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精選7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精選7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1

  新一輪教學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到今天,已使多數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其中,合理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所必備的才能,如果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生物教學資源,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就無從談起,有了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才能使學生擺脫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才能更好地開展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等,這也就要求廣大生物教師正確地理解課程資源,注重平時的發現、蒐集、整理製作、積累和總結,從而在教學中有機整合各種資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明白課程資源

  (一)課程資源是指應用於教與學活動中的各種資源。

  (二)主要組成部分:

  1.學校資源:如教材、課標、教師用書、教學掛圖、教學模型、實驗室等。

  2.媒體資源:網路、多媒體課件、計算機、電子白板、軟體、光碟、資訊科技等。

  3.家庭資源:家中的書籍報刊、電腦、電視、收音機等。

  4.社群資源:如教育與學科專家、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報紙雜誌社等。

  5.隱形資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二、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一)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

  1.注重日常教學前的備課:在認真解讀課標、抓住教材重、難點的基礎上,善用教輔中的建議、拓展、材料庫和光碟,並據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策略。

  2.課堂上依據策略巧用教學模型、掛圖、媒體、實驗探究手段等資源。

  (二)合理開發學生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新課程要賦予課堂教學於"生命力",就必須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從而在實際教學中增強課程的生活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下進行探究、推導,來獲取新知。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的閱讀、探訪、調查、查閱、實地考察、飼養、觀看等實踐活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樣,在開發、利用學生資源的同時,學生也學會了開發、利用家庭資源和社群資源。

  (三)合理利用資訊科技,用心開發、製作課件並在集體備課中積累、建立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發揮媒體資源的最大潛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嗎?我認為不很難,只要你有心!

  1.如,《昆蟲》一節的教學內容就是涵蓋了學校資源(備課所用的教材、教參、掛圖、模型、實驗儀器、教室、黑板等)、學生資源(生活中所見昆蟲)、媒體資源(計算機、光碟、課件、影片),還有家庭和社群資源(家裡的書刊、電腦、社群內的圖書館、報刊室、學者)等多項資源的整合使用。

  2.再如,在《計劃生育》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圖片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先分析圖中的"美",要求學生在我改動第一筆(媽媽裙子兩邊再多加四個孩子)後改動圖片的其他地方,課堂氣氛很活躍,從表面看,學生憑著生活經驗改醜了圖片,可在這一"醜化圖片"的過程中,突出了"多生差生禍害一生"的主題,學生(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在改動圖片的歡聲笑語中,從情感上認知、認同了"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巧妙地將學校資源(圖片)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隱形)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有效地整合在了教學程式中,除完成了課內任務外,還意外地收穫了學生的環保教育成效,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在教學中,合理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效。一片綠葉、一幅圖片、一段文字、一個生命現象都可能激發出我們挖掘課程資源的靈感,只要你有:一片忠誠上進的心;一份熱愛學生的情感;一顆聰靈的頭腦;一雙獨到的慧眼,並不斷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你就會在此方面做得很成功!

  參考文獻:

  範兆雄。課程資源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2

  摘要: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被應用於生活,由此可見,數學課程資源無疑是浩瀚的汪洋,永不枯竭。而對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陶冶學生情操,不斷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本文透過闡述數學課程資源以及其開發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教材、生活、學生和網路等各方面資源開發利用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材資源;學生資源;網路資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029-01 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6.07.026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資源包括各種針對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利用的一切場所工具等資源。然而,由於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數學課程資源的不正確認識,導致數學課程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難以更好地服務數學教學,因此新時期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探討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基本闡述

  (一)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概念。事實上所謂的數學課程資源就是指數學資源,即教學資訊和課程的源泉,有益於課程教學的一切人力物質。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前者指對課程及教學目標實現的各種有利因素;後者指課程及教學的直接形成因素。而通常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探討中多指廣義概念,實施課程必須用到的資源,它具有三種劃分形式:其一,有形或無形;其二,素材性或條件性;其三,校、內外和網路化。一般數學課程資源主指符合數學課程標準和滿足數學課程實施的材料場地等,對於這些課程資源應做到目的性的開發利用。

  (二)初中數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實施新課程的基本保證條件,即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隨著社會各界越來越理解新課程觀,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教科書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必須改變傳統機械化、重視教材的教學形式,加強教材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等各類因素的聯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積極質疑,交流合作,加大對校內外所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給新課程順利實施的有利環境。

  二、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作為課程資源的一種,教師應做重點研究和處理,根據教學實際採取重組、刪減或新增措施,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如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例項,改編或更替教材中某些不切合實際的例題,令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增強學習興趣。例如:仰角和俯角的概念教學,讓學生透過升國旗行注目禮的情景表演,對仰角概念進行形象感知;透過對李白《靜夜思》中望月和思故鄉的回憶,加深對仰視和俯視不同的體會;然後再畫出示意圖,基於數學角度上去認識和掌握概念及知識。

  (二)生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標指出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此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字教學資源,教師應有機結合教學實際,儘可能讓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相結合,使其既能學習知識,也能靈活運用知識。例如:《三角形》章節教學中,針對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準備四邊形木框和三角形木框,透過對比突出三角形的穩定性,然後,再讓學生例舉生活例項,比如,三角形的門窗支架;呈大三角形的數字訊號轉播臺主體,以及大量焊接的小三角形支架等,都是為了保證穩定性。又如:《平行投影》教學中,組織學生對旗杆、樹木以及教學樓等高度進行測量,使學生懂得如何利用平行投影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不斷增強數學學習信心,提高知識應用意識,鍛鍊和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

  (三)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和生生等多方因素促成,但學生作為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等,對文字的理解方向及深度也各異。因此,進行有效課堂互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不斷提高課堂互動性,激發他們的互動慾望,愛惜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其在差異中獲得成長、拓展極為重要。例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某位教師講解《平方差公式》時,先讓學生求出四道計算題的答案,它們分別是:

  ①(x-y)(x+y)=?

  ②(2s-3y)(2s+3x)=?

  ③(5m-n)(5m+n)=?

  ④(4a-5y)(4a+5y)=?並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組員身份參與各小組討論,根據小組討論情況進行正確引導,要求每個小組推薦本組代表向全班闡述其結論,在全班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推匯出平方差計算公式。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可發散思維,也可提高創新能力,更能促進學困生不斷成長。

  (四)網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隨著現代化發展程序的加快,資訊化網路時代的來臨,使得網路資源越來越豐富,因此,積極開發利用網路資源是當代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新課標的強烈要求。利用網路開展教學,教會學生在網路上獲取數學資訊,豐富自身知識體系。還可藉助網路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比如查詢具代表性題目、中考歷年試題等。另外,還可以透過數學資訊資源庫的建立,連線校外數學教學網站,共享數學資訊,實現師生互學,揚長避短。

  結束語: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數學教學資源不再僅限於教材,也包括生活資源、學生資源以及網路資源等方方面面,針對這些課程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交流探究,不斷擴充套件獲取的範圍,為數學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合理開發利用各項課程資源,採取有效教學手段,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慶華.側重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新課程中學,2015,(6):28-28.

  [2]石素金.初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0):265-265.

  [3]何新榮.巧用動態資源,盡展課堂精彩———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動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J].中學數學,2013,(14):68-71.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3

  生物科學是一門屬於科學前沿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它涵蓋的內容廣,知識的外延大,而且課程資源又隨時間的發展在不斷地更新。實行新的課程標準,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課程資源短缺。

  因此,在課改後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應根據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融為一體,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在以後的生物教學中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充分開發和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

  在各種課程資源中,校內的課程資源是首位的,利用好學校的課程資源是執行新課程計劃的基本條件。

  1.高度重視學校生物學實驗室建設。

  因為生物科學是實驗科學,實驗室裝置是生物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實驗教學及科技活動等教學活動必要的物質條件。例如,按照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生物學教學儀器配備目錄,購置必需的教學儀器裝置,滿足實驗、實踐教學;把《標準》要求的各種實驗和實踐活動開足開全;同時也要營造良好的實驗、實踐環境,鼓勵學生因地制宜有創造性地進行實驗的設計和實踐活動。

  2.適時利用學校圖書室,擴大學生生物學知識面。

  學校圖書室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科普期刊和書籍是學生擴大知識面的重要源泉,對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學校應儘快調整圖書結構,配足配齊生物科普期刊和書籍,延長圖書室開放時間,改變借閱方式,儘量方便學生閱讀,切實提高圖書的使用效益。

  3.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選擇和整合。

  充分利用掛圖、模型、標本、實物及動畫、錄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對於生物體的微觀結構,利用掛圖或投影片展示清晰的影象,有利於學生直觀認識;對於細胞分裂、血液迴圈、尿的形成等生理知識,可以利用動畫等多媒體課件來演示;對於動物的行為、生態系統等章節,可播放VCD等。這一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使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選擇和整合。

  4.充分利用生物園、綠化區等有限的生物區域。

  生物園、綠化區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應當讓學生成為生物園、綠化區的主人,參與生物園、綠化區的建設和管理。

  二、積極開發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

  校外的課程資源包括果園、菜園、小溪、池塘、樹林、山嶺、醫院、養殖場、菜市場、環保機構及校外實踐基地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村學校在這方面獨具優勢,為學生學習生物學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面對新課程資源貧乏的問題,作為教師應該以此為契機,重視利用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教材具體教學內容,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引導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進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大環境裡學習和探究。透過半年的實施,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視野寬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都大大提高了。

  三、適當利用學生家庭中的課程資源

  學生家庭中有不少的課程資源可以開發和利用。在爭取學生家長的指導和參與下,可細心觀察家中飼養的家禽家畜、寵物、種養的花木,瞭解一些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特點、生殖特點等;積極看一些生物學方面的書刊,瞭解課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留心家長平時談及的作物栽培、禽畜飼養、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這樣,學生會耳濡目染,積累不少感性知識,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不少意想不到的課程資源。

  四、廣泛利用資訊化課程資源

  媒體資源包括校內資訊科技的開發利用、校內外的網路資源、家中的有線電視、錄影等。各種媒體上關於生物科學發展的資訊很多,這些資訊在教科書中不可能及時而全面地反映,師生應充分利用這些媒體資源。

  (1)隨著計算機在農村學校的普及,計算機多媒體以其極強的互動性和模擬功能為生物教學提供了重要資訊載體。生物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體,認真製作教學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2)伴隨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傳遞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科學網站,作為生物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好的生物網址,再適當拿出一定的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進入學校微機室“泡吧”。但是要注意,在利用網路資源時,教師要嚴格把關,確保資訊源的可靠性和資訊內容的真實性,提高學生對資訊的鑑賞能力,這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3)錄影在生物教學中已得到較長時間的應用,它可以展示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以及實驗原理等內容,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從而帶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在播放有限的教學影片外,教師注意剪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中的有關內容,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在觀看時興趣濃厚,效果明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的生活習性及一些學生不易見到的珍貴稀有動物。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標準.國家課程標準專輯。

  2.淄博市新課程教師培訓課題研究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概要。

  3.唐小平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4

  “鄉土課程資源”是指師生和學校所處的某一個具體的行政區域內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眾文化心理並且帶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系列內容,具體包括地方歷史、地理、物種生態、文化習俗、人物風情、生活生產經驗及社會科技進步等一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因素。

  鄉土資源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幫助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能架起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學生心靈的橋樑,縮短學生同歷史、社會的時間、空間距離,讓歷史參與社會,從而產生探究歷史與社會的興趣。

  一、瑞安市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分類

  1.鄉土自然地理課程資源

  瑞安市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上海經濟開發區和廈漳泉金三角之間,全市陸地面積1270.9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37平方公里,人口112.52萬,是“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中國百強縣(市)。

  瑞安市植被種類豐富多樣,有明顯的亞熱帶特色。西部山區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木、柳杉;草本植物有鐵芒茸、蕨;山間谷地苦楝、桉、樟、垂柳、烏桕等;低山丘陵地帶多毛竹林。山林之間,山羊、山兔、松鼠、金絲猴、貓頭鷹等野生動物隨處可見,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水域面積廣闊,資源豐富。陸域海岸線24.23公里,海域面積3060平方公里。海域內有大北列島、北麂列島的195個大小島礁。受海洋暖流、沿海岸流及入海逕流的交替影響,形成多種魚類洄游,魚汛迭呈。瑞安有非常優越的發展海洋經濟的條件。

  2.鄉土人文歷史課程資源

  作為歷史悠久的甌越古邑,瑞安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文風鼎盛,是浙江東南沿海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開“永嘉學派”先聲的陳傅良,“南戲鼻祖”高則誠,經學大師孫詒讓,歷史學家周予同,水生物學家伍獻文,報壇泰斗趙超構,國旗設計者曾聯松,體壇名將夏煊澤,周小菁,文藝界明星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姜嘉鏘、陶慧敏等,為瑞安譜寫了燦爛的人文篇章。

  瑞安山水奇特,風光崎旎,風景旅遊區佔陸上面積20.8%,屬旅遊資源大市,擁有七大風景名勝區:寨寮溪、聖井山、梅龍溪、桐溪、桐盤島、龍井、臥龍峽;五大旅遊區:水鄉古鎮林垟、江溪龍潭、山皇古寨、金雞山、白巖山。兩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海樓、石棚墓;八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利濟醫學堂、觀音寺石塔、聖井石殿、外三甲窯址群等。

  3.農村家庭社群課程資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初中生接受教育和成長的場所。家庭中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文字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人力資源和資訊化資源等,可以為歷史教學提供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

  二、鄉土課程資源在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鄉土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新課程以“育人為本”的現代理念取代了原有的“以知識為本”,強調公民素質的培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鑄造。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集體農莊、愛工廠、愛祖國語言開始的。”“他從直接表達愛家庭、愛學校、愛故鄉的感情,逐漸過度到認識更加深刻的社會關係,從理性上認識祖國的概念。”鄉土資源的開發可以從自然領域、人文社會領域兩個方面進行。自然領域是對當地自然或現象(如水資源、能源、環境等)的研究,人文社會領域涉及社會的歷史變遷、社會文化(如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的考察與探討)、社會的經濟問題(如特色產品、產業結構研究)等內容。一個人在認識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鄉,再逐步擴大到了解國家。

  在教學中開發利用鄉土資源,能使學生認識自己家鄉,瞭解家鄉人民的辛勤勞動,進一步體會到家鄉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在學習《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時,我穿插了瑞安大羅山的例子,之前的新聞報道,關於此地發現西周時期的古墓,先後發掘出青銅樂器、短戈等60多件文物,這在浙南一帶還是首次發現,彌足珍貴。讓學生感受到了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引發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激起為自己的家鄉添磚加瓦的社會責任感。

  2.利用鄉土課程資源,有利於落實新課程課堂教學聯絡社會生活

  鄉土資源的內容恰恰是和學生生活著的環境緊密相關的。

  在教學中開發利用鄉土資源必然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順利進行。例如,在學習《來自家鄉的報告》一課中,我讓學生列出自己知道的瑞安名勝古蹟,然後設計“我請外賓遊瑞安”的活動,分別按一日遊、兩日遊、三日遊的行程設計旅遊路線。學生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這種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把生活經驗引入教學中來,聯絡生活進行教學,有助於個體的社會化發展,促進個體的個性化發展乃至個體的全面發展,加強了教學與個體生活世界之間的關係。

  3.利用鄉土課程資源教學,有利於教師轉變觀念和提高專業素質

  “課程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在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作為指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師,專業知識也將得到某種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實踐性知識得到很大的發展;有利於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師從“經驗型”向“專家型”發展;有利於教師精神世界的提升。如民主的觀念、科學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合作的精神等。課程資源的開發,使教師從課程繁榮消費者變為課程的開發者,有利於教師發揚創新的精神。而且,課程的開發不是靠個體所能完成,這有利於教師合作精神的形成。

  三、社群課程資源在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的應用

  學校以及社群的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素材,這是新課程改革取之不盡的資源。不同地區不同型別學校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均有著自身的優勢,不僅條件優越的城市學校而且條件相對缺乏的農村學校也有著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

  1.社群課程資源開發

  社群課程資源開發應考慮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原有知識水平、能力發展狀況、興趣與愛好、文化教育背景及其實際生活經驗等實際情況,重視那些來自農村的學生的現實生活並對他們自身、家庭、學校以及所在地區的發展具有實際價值的主題。主題設計應符合農村初中生的心理特徵,力求語言生動、格調清新、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切合實際、方法多樣,有助於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活動的興趣。

  2.學校課程資源開發

  學校可根據課程目標、課程指導綱要及各門課程標準或實施指南所提供的內容領域及其要求,根據自身特色與條件,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結合起來,選擇適當內容,確定合適主題。例如《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開展一次生動的“我的家庭歷史”的社群調查活動。既可以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又是歷史學習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走進尋常百姓家庭的一次實踐。這種活動對拓展歷史教育領域,深化歷史教育內容,產生著積極的影響。透過家史調查活動讓學生透過對家庭歷史的感知,走進現實,走進社會,瞭解歷史發展與社會的變化,增加對家庭、家鄉、祖國的親近感、認同感和責任感,以此激勵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而且能起到豐富歷史學習內容的作用。

  四、開發和利用《歷史與社會》鄉土課程資源的原則

  1.鄉土課程資源與學校歷史教育相結合

  鄉土資源是歷史與社會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鄉土資源應在學校統一安排下進行。以主題為目標,多個資源綜合起來使用,以達到主題目標的實現。農村山水秀麗,動植物豐富,民俗風情、歷史建築等資源是很廣泛的。

  2.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要因地因時制宜

  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環境的千差萬別,先進地區和後進的民族地區課程資源的擁有量不盡相同,農作物的`播種、生長、收穫的季節性在平原與山區又有所不同。因此,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針對時機和季節作好相應的準備。

  3.學校、家庭、社會課程資源要相互結合

  開發鄉土課程資源,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協同參與及指導、評價功能,重視與校外公共文化教育機構、社群企事業單位、科研團體的聯絡及校外指導教師隊伍的建立。在開發鄉土資源時,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貼近自然,貼近生活,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搞社會調查,從實踐中獲得歷史知識。

  4.鄉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差異性與優勢互補

  因地域的不同、文化傳統的差異、學校的差異等因素,可供農村學校開發鄉土課程資源肯定也不同。在不同的農村地區開發鄉土課程資源,所面臨的具體環境不同,能利用的資源也有差異性。農村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優勢,有益於教育教學活動,促進課程繁榮,促進人的發展。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5

  摘要:

  在當下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必須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大,課程資源已經成為課改中的核心概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大開發課程資源的力度刻不容緩。要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深入研究教材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要深入瞭解教學的物件,更要利用科學的方法開發與利用思想政治課程,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8-6714(2016)03-0073-02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繼續推進,有關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開始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課程資源的豐富多樣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基礎,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來說,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學與課程的安排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意義

  1.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

  理論結合實際,這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基本特點,要想講授好思想政治課,沒有內容豐富且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支援顯然是不行的。生動的具體事例、活潑的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資訊刺激,從而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讓學生更願意聆聽並接受。與此同時,對於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以及生活的感受等等也都能夠成為課程資源的有機部分,考慮這些因素,能夠讓學生多方面發展,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並建立堅實的基礎。

  2.有利於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

  課程資源能夠幫助思想政治教師不拘泥固有的傳統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瞭解能夠影響教學與課程的各種因素,開啟視野,獲得更為廣闊的資訊,讓課程資源庫豐富起來。透過開發課程資源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提高自身資源資訊的開發能力。

  3.有利於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改變教學中的地位,讓學生以自我學習為主,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更多地利用各種感官投入到活動中,激發興趣,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學習,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和方式,培養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

  1.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性問題

  首先,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重視度不夠,缺乏開發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日常的教學中,忽視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僅僅將教材作為獨一無二的課程資源,並沒有意識到或者尚沒有能力去利用眾多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個性,當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真正體現時,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就無異於紙上談兵了。

  2.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結構性問題

  過分重視顯性資源,忽視了隱性資源。顯性課程資源屬於看得見的教學資源,而隱性資源屬於要間接獲得,有隱蔽性特點的課程資源。隱性資源從開發上難度要更大,但是對提高教學質量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很多思想政治教師往往重視校內資源,忽視校外資源,將教學的重點確定在教室內,極少給學生走出教室、步入社會的機會。

  3.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效性問題

  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在開發與利用上具有內容更新緩慢、時效性差的特點,如時事新聞、熱點政治事件都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所以,思想政治課程教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相對滯後,觀點也難以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因此,教師必須在最新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新事件與即時新聞,總結出新的觀點,開發利用適用於當前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資源,並且緊密貼近教材,改變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要途徑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現有的教材結合網路資訊內容,讓學校、家長、教師與學生全部調動起積極性,利用多種路徑與形式開發出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

  1.深入挖掘並延伸教材資源

  (1)加工教材。教材的完善工作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從出版到修改然後再次修改,這期間國內外的形勢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包括國家的政策也會有調整。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樹立大教材觀,建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開發的教材來教”的新理念,按照教學的真正需求,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且合理的調整、新增等,讓教學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符合學生的需要。

  (2)在利用教材的過程中必須學會對教材進行擴充套件,這是為了讓學生把教材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中。在教學實踐中,要在課前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在課中要求學生挑選並且運用資料,課後完成具有實踐性的作業,整體下來,對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很有幫助。並且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大特點是打破學科的界限,對各學科的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以校本校驗作為載體,讓思想政治教師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研究各科之間資源的相通性以及互惠性,大力開展主題教學活動,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

  2.充分利用網路資訊化課程資源

  網路不單單是課程資源的一種共享手段,而且本身它的儲存功能就是一個無限發展的課程資源庫,可以作為課程資源開發、交流、分享的平臺。將資訊科技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融合,這不僅是教師應該具有的能力,而且也為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捷徑。

  (1)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計算機開發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可以以聲音、影像、文字等形式表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投入到學習中,這屬於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教學軟體中除了必要的課件之外,電子作品、積件等也不可缺少。在軟體資源的利用方面,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從靜到動來轉變,讓軟體資源不再呈現靜態的模式,而是成為動態的分享過程,這樣資源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2)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中的資訊資源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在有關思想政治的網站上下載一些和教學有關的資料,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學習。教師和學生透過網際網路主動收集資料,充分交流,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學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3)利用網際網路中的資訊資源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目前,網際網路中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越來越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所以必須轉變教學思想,課程資源網站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給予學生學習上的輔導。在開發利用網路課程資源時,堅持規模與實效統一、教育與服務統一、學校與社會彼此投資的統一、技術與德育隊伍的統一等等。

  3.重視民族文化課程資源和實踐活動資源

  (1)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中必須重視發展民族文化。首先,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必須重視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文化精神、文獻典籍,尤其是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與內容。其次,還要重視挖掘地方文化的課程資源,例如地方的文化傳統、民俗習慣等。再次,要深入研究我國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建設具有民族特色與符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文化課程。

  (2)思想政治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大課堂教學理念不能忽視。無論是經濟、社會還是文化等方面都給思想政治課程提供了諸多的教學素材。教師應該將學生引導到課堂以外,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充分利用業餘時間讓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參與到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生活中去,在課外活動中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構建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激勵機制

  (1)學校領導以及管理層重視並支援教師的程度屬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外部條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夠讓教師拋棄原有教學中的惰性,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習慣,幫助教師快速適應新課改要求。教師本身屬於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學校為了更好地發展,應該大膽地鼓勵教師進行創新和探索,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援,讓教師群體具有開發利用校內外各類課程資源的動力和積極性。

  (2)建立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激勵機制體系。例如,出臺合理的獎懲制度,在評選先進、評獎等活動中或者在教師晉升職稱時,將課程資源開發工作當做重要的參考指標,這樣教師就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思想政治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是課程資源,如果沒有課程資源,那麼教學就是死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也難以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都有著極高的價值與意義。教師必須強化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為新課程改革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吳勇.試論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探索,2007,(1).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陳月球.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

  [4]李國華.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基本方式與途徑[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4,(19).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6

  [摘要]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針對課程特點開發隱性課程資源,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採取建立新穎的師生關係、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建立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措施開發隱性課程,使學生既能輕鬆獲得本課程知識與技能,又能在學習理念、價值、態度、情感等情意要素方面和諧健康發展。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開發;利用

  隱性課程在我國《教育大辭典》中有明確定義,在學校情景中,學生無意識中所獲得的經驗,價值觀和理想等意識形態內容和文化影響。它具有非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不易覺察性的特徵。在美國的20世紀70年代,隱性課程相關的研究慢慢被關注,並逐漸進入“理論化”階段。隨著對隱性課程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如今的世界各國教育界對課程理論研究中,隱性課程作為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了對隱性課程的研究,其方向為:以介紹西方理論為主轉向較獨立的理論探索,從理論層面的認識逐漸拓展到實踐的操作層面。在當前職業學校全面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從新課程的視角重新審視和研究隱性課程,對隱性課程的研究逐步從學校建設、專業建設深入到具體某一課程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透過對此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及技能,培養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掌握初步的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瞭解網路、多媒體、資料庫等在計算機中的應用技能及相關知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資訊收集、處理及呈現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護理資訊科技》、《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急救護理》等專業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是相對顯性課程而言的,既涵蓋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也包含了非顯性課程中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所蘊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為學生提供多方面提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環境和手段,能讓學生將《計算機應用基礎》顯性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得到綜合和創新運用,從而全面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一、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將課程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娛樂和人際交往等融為一體,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實踐,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主動、富有創造性地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激發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2、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透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將教學內容與護理工作任務有機結合,使學生尤如置身於現實的工作環境,加深對專業的認識,增強職業認同,激發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隱性課程一直伴隨著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資源,建立一個良好的實訓室學習氛圍及人文環境,讓學生參與日常教學管理,強化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同時挖掘學習潛能,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

  4、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更新換代迅速的計算機的發展。終身學習能力包含與他人分享、尊重與合作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等,透過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不斷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具備終身學習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崗位工作不斷髮展、變化的需要。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的開發

  要開發《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就要發揮並充分挖掘利用學校現有的優勢資源,為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隱性課程做鋪墊,在教學中能以多種形式呈現,並隱含在教學過程的多個方面。

  1、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建立新穎的師生關係《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除了必須具備紮實的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外,並要加強對各種綜合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努力學習心理學、教育學、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計算機應用基礎》與各門專業課程之間關係等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才能很好地開發隱性課程資源,才能在教學中做到不僅僅是單純傳授計算機應用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更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在教學中轉變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淡化教師權威意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建立新穎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在教學的備課過程中,注意收集醫院的護理工作、現實生活中、新聞媒體上有關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典型案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中將計算機應用技術有機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計算機應用技術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使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創造性地開展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成為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工具;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諧的人際關係,融洽的學習氛圍。

  2、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隱性課程的開發要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具體、明確要求,如學習形式、計算機操作規範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構建學習的資訊平臺,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教育變成主動建構知識與技能。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應用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網路協作學習。透過上網查詢,篩選學習資料,應用微信、QQ與他人交流,應用office辦公軟體撰寫學習心得和小結,應用Excel工作表統計相關資料,應用FrontPage製作網頁,在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並不斷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創造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養。

  3、重視環境因素影響,建立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環境來影響並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興趣。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尤其是在計算機實訓中心建設中要重視引入並發展獨特的課程文化個性和精神內涵,體現《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價值取向、職業操守等內容。在實訓室佈置上設計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對學習的影響、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應用等有關圖片資料,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提升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重要性的意識。在校園網上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和豐富的資訊資源,方便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自主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在校園網中設定論壇等資訊交流工具,便於學生開展專題討論、相互交流,促進校園內良好教學風氣和學習氛圍的形成,同時有助於學生對學習目的的明確,逐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4、正確評價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評價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除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外,還應掌握職業道德準則、人生價值觀、計算機應用與醫療衛生工作相結合等評價內容。並且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僅是以透過等級考試而判定,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平時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也就是要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

  5、增強學生理性認識,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認真組織豐富多彩與《計算機應用基礎》有關的校園活動。利用這些豐富的校園活動,有助於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學生透過參加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瞭解到在醫療衛生的工作與現實生活中,計算機應用技術真正的用途。使學生在見識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強大功能後,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其社會地位的認識,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總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剛進入高職校,受教育環境、教學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時雖有一定的興趣與熱情,但常感到學習時有一定難度,甚至部分學生出現一定的懼怕心理。因此,開發本課程的隱性課程資源,透過採取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建立新穎的師生關係、組織系列自主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建立具有課程特色的校園環境影響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渠道正確評價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理性認識等措施。隱性課程的應用,慢慢的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目的。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篇7

  一、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學校應當從學生幼兒時期就培養他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嚴格遵守道路交通規則,並對其實行路隊制放學,這既是對學生的生命安全負責,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識,還要教給學生遵守道路交通規範,比如說,放學回家或者來學校上課的路上,不能隨意大鬧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內行走,但是由於中小學生自身尚不成熟,還不具備較強的自律意識。所以讓學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規範往往不會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師的有力引導,而如果學生養成習慣,勢必會受用終身。還要讓學生知道,如果道路沒有人行道,儘量靠右邊走。教師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要為他們講一些關於安全教育的相關案例,讓他們認識到遵守安全規則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學生由於自身安全意識薄弱,無視自身安全,隨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護欄上,還有隨意扒車和追車甚至隨意突然攔車等,對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課程資源開發的相關措施

  安全教育問題並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飲食安全教育,它幾乎涉及學生生活的整個過程。為了保障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師要格外提醒學生,不得在馬路邊上踢球、打鬧或者開展其他娛樂活動,學生放學時,要求學生佩戴小黃帽或者紅領巾,往往能夠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學的途中,需要經過山路或者人流量較小的地方,儘量結伴而行,避免一個人單獨行動。禁止在上下學過程中做危險活動,也不得打鬧玩耍,這樣很有可能造成車輛意外傷害。

  飲食安全問題主要注意農藥殘留危害,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飽受社會熱議,所以教師應當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其瞭解食品農藥殘留的表現和危害,並告知其一些生活例項,從而讓其瞭解到農藥殘留對人體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對社會中食品農藥殘留危害進行準確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機感。教師可以列舉當前社會食品安全現象為學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食品新增劑的危害,很多電視新聞或網路新聞都曾曝光過不少無良商家或經營者為追求經濟利益,對食品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顧,在食品中隨意新增食品新增劑,比如說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時還要讓學生對食品新增劑濫用的表現和危害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很多廠家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利,而不顧及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經營商的身份面對消費者,這種經營商終究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課堂上也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作為教師,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要有耐心,否則就很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出現。教師在教育教學課堂上也要時刻注意,行為過激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

  另外,食品包裝容器或裝置對學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這一點很多教師可能就沒有注意到,但確實存在。對於中小學生而言,食品與他們關係密切。食品包裝問題往往會給人體健康安全帶來直接危害,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發生,不得不說是隱藏的殺手,嚴重威脅到了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教師往往只關注傳授學生知識,而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卻並未引起重視,這就有可能導致安全隱患或安全問題出現。因此,中小學教師應當注意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保證孩子健康安全成長。

  參考文獻:

  [1]牧蘭.內蒙古農村中小學校安全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巴彥淖爾地區為例[D].西南大學,2011.

  [2]求苗仁.中小學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10):20-22.

  [3]王玉政.中小學安全教育現狀與問題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1.

  [4]劉暢.中小學安全教育目標的構建與實現條件[D].四川師範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