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通用5篇)
課件(courseware)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介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製作的課程軟體。它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絡。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通用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1
[教學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意會匯入。
1、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由抒發感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平凡亦出神奇,美在於發現。引用:“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現《濟南的冬天》洋溢著的特殊的美麗。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本文是寫在1931年春於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
2、聽課文錄音或教師朗讀,學生在語言的薰陶中(可閉眼傾聽),思考:濟南的冬天最特別之處在於什麼?
參考:溫晴。(主要讓學生說出溫暖之意)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並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後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後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1、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於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並發現美,用一兩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閱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佈置作業,由此延伸。
1、陽光朗照下的山同樣別有情趣,認真品讀課文第二節。
2、用心觀察學校,仿照課文,用“我的校園”為主題,寫一篇側重寫景的散文。
3、課外查詢並閱讀其他寫雪的文章,進行比較。
《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2
●○教材處理: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要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緻,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設想:
[教法]
一是依據教學目標設定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二是感受課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
三是拓展比較閱讀。本文和其姊妹篇《濟南的秋天》,是作者寫於同一時期的優美散文,描寫不同季節的濟南,傳達出同樣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學法]
根據教法安排,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引導,仔細閱讀,認真思考,開展討論,從而感受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鐘愛之情,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獲得應有的啟發。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能力訓練。
[時間安排]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獲取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2.能力目標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②多媒體CAI課件、配樂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膠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湧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髮髻(jì)澄清(chéng)著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文中指天氣晴朗、燥熱。
設若:假若。
秀氣:文雅,不粗俗。
貯蓄:儲存積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靈:清淨透明。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透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5.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透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遊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裡,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七、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
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
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
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這裡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透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裡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裡為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列印好的講義資料)
閱讀《濟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題目。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加上濟南的秋色,濟南由古樸的畫鏡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秋熟睡了一點便是冬,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所以作個整人情,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
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末,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加上秋陽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淺的顏色,把旁邊的黃色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絛子的,一層層的,有的黃,有的灰,有的綠,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山腰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特別是在秋天,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這個變動並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滾動,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和著顏色,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再配上那藍的天,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有藍變綠了,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可是有點涼風,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稜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瞭,更瘦硬了。看山頂上那個塔!
再看水。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有湖,這是從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麼清,全是那麼甜,哎呀,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蓮花,城河的綠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又有秋水,這個秋才算個秋,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偕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藉著鏡子鑑賞自己的美。是的,這綠藻是自己享受那兒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吻著水皮,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要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
在秋天,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雲,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全是清明,溫暖的空氣,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
註釋:Sweetheart[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鑲()絛()調()和燥()浣()女
2.為什麼說上帝把“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濟南的“山”,作者寫濟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點?
4.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水”的什麼特點?
5.文章的結尾從人的感覺角度具體展現了“詩境”的含義,是哪幾種感覺?說說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
五、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9——10題。
2.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徵,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細緻觀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巧妙運用對描繪景物、抒發感情所起的作用;學習本文首尾呼應、自然過渡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背誦等形式探究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透過學習、合作,學習有關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師生互動、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可貴感情;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瞭解課文怎樣抓住“溫晴”這一特徵來描寫濟南冬天的景物的。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解題,簡介作者。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濟南”的說地方,“冬天”是說季節,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地點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茶館》(話劇)等。被人們譽為“人民藝術家”。
二、指名朗讀課文,對注意預習作業中的字詞注音。
三、揭標(見上)
四、學生各人輕聲自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溫晴
2、作者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
五、研究寫山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
六、研讀課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作者是怎樣下濟南的特點是“溫晴”這一結構論的?(對比)作者用了哪些對比?
3、議論如果把“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說成“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有什麼不同。
(明確:作者是從自己的獨特感受中進行對比,從而得出結論的。)
4、討論“風聲”的“聲”字的作用。
(明確:“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只是沒有那種發出呼嘯之聲的北風,如果說成是“沒有風”,那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
5、討論在“在北中國的冬天”的作用。
“北中國的冬天”隱含了“裡應是寒風刺骨,日光慘淡”的意思,這就顯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可貴。
6、討論“濟南真算是個寶地”中的“真”的含義。
(明確:溫晴是貫串全文的主線。“的確”、“實在”)
7、有感情的齊讀第1段。
七、研讀課文第2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2段。
2、討論“沒名單單是有陽光……”一句的作用。
明確:過渡,轉到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
3、研讀描寫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的字,觀察點:從上方俯瞰。
(1)“請閉上眼睛想”一句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描繪的境界。
(2)“有山有水”有何作用。
明確:總體結構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曬”、“睡”、“醒”三個詞的作用。
明確:這一連串的極美的擬人寫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立的理想境界。
(4)陽光——晴暖和——溫
(5)“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所蘊涵的感情。
(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①明確:上部分文字分為兩層:一是寫陽光朗照下的山,二是寫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和心情。
②學習寫陽光朗照下的山的部分。
A地理環境——俯瞰;“溫晴”的原因。
B體會“特別一詞”直接抒發的感情。(喜愛,讚美)
C體會“小搖籃”這個比喻句的作用。
明確: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
D、討論“陽光”和“搖籃”各是扣住濟南冬天的什麼特點寫的。晴、溫
③學習寫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和心情的部分
A為什麼要寫這一部分
(這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這一層寫濟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補)使人感動、真實、親切。
B體會這一段中包含的感情。
(洋溢著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
八、佈置作業。
1、《思考與練習》一
2、《思考與練習》二1
3、《思考與練習》四1
4、《思考與練習》五1
5、預習《思考與練習》三要求的內容。
【板書設計】
10、濟南的冬天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白雪覆蓋的小山(溫晴)
水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1、作者老舍原名______,字______,現代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說《______》,話劇《______》等。
2、“思考與練習”作業。
二、研讀第3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其餘同學輕聲跟讀第3段。
2、討個段描寫的層次。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學習寫“山上”的部分,討論:
(1)“矮松”的“矮”字的作用。
明確: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是“矮松”,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例非常和諧。
(2)“預”字好在何處?
明確:“頂”字準確地表現了樹尖上的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因為是小雪,所以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而“頂”字中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地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的比喻。
(3)“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的作用。
明確:這個比喻貼切地表現了小雪後矮松的秀美形態。
4、學習寫山尖的部分,討論:
(1)山尖什麼?(色彩)
(2)“鑲”字好在何處?
(“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線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
(3)為什麼會是“一道”?
“山尖”本只是一個點,但因為圍著濟南是一圈小山,一圈小山的山尖連起來就成了“一道”。
5、學習寫山坡的部分、討論:
(1)山坡寫什麼?
(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和由此產生的聯想)
(2)為什麼會“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略)
(3)“暗黃”的“暗”字有什麼作用?
(準確地寫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區別。)
暗指色彩不鮮豔,沒有光澤。
(4)“穿”字好在何處?
(既準確表現了雪覆蓋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花衣的比喻。)
(5)“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個比喻有什麼作用?
(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給讀者以動人的動態的生活實態)
(6)“看看看看”看下的聯想的作用。
(表現了對春天的憧憬)
6、學習寫山腰的部分,討論
(1)山腰寫什麼?(光和色)
(2)“薄雪”和“厚點兒”矛盾嗎?為什麼只是微微露出粉色?
不矛盾。“微黃”的陽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點粉色。
(3)“看”字有什麼好處?
(不僅畫出了雪景的“色”,與粉色相貼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內在美。)
7、體會“就是不下雪吧……”一句所蘊含的感情。(讚美)
8、齊讀,試背第3段。
三、研讀第4段
1、師範讀第4段。
2、第4節寫什麼(城外遠山,觀察角度——地面遠眺)
3、體會兩個“臥”字給人的感覺。
4、體會“也許”的作用。
四、研讀最後一部分。
1、討論作者為什麼要著力渲染“綠”。
(用“綠”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2、體會“冒著點熱氣”一句中“點”字的作用。
(“點”字是扣住濟南冬天的“溫”寫的。)
3、體會“水也不忍得凍上”這一擬人修辭手法的作用。
(把水寫得脈脈含情,它要使水藻“綠的精神”幫它煥發;它尊重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樣愛美的心願,所以它“不忍得凍上”)
4、體會“不過……還”的作用
(說的是“水也不忍得凍上”的另一個理由)
5、討論“空靈的藍水日”這個比喻跟濟南冬天的特點有什麼聯絡?(晴)
6、討論寫水的特點和濟南冬天的特點有什麼聯絡。(溫)
7、討論“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這一結語的作用。
(既和開頭“濟南真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喜愛、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五、總結全文
1、中心。
2、寫作特點
(1)課篇佈局層次井然
(2)情景交融
六、質疑,共同完成“思考與練習”二2、3、四2、3
七、佈置作業。
1、背誦。
2、鞏固本課知識點。
【板書設計】
10、濟南的冬天
白雪覆蓋的山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水清澈透明
附:《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每次講完《濟南的冬天》,自己總是喜憂參半。同樣,今天這節課既有令我滿意之處,又存在著些許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匯入新課的花費的時間相對來說長了些。由於是異地授課,和學生素昧平生。初次見面,自己忽略了對氣氛的調解,所以學生有些緊張,儘管相當淺顯的問題,也不敢舉手回答。由此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前與學生溝通交流,創設和諧的氛圍至關重要,這是決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石。
其次,最初教學時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互相合作探究,因此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後期變換了方式,學生的思路打開了,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因此只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當然這節課也有可取之處。我採用了學練結合的方式,學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字詞的讀音、寫法、意義,理解並能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方法。教學時注意知識的拓展,結合課外語段練習,加深學生對對比寫法的理解。我時刻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能適時並恰當地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學內容力求銜接自然,過渡得當,因此學生對文章寫作思路的理解水到渠成,並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只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有的見解可能不準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後,我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改進,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蒸蒸日上,爭取講每一節課少有遺憾,多些精彩。
《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4
教學目標:
1、流暢、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藉助網路和一切資料,瞭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瞭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3、準備朗讀錄音磁帶和幻燈。
第一課時
匯入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朗讀感知
出示課題及教學目標
1、播放範讀錄音要求:
1)聽準字音
2)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組朗讀課文
其餘小組學生冥想(儘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討論,感知全文
1)濟南為何“真是算個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感情?
探究後參考:
1)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後,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2)陽光朗照溫靜
冬天的山薄雪覆蓋秀氣
城外遠山淡雅
冬天的水水藻的綠清澄
3)暖和安適
a.濟南三面環山,
b.“放在小搖籃裡”
c.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
d.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4)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讚美之情。
4、自由朗讀課文(或課文部分章節)
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透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讀課文第3節——5節
思考:這3小節中的景物各按什么順序佈局構圖的?
2、朗讀下面的語句並比較它們有何不同?
A.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參考:略
3、讀下面的語句,揣摩紅色字詞的妙處。
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參考:略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透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著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5、朗讀第3——5小節
6、從3——5節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仿寫它。
7、小結仿寫的注意點:
a符合句式要求,
b運用相同修辭手法
c儘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寫出來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比較閱讀
1)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
同:抓住特徵,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2)比較《濟南的冬天》與賈平凹的《冬景》異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徵,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作業
1)鑑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溫暖安適
無風北平朔風(寒)
響晴倫敦重霧(暗)
溫晴熱帶毒日(熱)
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溫靜
山薄雪覆蓋秀氣
城外遠山淡雅
水水藻之綠清澄
《濟南的冬天》優秀課件5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2、體會景物描寫中的感情。
3、品味景物描寫中的美。
【教學方法】
主體性閱讀教學法;朗讀法;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本文。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從人工天河紅旗渠畔的林州來到民族英雄岳飛故里湯陰,今天有機會和同學們共同學一節語文課,我感到十分高興。雖然我們初次相識,但是我堅信:這節語文課會架起我們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樑,我們會成為心心相印的朋友。真心真意想和老師交朋友的同學請舉手。
2、抽學生談西湖美景,師結:西湖的景色是美的,世界異域的風光也是美的。世界避署勝地瑞士夏日的風光,更是風景宜人,美不勝收。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在《濟南的秋天》裡這樣寫到:“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在老舍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情致。今天我們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板書課題、作者:濟南的冬天老舍)
二、學習新課
1、檢查預習課文和蒐集資料情況。
詞語:響晴、響亮、溫晴;詢問資料及出處。
2、配樂朗讀課文:
⑴《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我們應該用心去感悟、體味,用情去誦讀,欣賞。因此,朗讀課文時,要用舒緩的語速,親切的語氣,讀出喜愛的感情。
⑵抽學生分段朗讀。
⑶抽學生評價朗讀或自評。
3、整體感知:
⑴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特點?寫了濟南哪些景物?
(溫晴;山、水、城等。)
⑵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及作者思想感情。
4、賞析課文:
⑴定點賞析:
示題:
①本文開頭一段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探究練習,第一題、第二題。
③文章結尾一句話有什麼作用。
分組討論以上問題,並彙報小組討論結果。
⑵不定點賞析:
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寫的美的地方,並自由發言。
⑶師總結。
三、課堂小結
1、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及對老師上課的意見。
2、師總結。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濟冬
南山天的──溫晴的冬
水濟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