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高中議論文素材
相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特別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作者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我們該怎麼去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的高中議論文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需要發展。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德:德就是付出。
實質上,人之初,性本惡,也就是說人一生下來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會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約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對本能的外在約束和內在約束,外在約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圖傷害他人等對人類社會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內在約束(也就是道德)來約束本能中雖不違法,但亦會對他人(甚至是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
所以,道德就是社會規範對人的本能的制約,換句話說,人一生下來就有以任何方式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無道德”),道德也就是繼法律之後制約這種本能,減小這種傷害的工具。
道德定義
道德就是脫離人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的社會屬性。(這裡說的人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於天理的行為規範。由於人類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準即隨之提高。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道德——來自《詞源》的解釋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素材連結: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2、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4、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
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6、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7、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斯賓諾莎
8、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羅曼·羅蘭
9、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鄧肯
10、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朗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
1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克雷洛夫
12、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13、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14、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盧梭
15、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培根
16、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透過奮鬥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羅素
17、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魯迅
18、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