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故事(通用18篇)

人生哲理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通用18篇)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理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人生哲理故事 篇1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裡祈禱,眼看洪水已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志堅定地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后很生氣地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其實,生命中太多的障礙,皆是由於過度的固執與愚昧的無知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別忘了,惟有我們自己也願意伸出手來,人家才能幫得上忙的!

  人生哲理故事 篇2

  《路在山的另一側》

  高三那年暑假,我一個人去位於膠東半島的崑嵛山區旅遊。

  那天我遇到一座不高的小山,經過與地圖的仔細對照後,我知道這座山的頂部有“老子道德經”的石刻。

  於是我決定爬上去,憑感覺,我認為自己完全可以用半天的時間到達山頂。

  根本沒有路,我只能借助突出的岩石和瘋長的青藤艱難攀爬。不斷有鬆動的石塊從我身邊滾落,過程的艱險程度,遠超出我的想象。

  途中,有那麼幾次,我幾乎想放棄。但那個石刻牢牢地吸引了我,激勵著年少狂妄的我繼續。

  終於爬到山頂了,人卻累得骨頭散架。我坐在最高的一塊石頭上,一邊喝水,一邊很有成就感地四面眺望。突然,我發現,在山的另一側,有一條路。

  一條青石鋪成的臺階路,從山腳,緩緩地通向山頂。臺階的兩側有鐵索做成的扶手,臺階上行走著遊人,甚至有兜售礦泉水和紀念品的小販。比起我剛才的狼狽相,這些人更象是在自家的花園裡散步。

  顯然,這才是一條登上山頂的正確的路。

  我的目標其實只是那個石刻,而不是探險和爬山。那麼,我剛才的選擇顯然是一個錯誤。雖然最終還是爬上了山頂,但我卻付出了比別的遊人多出幾倍的艱辛和時間。

  其實假如我多看一眼地圖,或者找個當地人問一下,那麼,我完全可以及早發現這條臺階路,而不必冒著生命危險,一個人在山的另一側攀爬。但是我沒有。年輕的自信和衝動,很多時候,其實是盲目的另一種解釋。

  通向目標的路,有很多條。

  在這很多條中,有那麼一條,無疑是最短、最安全、最快捷、最適合你的。只所以沒有發現,只因為你的面前有一座山。這座山,暫時遮擋了你的視線。

  而那條路,其實就在山的另一側。

  當然你還可以自己開闢一條路,比如我艱難攀爬的那條。不過這需要過人的膽識、無畏的勇氣和充足的時間,以及你對於這條路的瞭解和把握。而當時我的選擇,卻不過是一種急躁狀態下的盲目罷了。這顯然太過危險。

  人生短暫。

  當目標不可動搖,那麼,先靜下心來選擇一條正確的路,遠比不顧一切的盲目行動,要重要得多。

  人生哲理故事 篇3

  有一個暴脾氣的男孩兒,他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而且對他說,每每他鬧脾氣的情況下就釘一個釘子在院子的護欄上。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漸漸地,每日釘下的釘子總數降低了,他發覺管理自己的性子要比釘下這些釘子非常容易。因此,有一天,這一男孩兒再也不能喪失耐心,亂鬧脾氣。他告知爸爸那件事兒。爸爸又說,從現在起每每他能管理自己性子的情況下,就拔出來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最終男孩兒對他說的爸爸,他總算把全部釘子給拔下來了。

  爸爸握著他的手,趕到院子說:你做得非常好,我的好寶寶,可是看一下這些護欄上的洞。這種護欄將始終不可以修復到過去的模樣。你發火的情況下說的話如同這種釘子一樣留有傷疤。假如你拿小刀捅他人一刀,無論你說了幾回抱歉,哪個創口將始終存有。語句的痛苦如同真正的痛苦一樣讓人沒法承擔。

  人和人之間經常由於一些難以釋懷的膠著,而導致始終的損害。假如大家都能從自身學起,剛開始包容地對待別人,相信你一定能接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結果。為他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身見到更詳細的天上。

  人生哲理故事 篇4

  我是一個缺乏耐心的人,任何事情拖得時間稍久一點,就會急躁,暴躁,小時候經常會抓起一隻爬的慢的我受不了的蝸牛,往前跑一段路再把它放下,估計那刻蝸牛的內心也是崩潰的。跟那個坐火車的人一樣,因為急事趕往目的地的他,一路看著火車走走停停,急躁的上躥下跳,雖然最終火車按時到達,但他卻錯過了一路的風景。

  秋風微涼,下班之後匆匆吃完飯要帶著女兒出門玩耍,我會提前定好去外婆家或是別的地方,以便節省時間直接趕到目的地。偏巧女兒處在認知階段,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爆棚。路邊花花綠綠的小商品、拐角臥著的小花狗、經過的路人、地上的螞蟻、甚至一片廢紙都是她的研究物件。原本只需十幾分鐘的路程經常會被拖至半個小時,我內心很急躁,不停的催促,雖然我自認為還算是溫柔的催促,有時候也不得不連拖帶拉,最終要抱起她走一段路,以便這段小小的旅途能順利進行。到了目的地之後,就開始定好九點必須動身返回,此時玩在興頭上的女兒自然是不肯乖乖聽話,我整個人又是免不了一頓急躁。似乎所有的事情都給自己設定好了條條框框,只為了目的,卻忽略了過程。美好是在於能夠陪孩子度過飯後的這段時光,哪怕是陪她一起研究地上的螞蟻直至九點又有何不可。

  通常在工作日,總會給自己設定幾點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到了點如果還沒睡,依然是急躁,整個人都不好了,現在還不睡明天怎麼醒得來,怎麼還沒睡著,如此越急躁越清醒,越清醒越急躁。偶然跟朋友聊起這件事,她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急……啥……嘛……,我每次等她說完這句話就控制不住我的洪荒之力了……她的看法很獨特,晚上想幾點睡就幾點睡。她認為既然她無法決定起床時間,至少她可以決定睡覺時間。雖說晚睡的代價是第二天的精神不振,但至少我覺得這種心情值得我學習。

  夏天盼著冬天下雪,冬天盼著夏夜賞月,以至於一年都在期盼和盲目中度過,最終錯過了一年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哪一季不是美麗的風景呢。願我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像一隻蝸牛一樣淡然,淡然,再淡然一點。

  人生哲理故事 篇5

  彌勒佛與韋陀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 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思考:在大師的眼裡,沒有無用之人,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使之發展到最大化,讓適合的人做合適的事。

  結論:能夠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做最合適的工作,就是人才!

  人生哲理故事 篇6

  新年的第一天早晨,天氣很好,興奮的愛德華早早就從床上爬了起來,迅速穿好衣服,洗了臉。他想第一個去給人們拜年。他先是歡快地跑到各個房間,對家人說了新年好,然後又跑到街上對每一個他見到的人道新年好。

  回家後,他父親給了他2美元的新幣,作為給他的新年禮物。

  愛德華高興極了。他在書店曾看到過一些非常精美的書,他早就想買了,有了這些錢,他就可以如願以償了。於是,他便興高采烈地離開了家去買書。

  來到街上,愛德華碰到一家德國人,他們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看起來似乎經歷了長途跋涉。

  “新年快樂!”愛德華喜氣洋洋地說。

  “你不是這裡的人嗎?”愛德華好奇地問。那人卻對他搖了搖頭,很顯然他是聽不懂愛德華的話。

  接著,這個人拍了拍他的嘴,又指了指他的孩子,好像在說,這幾個孩子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愛德華很快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看到他們的可憐境遇,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毫不猶豫地取出了手中的錢,一枚給了那個男人,另一枚給了他的妻子。

  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一邊用自己的語言不停地說著什麼,一邊向愛德華深深地鞠躬。毫無疑問他們是在說:“我們太感激你了,我們會永遠記得你是我們的恩人。”

  愛德華告別了他們,直接回家了。父親問他買了什麼書,愛德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說:“我沒有買書。”接著他解釋說:“我把錢給了幾個窮人。他們又飢又餓,太可憐了。我可以等到下一年再買書。對了,爸爸,你知道他們接到錢時有多高興嗎?我一點都不後悔把錢給他們,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孩子,”父親高興地說,“這裡有許多書,我把它們送給你,作為對你做好事的獎勵。”

  “我看到你把錢給了那個可憐的德國人了,一個小男孩能這樣給予別人,真的是很可貴的。”

  “如果你能時刻準備幫助那些窮人以及那些無助的人們,你以後每年都會很幸福的。你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人生哲理故事 篇7

  有兩個和尚各自住在鄰近的兩座山上的寺裡。兩座山中間有一條溪,2個和尚每日都是在同一時間出山去溪水抬水。不經意間早已已過五年。突然有一天,山左邊的和尚沒有出山去打水,山右邊的和尚想:他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第二天,左邊這座山上的僧侶知道還沒有出山來運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再過一個月,右邊那座山上的僧侶才想到“我的好朋友會生病的吧”。於是他爬上了左邊的山去見他的老朋友。當他見到他的老朋友已經廟前打太極拳時。他十分奇怪地問:你早已一個月沒有出山抬水了,難道說你能不喝水嗎?左側這座山的和尚指向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日做了課程後,都是抽時間挖這口井。現如今,總算要我挖到水,我也無須再出山抬水,我能有大量時間練我很喜歡的太極了。

  人生哲理故事 篇8

  因為大雨,一位徒步旅行者和隊友走散了,獨自行走在戈壁荒原上。他的儲備糧吃完了,水也快沒有了。這時,前面來了個樵夫,他便上前索要食物。樵夫說:“實在不好意思,我也沒有帶吃的,這裡有一擔柴,不如你拿去,也許會有用。”徒步者搖搖頭,拒絕了樵夫,繼續向前走。走了一段路,他更加飢渴了。這時,他遇到了一個牧人,便再次上前要食物,牧人搖搖頭:“我身上也沒有吃的,不如把我的佩刀給你吧,它十分鋒利。”要刀能幹什麼呢?徒步者失望地拒絕了。

  接著,他又遇到了一個農夫,他想:這回總可以要到吃的了吧。可農夫說:“我身上也沒有帶吃的,不過,這裡有一盒火柴,也許你可以用上。”一盒不值錢的火柴能幹什麼呢?徒步者再次失望地離開了。天快黑了,徒步者終於來到了一條小溪旁。他發現,岸上還有一隻剛剛死去的野兔。可是,沒有柴、沒有刀、沒有火,如何將野兔變成食物呢?

  抓住每一個機會,才能登上人生的頂峰。

  人生哲理故事 篇9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裡,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援你,向你敞開心扉。"告訴你的朋友你多麼愛他們,告訴所有你認為是朋友的人!!

  人生哲理故事 篇10

  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很多人覺得哥倫布只不過很巧見到,別的所有人要是有他的運勢,都能夠保證。因此,在一個盛大遊戲的宴席上,一位皇室向他發難道說:哥倫布老先生,大家誰都瞭解,南美洲就在那裡,你不過是很巧先上去了唄!如果是我們去也會發覺的。

  作為對指控的回應,哥倫布不慌不忙。他靈機一動,在桌子上舉起了一個雞蛋。他對每個人說:“女士們,先生們,女士們,先生們,誰能把生雞蛋放在桌子上?”我想問一下大家誰可以保證呢?

  大夥兒摩拳擦掌,卻一個個潰不成軍。哥倫布微笑著,抬起生雞蛋,在桌子上輕輕敲打,把生雞蛋站在那裡。哥倫布接著說:是的,就那麼簡易。發現美洲的確不會太難,如同立起這一生雞蛋一樣非常容易。可是,各位,在也沒有豎起它以前,大家誰又保證了呢?

  自主創新從實質上是一種對新發展理念、新視角、新轉變採用的熱烈歡迎心態,它也主要表現為看難題的新視角。許多情況下,大家要說,這也算作自主創新嗎?原先因為我瞭解啊!自主創新就那麼簡易,關鍵所在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人生哲理故事 篇11

  許多人做了一個試驗,把蜻蛙放進一鍋開水中,那蜻蛙碰到強烈的轉變,便會馬上蹦出來,反映迅速。可是把蜻蛙放進涼水中去,漸漸地給排水升溫,你能發覺蜻蛙一開始會很舒服地在水裡遊動。鍋中的水溫度在漸漸地升高,它絕不發覺,依然覺得暖融融的怡然自得。一旦溫度升高70~80度時,它感覺有威協,想蹦出來,但是早已來不及了。因為它的腿反應遲鈍,從此跳不起來,最終只能被煮死。這就是青蛙效應的小故事。

  第一,大環境的更改能決策大家的成功失敗。大環境的更改有時候是看不見的,大家務必時刻留意,多學習培訓,多警覺,並熱烈歡迎更改,才不會太晚。第二,太舒服的自然環境便是最風險的時刻。很習慣性的生活習慣,或許是你最風險的生活習慣。與時俱進,擺脫中舊的方式,並且堅信一切事都是有再改進的地區。第三,要能覺察到發展趨勢的小更改,就務必慢下來從不一樣視角來思索,而學習是能發覺更改的最好方式。

  人生哲理故事 篇12

  三個職工在砌一堵牆。許多人回來問:大家在幹嘛?第一個人毫不客氣地說:沒看見嗎?壘牆。第二個人仰頭淡淡笑道,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大廈。第三個人一邊工作一邊唱著音樂,他的笑容十分燦爛:大家已經基本上在建設新城市。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築了一堵牆,第二個人坐在公司辦公室畫圖紙,他成為了技術工程師,第三個人就是第二個老人。

  你手頭上的普普通通工作中實際上更是大工作的剛開始,可否意識到這一點代表著你可否製成一項大工作。

  人生哲理故事 篇13

  一個憂鬱而迷惘的哲人步行至一片海灘。

  夜色將至,昏黑的海灘上聳立著一塊黑黝黝的礁石,孤零零地挺著千瘡百孔的身軀迎接狂嘯而來的海風。

  哲人悽然地凝望著礁石,替它感到悲哀,長嘆道:“可憐的朋友,你每日都經受著陽光曝曬,風吹雨打,忍耐著浪頭的拍打,潮水的沖刷,外加那大海的咆哮,這樣的日子怎麼捱呢?且待我明天把你帶回家做塊安閒的假山吧!”說罷,轉身而去。

  入夜,哲人做了一個夢,夢中,海灘上的礁石在對他說:“感謝你的一番好意,我心領了,但請你不要移走我。”

  哲人困惑不解地問:“為什麼?你喜歡這兒嗎?難道我眼中的痛苦對你來說完全無關緊要?”

  礁石沉默半晌道:“不,惡劣的環境確實使我痛苦,生活在海邊,意味著日日曝曬於烈日,年年任風雨侵蝕,更別說被浪潮衝擊拍打的滋味,被大海咆哮怒吼的驚悚。這其中的艱辛與苦澀,一言難盡。可我,真心喜歡這裡。”

  哲人更不解了:“喜歡?怎麼可能?”

  礁石平靜地說:“對,我喜歡這裡,確切地說,是喜歡體驗這裡的一切。陽光燙得我發熱,我卻可以體驗甜蜜的期待,期待涼爽的到來;風吹雨打固然痛楚,我卻可以體驗忍耐,忍耐將給我帶來無比的豪氣和成就感;翻滾的海浪毫不留情地撞擊我冰冷的身體,我卻能從中體驗到大海的有力與壯闊,感悟出生活中的艱辛與挫折,以及我自巋然不動的驕傲……更何況還有氣候宜人、風和日麗的時候呢,那時體驗就更美好了。這些豐富的記憶與深刻的體驗不管好與壞、甜與苦,都充實著我的生命,都是我可貴的珍寶,都給予我生活的啟示。所以,我,愛這片海灣,因而不願離去,你明白嗎?”

  哲人若有所思地咀嚼著礁石的話語,恍然大悟,喃喃自語道:“我懂,我懂……”

  不過第二天,哲人仍帶著工具來到海灘,但不是為了掘石,而是為了刻字。他肅然地在礁石上銘刻了這樣一句話:體驗,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它是何其珍貴。

  人生哲理故事 篇14

  不久前,我和兒子去龐普維爾打獵。當時已是嚴冬季節,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們本可以同其他打獵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裝置的汽車拖的活動住房內,我兒子卻說:“不,爸爸,咱們就住在帳篷裡艱苦一下吧!”

  起初我們讓火燃著,然後火慢慢熄滅了,於是我們進了帳篷睡覺。半夜兒子醒了,他的睡袋溼了,他的哈氣在臉旁結了冰。他索性起床,拉開帳篷拉鍊走了出去。他喊道:“爸爸,快起來,你看看,這多美啊,我能看得見所有的星星!”他的喊聲中充滿驚奇。

  我把頭伸出睡袋。天上的星星極其明亮,看上去好像降低了,離我們更近了。地上的餘燼還在閃爍,火堆四周圍了一圈石灰石。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真是美妙無比。

  在我看來,這就是生活。那一夜所感受到的快樂就是生活的真諦。雖身處逆境,但因為有美在生命裡,有溫暖有親情的陪伴,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明快,不帶一絲一毫的灰暗。

  野生動物學家西爾維斯特·索羅拉認為,生活中每件事的發生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愛、克服畏懼的機會。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由於選擇了愛的結果。我所說的愛指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歡樂、希望和對精神上的追求持認可態度。屬於畏懼的情緒有: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的功勞不夠大,社會告訴你成就來自獲得物質的東西。但是,在內心深處你認識到生活的意義不止於此,而這種渴望就是對愛的渴望。

  我主持過一個受害者與罪犯對話的節目,17歲的少女對那個4年前把她打得面目全非、以為她已死而拋下不管的人說:“我不恨你,我曾不得不學會寬恕你,這樣我才得以繼續活下去。”這是我迄今為止所遇到的最強大的力量。在那一刻她表達了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為了學會愛。活著,是為了愛,面對困境甚或死亡,從中學會愛,並懂得如何珍惜愛。於是,當我們有所經歷時,更多的會抱有一顆惻隱之心來看待我們生活著的世界,更多的會出於愛的原因而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人生哲理故事 篇15

  邁克是一名優秀的警察,從警十年,立下無數功勞,大家都很喜歡他,他的妻子薇拉也很愛他。可是最近他卻突然雙目失明,生活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邁克整天待在家裡唉聲嘆氣,痛不欲生。

  薇拉擔心邁克,也就不去上班了,整天寸步不離地守在他身邊。薇拉勸邁克想開些,讓他不要絕望,只要有了眼角膜,他就可以重見光明。邁克聽了薇拉的話總是苦笑,眼角膜從哪裡來?

  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就在邁克不抱希望的時候,微拉告訴他有眼角膜了,他可以重見光明瞭。那一刻,邁克摟著薇拉開心地笑了。

  移植眼角膜的手術非常成功,邁克終於重見光明瞭。世上的盲人千千萬,許多人等了幾年也等不到眼角膜,而他卻只等了三個月就得到了眼角膜,真的是太幸福了!而這份幸福,是那個捐獻眼角膜的格林夫人給他的。

  邁克向薇拉打聽格林夫人的情況,薇拉告訴他格林夫人住在約克鎮,是一位老人,因為把眼角膜獻給了他,所以現在她成了盲人,生活十分不便。邁克聽了大吃一驚:“什麼?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把她的眼角膜獻給了我?”邁克還以為格林夫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捐獻眼角膜是她臨終前的決定,沒想到她居然還健在就把自己的眼角膜獻給了自己。這份恩,這份情,太重了。

  邁克開車來到約克鎮,找到了格林夫人家。按響門鈴,格林先生打開了門,見到邁克,不由一驚:“你怎麼來了?”邁克說他是來感謝他們的,格林先生請邁克進了屋。

  格林夫人在電視機前,坐在椅子上聽電視發出的聲音。她聽到邁克的聲音,想起身來迎接,邁克快步上前制止了她。邁克激動地說:“謝謝您讓我重見光明!可是您為什麼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我呢?”

  格林夫人微笑著訴說起來:五年前的一天,她在街上行走,突然,一輛失控的小車向她衝了過來,她一時間嚇呆了。這時,一名路經此地的警察看到了,立即衝上前把她抱開,她才安然無恙。警察放開她就走了,她當時連句“謝謝”都忘了說。後來,她向人打聽,才知道這名警察叫邁克。

  邁克想起來了,的確有這麼一回事,原來格林夫人就是當年遇到危險的那個人。格林夫人說:“一直以來,我都想報答你,卻一直沒有機會。前不久聽說你需要眼角膜,我想我終於可以為你做點事情了……”邁克這才明白,格林夫人捐獻眼角膜是為了報當年的救命之恩,激動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邁克走後,格林先生說:“夫人,你為什麼要騙邁克?我知道,當年他救下的那個人並不是你!”格林夫人微笑著說道:“如果我不騙他,他一定會因為對我無以為報而心生愧疚。當他知道我這是報他當年的救命之恩,他的心裡就會感到很幸福。能為我們優秀的警察做點事情,我覺得很幸福。並且,他比我更需要一雙明亮的眼睛。希望你保守我的秘密,不要告訴任何人。幫助別人,永遠不要讓別人因此心生愧疚與歉意,這才是真正的幫助。”

  聽了夫人的話,格林先生的眼裡一片溼潤。他覺得,夫人的捐獻是世上最高貴的捐獻。

  人生哲理故事 篇16

  1996年的一天,一位名叫皮特的南非著名企業家,應邀到總統曼德拉的家中做客並商談一個與政府的合作專案。

  上午10時30分,皮特准時到達曼德拉的家中,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站在房外停車坪上,迎候他的那個人,正是78歲高齡的曼德拉總統本人。

  車子停下來後,曼德拉熱情地跟皮特和他的司機杜密打招呼,然後將他們引進家中。然而,按照皮特公司的禮儀規定,司機是不可以一直留在主人家的。因此杜密只喝了一口水,便藉故悄悄地退了出去,然後坐回車裡等待皮特。

  皮特和曼德拉的談話非常愉快,合作很快就商談好了,接下來兩人便放緩節奏閒聊起來。到了該用午餐的`時間,曼德拉卻遲遲不宣佈開飯,期間廚師進來提示了幾次,但曼德拉都讓他再等等,這讓皮特覺得很是不解,可他又不好意思去問明原因。

  轉眼間,就到下午1點多鐘了。“皮特,我原以為你們一行是兩個人。”曼德拉說道。

  “哦,不,我只是自己來的。”皮特立即回應道。

  “那麼,之前的那位先生呢?我是說杜密。”

  “哦,杜密只是我的司機,他在車裡等我呢。”

  曼德拉聽完皮特的話,立即起身向門外走去。皮特也趕緊跟了過去,只見曼德拉徑直地走向停車坪,站在了自己的車前。他輕輕地敲了敲汽車駕駛室的窗戶,等窗玻璃被搖下來後,曼德拉馬上躬下身,對坐在裡面的杜密說道:“打攪了,我想邀請您跟我們一起用餐,可以嗎?”

  這完全出乎皮特和杜密的意料,也是一個讓杜密無法拒絕的邀請。等到3人重新回到房間裡時,曼德拉立即讓廚師上飯菜。皮特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曼德拉總統為何遲遲不開飯,原來他是在等杜密回來。

  這的確是一頓遲到的午餐,但卻讓皮特,特別是作為司機的杜密,感激不已,終生難忘。

  看一個人對待身邊“小人物”的態度,就知道他是不是一個大人物。而要想贏得別人,特別是比你弱小的“小人物”,對你的真心服從和跟隨,靠的正是對對方的尊重——發自內心的尊重!

  人生哲理故事 篇17

  有一回,老友出現在我家門口時,是這樣一副打扮:穿一件灰色多口袋的馬甲,脖子上掛一隻軍用水壺,揹著一個碩大的旅行揹包,一雙沾滿泥巴的解放鞋拴在揹包帶上,直晃盪。

  他是萬水千山都行遍的資深驢友。他把那些人滿為患、過度商業化的景區景點,過度開發的城市地區都統稱為“死地”。近些年來,他只在那些偏遠的、我們聞所未聞的地方一個人遊蕩。

  那次,是他在神農架的山裡呆了數天後,順道來我家拜訪的。

  洗漱完畢,他把毛巾掛在爐子邊。同在我家做客的一位親戚,便看到了那塊年頭頗久、稀紗透光的毛巾,私下悄聲問我:就他那樣,還有空到處閒晃?

  他哪樣?我反問。親戚一指正往揹包外掏鋁製飯盒、弄出一陣叮噹亂響的友人:就那樣!

  我很想告訴他,這位朋友是位非常富裕的人,轉念又覺得親戚根本不理解這種富裕,於是沉默。

  曾跟老友論什麼是富裕。他說小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六七個,父母忙生計,兄妹們都是大的帶著小的。每天黑透,父母收工回家,數一數,孩子個數還是那麼多就行了,什麼興趣啊,特長啊,心靈啊等等,都忽略不計。

  就這樣的條件,全家不餓肚子,已經很好。某年,父親欣喜地說:“日子越來越好了,咱們也算富裕人家了!”原來,以往二三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那年,父親發現,布口袋底還有幾碗玉米。

  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顯然稱不上富裕,但畢竟有剩,又可以說是富餘。

  朋友繼續說,那之後,有一次有個要飯的老太太經過我家,舉著破陶碗,衝我媽露出了乞求的神色。那真是衣衫襤褸,風一吹就要倒的可憐人。我媽思想鬥爭了很久,舀了半碗玉米倒在老太太牽起的衣襟裡。那,可以稱得上富裕了。

  又談起他的旅行。他說他帶一隻飯盒、一隻勺子、一雙筷子、一隻水壺,再帶一塊香皂,洗衣洗臉洗澡都是它,儘量不產生垃圾。實在有,一定收拾好帶走。他不寫遊記,有些地方很原生態,他不想因為他,對這個地方產生影響,對那樣的地方,他要力爭做到幾乎沒有去過一樣。

  晚飯桌上,家裡的臘肉非常好,他吃了讚不絕口。我母親提議讓他帶點回家,看得出來他心動了,說的確非常想帶點回去,給母親和老婆嘗一嘗,大城市裡的餐廳,吃不到這樣美味的臘肉。取捨半天,他說還是算了,接下去還有旅程,說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好東西,再多的口袋也裝不完,為了輕裝上陣,必須捨棄這些東西。

  晚上,我們在院子裡喝茶。月亮升起來,我們話很少,對坐半晚。第二天他便告辭了,後來簡訊給我,說那晚蒼山幽幽,月光清澈,讓他十分感動……

  人家說,一山一水,一花一影,在平常人看來都是再尋常不過的景,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是一陣靈魂的震顫。我想,要時常擁有這種感動的時刻,需要人輕裝上路、精神富裕得一塌糊塗吧。

  人生哲理故事 篇18

  人說:“樹啊,我真敬佩你。你從不攫取,僅僅依靠周遭的有限資源,就已生長得粗壯挺拔枝繁葉茂了。你不屈不撓,咀嚼寂寞,啜飲孤獨,在狂風中舞蹈,於嚴寒中吟唱,在酷暑中歡歌。在你的挺然屹立不動的安詳裡,周遭景物一一化為秀麗的風貌。樹,你是自然界的強者與禪者,是植物裡的生活大師!”

  “樹呀,你靠什麼做到這些呢?”

  樹說:“靠身下的根,根下的土壤。”

  人張目望去,看見樹下面的根。它粗壯凸凹,高低錯落,縱橫恣肆,像鷹爪似地有力抓攫著。而在它下面,大地鬆軟潮溼,黃燦燦油潤潤,既深厚又廣袤。

  人以前不是沒見過樹根和土壤,但從沒有這樣全神貫注地觀察過。在驚歎的同時,他也失落了。人痛苦地說:“我知道許多人浮躁空虛漂泊的原因了,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根,更沒有使人能生長的土壤呀!”

  樹說:“有使你們生長的土壤。你們的土壤其實比我們的土壤更肥沃更廣闊。我們的土壤是物質的,人的土壤是精神的;樹的土壤是有限的,人的土壤是無限的;樹的土壤連結著整個大陸,人的土壤連結著整個宇宙;樹不過是把動物的屍體、糞便、植物的殘枝敗葉、汙水當作肥料,人則能把睿言智語書籍音樂繪畫雕塑生老病死安危成敗等等一切都化為肥料。總之,整個時空,乃至多維空間,凡是人的思想能夠到達的地方,皆是他的良田沃土;黃道帶裡有氮磷等元素,銀河系富涵鉀鎂等物質,營養成分瀰漫於一團混沌的天地初開,充沛能量流溢於億萬年後的遙遠未來。”

  人又問:“那什麼是我們的根呢?”

  樹說:“你們的腳就是你們的根。只要你們停止追逐與漂泊,在寧靜中長時間站立不動,專注地走進內心,你們的生命就會長鬚生芽滋長蔓延。因為人的土壤僅僅在心靈中,心靈之外沒有任何強壯你們的養分。你們比我們強,因為樹是地球的生物,人則是宇宙的生物。人將生長出另一種更挺拔的軀幹,伸展出另一種更繁茂的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