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關於培養祖國山河的優秀課件示範課程安排

培養祖國山河的優秀課件示範課程安排

關於培養祖國山河的優秀課件示範課程安排

  【教學目標】

  1、培養對祖國河山熱愛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體會細緻的寫景以及融情於景的寫法。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設想】

  文章景物描寫優美,語言流暢自然,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反覆朗讀和各種朗讀方法加深對內容的感悟和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因勢利導,巧於點撥,鼓勵學生能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難問題,力求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交流以“童年”為話題的習作,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的快樂的,在成人後回憶童年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種永生難忘的體驗。即使如魯迅這樣的鬥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是溫馨的。這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社戲》中看出來。

  二、瞭解作者

  關於魯迅的有關情況,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介紹了,在此,可用複述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內容: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學生默讀課文

  要求:

  1、瞭解課文內容。

  2、畫出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3、你覺得課文中哪些語句最精彩,最能引起你的聯想?最好能說說為什麼?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要求:學生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儘量去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教師可先範讀一段,也可以請讀得好的同學讀,形式可以多樣,目的.只有一個:使學生再次感悟,體會情感,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在此基礎上:

  1、試著拼出下列加點字的讀音,並能根據語境理解詞語的含義:

  憚 踱 頗 歸省 行輩 攛掇 鳧水 潺潺 宛轉

  2、本文的中心情節是什麼?文中圍繞中心事件又寫了哪些事情?請寫出每件事的主題詞。

  明確: 看戲前波折,夏夜行船戲,船頭看戲,月夜歸航,

  五、學生速讀課文

  要求:

  1、除寫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

  ⑴ 開頭寫隨母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

  ⑵ 結尾寫六一公公送豆。

  2、提倡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方式(出示投影):

  ⑴ 開頭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與中心情節有什麼關係?可否去掉呢?

  明確:這一部分為中心情節的展開作好鋪墊,如果去掉,後面的情節會顯得過於突兀,且顯得過於單調。

  ⑵ 文章末尾寫看社戲的餘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說明“我”之所以愛平橋村,正是因為平橋村的人善良可愛。深化主題。

  ⑶ 在文中找出表現平橋村淳樸民風的句子,每人至少找2處,此外,你能用幾句話,寫出你家鄉的好民風嗎?不設統一答案。

  討論中,鼓勵儘可能多的同學發言,發言中不太準確的理解,一般教師不予糾正,引導學生在探究中自己辨析解決。

  六、組織學生熟讀全文,為下節課作準備

  七、佈置作業

  1、選一段合適的音樂,配樂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

  2、摘抄文中的詞語,做好詞語積累,並學會靈活運用。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課文中關於月下出航,船頭看戲,月夜歸航的景物都寫得充滿詩情畫意,請幾位同學配樂朗誦其中的片斷,讓其他同學閉上眼,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內容,力使學生深切體會語言的流暢自然,激發對祖國河山熱愛的感情。

  二、學生精讀課文(4~30節)

  1、請班上男同學齊讀第10自然段,女同學圈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詞語,並體味其運用之妙。

  明確:動詞:拔、點、磕、架。充分描繪出小夥伴駕船技術的熟練,反映出小夥伴們聰明、能幹的特點。

  2、學生“夏夜行船”段,引導學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寫方法。作者寫“夏夜行船”時,描述了怎樣的景象,請將作者所描述的景象複述出來。並說說作者是怎樣烘托“我”急迫心情。

  明確:景象:月色、連山、趙莊、漁火等。寫起伏的連山如奔獸,以動寫靜,烘托“我”急迫心情。聽到歌聲,料想發自戲臺,心情更是迫切。宛轉、悠揚的笛聲,使我沉靜,反襯出此前著急的心情。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引導學生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明確:不好看。

  ⑴ 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沒翻。

  ⑵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⑶ 最怕看“老旦”,然而卻不停地唱。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側面表現戲不好看。

  4、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月夜歸航”的段落。要求:

  ⑴ 朗讀中會“我”的心情,和去看戲時的心情有什麼不同?明確: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輕快。

  ⑵ 揣摩加點的詞語,體味生動形象的詞語,感悟美好的情感:

  A、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為什麼說山“踴躍”?)

  明確: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

  B、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情形?)

  明確:“回望”兩字,表現“我”依依的心情。“罩”表現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5、文中的景物描寫、細緻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你有沒有“人在圖畫中”的經歷?描繪給老師和同學聽聽,並能繪製成幻燈片或圖片,課後相互之間展示交流成果。

  6、試背“兩岸的豆麥和……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一段文字,並想象一下當時你在船上的感受會怎麼樣?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我們把文章最後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刪去,可不可以?為什麼?不設統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示:

  ⑴ 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我”卻有這種感覺?

  ⑵ 找出《社戲》全文,讓學生對比閱讀,啟發學生思維。

  ⑶ 同學們讀這篇小說有什麼感受?四、 佈置作業:寫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紹你家鄉的地方戲你參加過的某項文化活動。

  【板書設計】

  社 戲

  魯迅

  看 戲前波折

  向 社 夏夜行船──迫切

  往 戲 船頭看戲

  留 月夜歸航──歡暢 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