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評價項羽的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評價項羽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評價項羽的作文1
說到項羽,有生而發的一種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為什麼,劉邦和項羽之間,我更傾慕於項羽,他的神武可謂氣吞山河;他的愛情,可為繾綣動人,大師,結局究竟是悲涼的,項英雄最終自刎烏江,美麗的虞姬亦是隨風而逝。帶給人是無限的惆悵和悲涼。
項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帝遊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氣候,舉拳而起,從者雲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及自封西楚霸王,眾王反叛,更見其驍勇;討伐手東西,往來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講信用,只因允諾項伯善待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夫示之者三於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中的劉邦;當吳江自刎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而對身後的叢林干戈。他面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真正的勇士是無法被震攝的,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愛景山,他有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以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後有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如此歡心。這處於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
兩軍交戰,拼死一搏,所當所迫,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在項羽本紀裡,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揚,那麼會多好。地震當中的,官員也秉持著這種精神,那麼我想也不至於有那麼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係,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慾,剝削員工的事例比比皆是。為什麼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慨,讓我傷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的所評價著。
關於評價項羽的作文2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裡,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論點)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分論點)。古人云:“義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為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為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理智與情感的關係,項羽情感大於理智)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話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應是不能知人善用,不聽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費人才。(對比手法)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關於評價項羽的作文3
當日,你見秦王出遊,大膽說出“必可取而代之”。也許當時你被別人視為瘋子,看作痴人。殊不知這是一種豪情,一種理想,一種男兒當存的抱負。果然,你年輕有為,迎著狂風暴雨,逆著歷史的潮流,你湧上了歷史的大舞臺。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你是歷史的典範。你英勇,你無畏,你威武,你戰無不勝。你就是傳奇。表面的光鮮,孰知背後的心酸。在無數個日落西山,你在霞光的映襯下舞到天昏地暗。累了,倦了,還要繼續,始終堅持。或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何時該放下。為了成功,你執著的付出。
眼看著就要進軍咸陽,豈料半路又殺出個劉沛公。你勃然大怒,揚言要擊破沛公軍。人們喜憂參半。沛公自然畏懼,亞父則倍感欣慰。但他們都不瞭解你所憤怒的不過是被信任的人出賣。那日,鴻門設宴。亞父怒斥“豎子不足與謀”。也許沒人知道,你是故意放走沛公。人們說你這是沒有政治遠見。那是他們不知道“真情自在人間”。誰說的天下者就一定得落得個“背信棄義的美名”呢。沛公是一個威脅,但當日的兄弟情誼難不成是假的嗎?為何別人無情,自己就一定得無義。做人不能有自己的原則嗎?自古統治者就是不是人間煙火的代名詞,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就不適合做君王了嗎?不是吧!
自古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在人們說你是暴君的時候,他們卻沒想到你的溫柔。當日“霸王別姬”,千古流傳。你的柔情分明千古流芳,人們卻還是昧著良心說你的殘暴。其實他們不配說你。身處亂世,要麼殺人,要麼被殺。想必沒有誰願意被別人操控命運吧。那為何又要責怪你呢?為你的柔情不平。
最終,你還是順了“天下人”的意。你敗了,為了你的“江東父老”為了天下人,你徹徹底底的敗了。無數人嘲笑你輸不起。千萬人責怪你不東山再起。他們不懂,不懂啊。其實,你無比勇敢。為什麼打仗?為天下安寧。那戰爭又帶給了人們什麼?動盪不安。難道要說“我為了天下百姓而禍害蒼生”?這不是很可笑嗎?只有真正的大丈夫才能做到這樣的胸懷天下。所以你不懦弱,相反你無比偉岸。
時光匆匆流逝。項羽,儘管你已化為了一片塵埃,但你的男兒氣概,你的英雄本色會一直延續。人們對你的誤解終將隨風而去,剩下的將是不朽的傳奇。項羽,我敬重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