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隨筆
篇一、我做乘客
戶外活動時,東昊也如其他幼兒一樣哭喪著臉向我求助:"老師,我也要玩扭扭車。"想著這班孩子在碰到問題時只會向老師求助,不覺頭腦有些發漲。我慢慢蹲下,問他:"那你為什麼不去跟玩扭扭車的小朋友商量呢?""他們不肯給我玩!"這就是孩子的回答,顯然誰都不願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平白無故送給他人玩。這時只見玩著扭扭車的燁丹慢慢扭到了我們的身邊,我突然來了靈感,對東昊說:"哇,燁丹好像一個司機哦,你願意做乘客去乘她的車嗎?"孩子臉上突然有了笑容,連忙回答:"太好了,我要做乘客!""想一想,怎樣才能禮貌的徵詢別人的意見讓別人同意呢?"這一點我相信東昊的能力。果不出我的意料,孩子們融洽的玩起了計程車的遊戲。活動結束後,我針對這一事件及時在全體孩子面前進行了誇大性的表揚,並沒有忘記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自己想辦法嘗試解決。讓遊戲貫穿於孩子的一日活動,在運動課程中,我們也應遵循這一點。正如實錄中所記錄,當幼兒A以"乘客"這樣一個角色身份出現時被另一幼兒B所接受,並帶動了幼兒B融入了這一情景性遊戲中,使本來存在的問題沒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且還幫助提高了合作遊戲的能力。
當然,這裡所體現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缺乏克服的勇氣,過於依賴他人。新課程中也曾談到:我們要給予他們的是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是他們終身受用的東西。孩子在遇事後不知所措,這時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推動者和引領者。故在全體孩子面前對這種遊戲行為和解決困難的精神大力宣揚,也是對他人的一種鼓勵和引領。
針對班級現狀,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核心問題。目前在師幼互動各個環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教師的角色定位都有極大的關係。正是由於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時間,幼兒首先是不被允許發起互動訊號的,如在進行集體教育活動時,幼兒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靜,而不是和教師發生交流和互動。所以,教師必須按照《綱要》的基本要求,對自身角色定位進行調整。
篇二、我的"好意"孩子沒有理解
那是一次戶外活動,我班有幾名幼兒在玩攀登架,我發現建邦爬得太高了,就非常著急,對他大聲喊:"建邦,快下來"。這時,我發現建邦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僵硬了,緩緩地垂下了頭,邊偷看我邊慢慢地往下爬,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恐慌。
"韓老師,我下次不再爬那麼高了。"建邦聲音怯怯地對我說,從他緊張的眼神中我意識到我已成為他戒備的.物件,從他怯怯的聲音中我讀出了我們之間的不平等。我為我的"好意"沒有被孩子理解而不安,我為我的"好意"帶給孩子的壓力而自責,懷著內疚的心,我把建邦叫到跟前對他說:"建邦是一個勇敢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像剛才一樣爬得那麼高,但是,一定要握好,注意安全。"親切的話語撫平了他臉上緊張的表情,消除了她對我的膽怯和戒心,建邦迷惘的眼神不見了,又大又圓的眼睛恢復了往日的光彩。這時,我把孩子們都叫來,一起為建邦鼓掌加油,在我和孩子們的鼓舞聲中,建邦又一次敏捷地爬上了攀登架,在一片歡呼聲中,我和建邦愉悅的目光交織在一起,這時,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才是孩子的快樂。
"老師,你看!"建邦興奮的小臉上盪漾著甜甜的歡笑。他那真誠和信任的目光又一次深深打動了我,孩子是多麼容易滿足呀,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他們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