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教育心得體會

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教育心得體會

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教育心得體會

  到底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我們看到: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貧乏越蒼白,甚至於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難道是現行教育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

  ——題記

  材料: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在完成的一項對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顯示,高二年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降到了最低點。在對中國和英國青少年的創造性進行的一項比較調查發現,中國孩子的創新能力遠遠低於英國學生。究其原因,負責這項調查的胡衛平博士認為,最大的差異在於教學方式,“西方教育注重探索,往往設計多種活動,而中國的教育重在教知識,這使學生把大量時間用在記憶上。”

  材料反映了什麼問題?

  這是一道簡單的政治題,它給的“標準答案”是:材料主要反映了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水平比較低,我國教育體制和教學方式必須改革。

  做著這道題,使我不覺地想起了剛升入初三的第一節課。升入初三時,我們班換了一位新班主任——鄭世奎。他給我們上的第一節課,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走進教室,邁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0”,然後問我們這是什麼。 同學們馬上回答說是“零”;老師又問是什麼,同學生一下子沉默了,少頃,一同學在下面叫道是英文字母“0”;老師還問是什麼,這次同學們沉默了良久,再也沒有一個吱聲的了。老師就啟發我們說,你們看它像不像太陽?經老師這一說,同學們才紛紛喊道是月亮,是足球、排球、藍球、乒乓球什麼什麼球等,是牛眼、人眼、狗眼、什麼什麼眼等,是雞蛋、鴨蛋、鵝蛋……

  讀高一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這道“難”題。作者在文章中寫道:第二天,我又從同事那裡聽到這樣一個故事: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搞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智力測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兒,讓被試者回答這是什麼。問到機關幹部,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都用求救的眼光看著在場的上級。局長沉默良久,氣呼呼地說:“沒經過研究,我怎麼能隨便解答你們的問題呢?”問到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他們則鬨堂大學,拒絕回答這個只有傻瓜才回答的問題。問到初中學生,一個尖子生舉手回答“是零”,一個調皮的學生大喊“英文字母的0”卻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後問到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億們異常活躍地舉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地球”、“是燒餅”、“是李谷一唱歌時的嘴巴”、“是老師發脾氣時的眼睛”……事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給這個節目起了個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

  到底人的想像力是怎麼喪失的?我們看到: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貧乏越蒼白,甚至於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難道是現行教育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

  據說,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我國的教育則地是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以致學生常常在“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一不小心便被老師痛斥為“回答的不好!回答的不對!”。學習變得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能死記硬背“標準答案”,以求萬無一失。久而久之,一個個學生經過嚴格規範的學校教育後,變得呆頭呆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臺學習的機器,哪裡還有半點想像力、創造力可言?

  這樣的教育模式只能培育“高分低能”的學生,正如丁肇中先生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所說的:中國學生往往理論得100分,一到實踐就不行了。縱觀近現代數、理、化發展史,我們中國人有誰在這些領域千古留名呢?我在這裡並不是崇洋媚外,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

  針對開頭的材料,還有一個問題:結合上述材料,請你對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幾條建議。

  “標準答案”是這樣的:第一,國家要努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第二,作為中學生,要努力深入實際、深入生活、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第三,教育在教學中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努力探索有利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這三方面,我們都做到了嗎?

  教育體制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傳統的教育模式已根深蒂固,根本無法改變;素質教育是個筐,這個筐碩大無朋,沒有什麼裝不下的。而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幾乎是一夜之間完成的。現在素質教育的風過去了,研究性學習又成為風靡教育界的新名詞。說實話,中國有相當一部分文人,特殊的文人,我們一般稱之為寫材料的,而寫材料在中國又從來都是做官司的捷徑。這些文人的筆下功夫真厲害!我看了不少材料,偶爾也寫一些,這些秀才們已經習慣了用生花妙笑把任何詞納入他們的體系,然後捧殺。素質教育跟“小組”一詞一樣,就是這樣倒掉的。而校園裡,實在沒有多少變化,有的只是更為激烈的`拼殺而已!即使高考提前一個月,高三做的題也會是往年的兩到三倍。為什麼?暑假補課時間延長,週末不休息,一個晚上都不行!晚自習比原來加長了一個小時。這個素質,實在只是應試素質。

  讓我們再來看看學生們由素質教育發出的感慨吧。《讀者》簡訊平臺中有一學生髮的簡訊是這樣說的:“一面是聲勢浩大的‘減負’,一面是沒完沒了的考試;一面是中榜者燦爛的笑臉,一面是落第者苦澀的淚水。理想使我們豪情萬丈,現實讓我們黯然神傷,穿行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們步履維艱,我們如履薄冰,我們默默無語!”嗚呼!素質教育的真實性與落實性,可知矣。

  寫到這,我突然感到:孩子們那顆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性地扼殺了!被成人用一次次無情的教育將他們內心的想像力扼殺了!

  最後,援引******同志的話作結尾。******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此刻,我們不能再停留在口頭上,空喊口號了,我們要付諸實際,用行動去證實;我們不應再堅持“知易行難”說,只知道卻不落實;我們要摒棄“知易行難”說,堅持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知難行易”說,去實踐,去落實。不斷進取,開拓創新,建設一個大而美、富而強的新中國,讓她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