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美術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教案 篇1
課題:可愛的小雞
教學目的:
1、用圓形與線條組合畫出生動的小雞形象。
2、用小點小線給小雞設計漂亮的外表。
教學要點:畫出生動的小雞形象,給小雞設計漂亮的外表。
教學準備:小雞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場景設計:
點點和紅紅去鄰居奶奶家看剛出生的小雞,毛茸茸的小雞可愛極了。他們把小雞小心的捧在手上。小雞頭圓圓的,身體胖胖的。紅紅摸著毛茸茸的小雞,說:“乖小雞,你的毛真好看,排的這麼齊,這麼密!”小雞睜著圓圓的眼睛,尖尖的小嘴朝著紅紅和點點,唧唧的叫個不停。
二、體驗與發現:
在觀察小雞時體驗小雞的憨態可掬,發現小雞身上的羽毛生長規律。
三、發現與創造:
畫出生動的小雞形象,給小雞設計漂亮的外表。
四、畫面要求:
基本掌握小雞的形,用彩色的線排列畫出小雞身上的毛。要求能創設出故事情節,同時用語言敘述所畫出的故事。
五:小結:
表揚和鼓勵優秀作業,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畫。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2、能根據簡單的各種線條(波浪線、弧線、鋸齒線、直線等)結合生活經驗編述故事;
活動準備:
1、一開畫紙1張、畫上兩個點的紙若干張、線條課件;
2、幼兒操作:A4紙每人一張、勾線筆1支,地上畫有各種線條的迷宮。
活動過程:
一、 感受線條的流暢。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走迷宮好不好!好小朋友們看這迷宮裡都是各種各樣的線條,你們可以自己選擇一種線條的路線從起點到終點,趙老師在終點等你們,出發吧。幼兒自由選擇路線走迷宮。
小朋友們真棒都走出迷宮了,請你告訴大家你是走什麼線條的路線走出迷宮的呢?
你是從哪種線條過來的?
你呢?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條,除了這些線條以外你還知道什麼線條呢?l 來我們的小手畫一畫吧!
這些線條可能幹了,它們很愛幫助別人,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會幫助誰呢?
二、 能根據各種線發揮想象力線條象什麼。
1、出示一張畫有兩個點的紙
你們看,今天這兩個小點點吵架了,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它們手拉手和好嗎?(幼兒自由發揮回答)
現在我就請能幹的線條來幫助它們手拉手和好吧!(教師邊說邊畫出線條)
你覺得他們手拉手後象什麼呢?
你們看這裡還有很多的小點點也吵架了,請你們用線條把它們手拉手和好吧!
請全體幼兒上來繪畫。
你看它們象什麼呢?
這個你覺得是什麼呢?
這個你覺得象什麼呢?
2、用多種線條連線展開想象
剛才是用一種線條來幫助小點點,現在有很多的線條都說要一起幫助小點點,(教師邊說邊畫)現在你覺得它象什麼呢?
請你們也用多種線條幫助小點點手拉手和好吧! 請全體上來繪畫。
你看到這對小點點手拉手後你想到了什麼? l 你覺得它們象什麼?
三、利用線條創編故事
我這還有很多的小點點需要幫助,老師一邊用線條把它們手拉手一邊編成了一個故事,想聽嗎?
1、 教師邊畫邊講述故事。
2、 擴散幼兒思維,用各種線條表示不同的事物。l 我用兩條弧線表示小兔子耳朵,用鋸齒線表示大灰狼尖尖的牙齒,用長折線表示長頸鹿長長的脖子,我們可以用各種線表示各種東西。
現在你們也請各種線條一邊幫助小點點手拉手一邊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2、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傾聽。
好了,畫好的小朋友請你講給旁邊的小朋友聽一聽。呆
會兒請你上來講。
3、請幼兒拿著自己的畫一個一個上來講述。師:小朋友編的真好,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線條想幫助小點點,現在你們回去用不一樣的線條來幫助它編個新故事,說給爸爸媽媽,別的老師聽好嗎?(結束)
附故事:
一隻兔子要出門去採蘑菇,它穿過一條小路,翻過兩座小山,來到了草地上,草地上有好多好多的蘑菇,小兔子可高興了,它採了滿滿一籃子,這時有一隻大灰狼露出尖尖地牙齒要吃掉小兔子,小兔子趕緊跑,它穿過了樹林來到
了小河邊,怎麼辦呢?突然它看見一隻長頸鹿在河邊喝水,就大聲地叫起來:“長頸鹿快救救我,後面有一隻大灰狼要吃我。”長頸鹿伸出脖子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橋,小兔子得救了高興地打起了滾,它滾下了山坡。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嘗試利用取景框取景,學會選擇表現高大或寬闊效果的取景,學習常用構圖方法,有選擇地寫生建築風景。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比較中,知道取景構圖的基本方法,運用有變化的線條表現出有對比因素的風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感受都市的建築美,學會觀察和表現建築的方法,關注家鄉建設的發展,提高寫生風景的興趣。
教學重點:如何選取一組景物並組織構圖。
教學難點:合理的構圖與景物的取捨。
課前準備:
教具:活動的取景框、記號筆、彩色筆、照片、範畫
學具:畫紙、記號筆、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用語言講述江橋七八十年代的景象
2、學生透過老師的講述,簡單描繪景色圖
3、教師在學生作業的基礎上,出示江橋當時風景照片(ppt出示)
4、介紹相機內取景框的作用,引出取景框在寫生中的運用
5、介紹橫構圖的特點:體現廣闊感,適合表現當時江橋大片的農田,低矮的建築。(ppt出示)
二、如何構圖
1、學習製作取景框,教師指導學生用手錶現一個可以變化的取景框
2、取景框的使用方法:眼睛與取景框的距離始終一致,觀察調整景物在框內的位置
3、出示江橋近幾年的代表建築圖片,介紹豎構圖的特點:表現建築的高聳感(ppt出示)
4、分析江橋的代表性建築圖片,指導學生如何構圖
(1)、突出主題:確定畫面中的主體,在畫面中佔據主要位置
(2)、畫面平衡:不可一頭重、一頭輕,一邊大,一邊小,一邊多,一邊少
(3)、對比變化: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相互襯托
三、取景方法
1、出示江橋集聚區辦公樓的圖片,用取景框分別表現集聚區辦公樓的近景、中景、遠景(出示集聚區辦公樓整體及區域性照片)
2、分析近、中、遠景的特點:近景不僅僅是把靠近自己的景物畫大,還可以畫出近景的區域性,遠處相對較小。中景往往要突出主體的全貌,是畫面表現的重點。遠景一般是全景式的表現,給人以寬廣之感。作為一幅完整的風景畫,構圖時一般要把近、中、遠景都考慮在構圖中
四、指導範畫
1、範畫:以集聚區辦公樓為寫生物件,用取景框取景構圖,畫出小構圖
2、把小構圖放大,指導如何用有疏密等變化的線條表現建築物
五、學生作業
1、以電子城為寫生物件(投影出示電子城照片),用取景框取景構圖,畫出小構圖,並提示表現建築物要有疏密等變化的線條。
2、教師巡視指導。
六、欣賞與評價
1、作品展示。
2、作業評價標準
畫面是否有穩定感
主體是否突出
線條是否有變化
3、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欣賞、交流、互評
七、內容拓展
1、啟發學生:當週圍都是高大的建築物時,我們還需要什麼才能讓我們的城市更漂亮更和諧?
2、從以前的老照片看到現在的新江橋你發現了些什麼變化呢?
把景物寫生放在學生熟悉的江橋,使學生能切身感受江橋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取景框的運用,能讓學生理解構圖的重要性,學會合理構圖。近、中、遠景的運用是個難點,透過對照片的對比分析,學生加深了印象,作品的表現也更為豐富。
美術教案 篇4
課題:
的印紋
課時:
二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材簡析:
本課第一課時透過不同物品的印紋遊戲,使學生體會印紋的形式美感,並透過新增創作成畫;第二課時透過簡易的自制圖章,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初步進行印紋練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
2、體驗造型樂趣並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驗用手、樹葉等印出的印紋的肌理效果,並有意識的進行畫面組織。
教學準備:
教具:範作數幅、白紙、水粉顏料、水彩筆,瓶蓋等能蓋印的'東西。
學具:白紙、水粉顏料、水彩筆、瓶蓋等。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回憶冬天玻璃窗上佈滿水汽時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樂情景。教師用大拇指蘸顏料在白紙上印出一個指印,再用水彩筆添畫幾筆,
使其成為一個正在打球的小孩,匯入課題:美麗的印紋(板書具有紋理的字)。
二、發展階段:
1、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紙,讓全班學生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上臺用手按印。讓學生體驗印的樂趣。並讓學生簡單的表述自己手上紋理的特徵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邊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紋?試著在自己的紙上印一下。透過嘗試敲印找到出現紋理效果的原因——物體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創作階段:
分小組合作,用手、樹葉、瓶蓋等進行印紋練習,注意色彩的協調及疏密的安排,還可以用水彩筆將印紋略作新增,或加上彩紙剪貼的物體,成為一幅幅有趣的畫。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
1、是否發現物體上的紋理與敲出的印紋之間的關係。
2、能否簡單的運用敲印的方法組織畫面。
3、能否團結合作、注意衛生。
四、展示每組作業,引導觀摩,讓學生談談觀摩感受並表達出來。
五、收拾與整理: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與整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學習自制簡易的印章,並進行拓印,感受造型的樂趣。
2、學習操作方法,培養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讓他們大膽、自由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教具:小五星、小紅花等學生熟悉的印章。瓶蓋、卡紙、剪刀、雙面膠、印泥。
學具:瓶蓋、卡紙、剪刀、雙面膠、水粉顏料。
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師給蓋的小紅花,思考:這種印紋和上節課我們印的印紋有什麼不同?這是怎樣產生的?
2、學生傳閱小紅花的印章,仔細觀察、探究,找出其產生紋理的原因。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帶領學生用厚紙片製作簡易的印章。
先製作一個只有一層的印章,如月亮、紅旗。製作方法是在硬紙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蓋上。
將自己製作的印章蘸上印泥蓋到黑板上的大紙上。組成一幅漂亮的畫。
2、教師在大紙上蓋一個有重疊效果的印紋,啟發學生想一想這樣的印章怎樣製作。可以幾個人商量一下,先試驗著做一個。
3、透過討論、總結找出最簡單的做法——利用紙片的重疊製作:
先剪出物體的大輪廓,再剪出圖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隨後貼上,要注意紙片厚薄的變化,最後注意圖案在圖章中構圖要飽滿,從而產生豐富的圖案形象。
三、創作階段:
小組合作,製作一枚利用紙片的重疊製作的圖章,然後各組將自己的圖章蓋出的印紋剪下來,在黑板上的紙上拼貼出一幅大畫。再用畫或剪貼的方法進行美化裝飾。
教師指導評價要點:
圖案在圖章中的構圖是否飽滿;印紋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團結合作;衛生保持的情況。
四、舉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紙,簡介磨印的方法,鼓勵學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透過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麗印紋的紙,用到以後的藝術創作中。
五、整理、打掃衛生。
札記:
在自制小印章時,一位同學將數學學具盒裡的一枚花形的圓塑膠片粘在瓶蓋上,蘸上顏色蓋出了小紅花。我趁機表揚她善於發現美,並鼓勵同學們比一比誰更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結果學生找到了許多有凹凸花紋的東西貼到瓶蓋上作印章。我又鼓勵他們用硬紙剪小部件貼上使其成為有層次的印章,這樣一些本來不明白怎樣使印章“有層次”的學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製作原理。
美術教案 篇5
學情分析:
在對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觀察中我發現:他們比較喜歡自己獨立完成美術作品,沉浸在自己的美術天地中,心理上對於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還不能很好的參與、接受。教材分析:本課是以船為載體,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課文首先一提問方式引發學生主體的感知:你見過什麼樣的船呢?師生開始共同探索船的由來、發展、用處及型別。坐船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
引入身臨其境的記憶和感受。向同學介紹你感興趣的船上有些什麼。瞭解和交流他人的經歷、見識和樂趣。啟發性的文字語言很貼切地打開了探究性學習的局面。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的感知和對訊息的捕捉,實踐研究性的學習過程。
2、會用有特徵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形狀的船,表達個性。
3、在探究性學習和兒童藝術表現過程中,領悟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重點在於: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船;難點在於: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畫出船的狀態。
教學準備:船的圖片及影象資料,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匯入:
1、謎語:兩頭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課題:船
2、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船有哪些瞭解,反饋學生課前蒐集船的知識。教師提出問題: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們有什麼用途呢?
(3).請你說一說坐船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講授新課:
(一)觀察欣賞:播放課件,瞭解船的種類及其功能特徵有什麼不同?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
1、它們的外形一樣嗎?
2、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3、它們的功能特徵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對各種船進行簡單的講解。
學生歸納總結: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發散學生思維,開發創造力。)
(二)教師示範講解畫船及構圖的方法:
1、畫一條波浪線。貫穿畫紙,從左到右。
2、畫船身。用有特徵的形概括自己感興趣的船身,船頭高高揚起,畫在畫面中間船身要大要長。
3、區域性結構的表現:體現船的種類。
4、裝飾船:體現船的功能。
5、新增背景:畫水中與天空的景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瞭解畫船的方法,學會畫船及構圖。)
(三)欣賞交流。
1、欣賞學生的作品,有童話故事裡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學生交流,自己準備畫一艘什麼樣的船。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構思,會用有特性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運動狀態的船,表達個性。)
(四)學生作畫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小結。
給自己的船命名,講講船的功能,描述人與自然、人與船之間的故事。
(六)課後延伸與拓展。
1、結合史實和現實中的有關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種類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麼最先進的船?將來的船是什麼樣的?
2、世界各國有哪些遠洋史和航海家,他們為人類作出了什麼貢獻?(哥倫布、麥哲倫、鄭和)
板書設計:1、船
步驟:1、畫波浪線船
2、畫船身
3、區域性結構的表現
4、裝飾船
5、新增背景
四、課後反思:
本課我透過展示大量的圖片,同時結合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瞭解各種船的功能與特點,領悟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啟發學生勞動創造文明、智慧的意識,拓寬知識面,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我自己的示範與講解讓學生學會畫船的方法。欣賞童話故事裡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學生作品,讓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說一說自己準備畫一艘什麼樣的船,發散學生的思維。
存在問題:在欣賞穿的過程中我應該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區別比較,使學生真正地瞭解船的功能與特徵。在示範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船的特徵,打破學生對船存在的固有模式。在評價這一環節,因為時間有些緊張所以學生不能充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