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銀行網點分析論文

銀行網點分析論文

銀行網點分析論文

  1背景分析

  1.1競爭環境

  隨著我國加入WTO的後過渡期的結束,我國銀行業將而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截止2007年4月,已有匯豐、渣打、東亞、花旗四家外資法人銀行正式開業,8家外資銀行正在進行改制籌建,3家銀行申請改製為外資法人銀行。同時,伴隨著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與經營調整,以及以各地城商行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商業銀行的崛起,中國銀行業正進入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數量眾多的銀行依靠著同質業務模式和相對單一的收入結構越來越感到生計困難。

  1.2客戶需求環境

  個人需求層面,隨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和居民財富的日漸積累,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升,已經出現了為數眾多的中、高收入階層,這部分中高收入階層的人群對銀行產品的需求較之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已經不再僅侷限於銀行存款,而開始拓展到個人貸款、財富管理等等方面。尤其是近兩年,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企業需求層面,隨著國內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企業經營者融資理念的轉變,企業融資渠道已大為拓展,不再侷限於銀行貸款。企業客戶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已然出現降低的態勢。

  1.3金融監管環境

  自1988年巴塞爾協議推出以來,以風險資本為核心的經營和監管理念在國際金融業得以確立。無論是2004年6月26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透過的《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還是2004年我國國家監管部門頒佈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國內商業銀行的資本監管都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強化。在新的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要實現業務的持續發展,必須探討經營發展模式和盈利增長模式的轉變,提高資產盈利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積累能力和對外部資本的吸引力,建立穩定有效的資本補充長效機制,實現資本監管下的業務持續發展。

  2銀行網點現狀分析

  2.1佈局現狀

  2.1.1按行政區劃設定

  我國的商業銀行最初是由人民銀行內的專業部門分離而來的,從組織結構到行政管理模式,都直接沿襲了人行的設定模式,完全按照行政區劃來逐級設定分行,點多面廣。這樣的佈局弊病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攤子大、戰線長,層次複雜,形成冗長的管理級別,不利於經營管理,決策意圖的貫徹實施大受影響,管理效率大打折扣;二是造成網點佈局呈地域上的均衡分佈狀。銀行是為經濟金融服務的,而在我國,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非常不均衡,對銀行服務的.有效需求在地域上必然也是不均衡的。網點的均衡分佈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2.1.2單純追求數量,忽視效益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商業銀行網點的設定片面追求大、廣、全,盲目追求外延擴張,濫設網點,忽視網點的效益。這固然是給客戶帶來很多方便,但卻是直接導致單個網點的平均利潤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最終與最初的規模效應設想相違背。

  2.1.3脫離客戶需求

  在同一行政區劃內,網點設定的密度拘泥於上級規定,不能針對不同區域的經濟水平、客戶需求不同而做相應調整。有的地方網點數量明顯過疏,導致客戶資源被其他商業銀行搶奪。而有的地方卻明顯過密,導致成本過高,資源浪費。

  2.2功能現狀

  2.2.1交易功能為主,營銷功能薄弱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功能模式都比較單一,大部分網點都只有存貸業務,缺乏更多的金融產品。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必然導致網點輕視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推銷。而現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網點,應該是金融產品的營銷中心,客戶可以在網點體驗到不同金融的產品與服務。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國的商業銀行網點仍然是以交易功能為主,營銷功能雖有所強化,但與開拓市場的潛在需求相比較,仍是非常薄弱。

  2.2.2產品與服務同質化嚴重

  由於我國分業經營和利率等的政策限制,國內銀行業在產品創新上很難有質的突破,網點所提供的軟服務同質化嚴重。並且由於長期的落後觀念影響,及其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不成熟,銀行產品創新的動力與能力雙雙不足。

  2.2.3利潤生產模式單一

  時至今日,我國商業銀行網點仍然是靠存貸利差來產生利潤。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來對拓展利潤源。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改善,“金融脫媒”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商業銀行的這種利潤生產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迫切的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來彌補“金融脫媒”帶來的存貸利差收入下降。

  3銀行網點最佳化

  本文試圖從功能最佳化和佈局最佳化兩個方面來分別論述銀行網點最佳化。

  3.1功能轉型

  網點是銀行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從成本的角度看,銀行網點要佔用房屋、投入大量裝置、人力以及維護費用等,如果不能做到功能上的合理,那將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對現有網點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和調整,使其更好地與市場需求對接,從成本消耗大戶向利潤產生大戶轉變,真正實現網點網路價值,對現階段的我國商業銀行顯得格外重要。

  3.1.1目標客戶群的需求定位準確

  網點轉型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對目標客戶需求的定位是否準確。其產品和服務是否與客戶的現實需求相匹配。對目標客戶群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其潛在的需求,並提供與之匹配的產品和服務。從銀行的角度講,重點在深度發掘客戶對銀行的貢獻程度,以及與銀行服務業務的匹配程度,從而做到服務更有目標性、針對性。

  3.1.2更加註重細分和個性化,實行差異化服務

  國外成熟的金融環境裡,一個成功的金融產品一定是給客戶提供了個性化的選擇。客戶的資產配置不一,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不一。所以如何實行差異化服務,充分地挖掘潛在的客戶需求,是每個網點都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在恰當的時間,將恰當的產品提供給適當的客戶。

  3.1.3服務和產品創新

  傳統上,我國的商業銀行網點都是以產品為中心。在日益競爭激烈的今天,適時地轉向以客戶為中心顯得十分必要。研究現有的客戶,瞭解他們的使用習慣,實現產品和服務的針對性。根據市場的變化,積極地進行金融工具的創新。同時,區分清楚哪些業務適合網點去推廣,整合業務操作流程。打破傳統業務分工模式,實行一體化服務。根據需要設定新型分工模式,縮短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3.2佈局調整

  面對紛繁複雜的市場環境和海量資訊,如何綜合考慮整個城市的網點佈局,從而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這不僅僅是戰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如何最佳化,如何佈局,需要在綜合深入分析銀行戰略和地區特徵的前提下,採用科學的網點佈局與最佳化方法進行系統規劃和實施。也就是說,要明確網點佈局最佳化的基本理念是“在恰當的地點開設恰當的網點”。

  一般來說,影響網點佈局的因素主要有:銀行目標客戶群定位;目標客戶群對網點的服務要求和資金使用方式;網點型別及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網點提供產品和服務組合的策略;當地競爭銀行的網點業態;該地區的城市發展規劃等。

  3.2.1對不同地區客戶需求及其競爭環境全面評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交易行為都是建立在需求與供給方的自由原則之上。一個商業銀行網點,必須要有足夠的有效需求才能支撐其生存。所以,網點存在合理與否,必須要根據所在地的客戶需求來判定,這不僅包括評價現有需求,還應包括可挖掘的潛在需求。同時,還應充分考慮該地區的競爭環境,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做出客觀、科學的決策。

  3.2.2原有網點的撤兵調整與新增網點務求科學、合理

  首先在選址方面,應結合科學的模型進行詳盡分析,確保每個網點的設定建立在現實需求之上。其次,根據目標客戶的數量和銀行可能吸引的客戶流量,以及客戶潛在需求的型別和規模來確定網點的建設規模與功能配置,力求做到“隨行就市”,與實際需求更加貼切,即不形成服務短板,又不造成資源浪費。

  3.2.3對銀行網點實行分類管理

  網點分類管理就是把網點經營同當地資源緊密結合起來,銀行可以根據業務實際需求把網點劃分為不同的類別:①全功能網點:根據經營資源和地理位置經營所有銀行業務,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②專業性網點:這類網點與全功能網點的不同在於,主要專注於服務於某一類客戶群,或某一產品系列,或只服務於某一特定範圍的銀行市場。③社群銀行:這類網點是開展零售銀行業務的主體市場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場和客戶為主等等。

  3.2.4對網點內部格局進行轉變

  網點內部物理格局建設是實現網點轉型再造的基礎設施,兩者之間有類似“修路與致富”的關係。國外銀行業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大,也非常講究,一般都是敞開式的面對面服務。而國內受傳統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櫃檯封閉式服務。網點內部格局轉變其方式主要是圍繞有利於差異化服務和交叉銷售的開展,由傳統的櫃檯封閉式向功能分割槽開放式轉變,為客戶營造一種與銀行專屬服務人員舒適安心的溝通環境,並透過不同功能區域的合理搭配,促進目標客戶在網點的有效銷售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