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中醫兒科學教學的改革思路與方法論文

中醫兒科學教學的改革思路與方法論文

中醫兒科學教學的改革思路與方法論文

  兒科學是針對兒童生長髮育規律的特點,增強兒童疾病預防,提高兒童身心健康的醫學科學[1]。其範圍包括兒童時期健康和衛生的問題。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公共衛生條件的進步,醫療手段、方法也發生了變化,社會對醫學院校培養的人才也提出了相應的新要求。在兒科學領域,針對日益增大就醫需求和現有醫療條件之間的矛盾、傳統醫學的醫療方法與現代醫學的新思路之間的矛盾等,從培養兒科醫學人才上抓起,深化教學改革使未來培養的醫學人才更適合新環境下的兒科學醫療模式。順應了新的醫學教育發展的趨勢,針對兒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學內容、方式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等,在人才培養和實踐經驗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以促進兒科學臨床醫學的教育改革。

  本文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兒科學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目的在於將實踐中的部分環節引入到教學中,使教學更貼近真實的醫療過程,其中包括採用病例分析的教學方法、模擬實踐的教學方法等。將臨床實踐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兒科學教學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提高兒科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思考的技能。

  1兒科學教學改革的目的

  醫學教育本身是為了培養相關專業的醫學人才,在醫學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現代醫學發展的腳步。簡單的講授醫學知識與不斷變化的實踐要求已經嚴重脫節。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精神調動起來,然後透過臨床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將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由於醫學生畢業後面對的是別人的生命與健康,所以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醫德,和在實踐中獲得的臨床經驗。其中,臨床經驗是非常寶貴的,但透過有效地教改方法,可以讓教學過程中提前接觸、熟悉部分內容,為以臨床後實踐提供鋪墊,與將來做好接軌工作。

  對於兒科學,新的教學改革思路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為病人群體的特殊性,兒童本身由於身體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全,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環境干擾,所以更需要提供較好的醫療環境、醫治方法等[4]。但目前兒科臨床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首先,醫學院校普遍擴招導致醫學生人數眾多、臨床科室教學任務重,同時,隨著現在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尤其患者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情況下不敢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得許多實踐實習變成了參觀學習,極大的降低了學習效率。考慮到面臨的實際情況,既要滿足醫患關係的要求,又要為大量的醫學生提供臨床實踐的機會或者是可基本模擬實踐的機會,因此,針對兒科學教學而實行的醫療改革迫在眉睫。

  隨著生命科學和醫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單純的醫學教材講授已經不能實現醫學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掌握獲取醫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本領,才能真正的在走向工作崗位後與實際相結合,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本文就對兒科學教學的思路與方法進行討論,目的在於透過案例分析、模擬實踐等手段將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知識引入到課堂中去,從而在減輕實踐臨床教學的壓力基礎上保證學生對臨床實踐的認識和學習。

  2兒科學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法

  2.1兒科學理論教學的改革隨著兒科學的不斷髮展,兒童的常見疾病種類也在不斷地變遷,傳統的醫學模式也在隨著醫療裝置的改變而改變。對兒童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方法的研究也越來越備受關注。為提高醫學生對兒科學中相關知識、醫學技術及方法的認知,我們應用目前社會與心理健康、兒童醫療方法等有關的教學書籍、影片等相關資料帶入到實際教學中。

  兒科學屬於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兒科學選用的教材除各系統外,還包括總論、營養基礎、生長髮育、新生兒疾病等。對於兒科教研室在制定教學計劃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分析教學大綱內容,合理選擇講授的章節,將教學內容有機地組織起來。對常見病和多發病重點講授,對應用於兒童的醫療新方法和新技術重點介紹。從教材的選擇上把關,主要選用基礎知識全面、貼近臨床實踐的教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與實習實踐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互動的方式,增加學生與講授老師的溝通,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分析等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為了避免學科間的重複,提高教學效率,還應在各個學科間建立聯絡,設計交叉學科的教學方式。在兒科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分析歸類,突出理論結合實際,並將各章節內容分塊分類,提高可讀性。對教學方法的更新,長期以來中醫兒科學的教學主要採用傳統教育模式,即從概念到辨證論治的流程。雖然目前已經對部分教學進行了改革,包括增加PPT、圖片等方式,但基本教學方法沒有改變,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此後我們將展開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的方法,比如典型病例教學等方法讓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2兒科學臨床教學改革的應用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病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其中不僅包括傳統的病例分析,還應加入採用圖片、影片、病例等真實材料的分析,充分地模擬真實病患兒童的場景,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處理,然後在課堂上由授課教師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及分析。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學習時的真實感更加強烈,同時,在未來的實踐實習過程中也更容易與現實相結合。開發了學生在課堂理論教學中的自覺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透過自己的分析判斷髮現新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見習課上,授課教師給學生們一些典型的患兒病例,尤其是教學任務中特別強調和熟知的內容,如肺炎、哮喘、腎病綜合徵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模擬實際中病房查房的順序,讓學生了解真正醫療過程中的具體方法,要求學獨立提出初步診斷及處理意見,再結合病例診斷結果和處理方法為學生打分。在整個模擬診療學習過程中,以授課教師為主,啟發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模擬診療教學過程中,透過設計病人相關症狀、特徵等資訊,模擬實際就診兒童的一些真實病例,必要時可以部分採用現有病例的相關資料進行模擬。模擬診療教學的目的是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透過病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應用其知識分析獲得相應的結論,從而達到對重要的醫學知識、技術、工作方法等的.記憶和理解。或採用分組討論等形式完成教學內容,當學生存在問題或錯誤時,主講教師起到及時糾正正確引導的作用。

  2.3理論聯絡實際的教改方案教學過程中,需要多種教學模式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目前,對醫學生的要求已不僅是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具備獨立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為此,根據兒科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如在主課中加入互動式教學,將一些模擬教學實踐內容引入。而在見習課中採用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引入以問題為主的形式,就是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自己找答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臨床見習期間,由於學生已掌握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加深了相關知識的印象。有效地發揮授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病患兒童的心理,針對性的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的知識,並給出一些相關教學影片、案例等,提高學生的診療可操作性。設計臨床模擬實驗,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方法完成對模擬病患兒童診療過程。如以往在教學中對兒科病史的採集,常常是教師直接講授相關方法,然後學生採集。而在模擬診療實驗中,學生自主分析,在診療過程中需要的病史資料,設計採集方法並實施。這種模擬實驗過程不僅使學生在學習時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觀察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增加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模擬過程中,學習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體會“以人為本”的醫治理念。

  3教改實驗組教學效果分析

  對在校兒科學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實驗,一組以傳統方式教學,另一組採用本文提到的教育模式,要求2組人數一致,在基本考試中成績分佈大體相同,從及格到優秀的比例均滿足正態分佈。進行一個學期的教改實驗發現,在教改實驗組的學生在學習結束的考試中成績優於未教改組。同時,在實習環節中,教改組的動手能力、診療流程熟悉度均優於未教改組。在對學生進行的無記名抽樣問卷中,教改形式也得到了好評,學生普遍認為該教改方法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更願意聽課並且有更多時間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教學成果上,我們打算進一步擴大教改範圍,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兒科學人才。

  總之,」L科學的臨床實踐也需要夾雜在理論課程中,使理論聯絡實際,實現從書本中來到應用中去的過程。今後,我們還將在教學中結合醫學前沿技術,由教師引導,及時普及兒科學的發展方向,並對教學內容經常更新、補充,將兒科學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傳遞給學生們,使其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