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

  講座是一種教學形式,多利用報告會、廣播等方式進行。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歡迎檢視!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1

  7月14日上午,坊主陳邦老師從教學與有效教學、為有效教學而準備、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有效教學的策略、有效教學的評價五個方面為工作室和國培班的學員們作了《走向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講座。

  能聽此講座是我的幸運!因為在這次講座中,我的思想又被激起了陣陣漣漪——幸甚!

  浪花一:

  當陳老師展示出這幅圖,我震驚了。南轅北轍?可不是嗎?我在之前的教學中,不就正是在做著這樣的事嗎?費力不討好,還習之以為常。

  浪花二:

  今天教育的內容80%以上都應該是方法,因為方法比知識更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納依曼

  這是陳老師在講述“為有效教學而準備”時給我們展示的一句話。看到這句話,我也是震驚了。反觀自己以往以講解知識為主的教學,不禁直打冷顫……十多年了,原來自己很多時候都只是在做無用功,都只是在做著捨本逐末的事情,一天到晚辛苦著授人以魚,保姆似的跟在學生左右……卻是事倍功半。

  浪花三: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

  同樣的,自己在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方面,是不是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佔的比重更大呢?顯然很多時候不是的!

  ……

  所以,我想到了一句市場經濟裡常說的一句話:做生意、找錢,靠的就是觀念。

  其實,現在擺在我們大多數老師面前的,何償不是一樣?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觀念!這次講座,於我而言,在這方面,我有了收穫。但更希望以後能實實在在地踐行。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2

  鄭老師又為我們做了一次講座,這次鄭老師講的是教學設計。她開始的時候問我們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別是什麼?我真的傻眼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鄭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教學設計指重在教學和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比較理想化,透過這個設計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狀態,而教案偏重於實際應用。而兩者都要對於課標有一個理解和借鑑。但是課標只提供了一個理論指導和教學的理想,就是說用什麼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以及透過這節課老師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想要學生學到什麼,它和教學設計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對於課程的一個理想化。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的:原來兩者基本就沒有什麼關聯。並且教學設計是比教案更加寬泛的一個概念。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有四個的內容,他們分別是:教什麼;學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想要寫好一個教學設計,首先不可避免要想到的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描述章節以及本節設計的位置和前後的邏輯關係,比方說前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後幾章是什麼,講了什麼,要講的這節課起到什麼作用,而且要注意每一章的第一節要注意對於整一個章節的匯入。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2)能力儲備。就是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瞭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透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並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後,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症下藥。

  (3)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考慮過的知識,教學設計和教案都考察了老師對於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為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於現階段剛剛接觸到教師這一行業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次講座告訴我們我們還欠缺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僅僅侷限於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課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為將來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反思

  (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鄭濤老師來到良鄉五中為我們進行了一堂精彩的講座,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匪淺。聽過鄭老師的“手把手”教的教學設計講座,感到很是受用,不光是從表面的結構還是深層內容的挖掘,都將成為我今後教學過程中的堅實基礎。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

  教學講座的心得體會3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它是實施教學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2月16日,我有幸聆聽了xx區教研室張主任的《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深有感觸,現將心得體會做以小結。

  一、談理解: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有效備課是基礎是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是:達到了預期的和生成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二、談備課:

  備課應是在自己以前教學的基礎上的深思、加工和創生,教學目標的設定,重難點的確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通覽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對教學內容、知識的延伸應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度”,在備課中都應進行認真思考。備課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預設,設計包括:教學流程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教與學活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設計能保障教學的流暢,設計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設計能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要儘可能地考慮到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要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意味著教師牽著學生走,而是事先想好用什麼樣方式或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這比課堂上現想要合適和有效的多。

  三、談反思:

  新課程更強調教學反思,教後反思也是有效備課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備好課,上完課,這節課並沒有結束,課後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並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認真整理在備課本上。如何培養好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

  總之,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了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鑽研,勇於探索,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