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成語之手,開閱讀之門
摘要: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了幾千年的結晶,分析了當下成語教學的困惑,只有利用好一切可利用資源,抓住突破口,以讀為本、創設情境、學習原文,選準訓練點,豐富內涵、發現關聯、整合資源,將學習成語和推進閱讀有效結合,才能讓學生愛上成語的同時,愛上閱讀。
關鍵詞:困惑;成語學習;閱讀
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了幾千年的結晶。蘇教版教材每個練習中都會安排一定量的成語,學生學習這些成語時,很多時候對成語的瞭解也只是星星點點。本文就如何恰當地整合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將學習成語和推進閱讀有效結合,讓學生愛上成語的同時,愛上閱讀進行探討。
一、當下成語教學的困惑
1.成語的死記硬背
讀背成語,是教材的一大特色。部分老師在學生讀準成語之後,讓學生自己背誦,反覆抄寫。顯然成語背誦是必要的,但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和大抄寫量的練習。這樣的記誦,怎能讓成語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成為他們自己的知識儲備呢?
2.成語的單調解讀
當下學生對成語積累較少,運用不靈活,其主要原因是對成語單調地解讀。老師們時常是讀準成語之後,便問學生:你讀懂了哪個成語?眾說紛紜。成語都理解了,現在你們自己讀讀背背吧。這樣的教學,學生對成語的理解是單調、粗淺的,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成語的過分強調
練習中的成語有的和單元的某篇課文有關,有的單獨成一系列,或描寫某類景物,或描寫某類人物……這樣的組合方式有其積極的一面,同時也容易導致成語教學過分強調主題。老師們會不由自主地把學生直接引向相應主題,這樣也會導致孩子並不能理解成語的內涵。
二、基於推進閱讀的成語教學
要教好現今以閱讀為核心的語文課程,除了要利用好教材中的閱讀課文來促進學生閱讀外,還要利用好教材一切可利用資源,有效的成語學習可推進閱讀。
1.抓準突破口,步步推進閱讀
課堂上,學生要做到理解其義,而拓寬對成語的認知後,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成語。練習中的成語,表達著相同或相近的主題,它們不但各自相關,而且和一些文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就給教師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我們的課堂需“尋趣而教”,在情趣性萌發、情感薰陶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情緒才容易調控,對成語的學習也容易投入。抓準突破口,拉近成語與閱讀的距離,學生才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1)以讀為本,追溯根源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和科學有序的讀書方式,讓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才能讀有所得。如,學習“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時,部分孩子讀過了“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讓孩子在課堂上講述自己讀過的故事,瞭解成語的來源。
(2)創設情境,再現歷史
每個成語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主旨、不同的情感,它們或來源於古代神話,或來源於歷史事件,或來源於經典詩詞……在課堂上再現歷史情境,變遠離生活為貼近生活,讓學生參與體驗,定會好奇成語的來源,也會促其自主閱讀。如課上請這些讀過成語故事的學生表演讀過的成語故事,沒讀過的學生自然對故事內容有所瞭解。
(3)學習原文,深入閱讀
學生有了自主閱讀的需求,就會從多種渠道瞭解成語背後的故事。我們適時地推薦閱讀材料,這樣能夠更有人情味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內需問題,調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滿足他們自身的閱讀需要,讓學生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如當全班學生對成語故事都有所瞭解後,再閱讀成語故事的原文,他們會投入地去閱讀成語故事。
2.選準訓練點,環環相扣閱讀
(1)豐富內涵,立體閱讀
將成語與事蹟相對應,學生會主動閱讀成語的故事,再由一個故事,拓展到其他與成語相關的故事,這樣將成語立體化,用一個又一個故事來強化對成語的理解。如蘇教版四下有篇課文描寫了葉欣這位白衣天使捨生忘死的高尚品德。教學“捨生忘死”時,聯絡課文學生已理解成語意思,可這個成語事實上講的是薛仁貴學成十八般武藝想投軍報國,父母鼓勵他為國要捨死忘生,可以引出這個原文的閱讀,再補充閱讀其他人物捨生忘死的故事,豐富對成語的'理解。
(2)發現關聯,互動閱讀
練習中的成語都以組合的形式呈現,學習成語時可以搭建成語間聯絡的橋樑,引導學生髮現成語間的聯絡,從而實現由單個成語的學習推及到這類成語的學習,來提升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
(3)整合資源,多元閱讀
透過畫面能讓學生感受到有些成語描寫的具體事物、事件,透過表演會讓學生感受到有些成語具體的意境,透過觀看影片能讓學生感受到有些成語具體的場景,便於學生理解故事。如練習關於孫悟空的成語,我將運用講故事、看影片等方式,瞭解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而獲得“齊天大聖”的美譽,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不避艱險”“明察秋毫”降妖除魔的事蹟,讓學生懂得從不同的途徑去理解成語。
在教學中,教師只要肯多鑽研、多思考,就會有更多教學成語的方法,將學習成語和推進閱讀相結合,不僅豐富學生的積累,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王欣.成語運用及規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