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吃散文
人一輩子除去工作,就是吃飯睡覺,休閒一點兒的就是玩。活了四十六歲,別的沒記住多少,就記住吃了。
對於吃沒啥講究,吃飽就行。自己是吃嘛嘛香。粗茶淡飯最好,美酒佳餚也不拒。不過魚肉、油膩的不喜歡。小時候在艱難處度過,所以那時對吃的記憶格外深刻。
回憶吃,也別有一番情趣。因為和大自然接觸,天然的東西是最為寶貴的美味。當然餅子、窩窩頭、包子、饅頭都不新鮮,我今天說幾樣新鮮的:蟬蛹(知了猴)、螞蚱、毛窩窩、玉米菌、泥鰍……
盛夏熱鬧的.就是蟬了,而它們生成之初就是這知了猴,這種爬行的土褐色的小昆蟲,會在麥收季節從地面的洞裡爬出,到樹上去蛻皮成蟬。而我們會在還沒有成蟬的時候去捉它,夜晚拿個手電筒,順著樹林照,會找到很多。帶回家來,放到盆裡用鹽醃漬。做飯的時候蒸上它,熟了就能吃了。父母會嫌棄,而我們小孩子卻吃得津津有味。據說營養很豐富的,可我們那時不曉得這是純綠色食品。螞蚱是害蟲,莊稼有了它會遭殃,印象中的蝗蟲災害也是很駭人的,凡是蝗蟲經過的地方,莊稼杆兒全禿。但是捉住它們,拿回家烹製更是一道美味。等到夏末初秋的時候,螞蚱正是肥壯時期,把它們逮回來,把翅膀摘去,也用鹽醃漬。一般同乾糧一起用鍋煮熟,螞蚱變成紅紅通的顏色,吃起來也是滿嘴清香。那是在生活艱難時期,到後來,生活好了,我們可以用油炸著吃,炸熟的螞蚱,紅豔酥脆,煞是一種享受。
毛窩窩是一種小菌類,每當夏季,幾天的細雨霏霏,這種菌就在茅根草的根部鑽出來,我們會挎只籃子,到那溝沿、河岸邊長有茅根草的地方,用手撿拾,它們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長在一起,形狀極為細小,回家來把它們洗乾淨,跟肉末蒸在一起,特別好吃。如果積攢多了,會吃上一頓毛窩窩餃子更是難得。玉米菌是在玉米錘長成時,依附在玉米上的一種菌類,顏色淡青,表面光滑,圓呼呼的像個大瘤子,趁它還很嫩的時候摘下來,跟蔬菜混在一起蒸煮,或是單獨蒸成鹹醬,都是很鮮美的一道菜。
泥鰍是生長在水裡的東西,它們會紮在淤泥裡。過去村上都有大水坑,而每逢翻坑的時候,這種東西才顯露出來。所謂翻坑,就是把坑裡的水全部抽乾淨,只剩下小部分水窪,人們會到裡面逮魚,什麼鯽魚、鯉魚、白鰱……當然缺不了泥鰍,這種東西並不好捉,油滑難弄,所以若逮回個半盆,也是不小的成績。端回家,放在盆裡先放養上一段時候,等把淤泥吞吐乾淨,再上鍋煎炸烹調,那種別樣的香,至今回味無窮。再貼上點玉米摻豆麵的小餅子,焦黃酥脆,就著泥鰍吃,那種滋味真的嚮往呢!
如今,人們生活條件好了,食不厭精,越吃越好。可富貴病也越來越多,所謂的綠色食品更是鳳毛麟角,現在吃的東西安全係數越來越低,於是就更加嚮往艱難時期的吃來。那種純天然的食品,現在只有回味了。回味過去,吃的不好,但很香甜。懷念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