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火經典散文

火經典散文

火經典散文

  春運開始,那是遊子心中的火,不管身在異鄉被澆過多少冷水,扛過多少苦痛,也能奔著這團火而得以痊癒,熊熊烈火,永不熄滅。而真正給那些冬天裡的手帶來溫度的,是火,真正的炙熱的火,熊熊烈火,永不停歇。

  四川老家,常興烤炭火。早晨的第一把火燒水,第二把火石子燃炭,四四方方的木架中間架著圓圓的火盆,火盆裡正冒著金色的小火星。大年三十,回家的親人到了,聽坡上的狗吠就知道,到了院口,爺爺就上前雙手接過禮物,用家鄉話吆喝:“來來,來烤火,那些娃兒,多搬些板凳來坐......”但坐得長久的多半是男人,女人們小坐就會去廚房幫忙,就算不幫忙,也會陪著煮飯的奶奶聊聊家常。(愛是陪伴)火前的男人們各自點上一支菸,掐到了“吹噓”的時間,就會把煙從嘴裡抽出來,說著一些總讓小孩兒們聽不懂的笑話,一直說到開飯,火就跟著去了桌底。

  桌上,大人們愛吃火紅的魚湯,深紫的炒郡肝,綠油油的青椒肉絲,深紅的炒糖肉......而孩子們則更偏愛金黃的炸湯圓和奶白的折耳根(小孩居然愛吃)。大人們互相敬酒說著祝福的話,小孩席則討論今天的折耳根是在哪個坡挖的......歡聲笑語的同時,小孩兒席傳來一陣焦味,有人下意識往火盆邊一看,原來是有個小孩兒的鞋子烤焦了,(我也看到過)那小孩兒嗤的一聲笑出來:“沒事,幸好是拖鞋,不是新鞋子”。大人小孩們也都跟著笑,恐怕那盆火啊,也在桌底羞怯的笑著吧!

  老家的電視壞了,自然看不成春晚,就這樣,火盆兵分三路,兩桌麻將底下各一盆,剩下的擺在小屋裡,不會搓麻將的'老人小孩就圍坐在一起,老人們總講一些小孩們父母小時候的事:爸爸偷豬草啊,媽媽把藥當糖吃結果中毒啊......都津津有味的講著,津津有味的聽著,一火盆的火就慢慢化成灰了。有小孩嗑的瓜子殼掉到了火裡,稍大一點的小孩也會勸阻:“莫把向兒葵殼殼扔到火裡,煙人得煙人不得”。雖然是煙的味道,但也是年的味道,一屋子的年味,一屋子的家鄉話味,融到空氣裡,融到每個人的心坎裡,就是年了。

  回家的車票總是往返的,到了要走的那天早上,奶奶已經早早的生了一盆火,而那些剛剛歸來的遊子也會早早的踏上征途,剩奶奶一個人坐在火旁,喃喃自語:“可惜了這麼一盆好火喲”。

  不管身在何處,走在何時 人們心中的火燦爛如初,生生不息,而家裡的那盆火也依舊等待著他們,燦爛如初,生生不息。

  如果可以,請別辜負了那一盆好火。

  如果可以,請多回家看看。

  火不會走,年也不會離開,你若回家便是年。

  ——括號內為老師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