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高中語文說課課件

高中語文說課課件

高中語文說課課件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漁父》,我將從教材、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課時、教學流程設計這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說教材

  《漁父》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直麵人生”中的一篇課文,本板塊還選了《報任安書》這篇文章。這兩篇文字在內容上既對立又統一,它們是“生存與毀滅”的選擇問題,有較強的互補性。

  本專題教學目標主要是:透過閱讀作品,能讓學生對重大人生問題有思考和追求;學生能對問題展開探討,學會辨證地思考,周密地說理,有所發現和創新;學生能透過經典文字學習,思考“直麵人生”的豐富內容和表達上多樣的方法;積累經典文字中的名句,歸納整理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二 說學習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與文字展開對話”和“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結合本專題教學目標和文字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能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較準確地將本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②透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③體會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所運用的方法及其好處;

  ④透過對比閱讀,學生能對屈原和司馬遷的不同人生選擇作出自己的評價,能對人生問題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三 說重難點

  重點;能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象,較準確地將本文翻譯為現代漢語;透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難點:體會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所運用的方法及其好處,並透過對比閱讀,學生能對屈原和司馬遷的不同人生選擇作出自己的評價,能對人生問題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四 說教學方法

  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較淺顯,翻譯理解的難度不是很大,因此重點在問題探討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主要採用誦讀,引導,點撥,研討等方法。

  五 課時設計

  因為這篇文章相對比較簡單,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六、教學流程設計

  (一) 匯入新課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莎士比亞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的發問。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報任安書》,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而兩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詩人在踽踽獨行,憔悴的臉上寫滿孤獨的悲憤。當他的心被憂慮撕裂的那一刻,他選擇的是縱身躍下汨羅江。其熱血化作滔滔波浪,隨著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潤了整個民族的靈魂!他,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寫作背景

  找一位學生介紹,之後出示PPT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詩人和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者,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為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輔佐了楚懷王、楚頃襄王,在鄭袖、張儀的離間在兩次被流放到江南、漢北。

  背景:屈原在最後一次被流放時,秦將白起攻破楚國的都城——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在湘潭一帶遊蕩,遇到一個漁父,在和漁父交談以後便懷石投江。

  2、找學生範讀課文,注意字音和斷句。

  漁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 歠( chu? )

  醨 ( lí ) 汶( mén) 枻( yì ) 濯( zhu? )

  3、結合註釋,學生自由讀,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和活用字,並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1)古今異義詞:PPT,板書

  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至於(到)、可以(可以用來)

  (2)詞類活用:

  鼓枻而去 (鼓,名詞用作動詞,敲打)

  (3)特殊句式: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語後置)

  屈原既放 (被動句)

  遊於江潭 (狀語後置)

  是以見放 (被動句)

  行吟澤畔 (省略句、狀語後置)

  聖人不凝滯於物 (被動句)

  自令放為 (被動句)

  4、疏通文意

  學生翻譯,其他同學補充指正,學生齊讀,進一步理解和感悟文字。

  (三)區域性分析

  1、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全文是以怎樣的形式展開的?

  生明確:漁父和屈原兩個人物。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詩人和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者,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漁父:不知姓名和來歷,駕一葉之扁舟,垂釣於江上。

  全文是以人物間的對話形式展開的。

  2、本文字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表現了屈原怎樣的人格?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來回答。 (以四人為一小組,明確發言人,小組內成員討論5分鐘,其他小組成員在別人回答的基礎上可以補充。)

  屈原不願“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願“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他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協的特立獨行者,“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還刻畫了一個矢志不渝地堅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現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漁父這一形象,那麼漁父是怎樣一位形象?塑造這一形象有何意義?試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 (小組內成員討論5分鐘)

  漁父規勸屈原“不凝滯於物”,要“與世推移”。當“世人皆濁”時,他開導屈原“淈其泥而揚其波”,當“眾人皆醉”時,他規勸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舉”,漁父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與世推移的處世態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此外,當屈原表示不贊成他的處世態度時,漁夫只是“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不復與言”,也刻畫

  出他不慍不火、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塑造這一形象,對屈原來講,具有襯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堅持理想、堅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4、屈原和漁父在表達各自的人生哲學時運用了怎樣的方法?有什麼好處?

  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反問(強調人物的堅定決心)

  5、擴充套件

  ①屈原和漁父分別體現哪個派別的處世主張?

  儒家 道家

  入世 出世

  ②把二者對立起來的目的是什麼?

  作為對比和襯托,表現屈原的潔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汙的高潔的品質。

  總結:這是一次靈魂的對話。

  6、比較閱讀

  屈原與司馬遷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一個毅然赴死,一個忍辱而生。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選擇?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談談你的認識。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他不願隨波逐流,“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也不願“蒙世俗之塵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動選擇死亡,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司馬遷隱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他為自己規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記,成就人生的大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

  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生,一個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對後世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

  7、自由討論 你怎樣看待屈原和漁父的處世態度? 更欣賞哪一位?

  各抒己見,言之有理即可。

  總結三位人物

  屈原選擇了壯烈的死,以死明志,表現了不屈的氣節。

  司馬遷選擇了勇敢的生,以生踐志,表現了堅韌的意志。

  漁父選擇了超然的活,以隱守志,表現了自由的靈魂。

  這三種不同的人生選擇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有了文天祥、聞一多,用他們的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叫做堅貞不屈;所以有了韓信、勾踐,用他們的行動向我們驗證了什麼叫做堅韌執著;所以有了陶淵明、柳宗元,用他們的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瀟灑豁達。

  (四)結課

  那麼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又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讓我們珍愛生命,用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氣節來提升生命的價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忘擁有一份超然與豁達,享受生命的魅力。

  (五)作業設計

  1 、背誦文中的名句;

  2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識(古今詞、活用字、特殊句式)。

  我的說課講完了,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