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會計文員實習報告的範文

會計文員實習報告的

會計文員實習報告的範文

  一、實習單位簡介

  1.1公司簡介

  惠州中聯農資有限公司是一家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規範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會計文員實習報告範文。主要從事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批發,農業技術的推廣與運用。公司實力雄厚、發展勢頭迅猛,公司主要經營品種有:各種品牌尿素、碳銨、磷肥,進口複合肥以及中化高塔、六盤山高塔、湖北洋豐、深圳芭田、日本住商、江西開門子、廣州力爾勝、番禺綠康、萊斯、等高含量優質複合肥以及德國獅馬、英國翠康、廣西噴施寶、武漢天惠、陝西富萬鉀、普羅丹等葉面肥和河北威遠、黑龍江強爾、上海迪拜、濟南科賽、中保科技等農藥,公司於2005年9月份成立的農資貿易公司。並且是多種肥料的惠州、河源區總經銷,員工近百人,有自己的倉庫、自己的碼頭、自己的搬運隊、自已的車隊。公司制擁有高素質的管理、營銷和農化服務精英團隊,悉心服務"三農"事業向農民推介優質農資產品,指導農民科學施肥用藥,協助農民更好更合理地節本增收。公司今後一如既往秉承"為農民節省每一分錢"經營宗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1.2公司理念:精誠合作,打造中聯品牌

  1.2.1與經銷商精誠合作,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創造市場利益;

  1.2.2供應商精誠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為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農資產品;

  1.2.3與消費者(農民朋友)精誠合作,讓消費者滿意是我們永恆不變的服務宗旨;

  1.2.4與同仁合作,共創農資繁華景象;

  1.2.5公司內部精誠合作,發揮團隊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人生價值。

  1.3銷售理念:放眼未來,實現共贏

  充分運用經銷商的資源與我們的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經銷商是我們永遠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的共同任務是贏得消費者,從空間無限的市場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回報。

  1.4服務理念:為農民朋友節省每一分錢消費者(農民朋友)是我們事業得以延伸的基礎;我們尊重消費者,履行我們忠實的承諾,致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成為受益者,共享不斷增值的價值。

  1.5核心價值理念:以我實力,服務三農

  1.6文化理念健康、正確、高尚

  我們將以健康的身體、正確的方式、高尚的品德,不斷創新,組建健康高效團隊,創新營銷模式提升服務品質。

  二、實習的過程及感悟

  2.1實習過程

  2.1.1實習初期

  我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對賬,核對當期賬目等等協助會計完成日常的的工作計劃和任務。我的日常工作主要利用《農務通》(農資企業的常用的應用軟體)核對日常發生的賬目,剛開始接觸時深深感覺到,"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簡單的一張收據,卻是與正常銷售,銷售退貨,樣品出貨,貨款收入,財務報表等賬目密切相關。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我自覺加強學習,虛心求教,工作中不斷反思,理清思路,認真記錄下來不懂的或難記、難理解的(我有一個專門用來記錄的筆記本)。同時,會計和同事的`幫助指導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悉到熟悉,我逐漸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況。一方面,認真工作,不斷掌握方法積累經驗;另一方面,遇到困難,先自己嘗試解決,我會經常上網尋找方法,問同事,不斷豐富知識掌握技巧。"勤能補拙",我會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完善自己的工作內容。為每天的工作內容做一個彙總。希望能快速適應工作的需要,掌握工作技巧。

  2.1.2不斷進步和熟練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工作任務和內容是經常和週期性重複,例如:每兩天整理和核對從業務員那裡收回來的單據,(同時,將對不上的與相關人聯絡解決問題,遇到欠款要計算出業務員的提成,遇到不正常退貨要找出是那裡退貨並記錄,最後按區域或按業務員把單據分來整理);每週星期三必須計算出當期貨款收付金額、銷售金額,並向老總回報(以簡訊形式);每個月的6號、16號、26號必須把每一個銷售區域的欠條整理和打印出來因為那幾天是業務員回來公司開會的時間;把每個月的業務員的提成計算出來;每月核對《銷售收款日報表》,月末計算搬運工的工資和加班費等等,工作計劃《會計文員實習報告範文》。在工作中我總是很細心核實每一個環節,在每次對賬或計算金額的時候,每金額我都會等算出至少兩遍金額相等時,才會核對下一筆。我總是堅持當期的工作,當期完成從來不等會計來催著要單據的時候才趕緊來做。那些定期要做的工作,我會在手機裡調一個"定期鬧鐘",從不忘記做。遇到不懂得,不會的,我會盡快把它解決掉,並不會由它得過且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工作,現在只要交給我一份什麼東西,我都能夠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怎樣去做,什麼時候做完。

  2.1.3繼續接受更多的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

  還沒有踏出校門之前,我總以為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紮實較強,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那麼,當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應該沒問題了。現在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離開操作和實踐,便是"紙上談兵"!會計最重要的還是經驗,如果沒有經驗,即使交給你一項任務,付給你很高的薪酬,還是不能勝任的。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基礎紮實了,才能構建高樓大廈,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才能,完成下一個更難更復雜的工作任務。現階段,我不斷接觸更多新的任務,用心把它們完成,希望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

  2.1.4在實習中我學到的

  在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學校和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人生道理。我懂得了許多會計行業的專業知識,例如:如何辨別發票的有效性;分清發票的型別;懂得如何正常避稅等等。

  離開了學校,走出社會,我們便是社會上的人,別人不再把我們看作是學生有特別優待,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公司的內部也是存在在明爭暗鬥,你欺我詐。深深感覺到,學校裡面的友誼是簡單的。

  2.2實習感受

  2.2.1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必須的

  課本上學的知識雖然都是理論知識,但是都是別人在經驗中總結得來的,是最基本的知識,可以說是一種常識,你想一想,假如,你連對某行業的常識都沒有,那麼想踏進那個行業不是更加困難嗎?課本上的知識是原理性的東西,現實中的工作還著呢是萬變不離其中。我之所以進步得比別人快,還真是多虧於在學校裡有學到點理論知識。為什麼,普遍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接受能力強呢,可能就是因為理論知識的差異吧。

  2.2.2證書文憑的重要性

  在學校考的"證書文憑"相當於硬體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機會的多少。如果兩個人同時面試同一個職位,一個人有"從業資格證書",另一個沒有"從業資格證書"很明顯會讓人覺得有"從業資格證書"的那一個人更能勝任工作,更加專業。其實,是否真的有"從業資格證書"的就更專業呢?我覺得都差不多,因為理論和實踐是完全不同的,理論知識紮實並不能代表動手能力強。但是,"證書文憑"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人的學習和接受能力。所以,在學校的時候,把應該要考的證書給考下來還是必要的。

  2.2.3正確的就業態度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學生似乎有點手足無措。找到工作的又不理想,沒有找到工作的更是焦慮擔心。現階段,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強,就業的保障性和穩定性差。找份工作容易,找份正規工作卻比較困難。我覺得現在的畢業生應該看清局面,面對現實,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判斷積極地參與勞動力市場活動,採取務實的態度選擇自己的工作,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應該保持向上積極的情緒,可以先,找一份工作實習,積累點工作經驗,同時,在這過程中慢慢考慮清楚自己適合做哪一行業,想在哪一行業工作。這樣可能會比坐著焦慮的好得多。

  2.2.4耐心,恆心,責任心

  會計的工作是很煩瑣的。整天要對著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核對,核對再核對,計算,計算再計算,想加快速度完成是不行的,"欲速則不達",相反,如果你耐心地做,反而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熟能生巧,速度當然也就跟著上來了。梁啟超說過:凡職業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同時,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堅持把它做好,並且要有責任心,把那件事情當做是一項重要任務,認真對待,不要只要求做完,要要求做好。這樣才能把每一件事都完成好。

  2.2.5人際關係對工作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空間越來越大,人際間的交往和聯絡日益頻繁、擴大。從而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因此,人們在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中,獲得了很多成功的機會。根據據有關專家統計: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80%則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事溝通技術。所以,人際交往溝通已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提高人的社會價值感和使命感,增進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激發人的創造精神並獲得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簡單來說,在公司裡面和同事們相處融洽,工作起來也得心應手,得到更多人的協助,進步也會更快一些。相反,和同事們相處不好,不受同事們的歡迎,很明顯,最後的結果是悄悄的離開公司,也不會有人關心。

  2.2.6公司的需求和要求

  對於企業來說,能力往往是超越知識的,公司對於人才的要求,同樣也是能力第一。公司對於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組織指揮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技術能力、協調與溝通能力等。現代的人才都應該是綜合性的人才,應該,對公司來講,聘請一名員工應該是"物盡其用"。就拿我來說吧,雖然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會計完成日常的工作計劃和任務。但是,公司還是會安排一些其他工作也歸屬到我的份內工作中。例如:月末盤點;接聽電話;有時候協助其他部門工作;有時候,拓展部的職員不在,如果有客戶過來,接待客戶也是工作的職責等等。還有,我的公司是包吃包住,那麼中午我們大家都是不回家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