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的心理狀況與干預對策論文
癌症對病人是一種嚴重的身心打擊,病人面對病痛和死亡的威脅,會產生悲觀厭世,失落情緒,從而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心理護理是針對病人現存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需要及心理狀態,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給病人關懷、支援和幫助,以滿足病人的需要,解決其心理問題,提高病人和家屬對疾病帶來的變化和適應能力,從而提高治療效果[1]。我院腫瘤科2011年3月以來,對癌症病人特別加強了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腫瘤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住院治療的惡性腫瘤病人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齡30-75歲,平均46.0歲。經病理學確診,其中肺癌20例,胃癌30例,肝癌15例,直腸癌10例,乳腺癌21例,淋巴癌2例。將全部病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48例,研究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心理障礙程度均無顯著性差異。
2心理問題與對策
2.1焦慮恐懼心理:大多數患者在癌症確診早期表現為對自身疾病的懷疑、否認、恐懼、怨恨、沮喪和抗治療等,他們談癌色變,因而消極悲觀,不與醫務人員密切配合,結果影響了治療措施的實施[2]。由於對癌症存在著不同的恐懼,他們怕在治療中引起痛苦,怕治療不當引起病情惡化,怕花錢等,對任何關於自己的`問題都十分敏感,以致患者痛苦不堪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深入瞭解病人的思想狀況,加強心理衛生宣傳,介紹有關腫瘤知識,幫助病人減輕心理負擔,鼓勵病人配合治療,減輕恐懼和解除緊張情緒。
2.2憂鬱心理:癌症病人因受到癌腫長期的折磨,使生活、家庭、事業遭到很大打擊,產生憂鬱心理。性格內向的病人產生悲觀厭世的念頭;性格外向的病人感情易激動,常常為了一點小事發火、憤怒。在護理中我們採取了對性格內向的病人給予開導、鼓勵;對性格外向的病人進行交流,盡力幫助病人解決具體困難,使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透過醫、護、患三者密切配合,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3孤獨心理:由於癌症病人住院治療時間長,患者因而失去了長時間進行的社會交往,在治療中又受到某些必要的限制,生活單調,慾望被壓抑,因而出現厭倦情緒,感到孤獨和寂寞。護理人員要主動親近他們,溫和而耐心、熱情地開導。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開展健康而有益的活動,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得到關心和關懷,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和寄託。
3效果
由表1可看出,研究組無論在配合治療中還是對生活充滿信心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的差異。
4討論
4.1心理護理能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人員應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透過交流,瞭解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個性特徵、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等,從而掌握導致患者心理狀態的相關因素,進行有步驟的暗示、引導,講解有關態度和治療方面的新進展,可調動其內在的心理抗衡能力,從而恢復心理平衡。同時,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家屬的配合,指導家屬關心體貼患者,認真傾聽、重視患者的微小願望,儘可能滿足其生理、心理、社會需要,對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有極重要的作用。
4.2透過附表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組無論在配合治療中還是對生活充滿信心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的差異。從而可以得到結論,心理護理對癌症病人提高治療的效果和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