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一、什麼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中國的傳統文化,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了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 ,到夏朝建立。之後綿延發展。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儒家、佛家、雜家、縱橫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體”的合流思想對中國傳統影響最為直接而深刻。
二、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定活動的圓滿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可以對一個活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大家知道活動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通用1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增進學生的“五個認同”意識,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青少年成長之路,傳承文化基因,守護好中華優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透過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青少年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樹立文化自信,增進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打牢思想基礎根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生活細節入手,注重實踐養成,不斷豐富展示弘揚中華文化載體,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學校教育始終。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基因,守護民族根魂”
三、基本原則
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相結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德育常規教育相結合;與“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境育人。設定厚德載物、大氣沉靜的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利用走廊、教室、辦公室、櫥窗等場所設立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片、警句、詩詞歌賦等,創設傳統文化環境,突出傳統文化氣息,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把傳統教育寓於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之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以說一口流暢的普通話、寫一手規範的中國字為目標,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紮實、有序開展。各學校結合師生實際,透過開展“讀、說、抄、寫、評”等活動形式,提高師生讀、說、寫的能力和水平,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讓學生在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語音中感受漢字的魅力,在橫平豎直、方正規範的書寫中得到藝術的浸染。
(三)抓好教學常規,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任課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的實現,講好“中國故事”。語文、歷史等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應特別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數學、物理等科學學習領域的課程,要重視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藝體類課程中,應注意加強審美情趣的陶冶、毅力意志的磨練和完善人格的培養。
(四)和德育常規教育活動相結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以及感恩教育等,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從懂禮貌、講禮儀、尊敬師長、自覺排隊、誠實守信、遵守秩序等學習、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師生的一言一行中充分展現。
(五)過好中國節日。中國節日包括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重大紀念日。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傳統節日,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增進各族師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利用重大紀念日“7.1”“8.1”“9.3”“9.18”“10.1”“12.13”等紀念日開展愛國、愛黨和革命傳統教育,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各族師生心中牢牢紮根。
(六)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各學校結合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孝經》、唐宋詩詞等經典誦讀,在朗朗上口、簡明輕快的節奏和簡短意長的深刻內涵中,讓學生感受經典傳統文化的魅力。
(七)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結合“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等課外實踐活動,開闢剪紙、書法、國畫、中國象棋、傳統民樂、武術等傳統文化藝術學習園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滲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八)開展“向祖國報告”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成果展演活動。運用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示各族青少年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感悟和成果,增進文化認同。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根據師生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設定有針對性活動內容,有效推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二)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育人先達己”,各學校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積極為教職工的學習、提升創設環境和條件,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提升知識修養和文化品味,用“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知識涵養和人格魅力做好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楷模,做學生敬重的好教師。
(三)豐富形式,注重實效。各學校根據“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採取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突出活動廣泛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引導學生實現從簡單誦讀到深刻理解,從領悟內涵到實踐行動逐步推進,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四)廣泛宣傳,善於總結。各學校注重活動宣傳,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善於總結和梳理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小結、簡報、資訊等形式報送思政辦。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德育體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調兵山市中小學學習、踐行弟子規活動實施方案》,使傳統文化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建立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1、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弟子規》的學習、踐行活動。
(1)計劃在11月30日進行《弟子規》誦讀班會。
(2)12月5日舉行《弟子規》背誦比賽。
除了這兩項活動,平時加強《弟子規》的學習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在課間播放《弟子規》歌曲,利用班會時間誦讀、學習《弟子規》,尤其加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
2、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1)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誦讀國學經典。
(2)每週設一節誦讀課,每月召開一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
(3)利用校園多媒體網路和各種影響資料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專題講座,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
(4)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計劃召開校園藝術節活動,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藝術生活,突出活動廣泛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魅力,熱愛經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徵,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並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積極開展特長教育,推進藝術素養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體育、藝術2+1專案雙技活動”的有效平臺,弘揚太極拳,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2)展示開展好特長教育活動。透過開設閱讀、硬軟筆書法、剪紙、舞蹈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過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積極開展校園品位建立工程。
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櫥窗宣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領導小組
組 長:閆麗娜
副組長:朱亞傑 張淼
組 員:徐秀華 杜平 郝巖 史豔麗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3
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XX年3月26日)教育需要積極而有效的文化,學校教育價值最值得品味的東西就是學校所擁有的文化,以強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東方傳統文化薰陶下的人格支撐、精神支撐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建立的主導思想。正是基於這一教育理念,我校決定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內容進行德育特色化學校建立活動。
一、指導思想:
“用文化經營學校,用理念支撐學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學校建立的指導思想。中國有著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透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透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總體設計
以“中國傳統文化導讀”為主線,以人文性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合約式”評價為終結,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和尋求熠熠生輝的精神瑰寶,從而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美德、良好的風範、高雅的情趣、昂揚的氣概、堅韌的意志、頑強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體系。
三、意義
(一)理論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檔案精神,進一步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
依據心理學原理“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民族素養。民族凝聚力來自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利於社會主義德育內容民族化,系統化和科學化體系的建設,而且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
(二)實踐意義
1、抵制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的需要。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對孩子做人的教育卻越來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環境存在著許多問題:影視、網咖演繹著“武俠加愛情”、“黃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些都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的侵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利於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弘揚正氣。
2、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需要。人們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義。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沒能佔據應有的位置。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集體遺忘的尷尬,其結果就是使學生對我們民族的歷史,不僅沒有深刻而較全面的瞭解,反而憑空多了一份蔑視,這對民族精神是巨大的傷害。而民族身份認同的問題,在全球化時代又顯得尤為嚴峻。因此,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現代中國公民的需要。
四、實施原則
1、全面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在每一名學生身上得到落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2、整體性原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要體現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體系。
3、發展性原則: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提高,不急功近利。
五、建設目標
1、近期目標: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指導思想,達成共識,研討細化具體操作方案。
2、中期目標:透過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建設活動,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使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3、遠期目標:
(1)透過誦讀經典文化,使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掌握1000條成語,300餘首古詩詞,熟練背誦《弟子規》、《大學》、《論語》等經典篇目。
(2)透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一生優美的人格奠定基礎;透過社會反饋,學生在家庭、社會上的表現,學生明確知道應做一個怎樣的社會人。
(3)培養和造就一批師德高尚,教學風格獨特,具有人文素養的名教師。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4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區域文化精髓,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培養廣大青少年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陶然小學決定在本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落實質量立校、人才興校、創新強校、特色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質量校園、特色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堅韌、樂觀、豁達、包容和自強、自立、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透過開展系列化、專案化、立體化的優秀傳統文化宣教活動,使傳統精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培育我校中小學生(幼兒)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科研工作相結合;與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建立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教育目標
——全面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瞭解鐵嶺和西豐的人文歷史、地理風貌、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具有熱愛家鄉的情感,立志為家鄉的未來發展努力;——學習在當今生活中,以寬廣的胸懷和文化視野,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奠定和諧的人生基礎。
五、主要內容
(一)國學經典誦讀工程。全面貫徹落實西豐縣教育局《關於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實施方案》(西教字[20XX]13號)基本要求,工作的重點方向:一是構建誦讀體系。本著不給學生和教師增加課業和工作負擔的原則,各學校(幼兒園)每學期要制定誦讀計劃,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推進誦讀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二是搭建誦讀平臺。深入開展“清泉源頭讀書活動”,以《中華經典誦讀100篇》(西豐縣教育局編輯)為藍本,做到早課前誦讀20分鐘、課餘時間自由誦讀、每週1節的誦讀課、每月召開1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三是深化誦讀活動。利用文化經典的各種聲像資料,將影片講座帶進校園;根據實際需求,把名家、請進來,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面對面的交流;廣泛開展如“三字經誦唱會”、“弟子規引我行”等倡導生活化、活動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誦讀活動,藉助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等載體,讓學生感受文化、熱愛經典。
(二)孝信雅行教育工程。
一是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以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幼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注意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徵,引導其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
二是以雅為標,開展禮儀教育。結合建立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結合“三姿”培養與訓練要求,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以情趣高雅、談吐儒雅、行為文雅為標準,貫穿培養青少年行為習慣以及審美情趣;著重引導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三是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等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逐漸改變“信任危機”的社會現狀。
(三)藝體素養培育工程。
一是突顯特色藝體教育。利用“體育、藝術2+1專案”和特色體育活動的有效平臺,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在才能,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培育其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愛好,在提升其信心的基礎上儘量讓不同層次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平臺展示多種才能。
二是“經典誦讀”與大課間操活動相結合,融為一體。大課間操活動可適時展現師生共同誦讀經典詩文的壯觀場面,編排有特色的自編操。在鍛鍊身體的同時得到了經典文化的薰陶;在律動的音樂聲和優美的動作中得到心靈的淨化。
三是“經典誦讀與校園文化藝術節相結合”透過形式多樣的藝術比賽,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受到中國傳統古典文化的薰陶,提高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是構建魅力藝體教學。加強藝體課程建設,重視藝體教育與相關學科的融合,充分利用“二課”活動時間,透過開設閱讀班、文學社、樂器培訓班、書畫班、體育特長班、舞蹈班等特色課程,安排專業藝體教師進行教學指導,使之逐漸形成規模,成為學校藝體教育的一個亮點。同時,重視藝體教育與相關學科的融合。
五是探索特色的藝體教育。在我校繼續創設“扇跳繩、毽球、剪紙、書法、繪畫、聲樂、乒乓球”等活動,鞏固“人人有專案、班班有活動”的良好局面,真正把優秀傳統文化“種”進學生的心坎裡。
(四)校園品位建立工程。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站等文化陣地,廣泛開展校園、家庭閱讀活動;利用宣傳櫥窗定期舉辦德育長廊、詩文圖展、師生作品展;校園牆面張貼歷代名人畫像、格言警句等文化符號,綠地與樹木標牌、道路標識牌、印製《論語》等國學經典章句或自創箴言語錄,做到“讓每個景點培育人,讓每條名言激勵人”;透過校園文化建設特色學校等活動,促進形成“一校一品”的區域教育特色,營造“以文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五)地域文化尋根工程。
一是對鐵嶺、西豐及本鄉(鎮)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挖掘整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傳統文化進校園需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組織得力人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進行課題研究,專題編寫《魅力鐵嶺》、《西豐文史資料》等類似的校本教材,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課表、進課堂、進頭腦”;將地方傳統文化遺蹟、藝術、傳播媒介等資源有效整合,發揮其文化本源、活動載體、資源寶庫的作用,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體系。
二是將地方傳統文化資源改造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紀念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推進我校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加強平嶺村烈士陵園、少年宮、城子山、冰砬山等公共教育資源的活動力度,使其成為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校外實踐基地。
三是傳承弘揚鐵嶺人文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透過演講比賽、徵文活動等多種形式,在學生中大力宣傳“求實創新、崇文厚德、理性平和、追求卓越”的鐵嶺城市人文精神和“活力西豐、富庶西豐、生態西豐、幸福西豐”的“四力”西豐精神,激發廣大師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陶然小學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負責全校活動的協調、檢查,定期組織各種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
(二)確定實施物件。全縣公辦和民辦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含職高),均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現全覆蓋。
(三)強化隊伍建設。由班主任教師(或其他愛好國學、有一定國學基礎的教師)擔任主力推手;注意整合班主任(團隊輔導員)、藝術科教師等師資力量,組建切合本地、本校實際的適合國學教學的師資隊伍;採用集中和常態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提高培訓。
(四)健全管理機制。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內容,從學校(幼兒園)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德育科研、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團隊活動、語文科教學等課程實施;充分考慮參與活動教師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與教師晉職晉級、崗位聘用、評先選優、績效工資等直接掛鉤;並大力表彰在此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
(五)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活動的重要意義,及時反映工作進展和成效,充分發動師生和學生家長暢談體會、感受和變化,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並把優秀稿件報送到《西豐教育》和《慧園》等雜誌。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5
一、活動背景
和諧美好的校園給了我們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可是總有一些不文明的人做些不文明的事。我們的校園的各主要校道上的一些小廣告(俗稱牛皮腳廯)比比皆是,這大大的損壞了學校的環境,就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也要對這有所為,更何況我們身為一名志願者了。校園小廣告的泛濫,直接影響著我校的校容,影響著我校師生的生活學習。
二、活動主題
文明校園,你我同行
三、活動目的及意義
徹底清除校園小廣告,實踐我班志願服務宗旨。促進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樹立當建設,立足身邊小事,改善校園環境,力爭為廣大師生展示一個特色鮮明、環境優美校園環境。
四、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
咸寧學院溫泉校區宣傳欄、寢室樓、教學樓、食堂及各條主要校道
六、活動物件
七、活動流程
㈠活動前準備工作階段
1、安排兩到三名同學到校園內瞭解小廣告到處張貼的情況並拍下照片;
2、利用多種宣傳方法,先在班級內進行宣傳,然後到學校各處進行宣傳,統計好班上參與名單;
3、對參加此次活動的成員進行分組,總負責人為每個小組劃分工作區域,並在每一組中設立小組長,負責自己所在小組,小組負責人要準備好工具小刀,抹布,垃圾袋或垃圾桶;
㈡活動進行階段
1、下午兩點在西區食堂前集合,各個小組長負責清點好本組人數,確定人數到齊後,負責人強調有關注意事項和紀律;
2、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各個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出發前往劃分好的清理區域進行清理;
3、四點半活動結束,將垃圾全部帶走,併到食堂門後集中,簽到、交工具。
㈢活動後期階段
1、負責人為此次活動寫活動總結;
2、參加活動的成員寫心得或新聞稿,提出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和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八、注意事項
1、在活動的過程所有的成員要服從指揮,要有紀律性、組織性;
2、小組長要起到通訊員的'職責,及時彙報情況,好讓負責人有所準備;
3、所帶工具要妥善保管好,認真清除小廣告、亂塗亂畫非法字跡,並把垃圾放在隨身帶的袋子裡面;
4、要注意形象,報名參加的不準直掛名在玩,負責人要嚴格要求,要以學校的形象為重,注意安全;
5、活動的過程中所有的成員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明白自己代表的不僅是個人,更是10臨床本二班這個大集體。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6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條主線,以提高市民素質為切入點,以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為著力點,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帶動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動內容
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以開展“城鄉少年手拉手,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為總攬,以“感恩、勵志、修德”為主題,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課前20分鐘左右時間,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經典競賽活動,如學生賽、小組賽、班級賽、年級賽等,還可以透過詩文配畫、小品劇、唱詩文歌曲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優美詩文的學習和理解。開展“五個一”活動。學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為;每週向父母(或長輩)說一句體貼性的話;每月為父母(或長輩)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學期給父母(或長輩、教師、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信,向他們反映自己的學習、思想以及生活情況,交流感情;每年參加一次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組織學生扶貧結對,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增進友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以“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為帶動,從解決幹部職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入手,以“學經典、品人生、提素質”為主題,在全市黨政機關、執法部門、視窗單位中開展“做文明公僕、創禮儀機關”活動。同時廣泛開展促進公共文明志願服務、公務員志願者參與交通協管活動、便民服務等各類文明禮儀踐行活動。在廣大機關幹部中開展讀一本好書、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組織一次演講比賽等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講文明、知禮儀、熱情好客、團結友善的傳統美德,在參與和體驗中自覺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者、實踐者、示範者,打造文明機關、禮儀機關、書香機關、效率機關、廉潔機關。
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以家庭美德教育普及為重點,開展“與經典文化同行,與聖賢先哲為友”,“親子讀書共成長、經典文化進家庭”和“書香家庭”評選活動。透過讀書知識競賽、優秀讀後感評選、“子女和父母、同讀一本書”等特色載體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愛書、藏書、看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教育。年底前,層層推薦、評選全市十大“書香家庭”。引導家長學習傳統文化,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並注重言傳身教,提高家長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骨幹作用,這是傳統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要儘快建立一支由各類志願者組成,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教學方法的骨幹教師隊伍。
(二)推薦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推薦出一批優秀傳統經典書目。
四、工作要求
營造濃厚氛圍。開闢傳統文化走廊、學習園地、專欄、專刊、網站、網頁等陣地。在學校牆壁、走廊、教室、櫥窗、寢室等地精心合理佈置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畫、警句、詩詞歌賦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勵師生奮發向上。在單位進出口牆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張貼懸掛傳統典故成語、格言警句等。透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使更多的人瞭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
挖掘地方資源。我市有很多文物古蹟、歷史人物以及典故,要充分利用豐厚的地方文化資源,充實和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的內容。文化、民俗、文物、旅遊、社科界等相關管理部門要組織專家挖掘、整理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精髓歸類,形成本土化傳統教育系列讀本,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明瞭的方式,如童謠、畫冊、民間故事、卡通等,將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展現在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受眾面前,使之得到薰陶、感染。
利用傳統節慶。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中,要緊緊圍繞節日主題,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充分展現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並注重提升文化內涵,透過舉辦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7
一、指導思想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已成為我國課程改革領域內的一個重要課題。我校依據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實施計劃,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決定以校本課程的開發為突破口,依託古城自然人文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逐步形成基於古城風土人情和學校特色相融合的學校課程活動教育,以此帶動學校各方面的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
二、課程設計的創意
(一)開發校本課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風土人情教育活動的教育價值,弘揚民族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校本課程能營造校園良好的`研究氛圍,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以古城風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三、課程目標設計
(一)課程開發的學生髮展目標
課程開發的學生髮展總目標 :透過校本課程古城的風土人情的設計,引導學生走進古城浚縣:用眼去觀察;用耳去聆聽;用腦去思索;用手去創作。使學生認識古城、熟悉古城、喜愛古城、保護古鎮城。從而增強古城後人的自豪感,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體目標有:
1、瞭解水鄉古城濃厚的文化底蘊,感受豐富的水鄉文化,激發學生主動了解、探索家鄉風俗的意識和實際行動。
2、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在不斷的探究性學習中,批判地繼承古城民俗的優良傳統,體現立志為家鄉服務的偉大志向。
3、培養自信樂觀的生活意識,不斷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逐漸認識本土文化資源的豐厚,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著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
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最佳化校本課程。
四、校本課程研究內容和範圍
研究物件的總體範圍主要指千年古城——包括獨特的家鄉風光,幽靜的自然環境;也包括淳樸的民風,底蘊深厚的文化。實踐活動型校本課程主要內容具體是:
第一類環境文化
(一)民間藝術----- 楊紀屯的泥咕咕
(二)人間社火-----主要有雜戲、雜耍、武術表演。
(三)名勝古蹟——文治閣、昇仙塔、天寧寺等。
第二類民俗文化
(一)概述——地理環境、名優特產。
(二)歷史故事——隋末李密。
(三)風俗習慣——祭神、祭祖、婚嫁等。
(四)古廟會——廟會習俗、廟會上的拴娃娃、廟會音樂
第三類傳承文化
(一)泥塑藝術——泥塑製作的過程、怎樣製作成泥塑的技藝以及製作的技巧。
第四類 生態文化
(一)關注環境、關注環保——針對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班隊活動、黑板報、知識競賽、社群活動等)。
(二)關注古城旅遊事業——由學校少先隊帶領“雛鷹導遊團”同學,利用節假日為遊客做小嚮導;積極發動學生為古鎮旅遊出謀劃策。
五、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
(一)課程的開發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所以我校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及古城浚縣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1、教師開發課程的過程
(1)認真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有關資料,統一認識,明確目標,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
(2)收集有關古城浚縣文化方面的資料:古城自然環境、古城的名勝古蹟、古城豐厚的文化、古城的人文風情、古城風俗習慣。
(3)確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確定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主題——“古城的風土人情”。古城的資源我們要好好利用,編寫教材時我們一是將用學生的習作來介紹古城,激發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二是我們充分利用古城的資源開展教育活動,在教材編寫時融入多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如攝影、小導遊、環保小衛士等。教材使用物件:中學。
2、學生開發課程的過程
(1)召開學生動員大會,宣傳建設校園文化的意義和目的,讓學生對古城風土人情有初步的認識。
(2)發動學生收集有關古城文化方面的資料,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理。
(3)成立學校研究楊橋古城文化活動興趣小組,將古城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範圍。
(二)課程的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2、成立編委會。
古城文化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研究——《走進古城—浚縣》
3、課程開發的規劃
①準備階段,確定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收集資料。
②擬定校本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
③使用編寫的教材,並徵集意見。
④完善、修改校本教材,並正式定稿。
4、 制定計劃,確保課時。
學校按照上級要求將校本課程的實施納入了具體的課堂教學計劃,每2周安排一課時,時間確定在週三下午的第三節課,要求課程活動與班隊活動相結合,由班主任老師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學。
5、探索課程評價機制。
(1) 教師評價 。
評價內容:
①對教師的備課筆記、教學研究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
②對教師實施過程的中動態生成性資源及其創新行為進行激勵評價。
③對教師完成課程計劃的情況進行評價。
評價辦法
①教師自我評價。
②學生民主測評。
(2)學生的評價
評價內容:
①學生參與活動。
②學生能力的提升情況。
③情感體驗情況。
④獲得成果的情況,包括收集資訊的數量、質量、創造性成果。
評價辦法:
①學生自評互評。
②教師對學生評價,採用書面知識和實踐活動成果相結合。
③家長助評,採用“家長助評表”,讓學生家長根據各項內容對子女各方面表現進行星級評定,最後對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或意見。
六、課程開發的初步成效和發展預想
1、構建校本課程。在充分挖掘古城資源基礎上,學校發揮全體師生的智慧,大膽實踐、探索,以“環境文化、民俗文化、傳承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基本形成,並確立了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實施內容和評價方法。
2、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我們以“傳承優秀古城文化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四位教師都參與了古城文化教育活動方案教材的編寫任務,每位教師都承擔了方案實踐指導任務,“以人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師的頭腦中逐步形成,教師的指導能力也在朝科學化方向發展。
3、開闊學生視野,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校本課程的活動帶來了學生多方面的變化:
1、它充分引導學生
與社會、社群接觸,學生有了課堂上得不到的多種生活體驗,各種能力也都得到和諧的發展,每逢節假日,小導遊們活躍在古城的景點、街頭,帶領遊客領略水鄉的風貌神韻。他們用真誠的態度、生動的語言驕傲地向遊客介紹古鎮的景點和風土人情,述說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2、小記者的作品也充分展示了古城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
3、同時學校也準備出版了全部由學生作品彙集的《走進古城—浚縣》一書。學校“小記者”、“小導遊”隊伍的發展,更是增強了宣傳的古城文化的力度。
4、發展預想:規範校本課程,建立學校特色。
今後我們要進一步把校本課程融入辦學目標和工作思路,要讓
我們的校本課程能成為學校的亮點、品牌,得到學校每個人,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讚賞,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我們必須得規範課程的進一步開發,在“古城風土人情”上做足文章,讓它能健康有序地成長。同時我們也期望得到各界、各部門更多的重視扶持,以求得更多的“古城人”共同關注我們的家園——古城的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校本課程只有根植於生活的土壤中,立足於反映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才能開出嬌豔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8
【活動設計】
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並不瞭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透過大膽交流中瞭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春聯產生興趣,樂於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並發現春聯的特徵和種類,體驗張貼春聯的的樂趣。
3、初步瞭解春聯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節裡幼兒與家長一起貼春聯的照片。
2、紅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貼春聯的經驗
2、瞭解春聯的由來和傳說。
3、聯絡會寫春聯的家長助教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照片,激發幼兒對春聯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的門上都有什麼?春聯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時候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春聯?
二、多媒體展示春聯演變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聯。引導幼兒一起了解春聯的演變。
討論:為什麼春節或辦喜事的時候門上要貼春聯?春聯到底是怎麼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春聯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春聯照片,探究春聯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春聯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分別貼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春聯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它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門心和框對就像我們班的兩對雙胞胎,他們大小、長短、字數是一樣的,分別貼在門板和門框上,且要對稱。
四、暢所欲言——我在春節貼春聯。
展示小朋友貼春聯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裡的他正在貼的春聯名稱及所貼的位置,鞏固對春聯名稱和使用場所的認識。
五、感知、區分上聯和下聯。
站立在門外觀看貼在門上的春聯,右手邊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
六、體驗寫春聯。
1、家長現場表演寫春聯,並請小朋友說出其名稱和貼的位置。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春聯福娃。
七、組織小朋友給班級的活動室貼上春聯,鞏固對春聯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好多幼兒有親身體驗的經歷,透過老師精心設計,整個活動流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幼兒興趣濃厚,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形象比喻,認識門心、框對。我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中區分各種不同使用場所春聯及其名稱。再借助班級兩對雙胞胎進行巧妙的比喻,引導幼兒認識門心、框對,使幼兒形象地弄明白其對稱關係,也初步瞭解了上聯與下聯的關係。
2、藉助幼兒的春節活動相片加深對不同場合春聯種類的認識。
3、設定情景,請家長寫春聯,幼兒貼春聯,引導瞭解春節貼春聯的整個過程,激發幼兒對民俗文化的興趣。此環節把活動推向高潮。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9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中小學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指導中小學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傳統節日教育、傳統經典誦讀教育、地方名人民俗教育等系列主題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主題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活動物件
全區普通中小學在校學生
三、活動內容
(一)加強傳統美德教育
1、透過推進文明校園、文明單位建立活動,廣泛掀起學習、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潮。不斷加強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養教育。
2、透過開展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3、透過深入開展“文明禮儀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等推進文明禮儀教育。包括升旗禮儀、就餐禮儀、課堂禮儀、尊師禮儀、同學間交往禮儀、穿戴禮儀、借用物品禮儀、迎客禮儀等禮儀習慣養成,引導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範。
4、透過推動書法教育健康和深入發展,激發培育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和欣賞書法的熱情。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努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感。
5、透過綜合實踐活動、研學實踐教育、冬夏令營等活動, 加深學生對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感悟,傳承紅色基因。組織中小學生到革命歷史遺址、革命歷史博物館、革命先輩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參觀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學習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黨歷史。
(二)重視傳統節日教育
1、以忠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重陽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踐行孝心”、“感恩老師、感恩長輩”等關愛師長的道德實踐活動。
2、利用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經典知識、故事的普及教育。積極挖掘這些節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學生民族感情,激發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兒童節、五四青年節、勞動節、建黨節、建軍節、國家公祭日、國慶節為契機,引導廣大師生緬懷先烈,瞭解黨和祖國的發展史,不斷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傳統經典誦讀教育
1、構建國學經典誦讀體系。各校每學期制定誦讀計劃,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原則,在各年級開展不同的國學教學內容;組織教師讀《大學》、《道德經》等國學經典,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構建誦讀體系。
2、搭建國學經典誦讀平臺。豐富誦讀形式,開展“誦經典、寫經典、唱經典、演經典、展經典”等活動,即:每日開展“誦讀經典一刻鐘”活動;每星期開展一次“書寫經典一刻鐘”活動;每月的黑板報和櫥窗要有一定的國學教育的內容;每年舉行一次國學情景劇展演活動等,把國學教育貫穿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3、深化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藉助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等載體,圍繞孝父母、守誠信、善待人、好學習等話題,以詩文朗誦、快板、課本劇等新穎活潑的形式,把《弟子規》、《論語》等經典美文表現出來。成立國學興趣小組,將傳統體育專案、繪畫、書法、剪紙等國粹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國學、熱愛誦讀。
(四)開展地方名人民俗教育
1、加強地方區域傳統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將地方傳統名人名事、文化遺蹟、等資源有效整合,推進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校園。
2、培育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紀念活動、重要歷史文化遺蹟、博物陳列館等載體,進一步促進中小學生的德育工作。結合學校原有專案為基礎開展民間體育、泥塑、剪紙等國粹教育。
四、活動要求
1、加強宣傳,營造輿論氛圍。各學校要及時召開動員大會,明確本年度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指導思想、方法步驟、具體要求,制定活動實施方案,適時做好檔案建設。
透過組織廣大師生學習《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檔案,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思想輿論氛圍。
2、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各校要統籌安排,有序推進階段性重點目標與任務的落實,力爭到2020年,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都實現“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傳統文化品牌。
3、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各學段的教學要點和教學任務中,力求做到三個“全覆蓋”:學科課程全覆蓋,課時主要從綜合實踐課中安排,也要將教育內容體現到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主要課程中去;教學環節全覆蓋,包括課堂教學、課堂外教學、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教育人群全覆蓋,整體貫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4、堅持把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積極總結多年來我區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深化我區文明校園建立活動,將傳承優秀文化與打造辦學特色相結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透過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資源,營造濃厚的校園人文教育氛圍,讓師生在審美中受到傳統文化薰陶。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0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XX〕3號)和貴州省教育廳《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中紮實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意見》(黔教基發〔20XX〕286號)精神,進一步推動我鄉各校德育工作體系建設,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以人文管理為手段,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德育活動為載體。透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基礎,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弘揚正氣。
二、組織領導
成立學孔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全鄉各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
組長:李淵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學孔小學德育處,袁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趙健同志任副主任並負責日常工作。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統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三、教育內容
1、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各學校要堅持分層施教,有選擇地誦讀經典,確保誦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誦讀活動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紮根學校。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可選擇《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堅持以讀為主,注重培養語感和整體感知能力;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可選擇《論語》、《大學》、《道德經》、《離騷》、唐詩、宋詞等中華優秀詩文,引導他們在誦讀基礎上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邊讀邊思考規範自已言行。要寓教於樂,不斷豐富誦讀方式,運用讀、講、賽、吟等方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增強誦讀效果。同時,鼓勵師生共誦、家長與子女共讀,使誦讀活動成為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組織學生圍繞學習、研究、宣傳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例如組織成立詩詞、書法、戲曲等方面的興趣活動小組等,開展小組活動,發展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活動之中,成為學生課餘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3、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或紀念日,積極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讀書系列活動、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畫比賽等活動。例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孔子誕辰日等,廣泛開展多種多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展演活動、講座活動,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於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文化、慶典文化之中。
4、各學校要結合實際開展國學優質課、觀摩課比賽,並推薦優秀課堂參加上級比賽,探索各學段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的有效課堂模式。定期召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研會,集思廣益,讓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與本校校情相結合。
5、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體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志願者服務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6、學孔小學將適時舉行主題班會評比,經典誦讀、徵文比賽、才藝展演,大課間展示,讀書心得論文交流等活動,為師生搭建交流平臺。開展尋找“最美教師”和“美德少年”活動,“孝親模範”、“德藝雙馨”教師評選活動,發現身邊模範,樹立先進典型。
四、實施途徑
1、各學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常規工作,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時段、各環節,結合早誦讀、大課間、國旗下講話、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2、各學校要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充分利用道德講堂、學校積德榜等形式,邀請本校離退休知名教師作講座、輔導報告、專題討論等,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多樣性和實用性,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規範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3、充分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在德育、語文、藝術等學科教學中適當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感受、認同、接受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
4、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抓好班級文化建設,發揮師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各自設計,各具特色,使校園變得典雅,做到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文化濃厚。
5、倡導家長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共同創設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適時開展學生曬家風家教活動。
五、工作要求
1、各學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形成校長主抓,團隊幹部主管,班主任具體實施,科任教師課堂滲透的工作機制,確保真正實現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2、各學校要結合實際及時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落實具體措施,在課程設定、課程開發、師資安排上建立長效機制,並在3月18日前將實施方案報送學孔小學德育處。
3、各學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學校量化管理體系,常抓不懈,推動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同時加強資訊報送和資料收集工作。
4、學孔小學將加強督導檢查,把各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情況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考核之中,並適時開展交流表彰活動。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1
一、指導思想
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結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經驗。每一部偉大的作品都來自於時代、民族、國家以及整個人類進步發展的深刻關心與思考,承載和傳遞著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今後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要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武術等課程,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胡錦濤同志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指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澱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基於以上認識,著眼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人文素質教育,努力加強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的特長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堅持以引導激勵為主、多方面滲透薰陶的原則,採取結合各科教學、融入少先隊活動、連結閒暇教育等方式積極開展古詩文誦讀、傳統美德和禮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畫、書法、舞蹈、民族樂器和古樂欣賞等活動。學校充分認識開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的重要意義,以此提升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二、我們的思考
1、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當今中國的青少年,他們生在和平年代,長在太平盛世,
沒有經歷戰爭、動亂、饑荒和瘟疫等艱難困苦,在陽光雨露中成長。改革開放以後,社會進入轉型時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東西文化劇烈碰撞,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上物慾橫流,這一切都構成了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背景,使得部分青少年喪失比較和鑑別能力,極易迷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是我們面臨著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樹德立志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教育核心問題,是教育工作者長期的奮鬥目標。國家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西方國家早就瞄上了中國的人才資源,他們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不惜重金,搶挖我們的精英人才。西方精神文化產品的進入,實際上就是文化滲透,用他們的價值觀來影響我們的青少年。在這場關係國運興衰的鬥爭中,我們並非束手無策,我們除了要繼續堅持用各種常規思想教育手段外,還必須拿起得天獨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武器,不懈地教化和薰陶我們的後代。
2、豐富的內涵
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連綿五千年,積累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它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也為世界各國所借鑑,這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是絕無僅有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明領先世界數千年,這是不爭的事實,更是中華民族的光榮與驕傲。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唐詩、宋詞和元曲,它還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等所有的社會領域。
它教給人們道德倫理、風俗禮儀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從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化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鑄就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樸實無華、明禮守信、熱愛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它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面對如此無價的民族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分發掘它來教化子孫,塑造新時代龍的傳人。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也得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與發展。
三、目標與內容
目標:
1、傳承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明;
2、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表現形式;
3、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有關的傳統文化;
4、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對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內容:
1、中國書法藝術
2、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國畫)
5、中國民族服裝化
8、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唐詩、宋詞)
9、中國民族音樂(含民族器樂)
四、我們的設想與做法
(一)設想: 針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需要,除思想品德課外,
我們覺得還應對語文等課程、教材做相應的改革和調整,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教育。教學形式應力求生動活潑,注意實效。可精選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題材的專題視聽資料(或反映有關中國曆代傑出人物的生平事蹟,或展現祖國壯美山河、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資料)加以編輯整理,形成系列教材,有計劃地納入德育課堂。此外,學校要利用各種形式,有目的地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認知,透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小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讓我們的學生做一個瞭解祖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
(二)做法:
1、結合課程改革,開設拓展課與探究課,開發校本課程。
2、營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如學校文化佈置、舉行中國傳統文化節(書畫展、唐詩宋詞吟頌比賽、民族音樂表演等)
3、組建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主要由班主任、語文教師、品德與社會課教師、音樂美術、拓展課探究課教師組成。透過校本培訓等多種途徑培訓教師。
4、透過《學校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的開展,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積澱他們的文化功底,讓孩子打好傳統的根基。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2
一、活動目的:
繼續和宏揚民族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中的優秀成果。探究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在育人中的獨特作用。進一步推動我校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打造書香校園,培養中學生傳統美德。
二、活動主題:
學習傳承中華文化經典,展現當代學子風采。
三、活動時間:
四、組織機構:
五、活動安排:
1、各班開一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班會。
2、早讀前各班組織朗誦《弟子規》。
3、出一期主題為“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手抄報。 (每班一份)
4、每班預備表演一個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節目。
5、舉行傳統文化交換、朗誦、演講等活動。
6、舉行書法比賽(硬筆、羊毫皆可),抄寫《弟子規》內容。
7、每班交一篇瀏覽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六、要求:
1、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立足於校園,時刻銘記於心,尊重師長。孝敬父母。
2、參加年級:高一、高二年級。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3
一、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連綿五千年,積累了豐厚的文化財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面對如此豐富深厚的民族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分發掘它來教化子孫,塑造新時代龍的傳人。我校特色教育活動旨在透過系列讀書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青少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精華內化於青少年的心智,外化為青少年的行為,提升學生古文化修養,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綜合素養。
二、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三、活動主題及時間
1、活動讀本:《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
2、活動時間:20XX年秋學期——20XX年春學期
四、具體安排
(一)“走進經典”系列教育活動
20XX秋學期活動安排:
1、讀(9-XX月份)由語文教師負責利用晨讀、午休、雙休日等時間組織學生背誦《三字經》每週背誦XX條,語文教師對每週所背內容作適當文字疏通,並組織默寫批閱,確保人人熟記內容;班主任利用班會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引導學生愛讀經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
2、講(XX-XX月份)政教處、團委利用校本課程舉辦《三字經》解讀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加深對經典的理解。
3、寫(XX月份)舉辦一次以“學經典、講文明、懂禮儀”為主題的徵文比賽。
4、賽(XX-1月份)學校圍繞《三字經》開展諸如誦讀、知識競賽、書畫、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寓教於賽。以賽促學。 20XX年春學期活動安排:
1、2月份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背誦識記《弟子規》;
2、3月份政教處組織《弟子規》專題講座;
3、4月份開展知識《弟子規》競賽等活動;
20XX年秋學期活動安排:
1、XX月份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背誦識記《增廣賢文》;
2、XX月份政教處組織《增廣賢文》專題講座;
3、XX月份開展知識《增廣賢文》競賽等活動;
20XX年春學期活動安排:
1、組織“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比賽;
2、組織“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徵文比賽;
20XX年秋學期活動安排:
1、組織經典名言誦讀活動;
2、組織經典名言誦讀知識競賽;
(二)強化學生古詩文課內外閱讀
文學經典,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既是語言的經典範例,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蘊涵著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歷程,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極好素材。兩年中,我們將利用語文課堂強化了學生古詩文誦讀和古代經典名著閱讀。具體做法是:
1、每週誦讀一首古詩。
各年級語文老師根據語文教材古詩詞的編寫,進行適當的拓展,確定每週一首必背古詩篇目。每週二晨讀為必背詩吟誦指導課,確保這首必背詩的理解與誦記。一學期必背的古詩詞不少於20首。
2、每兩週誦讀一篇古文。
各年級語文老師根據語文教材古文的編寫,進行適當的拓展,確定每兩週一篇必背古文篇目。透過閱讀,豐富學生古代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
3、每學年閱讀一本古典名著。
初一年級以《西遊記》為主,初二年級開始閱讀《水滸傳》,初三年級自由閱讀長篇古典名著。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並留有讀書心得體會。
(三)興趣小組特色活動:
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結合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利用清明、中秋、端午等傳統佳節,開展書法、國畫、舞蹈傳統藝術活動小組,讓有特長的學生在活動小組中得以張揚,使中化傳統文化教育得以拓展和延伸。由於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特色活動小組的各項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也參加區、市各級開展的一些活動。
五、活動措施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
我校領導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和領導小組,努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教研組組織落實、各學科老師協同配合的局面。並把該項活動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劃之中,充分發揮校園廣播、宣傳欄、國旗下講話、牆報、畫廊等多種宣傳陣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2、立足校本,制定方案。
學校將結合師生的具體情況,立足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方案要具體、明確、易行,有主要措施和具體做法,內容簡要、由易到難,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我校自己的特色。
3、改善條件,提供保障。
學校爭取多方支援,籌集資金,選購一批文質兼美的經典書籍,不斷充實學校的圖書館,增加藏書量。加強和改進圖書館和閱覽室的管理,改善閱覽室的條件,延長開放時間,努力為學生的借書和課外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4、指導檢閱,規範提高。
學校為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好檢查和監督工作,並將其納入學校特色建設評比、文明班級考評之中,將開展的專題活動作為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評比的重要依據,使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成為我校的自覺行為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常規性活動。力爭每學期定期開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彙報展示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舞臺,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提供交流的平臺。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4
為進一步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傳統和美德,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職業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檔案精神,結合學院工作的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與加強學院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結合起來,與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及長遠發展結合起來,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培養既有職業技能、又有文化知識的技術技能人才。
二、活動時間及內容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
(二)內容形式
1、開展誦讀經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
每學期開展一次主題為“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人人誦讀中華經典活動”。充分利用學院圖書館、班級圖書角,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推薦讀物、讀本,開展“我與好書同行”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讀寫能力,夯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由教務處、宣傳部、團委負責)
2、組織主題班會,出一期主題黑板報,開展傳統節日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組織開展“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班會。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省委“五禮五恥”10字和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友愛等開展討論。每學期各班出一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並進行評比。利用傳統節日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禮儀培訓。在校園營造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氛圍。(由學工部、各系負責)
3、利用道德講堂,舉辦系列講座,上好一堂傳統文化課,發揮文化育人功能。
利用道德講堂,開展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講座。發揮道德講堂文化育人的功能。上好一堂傳統文化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由宣傳部、團委、教務處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營造良好氛圍。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引領廣大師生自覺和主動參與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宣傳欄、展板、校園網、校園廣播等媒介做好活動宣傳報道工作,加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知識的力度,不斷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大力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廣泛宣傳學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情況。
(二)做好幾個相結合。以優秀傳統文化課題為切入點,做好傳統文化與校園特色文化的相結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養成教育相結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抓節點活動,充分利用好重要傳統節日,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講解傳統文化知識,舉行特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三)抓師生互動,做好示範。學院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學生幹部要積極主動參與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帶頭研讀經典,帶頭踐行中華傳統文明,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學習、宣傳、實踐活動,努力形成師生互動、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透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全體師生進一步瞭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15
為進一步貫徹XX市教育局《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XX教育局《XX市教育局關於印發《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精神,確保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我校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全面推進特色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XX二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與道德素質,培育師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努力提升學校品位和核心競爭力。
二、活動主題
傳承傳統文化精髓,培育誠信厚德少年,建立和諧文明校園。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建立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基本內容
莒文化是東夷文化的先進代表,是齊文化與魯文化的先聲和前導,山東XX是莒文化的核心區域。因其有數十萬年的文化根系,一萬餘年的文明啟步,五千餘年的文明史,對研究文明起源、華夏文化、中國早期國家的社會形態等重大史學和理論課題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今天瞭解和研究莒文化,對於更好地揭示莒地的歷史文化發展,弘揚莒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作為進行鄉土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今天建設21世紀現代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借鑑,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讓我們為此共同努力瞭解和學習莒文化。
研究和學習莒文化,XX二中編寫了一整套莒地史話的校本教材,可以作為研究莒文化的依據。包括莒地歷史上著名人物、莒地的風俗人情、歷史遺蹟等,當然還包括文化遺存,如周姑子戲、剪紙、書畫、對聯、過門錢子、武術等,都是我們研究和學習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