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休閒農業創意發展走向論文
一、創意休閒農業的內涵
創意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創意農業與休閒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結果,是創意農業、休閒農業的更高階發展階段。結合創意農業和休閒農業的概念,本研究認為創意休閒農業是指以農村自然資源、山水田園景觀、人文歷史、民俗風情、農耕文化、生態環境等農業資源為基礎,以“兩型社會”建設為目標,圍繞農業產業對其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中的農業生產經營過程、形式、環境、工具、模式、方法、技術、產業、產品、銷售、物流等透過科技、文化、生產、生活、生態、景觀、資訊、營銷、品牌、服務創意等手段進行創新性與新穎性設計,為國民精心營造新技術與新品種試驗示範、新產品展示與交易、會議交流與科技培訓、科普考察與科普教育、參與體驗與民居生活、鄉村旅遊與休閒娛樂、康體養生、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與增效、農村繁榮的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1-2]。相關統計框架並未明確將哪些產業門類列入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甚至根本沒有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相關分類,但不可否認的是休閒農業所包含的創意成分日漸增多,創意甚至逐步成為休閒農業的核心所在,從這一意義上說,本研究認為在理論探討時將休閒農業認為是創意休閒農業的萌芽或起步階段。
二、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發展的方向
(一)產業集聚化
從關聯的角度分析創意休閒農業產業,主要有產業縱向關聯與產業橫向關聯等模式。其中產業縱向關聯形成的創意休閒農業產業集聚,即創意休閒農業產業上游產業(如研究開發、設計等)、中游產業(如生產加工等)、下游產業(如包裝、銷售、物流、服務等)等互相關聯、互相協作、互相依存的產業鏈聚集網路;產業橫向關聯形成的創意休閒農業產業集聚,主要分為核心層次(如創意休閒農產品生產企業)、輔助性產業(如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所需的設施裝置加工業)、中介服務產業(如科技諮詢機構等)、新延伸產業(如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等四個層次。近年來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產業叢集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依託的以城市居民假日休閒娛樂、購物、農業教育等為主的多功能創意休閒農業區;以湘中南山水文化為依託的以休閒健身、體驗農耕文化等為主的山水創意休閒農業區;以環洞庭湖區水鄉為依託的以“漁家樂”、“花家樂”為主的湖鄉觀光特色休閒農業區;以湘西地區民族文化和奇異地貌為依託、以原生態、民俗風情、山林景觀為主的創意休閒農業區[3]。
(二)滲透融合化
產業滲透融合不是產業的簡單疊加,而是透過滲透融合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的原始形態。文化與科技的發展是創意產業的主要推動力,20世紀70年代,資訊處理技術與通訊技術推動了傳媒間的相互融合;而20世紀90年代由於網際網路、數學、通訊網路等技術的應用,推進了音樂、影視、出版等文化產業的融合。藉助創意產業的融合模式,本研究認為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融合從主體上看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模式是傳統休閒農業產業與農業產業(包括創意農業、養殖業、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的滲透融合,而科技與文化元素及創意手段的巧妙運用,使滲透融合具有可行性;另一種模式是創意休閒農業產業內部產業的滲透融合,這種滲透融合是產業內部的一種重新整合的狀態[4]。
(三)平臺化
會展經濟是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重要表現形式,它是以主題參與為基礎,以現代高新技術與產品、文化交流與文化產品展示交易、人文歷史與社會經濟資訊交流為主要內容,體現全球一體化、產業化與市場化經營理念的市場經濟模式;同時也具有高“溢位效應”、高附加值、生態環保的特徵。隨著全球化和資訊化的加速推進,與創意休閒農業相關的各種會展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機,會展帶來的產值佔整個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產值的比例不斷提升,會展經濟將逐步成為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與創意休閒農業相關的會展經濟已成為現代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接推動旅遊、餐飲與住宿、包裝與設施裝置加工業、建築業、商業等眾多產業的發展與繁榮。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法國巴黎大型國際會展的年直接收入達30多億歐元,而德國會展經濟的年收益都在200億歐元以上,同時提供了23萬個就業崗位[3]。
(四)體驗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在追求物質消費數量和質量的同時,更多地希望獲得參與體驗,需要在有限的.時空內獲得更多的愉悅身心的享受;消費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附在消費產品之上的快樂和文化,有形的物質產品只是一個平臺。體驗因素廣泛地涉及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各個領域,如從生態餐廳到生態農業莊園、從創意休閒農業莊園的產業特色品種試驗示範到消費者參與農事勞作、從農耕文化的展示到農具的簡單製作、從特色開心農場到創意休閒農業產品購物中心。體驗因素融入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趨勢不可改變,消費者對一般化的參與體驗逐漸喪失興趣,只有新、奇、特、時尚化且經常地變化花樣並保持新鮮的參與體驗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創意休閒農業企業為了適應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和實現消費者的多次消費,必須對參與體驗的內容、形式等經常進行創新。
(五)資訊化
資訊與交通的發達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撐,而全球化的本質是精神產品、物質產品在全球範圍內能自由地流動。根據創意休閒農業的產品形態,本研究認為創意休閒農業的產品可分為“在地產品”、“在場產品”、“線上產品”三種基本形態。“線上產品”是利用數字和電子模擬技術透過網際網路,把創意休閒農產品和相關內容以文字、圖片等形式上傳,進而流傳世界各地的產品形態。“在地產品”與“在場產品”的知名度取決於資訊傳播的最大化,“線上產品”以現代資訊科技平臺作為載體,能為創意休閒農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更廣泛、更快捷的傳播,從而具備“溢位效應”和全球化的特徵。可以預見,“線上產品”將逐步發展成為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的主角之一。
(六)生態化
創意產業商品的核心是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是知識和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產品,其本身是不需要消耗任何原材料和能源的,更不會產生環境汙染,只是需要一些有形載體作為傳播手段;同時創意休閒農業又能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大量轉移其國內的傳統產業,而大力發展城市創意產業、無煙工業。生態化已成為創意產業發展的一種趨勢,這種生態化不僅是指有形的生態,也指無形的生態。在農業領域,或以自然景觀為載體,透過作物品種改良、科技運用、地方文史、民俗等多元素的組合,引發人們對創意農業的感悟,體驗原鄉生活的鮮奇成果,實現農業增收、“觀”者休閒雙贏的目的。或者運用園藝、園林手法對農場、農莊、林場、牧場進行創意設計,場景“公園式”、建築“山莊式”或“別墅式”、休閒娛樂式,體現人居生活的理念。用生態的理念貫穿並指導創意休閒農業的各個環節,已成為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3]。
(七)農業文化化
湖南農業文化歷史悠久,底蘊也非常深厚,但由於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產業缺乏對農業文化的開發,其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由於農業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依託農業而發展起來的農業文化自然也是人類文明的基礎,而農業文化是人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農業有關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的總和,因此農業文化是創意休閒農業產業進行創意的主要元素。創意休閒農業的發展,要深度挖掘農業文化的內涵,尋求農業文化與創意休閒農業產業各個環節的最佳結合點,尋求農業文化與當地區域農業資源的完美結合點,透過文化創意,賦予農莊獨特的具有地方鄉土文化特色的文化內涵。農業文化創意是發展創意休閒農業的重要途徑,湖南不同區域舉辦的柑橘節、葡萄節、桃花節等都融入了農業文化的元素;體現不同農業文化的創意休閒產品如桃木工藝品、玻璃西瓜、水果南瓜、蝶翅畫等,都有濃濃的文化韻味[4]。
三、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發展模式
根據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發展模式的現狀,透過整合資源並改造提升發展模式使之更科學、更完善、更符合實際,同時結合創意休閒農業的屬性功能與特徵及發展方向,本研究把多元創意引領型發展模式、文化傳承型發展模式、資源導向品牌型發展模式、市場引導型發展模式、產業融合鏈條型發展模式、主題公園型發展模式、產業集聚型發展模式七大模式作為湖南創意休閒農業今後發展的主導模式。
(一)多元創意引領型發展模式
該模式是指利用區域農業資源優勢,結合農業產業發展要求,依託創意理念並運用科技、文化、生產、生活、經營、生態、服務、品牌等多種創意手段與途徑,貫穿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進一步突出傳統創意休閒農業的主題和品牌效應,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核心理念,既能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又具有區域示範作用[5-6]。
(二)文化傳承型發展模式
該模式是在依託農業資源,結合市場發展趨勢和需求,深度挖掘當地文化(農業文化、非農業文化)資源,尋求文化與農業產業或農業資源的結合點的基礎上,達到以文化引領農業產業的發展,使其農村繁榮、農業增產與增效、農民增收,拓展農業產業發展層次的目的,創造出以文化內涵引領創意休閒農業發展的典範[5]。
(三)資源導向品牌型發展模式
該模式是圍繞區域優勢農業資源和品牌資源,運用創意技巧促進農業產業與休閒農業、旅遊業、創意農業、文化業、商業等產業的高度融合並達到產業升級,以此來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發展和龍頭企業的培育,提升區域農業的整體形象,形成新的農業發展模式,產生更大的綜合效益,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大發展。該模式不僅要求資源是特色農林牧漁、特殊民俗風情和農業文化等,而且還需要具備區域品牌優勢、規模優勢和先發優勢[5]。
(四)市場引導型發展模式
營銷學認為根據市場需求而創新出的具有新穎性、唯一性、獨特性的創意休閒農產品,更容易被市場認可,生命力更長久。為此必須在最初的創意休閒農業專案規劃設計時,就應注重市場的調研,以市場需求來定創意休閒農業專案和相關產品,並且所有的專案在建設與生產中都應始終貫徹市場的需求,並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地調整相關專案與產品,達到與市場的完美結合,才能使專案永葆生命力[5]。
(五)產業融合鏈條型發展模式
該模式是資源充分迴圈利用和產業融合拓展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發展模式,即以第一產業(農產品生產)為基礎,以第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為延展,以第三產業(休閒度假)為龍頭,形成一條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休閒娛樂、科普教育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產業發展模式,透過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與開發,逐步挖掘創意休閒農產品的附加值升值潛力,達到提高創意休閒農業產業利潤空間的目的,從而獲得一、二、三次產業相互融合在一起後產生的綜合高額效益。
(六)主題公園型發展模式
農業公園或農業某一主題公園(如葡萄公園、南瓜公園等),不僅具有農業的內涵,還兼有公園與園林的特徵,而主題公園就是創意休閒農業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該模式是把城市公園的經營理念融入農業生產中,巧妙地利用科技、文化、生產、生活、生態、服務、品牌等創意元素,將農業生產過程與場所、農產品銷售與消費場所、農業休閒與鄉村旅遊場所融為一體,依託區域特色農業資源、農村景觀與民俗風情、農業生態環境等開發農業生產的生態與服務創意,確立農業公園化的創新理念,打造主題農業公園,從而使農業具有休閒觀光、科技示範、科普教育與培訓、參與體驗等多種功能。
(七)產業集聚型發展模式
將多個創意休閒農業專案集中在某個區域或地帶,而形成創意休閒農業產業集聚區。該模式透過把小規模的創意休閒農業企業集聚在一起,按照策略聯盟的形式統一經營組織管理、統一品牌,形成風格各異的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創意休閒農業集聚區。該模式要求在某一特定區域內具有各具特色的優勢資源和地理環境或者具有相同的資源優勢和地理生態環境,以該區域地帶範圍內農業產業資源、農業自然田園風光、農村民俗風情、農業文化等為發展基礎,以農產品及創意休閒農產品生產、農業新品種和高新技術示範、科普教育與培訓、農業休閒與鄉村旅遊、休閒娛樂與健身、康體養生與美容、參與體驗、產品展示與交易等為主要內容,透過對區域內自然生態環境、農村自然景觀、民俗風情、農業種養加產業等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建成形式各異、內容多樣、產業高度融合與發展的具有相應規模和特色的、體現科技與文化為核心的創意休閒農業產業集聚區[3]。
四、結語
研究認為創意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而休閒農業或創意農業是創意休閒農業的萌芽或起步階段,在相關統計時應把休閒農業或創意農業納入創意休閒農業的統計範疇。透過總結分析休閒農業或創意農業的發展方向與模式,結合創意休閒農業的內涵、特徵與發展趨勢,構建了創意休閒農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與模式,為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並提供了典型的發展模式,能為湖南創意休閒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