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在山的那邊》課件(精選8篇)

《在山的那邊》課件

《在山的那邊》課件(精選8篇)

  課件實質是一種軟體,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體。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諮詢型、模擬型、遊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下面是給大家帶來《在山的那邊》課件(精選8篇),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對同學們學習語文有所幫助。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透過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鬥”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註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

  2、板書課題並出示學習目標。

  3、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檢查基訓1——4

  二、指導朗讀

  1、 詩歌透過精煉、優美而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透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教師配樂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語意重音。)

  2、指導學生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 指名讀 → 評價 → 齊讀。

  三、整體感知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呢?

  2、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詩中的“海”與“山”還蘊含著什麼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徵意義?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鬥。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3、請同學們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4、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感悟?(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

  四、問題探究

  學生自由朗讀後,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1、為什麼說是“隱秘的想望”?

  2、為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4、“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

  6、“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7、聯絡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我常伏在視窗痴想(這個詞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教師啟發、點撥,學生歸結:

  (1)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裡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4)“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5)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6)先要想為什麼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再想照亮前後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7)“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五、學生質疑

  (1)“在山的那邊,是海”,對這個“山”字,“我”小時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麼不同?

  (2)詩人領悟媽媽所說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麼,什麼是“信念凝成的海”?詩中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3)讀第一部分,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4)結尾表達的信念,如果用議論語言該怎樣表達?“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5)有人說,這首詩在藝術上波瀾迭出,緊扣人心,結合閱讀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

  (1)小時候理解的山是指具體的、可見的、實實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隨著閱歷的增長和體驗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是重重困難,道道難關。

  (2)“我”雖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頂之後,又堅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遠方召喚著我,鼓舞著我。詩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戰勝失望,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海。而達到這個目標,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海”終將展現在你的眼前。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3)“而我偏偏又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少年”(王家新創作談)

  (4)由“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前後的心情是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讓人興奮、驚喜。

  (5)詩人富有堅韌的信念,但語調並不總是高亢的。他沒有迴避生活的真實,在詩歌第一部分,他以一個孩子的語調寫出,“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從負面描寫的挫折感,反過來從感官和情緒上增進了“山/海”對立的真實性,使詩歌得以在一種強有力的衝突中,飽滿地完成了最後的“海”與“山”的逆轉。同時,這種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詩獲得了一種恰當的節奏。

  3。學生表情朗讀全詩。

  六、體驗反思

  1、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2、全班激情齊讀或齊背。

  3、教師小結

  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2、請把自己的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培養語感,在讀中熟悉詩歌的內容。

  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

  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語言。

  鼓勵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海”——理想的境界

  “群山”——重重困難

  “爬山”——比喻艱苦奮鬥

  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2

  學習目的

  1、 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

  2、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4、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蘊涵的哲理,感悟人生。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2、“山”、“海”的象徵意義。

  難點:詩歌的主旨的明確。

  要解決好這兩個學習重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

  擇例項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

  “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

  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介紹詩歌的一般常識

  1、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練、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特點是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節奏美、意境美、主題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學樣式多為句子)。

  朗讀詩歌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讀準詞句;二要讀出節奏停頓;三要讀懂內容;四要讀出情感。

  2、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1982年畢業,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5年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從事編輯工作,1990年離開。1992年去英國。1994年歸國,在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教學工作。出版的詩集有《紀念》(1985年)、《遊動懸崖》(1997)等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在課文句子中劃出詞語,明確詞不離句。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

  (抽學生上臺注音檢測:寫詞語、注音)

  (b)讀課文做到字正腔圓、順暢流利。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a)詩中的“海”和“山”蘊含著什麼意思?

  探究學習:

  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山”和“海”

  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總之詩歌意蘊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解說:以上探究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b) 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麼語氣?並說明理由。

  探究學習:

  第一節應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重點練讀語句:(生四人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擬朗讀處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處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語、聲音由平漸高語速由慢漸快;三、四行語鋒陡轉、語氣加強、肯定堅決、語速急緩交錯;五、六行語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渾厚轉為高亢響亮再轉為低沉減弱,要讀出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照亮你的眼睛”語氣漸強,應讀得鏗鏘有力,最後一句應該上揚很高。這段寫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這種喜悅!個別示範後,全班齊讀。

  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後,才能處理好。齊聲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裡,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佈置作業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三遍,有注音的分兩行完成(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在文中作好標註。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 聽寫生字詞。

  2、 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澱語感。

  3、 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習課文

  詩的語言是非常新穎、凝練、含蓄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一起討論。

  (1)自主閱讀。圈劃批註。

  (2)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並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課文悟讀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鐵青”詞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根據語境,應選擇盛怒時人的臉色。這裡用來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傳神地表達了大山在孩童眼裡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的沮喪(sàng)的心情。這句詩言簡意豐,語言既形象又生動。詩人慣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備問: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跌倒後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這句讀一讀。

  學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細加品味,細微處有無限煙波。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的枯乾的心靈”細加品味“在遠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溼”。這裡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它給人以艱苦奮鬥的內驅動力。即使漫漫旅途佈滿荊棘,只要堅信遠方有海在為你暄騰,你將充實而有活力。雖然渴望實現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屢敗不餒執著地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終的強者。

  讀法指導:關鍵字詞在朗讀時要做突出處理。平時要多提高語言感悟力多揣摩發現!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抓住關鍵字詞“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理想境界的實現最終是屬於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為達不到預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盡棄,躑躅不前。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失望的深淵。只要執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會不期然給你驚喜,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後,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師生對課文內容相互質疑。

  三、體驗與反思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麼?並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首詩我們已深深懂得:要見到山那邊的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五、佈置作業

  1、 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2、 課外薦讀冰心哲理詩: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3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童年時代,誰都有過美好而朦朧的夢;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因為生長在山區,所以看到的似乎永遠是不盡的高山,於是當我聽到在海邊長大的父母告訴我,在很遠的地方有藍藍的大海的時候,我就有了那樣一個美好的夢想,走出大山,去看大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首詩正說出了年少時的我的心聲。

  2、簡單介紹新詩的特點。

  二、朗讀吟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由個別學生讀,再由學生講點評,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並說出理由,進而總結出朗讀應注重的內容:

  ⑴ 節奏;

  ⑵ 重音;

  ⑶ 抑揚頓挫。

  4、齊讀。

  三、探究感悟──體會詩歌的意蘊美

  1、教師激趣:

  文章題為《在山的那邊》,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僅僅是山嗎?

  (學生討論,從而把握詩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全體朗讀,感受詩中的人生哲理。

  四、咬文嚼字──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1、教師安排討論形式並示範討論內容:

  ⑴ 形式為四人小組;

  ⑵ 討論內容參照練習二進行,鼓勵有創新的同學。

  2、分小組討論,同學邊討論邊記錄討論題目及內容,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由各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問題並由同學幫助解答,再由同學評論所提的題目質量高低及解答是否正確,如重點內容沒有提出來,教師可隨時補充。

  (題目見參考書)

  4、再讀詩歌,小組朗讀比賽,爭取背下來。

  五、作業

  1、回首過去,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座座山,你是怎樣做的,舉一個例子,明天講給同學們聽,好嗎?

  2、聯想、模仿:

  結合練習三完成,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學習詩的語言、節奏。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 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二. 教學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三.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投影大山的畫面。找一位同學口頭描述怎樣才能看到海景。

  現在我們和山裡的孩子一起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請開啟課本(板書課題:在山的那邊)

  (二).檢查預習

  1. 用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連成一段話。

  2. 抽同學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問:山那邊到底有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1. 教師朗讀課文(同學們一定比我讀得好)

  2. 配上音樂有感情的齊讀。

  指導朗讀,朗讀時語速與情感的關係,重讀與詞語意思的關係。

  朗讀要求:放聲朗讀,正確流利,充滿感情。

  達到效果:與詩人的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啟示。

  3. 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1).第二節中,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山”象徵困難,”海”象徵理想)

  (2).詩歌兩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3)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第一節: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節:我長大後;拼搏和奮鬥。

  (四).研讀與賞析

  “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這種理想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1. 請你把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找出來,細細品味。(自讀課文)

  揣摩詩歌語言的凝練而有豐富的內涵。(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老師引導)

  “鐵青著臉”。擬人——顏色(表面);心情不好(實際)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

  “飄”——輕(意思);童年認識膚淺

  “扎”——不懈努力;深(意思)

  2.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

  (1) 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2)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舉成功,一旦失敗怎麼辦?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學生回答:

  不能達不到目的就灰心喪氣,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長的,跌倒後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3) 用響亮的聲調和喜悅的心情讀最後幾句,“是的……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此句有人生哲理,當願望實現了,就高興萬分,你有成功的經歷嗎?

  齊讀並試背有哲理的語句。

  五. 體驗與反思(四人小組討論後發言)

  (1)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看你面對困難時怎樣對待,怎樣克服困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感想。

  (2)小結(師)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海”.

  六. 作業:

  以“大海”或“山”為話題寫一首現代詩。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在山的那邊>教案。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範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

  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a.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透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絡生活,感悟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難點是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嚮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但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在山的那邊》,相信這首詩會對大家有很大的啟示。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在小學一定都學過詩歌了,喜不喜歡詩呀?

  詩歌是透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透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2、 學習生字詞 :痴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紮下zhā 漫溼màn 一瞬shǜn間

  注意:扎這個字有三種讀音,分別是zhā(刺,鑽)、zhá(掙扎)、zā(捆,纏束:扎辮子),在詩中應讀zhā,“紮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裡生長。同學們回去以後還要去查查字典,記在你的筆記本上。字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好的老師,大家一定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下面請大家把生字齊讀一遍。

  三、朗讀

  1、如果你們來寫《在山的那邊》,你們會寫什麼呢?

  2、在詩人王家新筆下,那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有同學願意給大家朗讀嗎?

  3、大家評評他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指導: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讀的感情不夠,關鍵還是對詩的內容的理解不夠。

  四、內容分析

  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我再朗讀一遍,在我朗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2、全詩為什麼分為二節?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下面我們來一起討論這幾個問題。

  1. 在山的那邊是海。“山”,就像是困難;“海”就像是理想。

  2.從時間看:第一節寫“我”童年時期;第二節寫“我”長大以後。

  從事情看:第一節寫“我”渴望“海”;第二節寫“我”追尋“海”。

  從心理看:第一節寫“我”的嚮往和困惑;第二節寫“我”的感悟和信念。

  從方式看:第一節是“我”與媽媽的對話;第二節是“我”與讀者的對話。 3.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嚮往和執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曾經失望,也決不放棄,百折不回。

  五.品讀語言

  在詩中,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我們把自己的發現一起交流、討論,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課堂討論)

  好,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

  提問,品味描寫詩人心理和情感的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痴想/ぁ—山那邊是什麼呢?”(表現了詩人小時候強烈的好奇心,腦子裡充滿了美妙的幻想。) ▼“媽媽,那個海呢?”(無限的困惑和沮喪,無限的嚮往與渴望。)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的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的枯乾的心靈”(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潤“我枯乾的心靈”。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變得充實而有活力了。朗讀這句要求充滿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詩人用來與讀者共勉。“終會”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實現,人們會驚喜萬分。)

  ▼當理想與現實多次出現強烈反差時,詩人的情緒雖然一直是波瀾起伏的,但其主導因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詩人的主導情緒是積極的,詩人的夢因在現實中受挫變得更為內在,也更為倔強了。)

  我們進一步的瞭解了課文,現在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總結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

  最後,我為同學們朗誦一下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詩《山高路遠》作為這節課的尾聲,讓好詩伴你健康成長!

  《山高路遠》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沉默是無聲的召喚/不論激越/還是寧靜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遠方呼喚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七.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聯絡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難點。“山”、“海”的象徵意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例項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學設想】

  1、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絡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2、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欣賞配樂朗誦為引子,透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1、“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2、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理由;然後師生相互質疑。

  《在山的那邊》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文中的象徵意義及其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蘊含的哲理,聯絡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投影儀,課件

  時間安排

  匯入——瞭解詩歌常識——字詞——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課後小結

  本詩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環節設計緊湊,內容環環相扣,學生的活動層層深入,自然流暢。

  教案內容

  教學過程一、匯入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每天抬頭可見的都是高聳入雲的青山,你會有什麼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裡走出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下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二、探究學詩的方法1.瞭解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2.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找準重音

  (3)正確斷句

  (4)流暢自然

  (5)感情飽滿三、誦讀詩歌1.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誦讀詩歌,掌握字詞給紅色字注音。痴想chī凝成níng喧騰xuān誘惑yòu隱秘yǐn一瞬間shùn詞語解釋痴想:發呆地想

  隱秘: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凝成:凝結形成

  誘惑: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節奏、感情的把握,談談不同的地方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第一節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讀出堅決、肯定——興奮、驚喜的語氣3.朗讀我最棒指明學生朗讀,點評四、整體感知(1)在山的那邊是什麼?海

  (2)對於山和海,我小時候的理解和現在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小時候:現實中的山和海現在:山指艱難險阻海指理想境界象徵手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4)讀讀有關理想的名言三、品讀詩歌(1)詩歌的語言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劃下來一起討論。範例: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紮下深根。

  提示:1.我常伏在視窗痴想(這個詞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居於狹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鐵青著臉”,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好像山在那裡責備我痴心妄想,臉色鐵青。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才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4.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裡?)

  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呢?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6.“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話蘊涵作者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後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2)師生共同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六、佈置作業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