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學生自主發展的德育目標論文

學生自主發展的德育目標論文

學生自主發展的德育目標論文

  一、建設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和知識經濟已經到來的時代,學校德育目標的確立必須充分思考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優秀人才。從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出發,結合我校多年的實踐,我們提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標體系。

  (一)國際視野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經濟全球化要求學校培養具有國際意識的人才。為此,學校要在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國際理解、國際競爭與國際合作的意識;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大氣大度、具有寬闊國際視野的愛國主義者。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國家意識首先是公民意識。學生到高中階段,有關國家的相關知識已基本掌握,因而重點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得有關體驗,學會不同情景下的選擇判斷,形成一種自覺的意識,這需要社會實踐活動的鍛鍊。其次,國家意識是法制的意識,這就要求公民自覺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服從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它指人發自內心的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是建立在對社會主義信念基礎之上的。因而,這種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深刻理解的基礎上。

  然而,我們的愛國主義並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還要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國際視野要有國際意識,這就是要在審視國際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情況下,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的意識,從而能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道路;國際意識要有國際競爭的意識,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對優勢的基礎上,敢於與別國競爭;國際意識要有國際合作的意識,要善於學習別國的長處,在國際競爭中把別國的長處變為自己的長處;國際視野還要求我們學生能瞭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有著對世界各國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廣泛地吸收世界各國文化的基礎上,中國才能發展得更好,我們的文化才能更燦爛。

  (二)基於科學認識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樂主義,而高科技發展的負面效應導致了重物輕人、重事實輕價值、重物質輕精神的傾向。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學校教育更要倡導精神追求勝於物質追求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艱苦探索過程中感受生活的樂趣,體驗思想創新、方法創新的成功,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拒絕不思進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絕享樂主義;增強事業心、責任感,遠離平庸,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競爭基礎上的團隊合作精神

  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要求社會每一成員有很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與團隊精神是應對經濟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會交往能力與團隊精神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個體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力量影響生活各個層面的關鍵性品質因素,它可以分為:1.情緒控制:這是個人擺脫和消除焦慮狀態,控制衝動與憤怒,保持鎮靜與信心、化解不良情緒的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鍛鍊提高。2.認知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礎。目前中小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學生受到太多寵愛,容易形成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確地理解他人已經成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際交往:糾正中小學生,尤其是個別“偏才”和“怪才”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中的重要問題,因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應是身心健康的人。4.競爭意識。現代人要有敢於參與社會競爭,在競爭中推動社會發展的勇氣。要把競爭與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結合起來。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續穩定的心理品質

  在我國中小學的學校教育目標中,心理品質的目標常常受到人們的忽視。然而,事實證明,不管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還是從事社會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會有工作的動力,持續穩定才能保持工作動力經久不衰。因而,培養學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續穩定的心理品質對於學校教育來說至關重要。具體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勵;2.勝不驕,敗不餒,勇於挑戰,具有承受失敗與挫折的勇氣;3.處驚不亂,冷靜地處理複雜事物的能力。

  在對社會需要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幾個關鍵詞: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學生主體意識的逐步增長等。

  二、自主發展德育模式的理論基礎

  我校在多年實踐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發展”的德育模式,這一模式是建立在對學生情感發展認識的基礎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的過程。學生在情感領域“自主發展”的過程就是一種知情意行相互促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終成為他的意志品質。在這一意義上,只有學生自主的發展,才有學校德育的實效,這是學生態度、情感發生髮展規律本身所決定的。

  2.思想認識提高是不斷內化的過程。把社會期望學生具有的態度、價值觀真正轉化為學生自己觀念的過程,是態度與情感內化的過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這一過程中,外部的條件是重要的,但這一轉化能否最終成功取決於學生自身的發展。學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於引導,在於精心設計德育環境。

  3.德育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育體制和執行機制的變革,教育體制由篩選型、集權型轉向綜合型、分權型,教育結構由剛性、封閉式轉向彈性、開放式,師生關係由權威型轉向以獨立性、相互負責和交換意見為特徵的平等和諧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輸式轉向啟發式,教育評價由注重結果轉向注重過程與發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閉式轉向參與式、自主式。對於民主社會的形成與發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識、能夠妥善使用民主權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務自然由教育來完成。由此,實施師生之間民主對話、教學相長的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與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自我發展”的基礎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與自主性品質。這就是說,學生已經具有較高水平的自主學習、生活、社會活動的認識與能力,並且學生的自主性活動具有積極的、符合社會價值觀的效應。“自我發展”的目標是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空間,即每個學生依據自主發展狀況,確立一個可能的發展位置。“自我發展”的載體是學生集體性活動,透過各類有序、健康的學生集體活動,使自身的發展得以實現。

  三、自主發展模式的教育實踐

  我校師生立足學校教育的實踐,在教育活動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斷修正與完善,逐步構建了一套與“自主發展”德育模式的理論模型適應的實踐操作體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貫注重大德育環境的營造工作,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當作學生自主教育的基礎途徑。從寓德育於教學開始,挖掘教學的教育性,然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後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社會實踐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課的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們提出了“將課堂還給孩子”的口號,這不僅是學生智慧發展的要求,同樣也是學生情感發展的要求。政治課教師難教、學生不願學是當前政治課教學中遇到的普遍問題,也是困擾政治課教學的一大難題。為此,我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謂政治課中的學生參與教學,就是在政治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儘可能地主動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應用、實踐的能力,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師在嘗試和運用參與教學方法的實踐中,採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參與教師的備課,客串教師進行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參與討論,讓學生自己回顧、小結歸納,由學生根據教學的要求自己來組織和籌劃社會實踐,設立公民論壇。

  2.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我學習、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任務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馬列主義基礎理論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要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必須重視學生的“內化”,也只有在學生的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內化”。

  為此,教師在讓學生透過“學生導讀”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根據“導讀”內容自編自排小品等活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向社會請教。在自願組合的基礎上,3至5人為一組。先由組長召集,確定考察專題、聯絡考察單位、設計考察提綱以及考察報告的撰寫和列印等分工負責。同學們在社會考察中,採用多種形式,如實地參觀、聽領導介紹、採訪職工、收集資料、攝影、攝像等。考察結束後,在政治教師及語文教師的指導下,每組完成一份圖文並茂的考察報告或論文。最後由課代表或班幹部主持,召開各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二)自我評價

  在學校德育中,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學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當的學習決策;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判斷能力的提高,將在德育自我評價中形成的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日常行為的評價。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往往透過活動與交往表現出來。因而,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評價首先透過考察和評價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來進行的。

  2.對學生班隊活動的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各種活動之中。因而,一方面學校把開展各種活動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透過這些活動本身來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的指標是:活動的獨創性、活動表現形式的藝術性、內容的思想性和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分別賦值並加以綜合評價。評委由學生自己擔任。

  3.對學生社會實踐的評價。對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進行評價的依據是:選題的現實性,看選題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報告的獨特性,看選題的視角是否新穎,是否有獨到見解;報告的思想性,看報告內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建設成就等;報告的邏輯性,看報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邏輯性是否強。有時還舉辦一些社會實踐的彙報展覽,既讓全校同學接受了教育,又檢驗了同學們社會實踐的成果,並要求學生自我作出評價。

  4.個性心理素質評價。隨著社會的變化,獨生子女的增多,個別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問題:學校奮發向上的精神給一些同學帶來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個別學生由爭強好勝發展到自私自利;個別學生有較嚴重的內向型性格;少數來自全國各地來的學生所面臨的適應性問題等。學校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結合中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特點,將心理教育與個性心理素質評價結合在一起,注重評價的科學性、規範性、教育性。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每天向學生開放,由富有經驗的心理諮詢教師接受學生的諮詢,做到診斷、諮詢相結合;心理諮詢室除坐堂諮詢外,還設立了“悄悄話”信箱,解答同學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解除同學們的心理困惑。依據這些材料,心理諮詢室的老師會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師,對一些學生進行個案分析,較全面地評價他們的個性心理素質,對症下藥,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與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樹立學生示範群體

  在學生中樹立示範群體,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發展”學校德育的重大實踐活動之一。它對學生自我教育、主動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我們先後培養了四個示範群體。

  一是政治上要求進步的學生黨建示範群體。我校已堅持高層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級學生中開展黨建工作,進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舉辦了數十期青年業餘黨校,參加培訓人數達2000多人。每學期發展學生黨員7-8名,近幾年來已發展學生黨員70人,學生黨員不僅自身要求嚴格,而且在班級、年級、學校各層面都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同學,成為學生中的表率。

  二是發揚“金牌精神”、品學兼優的示範群體。這部分同學不僅學習目的性明確、學風端正、成績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優秀、表現突出,在班級、年級和學校中的影響很大,是同學們羨慕的“成功者”,這批學生成為學生中科技與人文結合比較完美的榜樣。

  三是不斷注重人格完善的團隊幹部示範群體。這部分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樂意擔任社會工作,珍惜學生幹部崗位,不辜負同學們的信任。他們在實踐中注重自我修養,無論在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技藝操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鍛鍊很大,提高很快,他們最終以胸懷寬廣、為人誠懇、情趣廣泛、學習努力、成績優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動、辦事公正等優良作風贏得全校學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斷成長成才、自強不息的示範群體。這部分學生雖然身處逆境,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面對困難、正視困難、自強不息、刻苦頑強、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

  2.建立特色班集體

  學校的特色班建立工作是根據自主、自願、自動的原則展開的。首先各班同學根據本班學生個性、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討論制定班級特色,而後在充分吸取同學意見的基礎上主要由班委、團支部圍繞特色討論並制定特色班級建立計劃,向學生處提出申報。學期末學生處將根據各班申報計劃和小結對各班特色建立工作進行稽核,再對稽核合格的班級進行表彰並舉行特色班掛牌儀式。

  特色的建立是一個自主建班的過程,它給每個集體留下了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同學們能夠自己選擇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從而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選擇過程中,班級的凝聚力更強了。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公約出臺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活動開展起來了。班級集體在同學心目中產生了更為強大的吸引力,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一個家。

  3.開展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同學們自主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陣地之一。在這裡,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課外學習內容,自己策劃、組織學習的形式和過程。我校學生愛好廣泛,興趣濃厚,喜歡鑽研,原本都是個體行為,學校及時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了學生社團聯合會,下設27個社團。學生社團聯合制定了章程,學生社團、協會、俱樂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條例。每個社團由社團成員自己聘請一名指導教師。社團小型活動兩週一次,參觀、製作網頁、沙龍、諮詢、講座等,活動形式多樣,生活活潑。同學們在自己喜愛的社團裡施展著自己的才華,社團活動的開展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尤其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社團活動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發揮自己價值的土壤。

  4.構建自主管理、服務網路

  根據廣大學生的需要,校學生會主席團對學生會的功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它的職能不僅僅是組織學生開展課餘文體活動,它應當參與到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去,還應當有全面的為廣大同學服務的意識。在這種共識下,主席團廣泛地徵求了同學們的意見,提出了新的學生會建制方案,並在全校範圍內招聘部門負責人。新組建的學生會由三個理事會組成:管理理事會、服務理事會和活動理事會。

  我們不贊成那種居高臨下的宣講式德育方式,當我們將使用這種方式的權利交給孩子們的時候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原來通常由校方、師長來完成的宣講任務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據自己所喜好的方式,選擇自己願意接受的內容進行自我教育。讓同學們進行互動式教育的實踐結果表明,學生們更歡迎他們自己的選擇,這讓他們更體會到教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教育的主體;這使同學們不僅受到了教育,還體會到了教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