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從心理學角度看安全管理論文

從心理學角度看安全管理論文

從心理學角度看安全管理論文

  目前,各企業雖然都有一套較完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也編制了針對各工種、各工段、各崗位較為詳盡的《安全生產作業指導書》,對職工實行了較為嚴格的安全生產三級教育,但仍無法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有些人認為,企業雖然實行嚴格、規範的安全生產管理,但隨著安全理念的逐層傳遞,到達一線員工時,勢必會產生衰減的情況,這是導致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重大原因之一。

  筆者認為,安全生產的主體是“人”,但人不確定、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容易給安全生產埋下各種隱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和把握職工的心理狀態,並進行因勢利導,正面干預,同時注重改善工作環境和作業條件,讓職工在身心舒適的環境中保持細心、耐心和專心,非常有利於企業安全管理,具體有以下幾個要點。

  一、切實關心職工身心狀況,改善工作條件和作業環境,合理安排作業時間,避免職工長時間疲勞作業、帶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視職工的心理需要。

  職工需要身心舒適的工作環境,需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各種勞動工具,需要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業時間,而不單單只是像機器人一樣“照章辦事”。如果職工過度工作、帶病工作,則會產生疲憊、焦慮和痛苦等負面情緒,這種狀態可能導致精神不集中,無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細心和專心,也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企業應該關心職工身心狀態、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工具、合理安排作業時間,以達到調節職工的心理狀態、預防危險事故發生的目的。

  二、善於發現職工的各種心理壓力、焦慮和痛苦,進行有效干預和疏導,鼓勵職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與和諧。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要保證安全生產,就必須建立起職工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鼓勵職工建立正確的工作觀和生活觀。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論斷:“疾病和意外都是我們的精神在身體戰場上作戰留下的證據。”心理學家認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們的內在心理衝突在身體上的表現,大部分意外也有著“故意”的成分。據美國心理學家門林格爾在《人對抗自己》一書中的論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時很少受傷,甚至連割破手指、磕傷膝蓋這樣的'小傷都幾乎沒有;而另一些人則不然,他們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種意外和傷害。深度探究後者的心理根源,發現這部分人似乎有著“自我傷害” 的本能,他們因為工作壓力、生存困境、生活失敗、心理焦慮等原因而容易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無意識“自我對抗、自我傷害”的本能反應。

  筆者轉述以上觀點,並非暗示企業各類安全事故當事人都有某種心理缺陷或心理衝突,而主要是強調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應當關注職工的心理狀態,洞悉職工因為長時間工作、不滿工作環境、無法勝任工作、工作過於單調等原因而產生的焦慮、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緒,並及時給予科學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幫助職工建立起希望、樂觀、感恩、堅韌的心理資本和生活態度,維護好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

  三、運用“21天理論”來推行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心理學上有個“21天理論”,即人們連續21天從事某項活動,就會養成一種習慣;而如果連續 90天從事某項活動,這種習慣就會固化下來成為自覺意識。企業可借鑑這條理論,在某個較長時間段對職工進行密集的安全生產管理和培訓教育,嚴格貫徹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相關要求,讓安全生產信念在職工內心生根發芽,培育職工安全生產的自覺習慣和良好素養,真正起到預防及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的。

  總之,安全生產管理是一項艱苦而複雜的日常性、基礎性工作,企業要真正重視、關心職工的安全狀況,認真梳理作業流程,合理規劃作業區域,充分辨識與控制潛在危險源;學會使用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安全檢查分析表、安全生產作業指導書等多種安全控制工具來指導安全生產,控制及防範安全風險,徹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關心職工的身心狀態,及時洞察職工的心理疲憊、焦慮、痛苦等心理狀態,給予科學的心理干預及疏導,最終達到以人為本、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