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習作教研的論文:當前習作教學的困惑

小學習作教研的論文:當前習作教學的困惑

小學習作教研的論文:當前習作教學的困惑

  一、現階段小學習作教學的困惑

  【困惑一】讓學生寫什麼?

  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為單元編排,習作內容基本與專題的主旨統一,習作內容常常跟綜合性學習有關。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根據“中華傳統文化”的綜合性學習,寫一篇習作。開展這種綜合性學習有一個必備的物質條件──擁有電腦,可以上網。但目前仍有很多學生家庭不具備電腦,面對這樣的習作內容,教師常會一臉茫然。另外,現行教材關於習作內容的要求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字眼:“可以寫……可以寫……,”如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對習作內容是這樣建議的:“在綜合性學習活動和口語交際的基礎上,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可以寫自己經歷的,也可以寫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有的教師覺得習作內容看似天馬行空,範圍寬廣,事實卻容易讓人無從下手,沒有方向,不知道到底該讓學生寫什麼。

  【困惑二】讓學生怎麼寫?

  人教版教科書中有許多課文為名家名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對本單元的習作有一定的示範、指導作用,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白鵝》《白公鵝》《貓》《母雞》。但有的單元的課文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從習作的角度看,往往無法模仿、參照,寫作的'借鑑意義不大。沒有了範文引路,就像盲人失去了柺杖,有的老師就不知道讓學生怎麼寫,任憑學生自由寫作,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自己退讓一邊,不加指導,不予分析。結果,沒有了千篇一律,但內容五花八門卻言之無物的現象多了。

  二、習作內容調整的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困惑,我以為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自由表達,但這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相反,只有教師適時地指導,習作教學才有效率。而教師的指導內容往往是“寫什麼”和“怎麼寫”這兩個方面。但很多時候,“寫什麼”比“怎麼寫”更重要,“寫什麼”是“怎麼寫”的前提。作為“教材開發者”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調整習作內容,讓習作指導更為有效。

  【建議一】合理裁剪,縮小範圍

  面對比較寬泛的習作範圍,在習作指導中,老師可根據習作提示縮小寫作範圍,聚焦某幾個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習作的提示如下:“我們學習了本組課文,還蒐集了有關的資料,對生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把這段時間的學習收穫和大家交流交流,可以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生命現象,也可說說身邊的那些熱愛生命的故事,還可以說說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內容要具體,要寫出真實的感受。習作題目由自己定,寫完後認真修改。”

  “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的要求比較寬泛,學生不容易把握,教師應幫助學生提煉出適合他們寫的內容,或對學生來說確實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內容。於是我把這次習作確定為:選擇本單元《觸控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四篇課文中的任何一篇課文來寫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讀後感。確定好這樣的內容後,我分三步走。第一步:佈置學生去搜集“生命現象”的資料和“熱愛生命”的事蹟、故事。第二步:抽一節課時間交流學生蒐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熱愛生命的理解。第三步:指導習作。讀後感是五年級才學的,四年級雖然偶然在寫,但要寫得像讀後感還需要老師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不妨可這樣做:(1)開頭用簡潔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或以設問的方式引入,如“假如你身患重病或失去雙手,你會怎麼做,是整日消沉不語,還是樂觀地活下去,我從《觸控春天》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2)結合前面同學的交流,引用1-2個正面事例,亮明你的觀點,如要熱愛生命。(3)用反面的事例或植物、動物對生命的追求與前面進行對比,進一步說清觀點。(4)在小結中引用名言或直接表達進一步總結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