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關於古詩改寫作文合集六篇

古詩改寫作文

關於古詩改寫作文合集六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改寫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改寫作文 篇1

  大雪三日不休。群山連綿,往日的高俊險拔只作如今眼前飄逸的水袖。

  天地終是靜了。

  沒有了飛鳥的蹤跡,天空縱是廣漠,也只餘寂寞的氣息。這樣冷的天,那還會有什麼飛禽走獸出來走動呢?

  大雪封了山路,如今已不知腳下這一步該走向何處。路漫漫其修遠,求索的路註定不會好走。

  想到舊日的魚竿在牆角里佈滿了塵埃,不如就在今日將它派上用場吧。輕輕吹去灰塵,將它放入一旁的魚簍中,披上一身蓑笠,信步走出了家門。

  那隔壁的老鄰居,望到我這一身的裝束,深深的呼喚我一聲;喂,這麼冷的天,哪裡還有魚可釣?我沒有迴轉身去看他,只是輕輕地晃晃了頭示意我有聽到他的話語。

  是啊,天好冷啊。可是,這份冷意卻讓我頭腦更為清醒,此雪,此山,此江,都是自然的傑作,無論何時,都能展現出它獨特的美。不如就劃上一艘小舟吧,去到那寒江的中心走一走。

  只是不想,這江的中心遠沒有想象中的冷。反而,隱隱約約升騰起些溫的薄霧,倒沒有那入骨的寒了。丟擲那尾魚竿,靜待魚兒上鉤。小舟悠悠輕晃,江面不時浮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卻不見有魚兒游過來。

  難道,那江中的魚兒也入眠了嗎?是啊,如今這樣的天氣,確是很適合窩起來眠上一眠。

  天地都入眠了嗎?我仰頭望那低垂的天空,沒有一片雲。那遠處的山更像是被冰雪凝住一般。

  四周無聲,世界怎會如此靜瀨。

  哼一首小曲吧,哪怕無人來聽。且吟,且獨賞。

  只是不知,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我與這舟,這江,這山,化作誰嚴重的風景?

  漸漸地,天空又飄起了雪。飄飄灑灑,落到我的斗笠和蓑衣上。

  好一個寒江雪,江雪寒。

  寒冷的冬天到了,北風吹著尖利的口哨,呼呼地響著,把樹葉吹落了,把草吹枯了,把樹木吹斷了,把生機勃勃的萬物吹得死氣沉沉

  鵝毛般的大雪給碧綠的山覆蓋上了銀色的外衣,小路上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積雪。這白雪正在悄聲無息地摧毀著美麗的世界,白雪下又掩蓋著多少的汙穢。

  千萬座連綿起伏的山脈上,早已失去了鳥兒們身影。鳥兒已經飛到溫暖的南方過冬去了,剩下些老弱病殘飛不動的,也被凍死了。在這茫茫的大雪中,只看見幾根羽毛隨風飄揚。從此,冬天再也聽不到清脆悅耳的鳥鳴聲了

  空蕩的小路上,人的蹤跡也消失的無影無蹤,即使有人走過,他的腳印也會被雪掩蓋。人們躲在家裡,縮在火爐邊上,邊取暖邊聊天,喝著熱氣騰騰的茶,沒有人屋子半步。

  只有那江面上的一葉扁舟,橫在江上,上面坐著一位老漁翁。他身穿蓑衣,頭戴斗笠,飽經風霜的臉上佈滿了皺紋,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雙手瑟瑟發抖,還時不時把手縮回蓑衣裡暖一下,儘管那蓑衣也不能帶來多少熱量,眼睛裡充滿了憂傷。

  大半天過去了,老漁翁的魚簍裡空空如也,這麼寒冷的天氣,連魚兒也躲在江底懶得動了。老漁翁長長地嘆了口氣,心想:我失去了家人和朋友,只剩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外流浪,連唯一的茅屋也被燒了,無家可歸。現在又被貶到這荒野之地來任職,被那些達官貴人欺負,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但我不能屈服,不能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總有一天世人會明白誰對誰錯,會還我清白的!想到這裡,老漁翁不禁把腰桿挺了一挺,夾著雪花的江風好像也沒那麼刺骨了。

  雪越下越大,打在老漁翁的眉毛上,似乎非要讓他睜不開眼睛,才肯罷休。大雪把老漁翁的蓑衣和斗笠都籠蓋了。可老漁翁還是端坐如山,紋絲不動,目光炯炯地盯著魚竿,耐心地等魚上鉤。老漁翁的臉和手都凍得發青了,失去了知覺,可他沒有絲毫恐懼。他要用他的方式證明自己是清白的,證明自己堅定的`心。讓雪下得更大些,讓風颳得更猛烈些吧!

古詩改寫作文 篇2

  一輪皎潔的明月下,長亭裡,一對好友正在飲酒。酒杯碰撞的聲音驚動了一隻小鳥,它展開翅膀飛向天空……這大概就是李白離別時的情景吧。

  “再喝一杯酒吧。”李白又給汪倫倒了一杯酒,“哎,不行了。”喝得半醉半醒的汪倫連忙搖頭又擺手。“不行,明天我就要和你分別了,以後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逢,再喝酒,現在多喝一杯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我一人飲酒實在是無趣,你就再陪我喝一杯吧!”李白不停地勸說著汪倫。“好吧,好吧。”看著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大才子醉眼迷濛地坐在他眼前,汪倫心中頓時湧起萬千離愁,於是他再次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第二天,到了離別的時候。李白看見汪倫還在酣睡,不忍吵醒他,於是他偷偷離開了汪倫家。正當他登上船準備揚帆起航時,他突然聽到岸上傳來了汪倫的歌聲,循聲望去,汪倫正深情地向他這邊走來,他一邊豪情萬丈地唱著《踏歌》,一邊還用腳打著拍子。看著汪倫越來越近的輪廓,李白情不自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汪倫大喊:“太白兄,你怎麼不跟我說一聲就走了呢!下次一定要再來我家玩啊!”

  李白頻頻點頭:“你回吧,別送了。常聯絡哦。”

  水流潺潺,落花紛紛。在這個離別的傷感時刻,有感於汪倫的一番盛情,李白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贈汪倫》,想來這是他可以回贈給汪倫的最好禮物了吧。

古詩改寫作文 篇3

  春,一年一度的春季又回到了神州大地。樹上活潑可愛的鳥兒嘰嘰喳喳地說:「春天到啦,春姑娘回來啦,大地復甦啦,真好啊!真美啊!」

  是的,人間的確是很美的。看,通往黃四孃家的小路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彷佛是神話裡的「花花世界」。他們以迷人的芬芳,妖嬈的風諮,招來了許多「小客人」——小蜜蜂呀,蝴蝶呀,飛蛾呀,甲蟲呀……,他們給平坦無奇的小路帶來了生機,使小路不再孤獨寂寞,連過路的人都流連忘返,不願離去了。穿著各種各樣衣服的彩蝶翩翩起舞,彷佛是為了老朋友的到來而高興。蝴蝶一會兒落在花的海洋中,和花兒談談心;一會兒又飛起盤旋,和花兒嬉戲。看得出蝴蝶實在不願離去,就連大師人杜甫也徘徊流連。看到這仙境般的景色,不禁心曠神怡,怎麼還會想到要離開呢?

  花兒的能耐可真是非凡啊!不光吸引了蝴蝶和詩人,還招來了許多「歌唱家」——黃鶯鳥。它們落在花叢中,「喳喳」叫了幾聲,彷佛是在說:「總算找到一個好地方唱歌了!」接著就放開銀鈴似的歌喉盡情歌唱起來。這婉

  轉和諧的啼鳴,使詩人杜甫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

  一陣微風吹過,花的香氣撲鼻而來。一群漂亮的蝴蝶飛了過來,在花上翩翩起舞,捨不得離開。

  小巧玲瓏、漂亮的黃鶯在花叢中跳來跳去,唱起了優美動聽的歌。杜甫完全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

  杜甫讚歎道:“黃四孃家的花真是名不虛傳,美不勝收。”

古詩改寫作文 篇4

  在大唐天寶年間,汪倫曾給“詩仙”李白寫過一封信,信上說道:白兄,我聽過您的大名,非常仰慕您。所以,請您來和我飲酒作詩,並且我們這裡有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請您務必來我們這裡做客。

  李白聽後非常開心,特別想去。於是坐船到了那裡,汪倫早已在岸上等候多時,準備迎接李白了,李白和汪倫兩人互相行禮,李白迫不及待地上岸,上岸之後向四處來回看,似乎在找些什麼。汪倫說:“李兄你在找些什麼東西啊?”李白說:“你在信上說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在哪裡啊?”汪倫笑了笑,說:“李兄啊,這十里桃花呢,說的是在十里處的桃花渡口,萬家酒店則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便跟汪倫去了十里桃花,他們邊喝著美酒,邊觀賞著桃花。

  過了幾天,李白覺得待在這裡的時間有點太長了。於是,早上凌晨就揹著包裹走了。剛上船,就聽到岸上傳來唱歌聲,回頭一看,原來是汪倫和鄉親們趕來送自己。李白內心非常感動,眼裡含著淚花,汪倫說:“白兄,你怎麼走了也不告訴我一聲啊?”李白說:“因為我在這裡很長時間了,也該走了,不能再繼續打擾你了。”汪倫拿出了一些美酒,說:“在走之前,咱們再乾一杯吧!”“好。”李白好爽地回答道。兩人乾了這杯酒後,汪倫拿了一些點心送給了李白,在李白接下了點心後,詩興大發,寫一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詩改寫作文 篇5

  正當我要離開時,突然看見一枝紅杏已經衝出牆來了,它是那麼嬌嫩,那麼富有生命力啊!我彷彿看到園內的花兒都爭奇鬥豔,報喜的杜鵑花,粉紅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XXX真令人嚮往啊!

  今天真是個愉快的日子,我去找找我的老朋友賞賞他家的私人花園吧!

  一路上,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一陣陣微風伴隨著我,小鳥歡快地叫著,彷彿告訴人們春天已經到來,我興致勃勃地走在路上。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他家門前,小聲地敲了敲門,可他久久不來開門。我認為他肯定有事出去了,在我低頭掃興就想離開時,突然看見了一個個腳印踩在了青苔上,我的鞋底也全是青苔。我認為他大概怪罪我們踩了他的青苔,才不開門的,於是我又敲了敲門,可屋子裡仍然沒動靜。正當我要離開時,突然看見一枝紅杏已經衝出牆來了,它是那麼嬌嫩,那麼富有生命力啊!我彷彿看到園內的花兒都爭奇鬥豔,報喜的杜鵑花,粉紅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真令人嚮往啊!我認為他的名聲也像這枝紅杏一樣關不住,我感到十分欣慰。

  這次來,我雖然沒有看見園內天堂般的景象,我有些掃興,但我看見了那枝衝出牆來的紅杏,更加堅定了我下次還要來的決心。

古詩改寫作文 篇6

  傍晚,晚霞伴著火燒雲,來到了這片一碧千里的原野。火燒雲像一位千奇百怪的魔術師,一會兒變成昂首挺胸的金色大公雞,大搖大擺地快著步子;一會兒像紅色海洋中的金色小船。一會兒又好似銀杏的葉子,不時地傘著風……

  村外原野上,草長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一陣陣微風吹過,無邊的原野就好像起浮的海面。土坡上也長滿了綠草。但也分得清小丘和平地。牛和羊擠在一起,就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黃白相間的大花。一個牧童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長笛,臥在一隻牛身邊的草堆旁,望著遠處的村莊,悠然自得地催著笛子。那聲音時高時底,時緩時急,時遠時近,就如同浪花翻滾的大海。

  鳥雀回巢了,牧童也一個鯉魚打挺站了起來,吹了幾聲口哨,把牛羊都召集過來,數了數只數,就一蹦一跳的歡快地回家去了。路上,他一會兒踢一下小石子,一會兒追花蝴蝶,一會兒又坐在牛身上吹小笛。牧童連蹦帶跳地跑回家中,發現爸爸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飯,他的玩兒心驅使著他連蓑衣也沒脫,斗笠也沒摘,就奔出家門,衝向原野,來到草地上,躺了下來,望著星空。

  他聽見蛐蛐和知了在開音樂會,整晚整晚地唱歌。他看見螢火蟲在空中跳著歡快跳舞。進入了遐想:我以後能不能成為成為笛子家?我可不可給玉兔講故事……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夢鄉。他夢見:自己真的能上天下海,跟嫦娥說話,給玉兔講故事……

  詩人呂岩路過這裡,看到此情此景,羨慕之情猶然而生,吟詩:

  牧童古詩原文: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