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科學的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後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描寫科學的小論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描寫科學的小論文【一】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可是,您聽說過自己會走的硬幣嗎?在閱覽科學書籍時,我偶然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張鋪有檯布的桌子上放一枚一分的硬幣和兩枚五分的硬幣,再在兩枚五分的硬幣上罩上一隻玻璃杯。問題在於,如果要求你既不能碰到玻璃杯,又不能借助別的小棍或其他的物品去拔一分的硬幣,你能把它從玻璃杯下弄出來嗎?呵呵,不能了吧!硬幣為什麼自己會走呢?實驗的創始人是怎麼辦到的呢?我的心中產生了疑問。為了探索這一問題,對此,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網路的幫助下,我查閱中國有始至今的鑄幣歷史,發現這與硬幣獨自“行走”毫無關聯。那麼又是什麼使得硬幣自己“行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老師與書籍的指引下,針對這次奇異現象我自己著手實踐,親自體驗實驗的過程,希望以此能解釋這一問題。
首先,我準備了玻璃杯、一枚一分的硬幣、兩枚五分的硬幣,一塊檯布。緊接著,我把檯布蒙在桌子上用玻璃杯扣住一分的硬幣。然後,將兩枚五分的硬幣放在玻璃杯的邊緣,留下一個足以讓一分硬幣透過的通道。最後,在準備工作完工的基礎下,用手指甲在靠近玻璃杯處的檯布上不停地往外刮。結果,硬幣便一步一步向杯口走了出來,最後鑽出杯子。
透過實驗,我發現在我的手指每刮一次檯布,就會把檯布往前拉一點,一分的硬幣隨著檯布也向前移動一點。當你的手抬起時,檯布的彈性使檯布縮回去,而硬幣由於慣性的作用,仍停留在原處。這樣,你每刮一次,硬幣就移動一段距離,最後順利地“走”出來。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硬幣自己從杯底出來的奧秘,增長了知識。而且還把學到的知識聯絡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真是受益匪淺。
描寫科學的小論文【二】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理量與時間有關,像擺球週期,比熱容等,為什麼需要時間,可見,時間不是一種幻覺。
人們都認為,慣性是物質的本身屬性,其實不然,慣性存在於四維空間(即時空)中,時空具有一種定性(位置不輕易改變)使物體具有慣性。最簡單的證明就是機械時鐘,它就是利用物質慣性進行工作的,如果無慣性,時鐘將達到光速。還有許多例子,像LC振盪迴路,物體下落也需要時間。
慣性的表現不是在空間三維中,而是與時間維的相對關係物體的加速運動對時空維中某種物質做功,減速就是這種物質對運動物體做功,關於這種物質,還有待推證,並需要了解它的微觀意義。
慣性在時空中所做的功因該滿足w=mav,因此說在時間維中,改變時間距離要做功,即做加速運動,不改變不要做功,即做勻速或靜止運動。
沒有摩擦就只受一個力,就可達到很大速度,二者是不是有直接關係,我們可以用慣性與摩擦力做比較,摩擦力可以讓物體動能轉化為內能而慣性使物體動能轉移到時間維中,可以再次無損耗地運動,這就是慣性與摩擦力的區別。
質量大的物體達到光速是需要做很大功的,因為慣性約束物體運動,但超越光速不是不可能的。在牛奶殺菌時用到瞬間高溫,這可以用瞬間高速,這並不違背能量守恆定律。
但這並不能穿越時空,光只是物質的表現形式,也是從物質中產生的,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是五分鐘前的太陽,因為達到光速與人相遇的只是資訊即使能穿越,也不會改變歷史,因為這只是以光速傳輸的資訊罷了。
人穿越時空是很危險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會改變歷史,但我們的時空從未改變,說明在人類有限時間中人類未曾穿越時空,或許穿越的時空不是我們這一維,而是我們這一維的複製品。假如可以穿越時空,我們是怎麼來的,未來怎麼樣,我們只知道時間的一小段,就像膠捲的一小部分,就算有什麼力量使時間加速運動,人也不會感到,時空中許多事都是已確定的,有一種人不知道的物質賦予了人意識,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在自己意識之外的都是已確定的,而自己意識可改變這些確定的`事物,自己的意識在別人看來,也是已確定的,這是一種很深奧的邏輯關係,用這種關係來確定人與人的“相對論”時間的運動是人意意識感覺不到的。
當人在太空中以9。8m/s2加速度在升降機中上升與人在地球上,效果是一樣的,慣性與時間是相對的,力是一個持續量,慣性在時間維中靜止表現為力,運動表現為加速度。
假如時間與光速有關,慣性是時間的一種表現,物體在時間維中運動越快,與光速比值越低,其能量越大。慣性來自時間維,當超過光速,會不會出現反慣性,慣性大小應與v/c成正比,再加上其它的量就可以推導這個公式。
物理理論還需不斷完善,本人只是一位高二學生,不當之處還需各位高師指教!
描寫科學的小論文【三】
紅燒鯽魚、水煮魚、酸菜魚、糖醋魚……用魚做出的各種美味佳餚讓人垂涎三尺。可是,魚雖好吃,但它那渾身都是的魚刺卻又令人煩惱。記得上個星期三我放學回家,晚飯有紅燒帶魚,那誘人的香味充滿了整間屋子。我吃著吃著,一不小心喉嚨裡卡進了一根魚刺。這下慘了,我連忙去查手機,手機上說,醋能軟化魚刺,我立刻把醋倒在碗裡,慢慢地喝了幾口,啊!好難喝啊!雖然忍無可忍,但為了能除去魚刺,我還是忍著吧醋喝完了。醋雖喝完了,但總覺得不舒服,喝了些水,感覺好點兒了後,已經很晚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我就鑽進了被窩。
令我絕望、甚至崩潰的是:第二天起床時,總感覺魚刺還在喉嚨裡,可前一天晚上明明已經感覺好了,不痛了!怎麼辦怎麼辦?這時,我要去喝水了(這是我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習慣),誰知,在嚥下水的那一瞬間,喉嚨變舒服了!我不禁感到奇怪:這世上居然有這麼奇怪的事!我喝醋、吞飯糰,這魚刺好不容易走了。第二天喉嚨還是很難受,居然喝了一口水就好了!
哦耶!這討厭的魚刺終於走了,我真高興!但在高興的同時我又有一點搞不明白:醋能軟化魚刺,那為什麼我喝了醋,喉嚨還很難受呢?難道這是假的?為了弄清楚這件事,我打算做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碗醋,再從剛燒好的帶魚中拿來一根刺,泡到醋裡。三天後我去觀察,我把魚刺挑了出來,用手捏一捏,居然是軟的!看來醋的確可以軟化魚刺。那就奇了怪了,醋能軟化魚刺,那為什麼我喝了醋,魚刺還在喉嚨裡呢?經過我的仔細思考,我得出了結論:醋是會流動的,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所以,我把它喝下去它只流過魚刺,並不會起到軟化魚刺的作用。這麼想好後,我真心覺得我就是一個天才!
美味的魚啊,你可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啊!
描寫科學的小論文【四】
相信大家都玩過“放紙炮”吧!那麼,在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出現吧!現在就到了揭密的時刻了,首先,就由我帶領大家去揭開“放紙炮”的“神秘面紗”吧!
在玩的過程中,我看見有很多的同學放出來的聲音不同,有放出來聲音大的,也有放出來聲音小的,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現在,我們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情況,來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吧!
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放紙炮”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大,有時候放出來聲音小,還有的甚至放不出來聲音?
根據這個提問,我們做出了猜想。“會不會‘放紙炮’放出來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著很大的關係呢?”
現在,我們又根據提出的提問,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
首先,我們先把這個實驗分成了兩組,第一組負責“折得寬與折得窄”,第二組負責“放得力氣重與放得力氣輕”。第一個實驗組我們叫它“折法組”第二個實驗組我們叫它“力度組”。分配完畢,我們開始做實驗了。
一開始,我們先讓“折法組”出場,“折法組”首先派了陳碧青來折“折得較寬”的“放紙炮”,讓包宏宇來折“折得較窄”的“放紙炮”。開始放了,兩個人用同樣的力氣放“放紙炮”,結果,“啪”的一聲,陳碧青的聲音很重,而包宏宇的聲音不是很重。
現在輪到“力度組”了,這次,由我來做實驗,我們組的組員都幫我準備好“放紙炮”,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與放得力氣輕的“放紙炮”的寬度相同。我先放力氣重的“放紙炮”,然後再放力氣輕的“放紙炮”,結果,是放得力氣重的“放紙炮”聲音大。
透過這個實驗,我得到了一個結論——“放紙炮”的聲音大小與折法,力氣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觀察,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