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策略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策略論文

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策略論文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的任務任重道遠,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本文從體育教學改革的觀念和模式出發,分析了教學方法和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辦法,對於研究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體育;個性培養;訓練

  由於學生的智力、學習動機、能力、興趣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很大差別。有的學生好學,反應迅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好,有很強的求知慾;而有的學生則對學習不感興趣,反應遲鈍。有的學生透過自己的視覺進行記憶學習,有的透過聽覺記憶進行學習,有的學生則透過聯想的方式進行學習。有的學生積極好動,敏捷活潑,而有的學生則孤僻寡言,不喜歡與人交流。因此,對於性格各異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小學生是剛剛開始進入學習階段的,他們的意識形態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要更加註重小學生個性的培養,發揮他們自身的優勢。在體育教學中,小學生最易表達出自己的個性,有利於培養他們的不同興趣愛好,特別注意要因材施教。

  1現階段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

  一直以來,小學體育教學都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限制,以考試為目的進行教學,以老師為中心,進行知識的講解,動作的示範,學生的模仿與練習,忽視學生的自主性,並沒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千篇一律的進行教學。這種示範-練習-糾錯-反覆練習的模式以考試為目的,完全忽視學生的態度與熱情,使得學生喪失對體育課的興趣,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有的學生甚至開始排斥害怕體育課。還有很多體育老師只注重尖子生的培養,使得其他學生受到冷落,學生心理上形成隔閡。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的重要指向就是學生的個性發展。一般來說培養學生的個性定義是:一個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顯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性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2體育教學改革

  2.1教育觀念的改革:體育教學改革首先要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思想進行改革、更新。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總是老師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講解傳授為主,這種模式並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要轉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鍛鍊的模式,學生在過程中獨立思考,自己探索。要從傳統的“教師中心論”轉變為“學生主體論”,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設計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練習,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其自主學習,而不是把學生當機器,只是進行灌輸,讓其模仿、練習。要從過去的跟著練轉變為學生自主練,由過去的育體擴充套件為啟智、調心的多樣式方法;有單一的教學示範方法轉變為因材施教、注重特殊性的教學方法。在關注學生教學質量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尤其是創造力的發展。

  2.2教學模式改革:只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發揮課堂的自主性、趣味性、靈活性、娛樂性等特點,才能增強體育課的魅力,創造學生喜愛的課堂和教學環境使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分組練習的方法,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增加,更能體現個人的長處。這樣既能發揮個人的優勢,又能增加團體間的合作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教學方法改革:老師應該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是積極好動、性格開朗的,這類學生熱愛運動,反應靈敏。而有些學生則相反,性格孤僻,喜好安靜,不喜運動,接受能力差。這兩類學生如果進行同樣的訓練會引起不一樣的效果,前面一類學生可能覺得訓練量少,後面一類學生卻吃不消。這樣會引起學生的不滿,造成逆反心理。所以,老師上課時要對這些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好動的與孤僻的要分開,練習內容和強度也要針對性的分佈,這樣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能得到適當的培養。

  2.4強化自我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意識是人特有的屬性,而自我意識是意識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識的形成便是個性形成的水平。自我意識形成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精神的影響,同樣受到家庭、老師的影響。體育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以社會中良好高尚的一面來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形成。學生的自我意識會支配學生的自身運動,在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影響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其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組織一些競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學生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而不同的學生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比賽形式和內容要進行考量,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進行分組比賽,或者採用不同形式的比賽,。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5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強弱有很大區別。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對體育訓練接受能力差,在與其他同學的對比之下,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作為體育老師,要主動接近這類學生,給與鼓勵和開導,對其進行不同的訓練,尤其要對心理進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使其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加自尊心、自信心。

  3結語

  綜上所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透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多種形式進行改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薛玉蛟.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和發展的途徑與方法[J].科技資訊,2010,11:242-243.

  [2]李偉前.淺析小學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的培養[J].學週刊,2012,21:26.

  [3]趙祥.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24:148-149.

  [4]吳春暉.淺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A].中國名校卷(湖南卷)[C].2013.

  [5]郭建猛.淺談小學體育教學[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

  [6]趙偉康.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弱勢群體”[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