且要多提供機會讓幼兒積極參與。其次會用故事、兒歌、遊戲等方式組織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最後要巧用身體語言,誇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等,生動、形象而鮮明,幼兒更喜於接受。二是豐富的知識魅力。要做一個合格的幼兒老師,就要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援自己的專業發展,要為孩子創設最適宜的教育環境,提供有益於孩子發展的各種材料,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內容,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和範圍。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知識魅力,才能適應新時代對老師的要求,滿足孩子對新事物的渴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每一位新老師都能以此共勉,在初為人師的日子裡,一如既往的勤學、善思、實幹,並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爭取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老師!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2

  在幼兒老師的師德規範裡我學到了幼兒老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熱愛孩子並尊重孩子。一個幼兒老師只有熱愛幼兒,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幼兒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師德建設決定老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老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老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老師最重要的素質,是老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老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老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認為既然我選擇了幼兒老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世界上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聖化,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從師德規範中我深深的瞭解: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才能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瞭解他們的心理動態,才能更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每個個老師都希望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我們老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考慮自己對孩子的每一個意見,每一個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覺得熱愛幼兒要面向全體,尤其是個別特殊幼兒,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博大而深沉的!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他們的心田,讓他們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陽光。

  總之,我將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全心全意為幼兒服務,深深紮根於幼兒園這片淨土中。今後的工作中自覺遵守《中小學幼兒園老師職業道德規範》,做一名合格的幼兒老師。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3

  有一首歌裡曾經這樣唱過:“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旋律,也曾被歌中的快樂所感動,這首個流行的年代,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但那時的人們是多麼陽光,今天再來回味,我覺得生活應該比那時侯要快樂好幾倍,現在的孩子難道還不快樂嗎?在家裡是家長的心肝,在幼兒園是老師的寵兒,有這麼好的條件,這麼多的玩具,還有這麼寬敞的遊戲場所,應該沒有理由不快樂,這樣的日子不快樂,那還要怎樣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我的老師“我才真正有了感悟。它是一一個即將畢業的大班小朋友的口吻寫的,寫的是他相處了三年的小李老師,小班時小李老師還是個新老師,但就是這樣一位新老師給了他一種“媽媽在身邊”的感覺,把他從一個整天哭鬧的小朋友變成了一個快樂寶寶,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戶外活動組織過程中,由於孩子們的調皮、起鬨,李老師怎麼也控制不了局面,後來還是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來幫忙,小朋友才乖乖地進了教室,從此以後,李老師漸漸成熟起來了,用這個孩子的話說是“李老師的激情越來越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淡,聲音越來越粗重,目光越來越嚴厲,孩子們是越來越安靜,但老師卻離他們越來越遠。”

  當然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紹了,但我還是抑制不住,想把文章的最後幾句話念給大家聽,他是這樣寫的:李老師我要離開幼兒園了,我從心理感激您,我會想念您的!不過如果您能回到當年那樣,我會更喜歡您!不知小學的老師怎麼樣?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的心底泛起了不小的漣漪,孩子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呀,不管老師怎麼樣,他的心裡還是充滿了感激,我們有的時候為了忙於應付各種活動,不得不將笑容收起,將親切藏掉,有的時候為了抓常規,不得不大聲訓斥……因為以上的種種,而忽略了孩子,忘記了什麼才是他們最想要的我總在心裡埋怨:現在的孩子是多麼調皮,卻忘記了他們也需要老師給的“陽光”,或許給他們一點陽光他們也會燦爛。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叫圓圓,脾氣特別不好,喜歡動手打人,就是別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會想都不想給別人一拳,每天幾乎都有好幾個孩子來告他的狀,小朋友不喜歡他,我也拿他沒辦法,因為每次打人以後,他總是在批評之前就會搶著說:“老師,我不打人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可他的話沒有一次是真的`。

  但在一次談話活動中,我卻有了意外的發現,這次談話的內容是“我最喜歡的玩具”,別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各種各樣漂亮的玩具,而他呢正捧著一本恐龍書全神貫注地看著,於是我就讓他把書裡的內容講給其他小朋友聽,他很高興地答應了,你看他講起恐龍書來是頭頭是道,對小朋友的提問也是不厭其煩地回答,看著他如此的耐心,我竟無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個孩子連到一起,我猛一拍腦袋,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就讓他來做老師,專門給小朋友講恐龍的知識,同時鼓勵、表揚他的每一個進步,也進一步對他提出希望,幾天下來,他已有了一些進步,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進步也會越來越大。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4

  不知不覺中,加入幼教中心這個大家庭已經有了一年的時間。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在剛剛開始的工作中還有些手忙腳亂。對於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內容還感到有些陌生。有太多的東西等著我去學習,等著我去探討。

  剛剛入園的第一天,張園長帶我熟悉園內的環境,讓我消除了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在我感到力不從心時,園長給我一次次的鼓勵。在我對如何上課感到困惑時,教研組長認真的為我講解。在我面對課堂上不受控制的孩子們時,保健組長耐心的傳授我經驗,如何讓幼兒安全的度過每一天。園內的每一位老師都毫無保留的幫助我這個“新手”。

  漸漸的工作進入了正軌,同事之間也由不認識慢慢變成了好友。從園長到普通的老師,我們總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我們是同事更是姐妹。上班了,談談工作;下班了,聊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的生活漸漸有了繽紛的色彩,而對於幼兒園的工作我也有了徹底的新的認識。

  愛是老師最美的語言,每天我都會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問問他們早飯吃的是什麼,路上都看到了什麼有趣的事等等。當孩子們親熱的喊著李老師,嘰嘰喳喳的告訴我時,快樂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我要把這份愛全身心地投入,愛護孩子們,瞭解孩子們,關心孩子們。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們已經喜歡我了,他們不但尊敬我,而且樂意接近我、親近我。每當我走進幼兒園或走在路上時耳邊總會想起一聲聲的問候,那一聲聲的“老師好”就如一陣陣的暖流湧入我的心田;這使我受到啟示,那就是:誰把愛的種子灑向人間,誰就能得到收穫。想到這些,我下定決心,嚴格按一名優秀幼兒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相對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非常值得的。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5

  我們農村的幼兒園教師學歷高,但通常是由綜合性大學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在幼教工作之前還做過其他工作,瞭解幼教機構的目標和宗旨等有關狀況。幼兒園也為教師帶給培訓機會,幫忙她們獲得最新的知識,提高工作潛力。我們國家規定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幼兒園通常把考核成績優秀的老師聘為班主任,由她們負責安排班內其他教師的工作,管理整個班級。農村幼兒教育已經起步,我國幼兒園很少有男教師,主要原因一是受社會傳統觀念的束縛,二是因為幼兒園教師的待遇普遍不高。相比我參觀過的城市幼兒園、示範幼兒園以及培訓是老師提到的國外幼兒教育,那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城裡幼兒園教師很重視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從建築佈局到室內外環境創設,都很注意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他們是那裡的主人。

  發達國家的幼兒園的圍牆不高,場地很大,體育設施齊全。平衡木、蕩橋以及鑽、爬、攀登的器械等,大多是用木頭或者加上舊輪胎、鐵筒等廢舊材料做成的,放置在柔軟的沙地或木屑鋪成的場地上,安全係數大。球、繩子、塑膠車很多,尤其是球類和各色玩具車品種較多,玩沙用具隨處可見。在樓道里,整齊地擺放著廢舊物品,有舊電話、舊鬧鐘、廢車胎等。木條、麥草、布條、舊紐扣被製成了生動搞笑的卡通形象、幼兒喜愛的美術作品和各色玩具。牆上貼的大多是幼兒用廢舊物品撕、貼、塗出來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粗糙但很可愛。

  在我曾參觀的幼兒園裡,每個班都設有美術角,老師為幼兒帶給各種顏料、工具,讓幼兒盡情發揮。教室內還設有玩水玩沙的物品任幼兒擺弄。許多可供幼兒在操作中獲得數概念、圖形、歸類等知識的玩具一筐筐地放在玩具櫥內,孩子們能夠自由選取。教師還為喜歡在地上擺弄玩具的幼兒準備了許多小塊地毯。蒙氏班的每個班都有軟沙發、軟靠墊,幼兒能夠愜意地躺著,如果睡著了,教師也不會驚動他,而是給他蓋上毛毯,讓他睡個夠。教室的中間一般留有較大的空地,鋪上地毯,供幼兒進行群眾活動,如聽故事、唱歌等。在群眾活動時,老師不強調規範的坐姿,不強求人人都聽,只要幼兒不妨礙別人,教師允許他做自我想做的事。但是,老師在講課時也十分注重趣味性,教具形象直觀,表情生動幽默,對幼兒的發言給予正面的鼓勵,以吸引孩子們用心參與。

  示範級幼兒園的活動區域的佈置充分體現出方便幼兒的觀念。如所有的用具都是根據幼兒的身高設計的,便於幼兒觀察和選用;同類的材料放在一齊,便於幼兒按序擺放,又能教幼兒分類;每個區域的玩具很豐富,能夠帶給多種經驗、作用於不一樣感官,以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熱鬧和安靜的地方被隔開來,防止互相干擾。幼兒在簡單愉快之中學習知識,發展技能,構成良好的個性等。幼兒享受著被尊重、被信任的樂趣。

  城市的孩子在社會性發展方面比較突出。在室內,他們專心地從事自我的操作活動,無奔跑和大聲喧譁現象,幼兒互相攻擊與干擾的行為較少。他們自信、大膽,敢於表達和表現自我的思想行為,行為習慣好,規則意識強。他們會自主收拾和放置各類玩具、用具等。這與教師和家長重視兒童社會性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教師工作認真負責,對孩子耐心細緻,充滿愛心,經常鼓勵孩子,較少粗暴批評。她們與幼兒談話,都自覺地蹲下來與幼兒平視,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她們不要求幼兒務必做什麼,而是讓幼兒按照自我的意願選取活動,到自我想去的活動室去玩耍。她們認為開心玩耍正是幼兒需要的,因為它為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個性是對於剛入園的孩子,教師很有愛心和耐心,擁抱撫摸他們,圍繞玩具或娃娃家主題,搞些小組遊戲,以逐步加深孩子們對群眾的感情。家長們反映,那裡的老師工作個性辛苦,對孩子們都很好。教師以自身的敬業精神得到了家長的尊敬與信賴。

  相對於農村的幼兒園,我發現我們的教師要做到:

  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把幼兒當作一個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內在要求與發展潛力的個性,而不僅僅僅是教師的附屬物或單純的理解者;同時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帶給創造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包辦代替;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實際生活,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解決問題的知識、方法和技巧,培養幼兒主動適應生活的潛力;做到尊重幼兒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教師尊重孩子的願望和需要,但不遷就孩子的過錯,而是用平等的口吻提出下方要求,激發幼兒改正缺點的願望,做到遵守規則,不妨礙別人。教師認為,放縱孩子,是對“尊重孩子”的誤解。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6

  《幼兒教育》2015年第五期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老師請小朋友欣賞“沙漠風景圖”,發現小朋友講了一會就沒話可說了,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是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差還是教師選擇的活動內容出現了問題呢?

  對這一話題我想談談自己的想法:

  這次的欣賞活動出現了“和孩子的對話難以進行下去的”情況,回顧我們平時開展的教育活動,也常常會看到這種“老師累,孩子更累”的活動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就在於教師預定的活動內容與孩子的興趣指向、生活經驗產生了衝突。我們知道,孩子透過美術欣賞這一藝術活動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自己的感受、體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本人的情緒情感和意願,還有他們所見、所思、活動聯想和想象。而“沙漠中的風景”這一內容遠離孩子的生活,孩子對此缺少相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就更談不上鮮活的個人體驗了。所以在這次過程中,他們只是被驅使著進行藝術活動。

  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是讓我們的教育來適應孩子還是讓孩子來適應我們的教育?這裡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從新綱要中我們知道藝術教育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應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毋庸質疑,孩子應該是活動中的主體。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應該是生活化的,他們更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世界裡中進行感悟和體驗,親歷和親為。教師如果無視孩子的學習特點,單角度地從教材出發組織活動,往預定的活動目標生拉硬拽,忽略了孩子的活動興趣和活動特點,必然會限制孩子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釋放。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要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開展活動。藝術欣賞活動的目標一般定位在“能初步感受並喜歡生活和藝術中的美”,為不造成目標的流失,本次活動可選用其他“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的作品,從而替代原有的“沙漠風景圖”來開展欣賞活動。

  我想:只有瞭解孩子的生活世界,讓教育走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育成為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