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鳥鳴脆散文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鳥兒,羨慕它們有一對可以自由翱翔的翅膀,喜歡它們在樹枝上唱歌說話,每當它們歪著腦袋看我們的時候,我都覺得它們若有所思。它們的叫聲總是能吸引我去聆聽,去揣摩。總是想為它們的叫聲配上我們人類的語言,我想,不僅我有這個愛好,肯定我們的老祖宗們也有這個愛好。而且地方不同,口音不同,配的音也不一樣呢。不信,你聽那布穀鳥的故事。
在我小學時候學的一篇課文裡面給布穀鳥的叫聲是這樣配的音“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個配音來源於一個傳說,傳說有個小媳婦比較懶,做什麼事都不急不忙。家人告訴她種地要根據節氣,在節氣上把該做的農活做好做完,否則會被老天懲罰沒收成,沒吃的!可她偏不信。話說那一年小滿要到了,大家都在拼命搶收小麥,並抓緊插秧。可她偏不著急,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做活也不急不慌。她的公公婆婆都催她快點,可她就是不買帳。眼看小滿節就在眼前,她們家的麥子還在田裡。結果小滿節那天就開始下大雨並漲水,一連好多天,把地裡的小麥全部損毀了,而且因為連續下雨地沒騰出來也無法插秧,錯過了節氣。那年她們家顆粒無收,全家人相繼餓死。這媳婦死後就變成布(包?)谷鳥專在小滿前後催促人們趕快收小麥插秧,不要誤了節氣,象她那樣落個餓死的下場。這是書上流傳的`故事。可是我的家鄉對它的叫聲卻是另一種配音,根據它的叫聲高低和抑揚頓挫,配上我們的家鄉話是這樣的“火燒包穀(讀割),火燒包穀”。意即用火燒的包穀很好吃,快點吃火燒包穀。另一層意思就是這種鳥叫的時候就可以種包穀了。也有節氣提示的含義。從小到大我都堅定的以為這種鳥說的就是叫我們吃火燒包穀。我也是跟著它們喊著“火燒包穀”漸漸長大了的。可是最近我到了我家鄉鄰縣聽那裡的人解說這種鳥說的是“光點(只種)包穀(讀閣),光點包穀。”說是一個小媳婦喜歡吃包穀,叫她的公婆只種包穀不種大豆,她的公婆卻不同意,一定要種一些大豆,結果小媳婦急死氣死,一直吵著“光點包穀”。你看,同樣一種鳥的叫聲,竟然有這麼些不同的配音,這些配音用當地話來配上鳥嗓子叫,真是惟妙惟肖。
我們家鄉在春夏交際的時候回會出現好幾種有特色的鳥叫,除了上面提到的布穀鳥,還有端陽鳥,會在端陽節前大喊“五月端陽,五月端陽”,提示人們端陽節要到了。端陽過後漸漸地就不會再叫了。布穀鳥和端陽鳥聲音高亢悠遠,會傳得很遠,當你早上在床上醒來或者晚上正要入睡,都能聽見它們的聲聲呼喚,親切而安穩。山林中有一種一連串怪叫的鳥兒,叫聲聽起來就像在用我們的家鄉話激動地喊“嫂嫂乖嫂嫂乖嫂嫂乖嫂嫂怪(有說壞的)”,這種叫聲只能在山林中聽見,聲音尖利短促但是傳播不遠。這個叫聲配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姑嫂婆媳家中鬥智的故事,有點諧趣。另一個說的是狠心嫂子害小叔子的故事,有點悲情。這種鳥叫聲會一直持續到初冬種小麥的時候。為鳥配音的所有故事,無不是講的那說著提示或警示語的小鳥是人生前受了教訓,死後化為小鳥,用自己前世用生命換來的經驗提示後人注意,不要犯錯,真可謂是教訓深刻意義深遠。
現在又是小滿剛過,快到端陽了,在這樣的時間段,萬物生氣盎然,又從容不迫:麥粒飽滿水稻插,蠶結新繭桑葚熟,菜籽舂油野菜秀,又是各種鳥兒大顯身手的時候。如果你在晨曦微露的早晨,或者一場雨後,又或者日落西山的黃昏,到山林中去走一走,保準會聽到東山有鳥兒悠悠地喊“火燒包穀”,西山有鳥兒尖著嗓子叫“五月端陽”,你忍不住尖著嗓子學著鳥兒的腔調和著它們喊“火燒包穀”,“五月端陽”。你正得意著時,突然你背後的樹林中撲凌凌地發出一連串的“嫂嫂乖,嫂嫂歪,嫂嫂壞,”那“壞”字拖得老長,最後似乎斷了氣嘎然而止,你先是嚇了一跳,最後忍不住笑了,想這什麼怪鳥,用得著這麼不要命地叫嗎?於是又忍不住要學學那“嫂嫂乖”了。你還沒學完,左邊有叫“嘰嘰”的,右邊又響起“喳喳”,你覺得忙不過來了,便停下來聽,會發現還有很多平時沒注意到的叫聲,它們把山林弄得又清遠又熱鬧。還有一種鳥叫“請水鳥”,它總是在下雨前幾天會用甜而低的聲音在背陰的臨水溝的草叢中“咕咕咕,咕咕咕”的叫,最後的咕是第二聲,拖得老長,老人們說這是請水鳥在請水,天要下雨了。
可是這麼些鳥的叫聲我們雖然很熟悉,但是卻很少看見發出這些叫聲的鳥長什麼樣子,是真正的“只聞其聲,不見其身”啊。原因自然是鳥兒們那人類無法企及的飛行本領,它們小巧的身子在山林中自由飛翔,你剛才聽見它在背後開始叫,還沒結束,它的聲音卻已劃過天空拖到對面山林中了。除了你的耳朵能享受它們的天籟之音外,你的眼睛很難幸運地覓得它們的影蹤。即使偶爾在附近的樹枝上看見它們的身影,未待看清它已疾快的地飛走了,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看它們往哪個方向飛去了。耳朵裡是它們留給你清脆地叫聲。於是,你忍不住發狠地跟它們較著勁地喊“火燒包穀,五月端陽”。
這時候的你,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隻逍遙快樂的小鳥,忘了塵世的煩惱。這就叫“青山鳥鳴脆,聲聲叫人醉。悠遊山林間,留連不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