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普通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思考論文

普通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思考論文

普通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思考論文

  不知不覺,我已在普通中學語文教學園地裡耕耘了近二十個春秋。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學生入學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語文老師不好當,普通中學的語文老師更不好當。

  首先,源於語文這門學科的特殊性。

  語文成績得高分不容易,高考滿分一百五十分的試題,學生能得一百二十分就很不錯了,而初中語文滿分一百二十分的試題,學生能得九十分就很不錯了。不像數學,得個一百二十分是很正常的事。語文考察內容包羅永珍,知識面廣。基礎題學生做起來模模糊糊,模稜兩可;分析題雖然要求能夠自圓其說,不求標準答案,但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也似乎與老師的要求相距甚遠,似是而非,把握起來難度相當大。

  其次,源於學生的淡漠心理。

  部分學生在不溫不火的語文成績面前並不驚慌。家長和學生們看來,語文學得再努力也似乎好不到哪裡,不努力也似乎差不到哪裡。為此他們得出了這樣一個共識:語文學不學一個樣,及格容易,高分難拿。花不花時間一個樣,與其花了時間卻不見成效,還不如把時間花在數學、英語、綜合等學科,高分還得靠它們拿。因此,學生對上語文課不感興趣,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不高,作文更是應付了事。

  其三,源於語文教材、課外讀本與考試內容、社會實踐的不協調。

  有些教材內容考試考不到的,就任憑你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分析得頭頭是道,也難以在學生們心目中激起半點漣漪。尤其是普通中學的初中學生,他們對重點高中的期望值不高,一般高中又有讀,語文書上的內容又跟他們以後要從事的工作沒有多大的關係。因此,他們對語文教材不感興趣,認為太枯燥無味,又因為自身欣賞水平的限制,他們難以體味中華經典美文的魅力。有時在老師的指導下,聽一下味道,還勉強去學學、看看,可是一旦沒有老師的幫助,他們就寧願整天沉溺於武俠、言情、通俗讀物和網路文學中,樂此不疲。

  其四,源於我國的教育評價體制。

  儘管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提倡素質教育已經有多年,但是學校教育仍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陰影,現實情況是“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紮紮實實”。社會對學校的認同以升學率為標準,家長對學校的衡量以升學率為標準,生源也是以升學率為標準,哪一年初中升高中考得好,生源就好,學校知名度也就提高;哪一年兩考考得不好,生源就差,學校生存都有困難。而對老師的評價無論是晉升職稱還是評選各種先進,動輒與及格率、優秀率掛鉤。老師講課總是緊跟中考的指揮棒,指揮棒指向哪裡,講課的中心就偏向哪裡。殊不知對於一群升重點高中希望不大的學生來說,多做幾道練習題,遠不如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來得重要。因為在他們以後的社會實踐中,需要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語文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困惑。如有些孩子雖然在考試中對答如流,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見了生人不敢說話,上了檯面手足無措,寫封書信辭不達意。 那麼怎樣才能既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又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其一,轉變角色,服務主體。

  “教師永遠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宰者”,前人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教師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學生多少所謂的'知識,而在於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

  也許,在探究的過程中,他們的想法也許很荒唐,也許他們的表達很笨拙,遠沒有我們心中期待的那樣完美,但只要是孩子們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真情實感的流露,我們為什麼不為他們的真實、坦率和勇敢的精神而喝彩呢?因為我們大人們再多的感受也取代不了他們自己的體驗,終究有那麼一天,這些可愛的孩子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大腦和嘴巴去獨立的觀察、思考和說話啊!千萬不要為了什麼“標準答案”去剝奪他們思考的權利和自由,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人公角色還給學生,畢竟,成績只是暫時的,生活還要繼續。

  其二,分層教學,因勢利導。

  由於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上的水平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了避免教學中“一刀切”而造成基礎稍好的學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因要求相對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進行有關基礎知識方面訓練時都會把這些知識點根據其難度大小進行一定的拆分,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較高的要求,而對力不從心的學生給予一些較低的要求,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其三,引入活水,引導閱讀。

  學生愛看課外書,老師就帶他們看。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個學期買一本好書,然後在班上交換閱讀。這樣下來,學生的閱讀量就非常可觀了。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審美品位,我在上課的時候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會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後,很多學生都有一兩本朱自清、餘秋雨的散文;教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美猴王》後,很多同學都要求到圖書館去借閱名著了;我還利用休息時間帶學生到閱覽室去博覽群書。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的審美趣味增強了,文學修養提高了,自然而然地與那些低階、庸俗的文學絕緣了。

  其四,奮勇當先,敢立潮頭。

  面對勢不可擋的素質教育的潮流,我積極地進行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如力求把原本氣氛沉悶、嚴肅的“講”堂變成輕鬆歡快的“學”堂;變“我寫作文是為了完成任務”為“我要寫好作文展示我的風采”;把競爭和獎勵機制引入課堂以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鼓勵他們想說、敢說,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交際能力。

  指導學生掌握好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條路漫漫而修遠,前進的道路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有了我們無數的語文老師甘當鋪路石,相信我們一定會離我們所期待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