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6篇)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精選6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1

  把素質教育貫徹於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中心議題,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各學科都有本學科特定的科學知識體系和特點。小學數學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新教材在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較老教材更注重可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

  因此我們在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時,應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在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積極探討數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據此,我認為,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素質的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可透過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現行義務教育教材中,有多處涉及到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內容,我們要有意識地去挖掘,在講授有關知識的同時,適當介紹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要透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編擬既聯絡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情,激發他們為四化建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獻身的精神。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數學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運動變化、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等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在教學中,如果能注意挖掘這些因素,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觀點闡述教學內容,就能更深刻地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為逐漸形成共產主義世界觀打下基礎。

  3、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教育。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數學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等),並把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轉化為他們的習慣,終身受用之。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目標。

  二、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數學知識,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們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瞭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2、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再如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體積,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3、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總稱。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現行教材中蘊含了多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時,我們應充分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覆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四、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品質的優良與否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決定因素。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必須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研究思維的有關型別和功能、結構、內在聯絡及其在數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本身就是一種鍛鍊思維的手段。我們應充分利用數學的這種功能,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既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於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心理素質的教育數學

  教學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它不僅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極其有利,而且對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堅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徵和自尊、自強、樂觀、進取的精神也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主要表現在對學習興趣的動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兩個方面。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又艱鉅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2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和發展,中學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自動和素質和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從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提升中學音樂教育時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素質教育;中學音樂;時效性;策略探討

  中學音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中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中學音樂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中學音樂教學對於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意義

  中學音樂教學對於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文化修養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中學音樂教育能夠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中學生在音樂的陶冶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有利於其健康個性的塑造和養成。其次音樂教育還能夠培養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中學音樂教學重要是針對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其實質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透過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主題思想及情感的講解,引導學生積極闡述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探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後中學音樂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學音樂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意識,能夠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人才。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實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教學方法

  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者和執行者,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此中學音樂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需要音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尤其是音樂專業知識,即教師自身所具備的音樂理解能力、音樂賞析能力、音樂表達能力等,只用教師具備了紮實的音樂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最終目標。

  (二)創新教學模式,改革中學音樂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案

  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在教學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忽略了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中學音樂教師要主動的學習和了解教育部出臺的各種最新教育方針,並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最佳教學方案。一方面中學音樂教師可以透過音樂作品創作背景、過程的講解,讓學生探討音樂作品蘊含的豐富主題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進行音樂作品演唱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學。

  (三)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模擬情景

  中學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的內容要圍繞學生開展,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性。中學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性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著充分的瞭解,選擇學生當下感興趣的題材進行音樂教學,並引導學生抒發和闡述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學習心得,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引入合作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

  合作教學是指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透過佈置學習任務,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探討,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目前合作教學在我國各學校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並在實際法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音樂的興趣,並透過小組成員間的共同努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意識,營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同時也是提高教師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現,合作教學的主題設定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並能夠適當的拓展;班級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人之見的差異性,實現各小組間整體水平的相近;做好課後總結評價工作,透過教學資訊的反饋工作,瞭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並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深入的改進,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五)建立教學考核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由於音樂課程屬於“課外性”課程教學,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敷衍教學現象,為此中學需要建立對音樂教師的考核制度,將學生的音樂學習侵情況、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嚴格的考考核,同時完善獎懲制度,對於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對於工作懈怠的教師進行頭口批評或者記過處罰,充分調動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中學的音樂教學整體水平。

  三、結語

  隨著現代素質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中學音樂教學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整個水平和效果,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3

  【摘要】

  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與患者溝通能力,在日後的醫療行為中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從而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提高醫療質量。文章分析了當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其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

  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途徑

  一、前言

  國際醫學教育學會將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歸納為七個領域,其中“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溝通技能”、“批判性思維和研究”三個方面均涉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且敬業精神與倫理行為是醫療實踐活動的核心,由此可見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1、語言文字素養語言文字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歷史上許多偉大的醫藥大家都具有很深的文字素養,如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十分注意語義語法,表意專一。我們的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病人或家屬,如果說話時表達不清、措辭不當,病歷書寫錯誤百出,將會影響他們的工作。

  2、人際溝通素養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藥物,二是語言”。這句經典名言告訴我們,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醫療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臨床實踐中,除專業的醫療技術水平外,良好的醫患溝通更能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安定情緒,從而增強患者治癒疾病的信心。

  3、職業道德素養醫生職業的崇高性決定了從醫者自身是一個愛崗敬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然而現代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態度”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使醫療服務被當做機械的流程,缺乏人性關懷。

  三、當前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1、教育觀念滯後。長期以來,我國的醫學院校教育觀念落後,還存在醫生只是治病救人的傳統觀念,只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忽略了人文學科的教育,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醫學教育是培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白衣天使”而不是機械的培育“醫療機器”,滯後的教育觀念忽略人文精神的塑造,使目前醫學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認識誤區,人文素質教育明顯不足。

  2、課程體系設定面狹窄,人文學科內容單一。隨著人文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醫學院校相應增加了人文教育課程的比重,但仍存在不足。課程設定面偏窄而且內容單一、學時少,醫學院校應該增設能夠拓展學生知識面及培養人文精神和素養的人文科學、交叉學科和邊緣課程[4],以培養和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3、校園文化建設落後。環境決定性格,學生高中畢業升入大學,可塑性很強,大學校園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部分醫學院校很少注重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境。

  四、多途徑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

  1、合理設定人文課程比例。課程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主要途徑,要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水平,學校必須把人文素質課程加入課程體系,並使其達到一定比例。同時開設較多的人文學科公共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強化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一是完善相應課程設定,舉辦相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二是開設臨床接診與醫患溝通技能實訓課程,結合我校特點融入心理學內容,使學生系統的學習醫患溝通技巧。三是利用我校實驗中心心理學行為實驗室、諮詢室,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或患有某種疾病的“病人”與“醫生”交流。

  3、開展志願者實踐活動,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安排學生在學習之餘,開展志願者進社群活動,為社群百姓提供醫療諮詢與健康教育服務。這樣醫學生能深入社會,貼近生活,牢固樹立“醫乃仁術”的理念,使救人性命、造福人類的醫療職業真正為人民群眾帶來福祉。

  五、討論

  對醫學生來說,專業技術知識和人文社會知識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醫學生缺乏人文素養,即使擁有再嫻熟的技術,也往往會在工作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和障礙。因此,要想把醫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與醫學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必須做到文醫滲透、文醫融合,注重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5]。我們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找到切實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綜合型醫學人才,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4

  內容摘要: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情況下,音樂教育也應受到必要的重視,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被教育者的情商、審美能力、創造能力,也有助於智力的開發,能夠全面提升被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是對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和突出影響,我國有大量人口和學生集中在農村,對農村高中的音樂教育進行分析,有利於指導下一步工作。

  關鍵詞: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在我國農村高中教育中,音樂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技巧輕文化的特點,也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器材不足等問題,而且由於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無論學校還是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均是不足的,這不利於素質教育的落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會帶來一定不利影響,應在下一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解決。

  一、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影響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農村高中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商,也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換言之,其可以相對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教育要求下的本質是透過教育培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緊張學習過後得到身心的放鬆,思想漸漸沉澱,在優美音樂的環境中,情商得到顯著提高,情商的提高則使學生在交際中更懂得審美。音樂對大腦右半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使大腦的開發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最終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各方面的綜合提升。

  二、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的特點

  1、重理論輕實踐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的特點之一是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教育,集中表現是隻有課堂內容,沒有課外內容。比如教師會在課堂上講解舞蹈家的創作歷程、不同舞蹈的特色、創作背景等,也會教授包括一些舞蹈的跳法、舞臺演出等,但基本僅限於課堂,離開課堂後,教師通常不會佈置作業,也不會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實踐等活動,使理論教育的結果大打折扣。

  2、重技巧輕文化

  哲學上講,想透徹瞭解某個事物,要遵循基本的三步原則,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目前的農村高中音樂教育主要停留在是什麼階段,對為什麼、怎麼辦並不重視,這體現了其教育重技巧輕文化的特點。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會教授舞蹈,並將跳舞的技巧教給學生,但很少觸及舞蹈的歷史發展、文化底蘊,使音樂教育無法做到全面,也無法充分發揮音樂開發學生智力、培育情商的作用。

  三、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資力量薄弱,二是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方面,由於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待遇水平也相對較低,因此部分教師不願意到農村任教,其中也包括音樂教師,造成音樂教師不足的局面,這是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學設施方面,農村高中與城市高中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由於音樂教學本身受重視程度不高,使有限的資源很少顧及到音樂教育,進一步加劇了音樂教學設施不足的問題。

  四、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

  針對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師資力量薄弱和教學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可行的包括提升農村教師待遇水平,加大財政投入兩個措施。待遇水平的提升主要針對現有音樂教師,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工資水平進行合理調整,首先確保不低於其他教師,其次可以根據工齡緩慢增長,拉近城鄉教師工資水平。加大財政投入,是指更合理的分配資源,在不影響其他教學工作的同時,將資金等向音樂教育方面傾斜,使教學的基本裝置更加完善、音樂教育得以更好的進行。

  五、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推進作用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尤其是高中教育,由於高中生學習壓力較之大學生、初中生、小學生大了許多,教育改革的內容往往無法得到充分的貫徹落實,而音樂教育則一定程度上使素質教育得到了實現。目前我國各級教育中,都在強調素質教育,但由於傳統觀念沒有根本扭轉,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學生本身面臨激烈競爭和升學壓力,均將重點放在主科文化類學習上,素質教育的推行面對重重阻力,農村的學習、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實現空間,以農村音樂教育經驗作為參考,並將其推而廣之,有利於城市高中在未來工作中更加重視音樂教育,使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和推進。農村高中音樂教育較之城市,相對更為完善,受重視程度也較高,這是對素質教育的貫徹和落實,有利於下一步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也有利於學生本身的發展,針對農村高中教育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裝置相對不足的局面,也應透過提升教師待遇水平、加強財政投入等方式解決,使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得到進一步完善,併為其他地區高中教育以及各級教育提供經驗參考。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5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望子成龍”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對教育重視了,有教育投資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資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早期教育的問題。廣大家長已經不再滿足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受收到良好的早期教育。這是新時期社會對學前教育提出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也有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多數幼兒園被當作福利機構,依附在企業和事業單位,辦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使得一些投資者把眼光投向幼兒教育事業。合資企業出現後,相繼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合資和外資興辦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佔地寬廣,建築華美,裝置先進,收費高昂,甚至以“雙語教育”為號召。一個時期,幼兒教育過分強調“智力”訓練,片面強調教知識,加快超前教育,而不考慮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違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國家教委及時發現和糾正了這個偏向,指出早期智力開發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起行為習慣的養成,早起思想品德的培養。透過學前教育,要使幼兒多一些自然的體驗,多一些情感的體驗。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幼兒教育一個有口皆碑的課題。

  改應試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教育觀,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活動過程和教材教法所有領域。

  在教育觀點上,施教者首先要學會尊重被教育者——兒童,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

  在教育目標上,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群體目標,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群體目標的實現有賴於每個個體素質提高的程度。根據個體發展的水平設定不同的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思想工作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

  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著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準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後。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後,我們制定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並將標準的分解到每週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有目的和有計劃的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採取幼兒樂於接受的分割槽教育活動方法,使幼兒在各自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素質教育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思想,過去備課重點是備教材教法,現在把重點放在研究幼兒生長髮育的年齡特徵,研究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成長髮展的影響;過去只重視封閉式的園內教育,現在密切家園聯絡,做好家長工作;過去重視管理教育,對幼兒管教,限制和干預很多,批評,挖苦現象時有出現,現在的管理教育注意發揮幼兒的自覺性的主動性,活動中注意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素質教育不止對幼兒園教育來說是一場教育思想革命,而且對家庭教育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焦點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

  傳統教育評價是以考核知識定優劣的,是以馴服聽話為尺度的。素質教育評價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品德,知識,行為,態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評價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等。用積極的評價發展幼兒的自尊感。教師在兒童心目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都希望教師關注和稱讚自己,要求教師關注與重視他。我們要用讚賞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像比較。教師在活動中要隨時注意幼兒的表現,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教育時機引導幼兒快樂積極的活動。教師在與幼兒接觸中,要透過積極的帶鼓勵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裡。以真誠關懷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兒童,首先必須理解兒童。我們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和孩子的關係,首先是愛的關係,只有透過愛,教師才能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緻的觀察,分析,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接受並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的聯絡在一起,幼兒就會對教師逐漸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進而熱愛,信任老師,與老師心心相印,相容無間。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由於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力和性格,我們應瞭解其產生的根源,平等的對待他們親切,關懷,並提出嚴格的要求。不管孩子們的性格,長相,能力,背景如何,我們都應一視同仁,公平的關愛每個幼兒,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下成長。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的幼兒傳遞愛的資訊,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的行為等等。師幼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係,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慧,並且擴充套件為良好的同伴關係。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6

  摘要:

  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問題。本文闡述了與大學生素質相關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專業)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等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指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措施,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素質 知識 能力 素質教育

  一、引言

  素質一詞我們並不陌生,在教育教學中經常被提起。自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表後,全國上下,在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大的革命。素質教育成了根本的教育理念,並不斷在推進、發展。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提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在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為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素質的內涵與內容

  1.素質的內涵。素是表示本來的意思或本色。而素質是指事物本來的性質。在心理學上,素質是指人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素質用在一個人的內在品格上是指父母先天給予的基因狀態,通過後天的社會影響和教育後所形成的內在品格。是人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述。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並透過知識和能力表現出來。

  2.素質的內容。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述。因此,對於不同的人群,素質的內容也有所不同。這裡我們以大學生為物件,其總體素質要求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業務)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

  三、素質教育

  針對大學生五個方面的素質內容進行教育和影響,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的過程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整體的、全方位的、不是單一的。

  (一)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對於大學生來講,樹立堅定的政治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良好的道德觀,勤奮的勞動觀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五個基本部分中,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比較關鍵的,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要。

  在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應明確:

  1.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對於大學生來講主要是學習如何做人,做怎樣人的問題。即行為準則——如何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惡是非、開朗大方、熱愛集體、吃苦耐勞、尊師重友、遵守紀律、愛護公物、注重公德、保護自然、行為文明等。

  2.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體內容。即思想準則——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熱愛祖國、有理想、有遠大抱負等。

  3.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導內容。即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及為社會、為人民貢獻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的觀念。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學生。

  4.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構成系統。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是多渠道、多方面綜合因素構成的,主要包括:一是主導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即“兩課”、各總支、輔導員、班主任等專門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二是學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即學科知識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學科施教活動中的德育因素、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德育因素等。三是養成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即學科之外的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校園文化等。

  5.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對策。筆者認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對策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研究探索。一是貫徹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重在建設的方針;二是建立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工作體系;三是透過建立示範工程建設等辦法促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四是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五是自主式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二)業務(專業)素質教育

  大學生的業務(專業)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點。業務(專業)素質主要表現在科學文化知識、能力和職業崗位技能等方面。針對不同的專業其內容有所不同。

  1.專業知識的教育。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科學認知和經驗總結。也就是說知識是從社會實踐中得來的對事物的認知,是人們對社會實踐成果的積累和存貯。對大學生知識的傳授主要是依據專業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及選用合適的教材,透過課堂、實踐教學環節和業餘時間的各種活動,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透過師生雙向活動,來傳授並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知識。也就是學科理論及實踐知識。

  2.專業能力培養。能力是指人們應用已有知識,認識並解決實際問題所具有的品質。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就不可能具備能力。能力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存在於社會中每個獨立存在的事物中。人有多少活動領域就應有多少能力。隨著知識,資訊量的增加,其能力也發生變化。人的活動領域增多,使人的能力也增強。技能,存在於能力之中,但它有別於通常所說的能力,它是指人體各器官產生運動後所形成的能力。例如,操作技能、表演技能等。技能的提高同樣是從課堂、實踐等各教學環節來實現的。從傳授知識中培養能力,從而達到提高素質的目的。實踐教學環節,更突出體現能力和技能的培養。在專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成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忠實工作者。

  (三)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相對於科學知識、專業素質而言,是一種基礎的社會文化素質。其實質是如何做人的問題。人文是指人性和教養。這是每個人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人文素質教育正是在這方面給人以指向並授予人以能力和方法。

  人文素質的培養與發展,不僅需要透過專業教學計劃去實施,更要透過個人愛好和自我發展,透過校園文化和社會影響去薰陶,透過哲學、語言、文學、藝術、音樂、體育、歷史、哲學、法學、論理學等學科領域受教育,受感染,獲得人格的塑造和教養的提高。

  (四)身體素質的教育

  身體素質是對一個人體質、體魄上的完美要求。身體素質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體質——完美的構成和健康的質地;體魄——健康和強壯;技能——體育運動的技能和技巧;衛生知識——人體解剖學常識、防治病常識等。只有在體質、體魄、技能、衛生常識等方面得以健康發展,才能實現身體素質的完美要求。

  (五)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素質對大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心理素質是非智力因素,需要在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影響下逐漸養成,形成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具有堅強的毅力、持久的耐力、樂觀的態度、穩定的情緒、較強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敬業精神、競爭意識、寬容的態度、友好往來、和睦相處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透過心理素質的培養、教育、養成,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適應未來。否則,將產生心理變態,人格扭曲,思維混亂,行事盲目,做不好應做的事,甚至做了壞事。

  四、結論

  本文透過對大學生的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分析與探索得出:(1)確立了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內涵,明確了概念;(2)確立了對大學生素質要求的五項內容;(3)提出了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渠道。並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意義予以論述;(4)對研究及實施素質教育具有較高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資料彙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8.

  [2]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Z].國發[200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