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能堅持的時候,請不要湊合感悟隨筆

能堅持的時候,請不要湊合感悟隨筆

能堅持的時候,請不要湊合感悟隨筆

  能堅持的時候,請不要湊合。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當你的內心強大到不為外界所左右,遵從你內心的時候,這才是強悍的人生,這才是自己的人生。

  我想每個活著的人都會經歷幾次人生特別有挑戰的掙扎,比如眼瞅著三張多了,還沒有物件,到底要不要找個差不離兒的將就的結了?再比如離婚了,四張多了,要不要找個能搭夥過日子的人就湊合嫁了?

  這樣的時候實際上最考驗人一樣東西,就是人格強度。人格強度弱的人不敢接受挑戰,寧可委屈點,要的是安全,人格強度高的人就敢過不將就的生活。

  說到這讓我想起幾位特色人物,王菲、徐靜蕾、伊能靜。

  王菲,一直以來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愛情都是一個態度: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夠硬氣!尊重自我的人往往最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徐靜蕾,也是一個比較明顯追求自我人生的人,只是風格跟王菲不一樣。

  還有伊能靜姐姐,找個小10歲的老公高調結婚,恨恨的抽了“女人40豆腐渣”這句話一個大嘴巴,痛快!中國女人被觀念壓的太慘了!

  現在很多傳統觀念貌似已經遠離人群,其實流毒還是挺深的。比如我在諮詢裡,遇到一些80後來訪者,有人覺得女孩子事業不重要,只要努力找個好老公就行了;有人覺得結婚了就一定要白頭到老,如果離婚了就是個失敗者,很丟人;有人覺得女人年紀大了就沒有資格追求生活了;有人覺得女人就要把自己到飭得漂漂亮亮的然後搞個老公來養自己等等。

  當我傾聽她們無法擺脫這些深入骨髓的觀念時,很感慨,沒想到50、60後對80後的影響這麼深入。70後反倒沒有這麼多這樣的觀點,因為小時候父母都忙事業,倡導的是自立自強,所以70後主要是單打獨鬥靠自己的作風。

  觀念這個東西很可怕,因為對人的影響太大了,它實際就是一個人的三觀,代表了一個人對人生的信念和認知。這個部分是從出生就開始逐步建立的.,成年後非常堅固,改變起來很難很慢。就像原來的鋼琴老師教錯了指法,成年後再改起來特別費勁。

  比如上面說的認為女人就是要把自己到飭的漂漂亮亮然後搞到一個男人養著自己的姑娘,其實非常聰明、有能力,完全可以靠自己生活的很好,但是上一輩全家女人給她種植的觀念,死死的纏著她,難以擺脫。透過諮詢,她現在正在靠男人和靠自己之間掙扎較力。一個深入骨髓的觀念改變起來需要幾年時間。

  我們會發現,人越有實力、越有底氣,越不將就。所以我又要說的一句話就是,想攬瓷器活,就要有金剛鑽,否則就是no zuo no die了。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舊的滿足了,新的馬上冒出來。人其實可以追求任何自己想要的生活,關鍵是你是否有能力得到。

  所以我們首先要審視自己的觀念,束縛自己的觀念需要打破重建,然後再分析分析自己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分成兩類,一類是貫穿一生的特別核心的需要,這類需要往往跟18歲以前經歷的大創傷的大缺失有關。這類需要能量巨大,像個無底洞,不斷驅使我們去填滿。另一類需要是一個人當下最近1-3年的需要,也就是眼前的需要。

  這裡有個坑特別要小心,就是人們往往會為了滿足當下的需要而忽略了長期的核心需要。比如一個大齡姑娘為了快點嫁了,就找了一個表面看合適的男人結婚了,但是婚後一段時間後,內心的核心需要就會冒出來,對方不能滿足的時候就開始出事了。

  將就往往是用表面的滿足來敷衍深層的需要,

  可以騙一時卻無法騙一世。

  人格強度決定一個人是不是敢於挑戰生活,過不將就的生活的人都是人格強度比較高的人。伊能靜在最近的TED裡說了離婚後的狀況,非常低落、脆弱,後來透過心理諮詢進行自我修復,內心成長後變得強大,走出迷茫,可以目標清晰的生活和戀愛,最後找到了想要的愛人和生活。

  人格結構就像大樓的鋼筋框架,是人最核心的部分,在6歲以前人格結構的大部分已經完成。很多人格問題在很早期就已經形成,所以改變起來非常麻煩和艱難。一般自己很難改變這個部分,所以常言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框架搭錯的地方就是人脆弱的部分。這些部分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就會害怕,哆嗦,就成不了事。

  人的情感和需要都會有兩個表達的通道,一般都會先外求,把被愛的渴望投給父母、愛人、甚至孩子,這些期待逐漸落空,很多人就心灰意冷,失望抱怨。有一小部分明白人則把愛自己的責任自我承擔,一點一點地靠近自己,瞭解自己,理解、關愛、接納自己,最後收穫了平和而飽滿的人生。

  讓你的人生,真正成為“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