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以鄉愁為題的散文

以鄉愁為題的散文

以鄉愁為題的散文

  一進家門,母親就拎來一袋核桃給我。心裡頓時掠過一絲感動與甜蜜,這核桃給我帶來的溫暖,從雙手一直傳遍全身,一種被寵愛的感覺油然而生。不用問,這就是父母昨天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時,我那叫了三十幾年的幹爺,給我這個幹孫女捎的。

  說起幹爺,還得從我5歲說起,那是一個夏天,母親做起了小本生意,推著腳踏車去販賣水果,外婆在家負責照看我和弟弟。一場突入其來的暴雨過後,村子中央的澇池,收了滿滿的一池水,就連塘壩都溢滿了水,整個形狀就像一個碩大的水勺子。雨後的村子,到處是被風雨施虐後打落的殘枝敗葉,孩子們忙著撿拾從樹上打落下來的知了,那翅膀上的小水珠,還未來得及抖落,看著它們慢慢地爬行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而易舉地捉到,真是高興哇!回家用泥巴裹了,埋在鍋臺火堆裡烤熟了吃,稀罕,這一般是男孩子們常做的趣事。

  等這澇池渾濁的雨水沉澱一宿之後,就會一眼看到底,顯得異常清澈,就有幾人拎了一蛋籠的衣服、鞋子,提了搓衣板,圍在澇池邊,說說笑笑,家長裡短地諞閒傳,洗衣裳,不時有男人扛著鐵鍁去田裡,修補昨天被暴雨沖刷出的豁口,路過澇池,和洗衣的女人們打招呼、丟玩笑話,撇下一句滑稽的小段子,就樂滋滋地大搖大擺地上田裡去了,女人也毫不示弱,朝著他遠去的背影,罵罵咧咧地還上幾句,語氣更勝一籌,沒有人感覺不到,這對罵中蘊含的溫馨與融洽,頓時,大家都樂得笑開了花,那開心的笑聲,和著洗衣服的漣漪盪漾開去,那種熱鬧的氛圍,讓人感到生活最原始的趣味,最淳樸的鄉情。

  人們三三兩兩地都趕來洗衣服了,我從小就是一個不願被約束的人,趁外婆不注意,就私自從家裡躥出來,跟上小夥伴的媽媽,來到這個異常溫馨與熱鬧的地方,起初,我倆是被安排在古槐下和石獅子玩耍,這就是迄今被方圓幾百里人關注的“槐抱獅”。聽爺爺講以前的故事,這個槐樹,本來是和另一棵槐樹栽在廟門兩旁,後來,其中一棵沒有成活下來,就剩下這一棵槐樹了,這裡就成了忙完農活的鄉親,暫時休憩納涼的好地方。後來,有人覺得槐樹孤單,就在附近安放了一隻石獅子和她作伴,也供人坐著休息,解除腰困腿乏的。所以,石獅子和老槐樹,就成了相依相伴的夥伴,一起經歷風雨,一起健康成長,一起穿梭歲月,獅子越來越久遠,槐樹越來越蓬勃,有石獅子作伴,有澇池的水份滋養,不知過了多少年,槐樹和獅子的距離越來遠近,越來越親密無間,慢慢地獅子長著長著,與其說獅子長進了樹裡,不如說樹把獅子攬入懷中,成了一種奇觀。方圓幾百裡聽說過老槐樹的,但像這種“槐抱獅”的奇觀,真的為數不多,也許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都記不清,爺爺記得在他們小時候,槐樹就是這個樣子,父親小時候,槐樹也是這個樣子,在我的記憶中,這棵槐樹已經是直徑兩三米了,槐樹的年齡,只有靠人們推算了,也許是仰韶文化時一個懂得環保,懂得生活的老祖宗,在此栽下了這棵槐樹,他的靈魂和思想,也一直流傳至今,給社會帶來了奇觀的`同時,也帶來了歷史的見證。樹有多大齡,文化就源遠流長多久遠,也讓今天的後輩們嘖嘖稱讚、無限懷念、肅然起敬……這棵老槐樹到底有多粗,一句歌謠足以證明:7摟8扎半,24個疙瘩不上算。大家可以算一算,感覺一下是怎樣的一個概念,鄉親們都以這棵槐樹引以為榮。人們總是在過年的時候,小心翼翼地給樹枝上掛滿許多紅布條,把槐樹打扮起來,敲鑼打鼓,祈禱風調雨順,鄉民平安祥和,當年有個好收成!雖然我不信鬼神,但這種期盼,總歸是美好的。

  距離這棵槐樹幾十米遠的地方,也就是村中的大十字一角,也有一處奇觀“槐中槐”,直徑是池邊這棵古槐的一半,樹中間的木質,已經腐朽空洞,只剩下三、四釐米厚的外殼,樹的底部開了一個洞,剛好能容納一個小孩在此躲藏,樹冠卻依然春秋冬夏挺拔雋秀地歡迎四方賓朋,不知是鳥銜樹種,樹根迸發,還是人為栽植的原因,樹洞裡邊生長著一棵老碗粗的小樹,我小時候常常和夥伴們一起,在這裡藏貓貓,抱著小樹溜圈圈。這天也不例外,我們正玩得起勁,被妮妮的媽媽喊到池邊,剛開始,我們靜靜地坐在一邊,看別人洗衣服、聊天說笑,一會兒手就不安分起來,不知從哪裡悄悄找來一片小木板作為搓衣板,一根布條權當衣服,索性給自己找了一個空隙,也開始不聽大人勸阻地“洗起衣服”來,不多時腳底下就被我淋得溼漉漉的,本來下過雨池邊就是溼的,正當我低頭檢查是否滑溜的時候,腳底下一挪騰,說時遲那時快,出溜一下,滑入水中,身邊的鄉親連拉我一把的機會都沒有,只聽見周圍洗衣服的人,都立即慌亂地驚叫起來,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後來的事都是聽別人說的——這可咋辦呀?了不得了!男人們都去田裡了,洗衣服的都是些女人,誰又會鳧水呢?在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我已不知不覺地滑到了池中央,只看見頭頂上的羊角小辮在水上晃悠,眼看著我的小命就沒了,這時,村裡一個小夥子剛下地回來,拉著架子車,從村十字的“樹中樹”旁經過,看見人們都慌亂地驚叫著,索性就撂下架子車,迅速朝池塘邊跑來,見此狀不假思索連鞋都沒有脫,“撲通”一聲跳進水裡,迅速游到池中央,把我從水裡拉了上來,一個人抱著落湯雞似的我,直往家裡跑,邊跑邊叫醒我,我睜開一隻朦朧的眼睛,應了一聲又昏睡過去,大家跟在後面都來了,一進門,外婆看見我的樣子,頓時嚇得癱軟在地,“我女子沒在,我把孫女沒看好!”哭得淋漓盡致,一塌糊塗,自責不已……以為我沒救了。

  一縷暖暖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炕上,照在我的額頭,照在我小小的心靈上。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昏睡,我輕輕地睜開了眼睛,醒了。眼前聚攏著裡三層外三層的鄉鄰和親戚們,大家都聞訊趕來了,卷幹餅饃、雞蛋、花果、白果、洋糖……好吃的一大堆,外婆高興地哭出聲來,湊到我跟前激動地說:“娃呀!你把婆能嚇死,救你的是村裡那個年輕的老爺爺”,隨後就給醫生帶了好吃的,讓他放心地回了。

  醒後三天內,我的腦海裡還浮現著當時被淹的情景,小小的心靈又驚又怕,下不了炕,即使試著下了炕走在地上,腿也軟得邁不開步子,這次事件,給幼小的我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從此再不敢輕舉妄動。

  這件有驚無險的事情過後,我的世界從此就多了一個幹爺——這個給我第二次生命的,我命中的貴人,幹爺年齡不大,只因在村裡的輩分高,所以我叫他幹爺。每到逢年過節,我必去看望恩人,小時候,被母親領著去,稍微長大點,我就領上妹妹去,妹妹長大上學了,我就自己去,婚後我領著先生去,現在,領上孩子我們全家一起去,村裡的人,一看到我來幹爺家,就不由得想起當年的情景。

  幹爺家院子裡的核桃成熟了,總不忘記給我留著,或者捎到縣城,小侄女吃著核桃,也嚷著要個幹爺。“傻丫頭,你把我幹爺叫幹姥爺算了,他可是我們家,我們家族的恩人哪!”

  核桃拿在手上,恩情記在心間。我一輩子的幹爺,永遠的恩人,永遠的貴人,永遠的恩師,您不僅救了我的性命,您的行動時常提醒我,教育和指引我:生活中總不忘把愛心傳遞。您讓我明白生命的高尚珍貴,人間的無限美好,鄉民的淳樸善良,感謝命中有您!當知恩而圖報,願您永遠安好!

  故鄉,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