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不抱怨的人散文
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吸引了全球數以萬計的讀者,改變了人們的觀念,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我從書中看到的不是一些簡單的說教,我想我是遇到了一個睿智的美國老人,他以他的人生經驗、感悟與我促膝談心,於細微處娓娓道來,讓我輕鬆體味,讓我心悅誠服地感受“不抱怨”漸漸轉化成行動帶來的快慰,令我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裡釋然。
在我們的生活裡,確實存在許多可以“抱怨”的事物。人們可以抱怨物價不穩定,房價上漲快,孩子學習不努力,老闆很吝嗇等等。“抱怨”,籠統的歸結定義就是:“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通俗一點說就是發牢騷。有些抱怨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怨天尤人”的那種。所以,威爾·鮑溫老人用“轉化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觀念”來引導人們少抱怨、漸漸達到不抱怨。他認為“抱怨”與“不抱怨”是可以轉化的,“抱怨”與“不抱怨”只是人們正常的思緒,而這種思緒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空裡是可以改變的。
前兩年,我工作熱情減退,常“宅”在家裡。面對家人慾言又止的“抱怨”,我毅然報名奔赴青藏高原,在一個叫尕楞的藏族初級中學義務支教。遠離喧鬧的都市,去感受大漠風情和貧苦生活。兩次支教共八個多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我和孩子們分享了這段美好的時光,我用一截截粉筆勾畫出孩子們的夢也書寫我人生的完美……我常在孤寂寒冷的夜裡,與寂寞相守對峙,思考浮躁的人生……那時,我的耳邊彷彿又一次迴響著美國老人說的話:“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時,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許在生活中實現”。是的,我在那樣一個貧困閉塞的地方,在一個相對落後我們合肥近二十年的地方,看看那些衣衫不整的學生,吃著簡單食物,住在土壘的房屋裡的牧民,還有什麼抱怨嗎?面對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個個純樸的心懷,我震顫的心靈一次次得到洗禮和昇華!這也許是規避“抱怨”的一種方式,是人生的一種妥協,一種“讓一步海闊天空”的妥協,一種“韜晦待時”的妥協……其實,真正的另一個意義是我於清苦之中,自行扭轉靈魂的失調狀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自己困頓不前之際,克服消極心態,讓自己的內心世界重新貯滿自信的能量!正如老人所說: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設性的永久改變,就是自我的改變。
在看《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時,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同時我還兼做一個“小遊戲”,那就是做21天“不抱怨”運動——將一隻紫色的橡膠手環戴在一隻手上,如果你抱怨了,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如此交替更換,直到達成連續21天不抱怨的目標為止。這是一種看得見的自我改變方式,以一天或數十天的堅持來改變自己的思維,進而開始用心、認真地打造自己的新生活。正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被物慾左右太久,不滿足、不知足在人們之間相互傳染,所以“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我們應該時常捫心自問,喋喋不休地抱怨其實就是一種“病態”。用這樣一種近似遊戲的方式來消弭滿腹牢騷,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找一個寬度度人生……試想一下,當我們有了觀念上的改變,行為上的堅守,對現狀和這個多元的時代,社會再多一份理解和信任,也就是我們覺醒的時刻,心靈上的陰霾會被快樂驅散;學會隱忍,人生會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充滿自信,心態也會逐漸淡定從容……我就是在這樣一個“不抱怨的世界”裡品讀、思考,然後釋然,並與更多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