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

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

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立體構成的概念,瞭解關於龍的知識、龍的習俗。

  2、能力目標:初步瞭解剪刻、粘的方法,掌握龍頭、龍身的製作方法。

  3、情感目標: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是炎黃子孫的民族之魂,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我們把龍作為尊嚴和吉祥的象徵。把龍作為文化和歷史的載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調動同學情緒,使大家能熱情、積極地參與到寫龍、做龍的活動中來。

  難點:如何把平面構圖(佈局)構成知識應用到設計和製作中,使龍與龍字的造型和結構有新的創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廢棄的紙杯、膠捲盒、藥盒、易拉罐、刀、剪等。

  教學設計:

  1、匯入。

  (1)調動學生、引導學生進入課題:“中華民族又稱為‘龍的傳人’,那麼關於‘龍’的話題你們知道多少?”

  (2)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關於龍的圖片資料。

  2、欣賞書法。

  (1)欣賞關於龍的書法作品,瞭解龍的寫法。

  (2)請學生上講臺演示寫“龍”字,畫“龍”畫。

  3、講解。

  (1)提供關於龍紙杯製作的影片。

  (2)教師講解制作過程。整條龍身分為三個部分,即:1、龍頭、2、龍身、3、龍尾。可分別組成三個小組,製作三個部分;然後組合而成。

  4、練習。

  (1)運用手中的紙杯製作一條龍。

  (2)教師來回巡視,並進行指導。

  5、評價。

  (1)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製作的龍,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評價。

  (2)建議:製作的龍是否形象細緻。

  6、拓展。

  課後收集關於龍的資料,瞭解關於龍的神話故事。

美術教學《大家動手做條龍》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瞭解龍的來歷發展與造型特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和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意識,並在欣賞中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激發愛國熱情,七年級上美術教案。

  在課堂教學中應更注重學生的製作過程,和分組活動之中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強調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並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展現集體的智慧和才華,突出集體競爭的氣氛。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學習構成知識,並把它應用到設計和製作中。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的重點:

  調動同學情緒,使大家能熱情、積極地參與到做龍的'活動中來。

  (二)教學的難點:

  如何把構成知識應用到設計和製作中,使龍的造型和結構有新的創意。

  (三)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解決重點的要點:

  1、要建立分組競爭的課堂氣氛,鼓勵每一個小組爭先、爭勝、爭取班級第一。比那組最快,那組最好,那組最有新意。

  2、好小組討論,群策群力完成任務。

  3、時注意人員搭配,使各組能力基本均衡,保證公平競爭和順利完成作業。

  解決難點的要點:

  1、勵創新,要求學生把課本的方法當成參考,儘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簡單明確的構成的例子,讓學生們能從中產生一些聯想以促進創新想法的產生。

  三、課前準備

  (一)學習材料

  1、可利用的廢舊材料:易拉罐、膠捲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裝羽毛球的筒、藥盒、藥瓶、礦泉水瓶及其他飲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稈、木棍及樹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黃瓜、茄子、蘿蔔等)。

  3、自制材料:課前或課上用比較硬的紙作成紙筒,把它作為做龍的材料。

  四、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激發興趣、講授製作方法。

  學習製作方法,分組合作、鍛鍊協作能力。

  展示、體驗、交流。

  學生活動:分組合作,與同學交流自己對龍文化的瞭解。

  學生從教學中展示的各種龍的資料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製作的龍。

  學生們在製作過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裝飾龍體的任務,鍛鍊協作能力。

  學生以各種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龍,併發揮想象講述小故事或民間傳聞,強化對龍的感受。在共同創作和動手製作過程中,注意協作精神,培養集體主義

  教師活動:把《龍的傳人》的樂曲作為課的開始,用來烘托氣氛,以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

  教師透過講授利用龍的來歷、演變和發展,以及圖片介紹龍的形象特點和與龍有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鼓勵同學集體創作分組完成龍的製作,體現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在集體創作和動手製作過程中,注意協作精神,同時,體現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對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

  1.把《龍的傳人》的樂曲作為課的開始,用來烘托氣氛,以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同時用音樂來匯出課的內容,幫助學生很快地進入情緒,引人《大家動手做條龍》的具體內容和方法中,使學生的情緒一直處在興奮的狀態下,便於課程進展得更順利、更流暢,也容易激發同學們的創作熱情,以及製作的慾望。在製作的過程中可以一直播放著《龍的傳人》的樂曲,以增強效果。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完成龍的製作。

  2.利用龍的來歷、演變和發展,以及圖片介紹龍的形象特點和與龍有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從而產生親自動手製作一條龍的慾望。

  3.學生的活動,鼓勵同學集體創作分組完成一條龍的製作,體現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在集體創作和動手製作過程中,注意協作精神,同時體現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對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

  六、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程屬於設計應用課。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自主興趣,情感的表達。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透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資訊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教案《七年級上美術教案》。

  本課程在學習構成知識、設計和製作龍的過程中,同時要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協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方法:

  透過各組介紹和評價自己小組的作品,師生共同考察教學效果。

  2、教學評價點:

  (1)對龍這一藝術形象是否喜愛? 是否瞭解其思想文化內涵?

  (2)是否積極參與龍的製作活動?在造型上有無獨創性?

  (3)能不能與同學密切協作共同完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