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課件
《曹劌論戰》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積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詞句和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有關《左傳》的文學常識,瞭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練讀中,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學習本文運用人物對話推動事件發展,透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本文在對比中刻劃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方法]:1.誦讀法 2.品讀法、演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麼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麼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麼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後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
二、讀
1、個體自讀。
結合註釋,讀得準,讀得暢,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虛詞停頓要鮮明;要再現故事的氛圍。
2、小組競讀。
要讀得齊,讀得響,讀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組,一人一段,一人評。)
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3、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4、學生齊讀課文。
二、譯
1、學生個體自譯。(對照註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解難。)
對與以下的重點難點字詞句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與老師之間互動解決。
(1)加點詞的古今義:
肉食者鄙 又何間焉 犧牲玉帛 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 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 可以一戰
(4)倒裝句式: “何以戰?” 戰於長勺(倒裝)
(5)重點句子:
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譯。同桌互評互補,互助互進,培養夥伴關係,形成共學優勢。老師做點撥調控。
3、學生對照註釋對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查
利用大螢幕中的題目來檢查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異義;2、詞類活用;3、一詞多義;4、通假字;5、重點虛詞;6、重點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組合作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尋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補情節,用白話文再現文中情景。大螢幕中出示提示:
三個場景 人物 人物活動
鄉下 曹劌 鄉人 一次對話
宮廷 曹劌 魯莊公 戰前對話
長勺 曹劌 魯莊公 戰時指揮;戰後對話
2、選擇小組中三個同學上臺來創造性地展現當時情景。
三、評
自由評說臺上表演的同學,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點和當時的氣氛。
四、探
學生根據對文字與課本劇的理解與感受來探究以下三個問題。
1、 曹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魯莊公是個什麼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2、 本文中寫人與寫事上採用什麼手法?
3、 長勺之戰勝利了給我們什麼啟示?
五、課堂小結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