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2篇
天淨沙·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天淨沙·秋
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解與詩人意同。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庭院前的梧桐樹葉子已經落盡,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彷彿是通曉詩人我的心思。那被染紅的霜葉飛離枝幹,飛到我的身邊讓我題寫詩句。
註釋
芙蓉:指荷花。
辭柯:離開枝幹。
題紅:在紅葉上題詩。唐僖宗時,有一名宮女在紅葉上寫了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愍憨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樹葉順著御溝水流出宮牆。書生於祐拾到後添寫道:“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於流水上游又流入宮中。後兩人終成良緣。
賞析
一提到“秋”,大多數人的腦海裡便會浮現出馬致遠那首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天淨沙·秋思》。殊不知,元曲中有諸多關於“秋”的作品,其中不乏別出機杼的曲子,好比朱庭玉的這首《天淨沙·秋》。
此小令開頭描繪出一幅蕭條的秋景圖;然後寫作者內心悲秋的傷感和對園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愛;末尾兩句寫瑟瑟秋風中,辭柯的霜葉主動飛到作者身邊,不捨離去。全篇用典構思別出機杼,結尾處用典,所表達的`奮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幾分魅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開頭便描繪出一幅蕭條的秋景圖。庭院前盡是飄落在地的梧桐葉,水邊的荷花也早已凋零。“盡”“徹”二字是起首兩句的關鍵所在,突出秋天樹枝蕭瑟,水面凋敝的慘淡景色,這與作者腦海中秋天來臨前的荷花盛開、綠葉環繞的繁盛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兩句對仗描寫,寫出作者由眼前秋景而生髮出悲秋的情感。他四處尋覓,徘徊不定,目之所及皆為一片衰敗的景象,內心不由產生無可奈何的悲痛。
“解與詩人意同”,與前兩句的傷感基調不同。這一句提到景色為了迎合作者的情感才自願衰敗。透過前後的對比和擬人的手法,反襯出作者此時內心悲秋的傷感和對園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愛。
前面三句的基調都略為沉重,接下來的四、五句則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變。末尾兩句寫瑟瑟秋風中,辭柯的霜葉主動飛到作者身邊,不捨離去。這兩句與上句的“意同”一樣,都是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霜葉以生命。在作者看來,流連在他身上的霜葉具有豐富的生命力,“飛來就我題紅”化用典故,寫出作者在這蕭瑟秋景中所體現出的樂觀態度和旺盛的生命意志。一“辭”一“就”,使全曲的基調為之改變,與唐代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為“同調”。
小令結尾處不同於常人悲秋傷感的奮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幾分魅力和感染力,同時詞句恰到好處的運用,也體現出作者較強的煉意本領和構思技巧。
天淨沙·秋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遠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隻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
註釋
天淨沙:曲牌名。
秋:題目。
殘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
飛鴻:天空中的鴻雁。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
白草: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
黃花:菊花。
紅葉:楓葉。
賞析:
這首曲寫秋景。秋天是蕭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個描寫景物的詞,表達出來。跟著,用“飛鴻”句,把靜寂的景物和活動的飛鴻聯絡起來,靜中有動。最後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呈現在眼前,使人更覺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