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千字文> 關於千字文的由來

千字文的由來

關於千字文的由來

  春晚上出現的《千字文》,讓人耳目一新。這部公元六世紀初刻印問世的《千字文》,是最早的兒童啟蒙識字課本,比唐代《三字經》和宋代《百家姓》還早。《千字文》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成為千餘年來最暢銷的讀物之一。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其餘影響不大。《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

  梁武帝蕭衍是第一個發現王羲之的帝王,稱道其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據《梁史》記載,蕭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於是授命散騎常侍周興嗣,編纂成250句的四字韻語,這就是《千字文》。周興嗣為此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因一夜成書而用腦過度,次日已是鬢髮皆白了。據《獨異志》載:“歸而兩目俱喪,及死,開視之,心如掬燥泥。”為了《千字文》,周興嗣做到了鞠躬盡瘁:鬢髮白了,眼睛瞎了,連心也碎了。他是死得其所,功德無量啊!

  《千字文》最大的優點是熔知識性、可讀性和教化性為一爐,誦讀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轍押韻,琅琅上口,易誦易記。像這樣的精粹文化,中華民族應當永遠延續下去。

  相關軼事

  興嗣白髮

  《梁史》記載:“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唐代的《尚書故實》對此事進行了藝術加工,該書說:梁武帝蕭衍一生戎馬倥傯,他很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在太平時期多讀些書。由於當時尚沒有一本適合的啟蒙讀物,令一位名叫殷鐵石的文學侍從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干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後一字一字地教學,但雜亂難記。梁武帝尋思,若是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

  於是,他召來自己最信賴的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說:卿家才思敏捷,為朕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周興嗣接受任務回到家後,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湧,他樂不可支,邊吟邊書,終將這一千字聯串成一篇內涵豐富的四言韻書。梁武帝讀後,拍案叫絕。即令送去刻印,刊之於世。周興嗣因出色地編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讚賞,將他提拔為佐撰國史。周興嗣因一夜成書,用腦過度,次日,已鬢髮皆白。

  簡親王府兩位逃奴來到洪承疇的府邸,投奔洪府管家,但管家深知其中厲害,怕會連累洪承疇,讓他們速速離開,兩位逃奴苦苦哀求,洪承疇聽到聲音,出來留下了他們。濟度聽到彙報,他認為這是除掉眼中釘的大好機會,立即帶兵來到洪府,依仗大清的逃人法,硬要進府搜查,只要他搜出逃奴,洪承疇的老命便保不住了。兩個逃奴很快被抓了出來,濟度非常得意,讓人把洪承疇和管家也一塊兒抓了起來,洪承疇面無懼色,倒要看看他如何向皇上和太后交代。

  濟度把洪承疇等人關在自己府邸,濟爾哈朗初時怕皇上怪罪,後來又覺得兒子這是為議政會議立了大功,皇上回來一定會護著洪承疇,到時議政會議如何與皇上週旋,兩人一定要好好商議商議。孝莊知道了洪承疇被抓一事,劉光才為洪承疇說話,說他並不是成心窩藏逃奴,孝莊說單憑窩藏逃奴一事,議政會議就可要洪承疇的命。

  皇上即將回宮,劉光才託柳二雲轉告董小宛,讓其務必勸住皇上,妥善處理洪承疇一事,董小宛明白宮中的形勢,她告訴柳二雲,自己一定會盡力幫助洪大人。議政會議向孝莊進言,罷免洪承疇所有官職,讓其回鄉養老,孝莊說這事事關皇上,要同皇上商議後再做決定。皇上回宮,面對濟度上奏親斬洪承疇的摺子,極度氣憤,他認為洪承疇保護兩個可憐的逃奴根本無罪,更決定趁此機會廢除迫害漢人的三法。

  皇上同太后商議如何處理洪承疇一案,孝莊勸他先放洪承疇回鄉養老,待接掌兩黃旗印後再重新啟用,皇上答應她會隱忍處理,他怕洪承疇受不住牢獄之苦,決定先將其接到一個小院中看守著,孝莊同意了他的建議。

  福臨前往鍾粹宮,他聽說小宛帶病去向孝莊請安,心裡十分感動,他知道小宛受委屈了,董小宛與福臨談起洪承疇的事情,她已經知道皇上的打算,皇上待會兒去見洪承疇,一定會讓其上奏請求廢除三法,而且也會暗令朝中其它漢人官員,一起上書,福臨想不到董小宛對自己心中所想,竟然通透異常,他已下定決心,一定要保住洪承疇的官位,董小宛擔心他違背孝莊的旨意,會惹得朝廷動盪,勸其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皇上與洪承疇君臣相見,他要洪承疇連夜寫出廢除三法的奏摺,洪承疇擔心沒有孝莊的支援,廢除三法很難透過,但福臨決心已定,他要在明天的朝會上,讓大臣們共議三法的危害,給那些滿清的議政大臣一個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