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社群管理觀察論文

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社群管理觀察論文

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社群管理觀察論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泌胰島素的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導致其血糖代謝發生紊亂。目前,隨著我國社群醫療服務機構的普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方式已經逐漸由在醫院治療轉向在社群治療。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社群管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方法的有效性,我們對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物件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這11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①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均經實驗室檢查得到確診。②他們均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將這11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7例患者。在對照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7例。他們的年齡在39~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2±5.44歲。他們的病程在2個月~24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23±1.12年。在觀察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0例。他們的年齡在38~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12±5.06歲。他們的病程在3個月~2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25±1.0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群管理方法

  我中心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定期測量血糖等常規社群管理,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社群管理(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化社群管理。進行規範化社群管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2.1進行飲食管理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管理是保證其血糖正常的主要方法,具體管理方法如下:①管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減少純糖類食物的攝入量,增加蛋類、肉類和乳類等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②管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少食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③嚴格限制患者食鹽的攝入量,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6g以內。其中,有高血壓、冠心病等併發症的'患者的食鹽攝入量要控制在3g以內。

  1.2.2進行健康管理①管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並向其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樹立戰勝糖尿病的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②管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家中進行血糖自測。

  1.2.3進行用藥管理①管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島素,併為其講解注射胰島素的相關注意事項。②管理人員應指導病情嚴重的患者使用雙胍類降糖藥物進行輔助治療。③管理人員應在指導患者用藥的過程中為其講解藥物的特性,並指導其檢視說明書,使其瞭解相關的不良反應和預防措施。④管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對其用藥的劑量進行適當的調整。

  1.2.4進行運動管理①管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體質、日常愛好等,為其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②管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進行慢跑、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並告知患者不要在空腹時進行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的現象。

  1.3觀察指標

  社群管理結束後,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管理後的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

  1.4統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5.0軟體包對本次實驗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採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社群管理結束後,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為8.63±2.36mmol/L,其餐後2小時血糖值為12.67±3.46mmol/L,其糖化血紅蛋白值為10.34±2.12%。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為6.28±1.64mmol/L,其餐後2小時血糖值為8.57±2.57mmol/L,其糖化血紅蛋白值為8.57±1.53%。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均明顯低於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終身性內分泌代謝疾病。此病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糖尿病患者的機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極易導致其心血管、神經系統、腎臟等系統發生併發症。受經濟條件、社會環境以及家庭因素等影響,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會選擇在家庭中或社群中進行治療。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社群管理,對促進其疾病的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均明顯低於對照組患者。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社群管理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值。此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