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優秀班主任事蹟材料親其師信其道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材料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優秀班主任事蹟材料親其師信其道,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縣城小學,學生數多,每班70人左右,避免不了出現後進生多。他們基礎知識差,紀律差,整體素質差。這些學生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最讓人頭疼,感到最沒有辦法的後進生。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他們學習,想學習,愛學習。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真正地瞭解了情況,才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只有真正走進後進生,走進他們心扉,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困惑在什麼地方,才能夠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只有擇機啟發他們,才能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也只有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才能讓他們重新樹立信心。我對我所代班級的後進生進行了長期的細心觀察和研究後,發現他們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沒有興趣。許多人會感到很奇怪,學生怎麼會沒有興趣呢?這裡的興趣是指對學習而言。一談到學習,他們的表情馬上會由喜轉悲,然後丟下一句“沒有興趣”,更有甚者寧願勞動也不願意去學習。
第二,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們成績差都是老師批評的物件。平時他們聽到的批評多,表揚少;受到的打擊多,鼓勵少。這樣時間長了,他們就感到自己什麼都不行,有時自己好不容易去看看書,有的同學還會挖苦他們:你看他,還學習呢!
第三,做事情沒有恆心。有時後進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和鼓勵下剛剛有了行動,認真地學習三五天,但是由於自己沒有堅持,或者老師、家長沒有持續做工作,結果他們遇到問題便知難而退了。
第四,知識缺失的太多。有的同學對英語一竅不通,有的連最基本數學公式都不會。這使得他們在聽課、做作業等平時的學習中處處碰壁,時間長了便對學習望而生畏。
第五,自身紀律差。後進生差的不僅僅是學習,一般情況下,紀律也是比較差的。比如經常遲到、曠課、玩電腦、看電視等,有的甚至不會和同學共處而經常鬧矛盾。
第六,家庭因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家庭環境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素質的高低。後進生的家庭要麼是單親家庭,給學生的溫暖少;要麼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比較粗暴;要麼父母都是職工或都經商,很少有時間過問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綜合起來不難發現,正是由於後進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體貼以及家長的及時督促和引導,他們以尋找自己的夥伴作為彌補這些缺失的辦法,從而相互走近。為了他們的所謂事情而遲到甚至曠課,他們知識上的缺失逐漸多了,並因此出現了斷層,逐漸地也就沒有信心再學習下去了,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所以要解決後進生的學習是一個系統複雜的過程,需要耐心、時間、方法。
第一,家庭是學生重新揚帆啟航的港灣。
家庭的溫暖,家長的寬容、理解與支援是後進生重新站立起來,樹立自信的強大後盾。家長既是學生改造自我的強大支持者,同時也是監督者。所以首先要多做家長的工作,讓他們在工作之餘多與學生交流,多關心學生,多支援學生,多與學校或老師結合,抓住各個時機進行教育。
第二,愛心能使後進生這葉小船少一些陰雨連綿,多一些晴空萬里。
蘇霍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教師只有擁有了愛心,才能善待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才能把愛心傳遞給學生,才能讓學生除去心中的陰暗,迎來燦爛的陽光。因此在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中,要以“愛”字當頭,對優等生、後進生一視同仁,同時對後進生要施以更多的愛。我們要從接觸認識他們開始,就對他們表現出深深的關心和熱愛,決不能由於其基礎差對他們表露出絲毫的歧視。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有一種自卑感,不願意接近老師,在感情上、心理上與老師距離較遠,作為老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用愛心去呵護他們,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架在師生心靈上的一座橋樑,不管距離有多遠,有愛就可以溝通,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努力創造溝通的環境,不斷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上進心,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第三,耐心能使後進生這葉小船在大海上堅守的更久,航行的更遠。
後進生的轉化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因而做後進生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去感化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首先是思想教育工作要勤。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事施教,因勢利導,儘量將不良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其次是勤檢查、勤督促。耐心細緻地觀察後進生的點滴表現,切實探到學生的言行脈搏是做好後進生思想工作的重要保證,瞭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所以,教師要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鼓勵或糾正。再次,耐心地幫助後進生分析落後的原因,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發展趨勢的危險性,並採取切實可行的轉化對策。
第四,科學實用的方法會使後進生加速到達勝利的彼岸。
好的方法會使工作少走彎路,會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誠意,會使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進展更快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放大學生的閃光點。後進生在學習、紀律等方面比較差,但是這並不等於他們一無是處,有許多後進生在體育、音樂、書法寫作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現,因此我們不但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還要給他們舞臺讓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其次,對學生的錯誤或缺點要採取引導的方法,以鞭策代替批評。一味的批評會使學生感到反感。適當的鼓勵和引導會讓學生充滿自信,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反覆抓,抓反覆。後進生的壞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根除,所以我們要反覆督促他們,提醒他們,引導他們。第四,融入集體,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育後進生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要調動集體的力量,讓更多的學生來幫助他們,讓他們融入集體,樹立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第五,“授之以漁”能使後進生獨立航行。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後進生教育首先是育人教育,即先成人後成才。我們不僅僅要教學生在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等科目中的學習方法,更應引導學生讓其明白做人的道理和準則,為人處世的方法,從而幫助後進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並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
以上幾個方面能使後進生得到家庭的溫暖,家長的支援,老師的關懷。學生也會在紀律上逐漸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遵守紀律,不會對學習產生“談虎色變”的感覺。但是這與對學習產生興趣,愛上學習還有一段距離。那麼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呢?我覺得在教學上應該增強教學的互動性、趣味性,在課外要有的放矢的輔導,讓後進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教學方面:
第一,進行生動的直觀教學或進行情境教學。後進生在知識方面的缺失較多,這有利於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第二,注意講課藝術,防止一味地灌輸知識。
第三,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第四,課堂教學要照顧後進生。
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後進生進行一定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