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初一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初一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初一英語教學論文

  對於初一的英語教學,大家掌握哪些方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初一英語教學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摘要:本文旨在透過對初一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進行討論。文章首先回顧與思考了國外多元評價的研究現狀;然後明確了多元評價理論的相關概念並從理論上思考、建構更適應學生英語學習的多元評價體系。本文從多元化改革內容與實際教學中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出發,結合多種評價主體思考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最後,對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的進步性和制約性進行了討論。

  關鍵字:多元評價;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

  1.引言

  根據教育部審定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Go for it》全新改版的迫切需求,Role-play(角色扮演)始終貫穿全書,整個教學過程更加註重聽、說訓練,並倡導體驗式學習;其實Role-play本身就是一種評價,它要要學生掌握語言之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表達相結合來把整個語境表現出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而中國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沿用標準化考試模式,只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教師透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這種教學體制導致英語學習變為一種應試手段,教師更多的關注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怎樣透過有效的評價手段促進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呢?多元評價手段值得嘗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評價不能單一地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發展,而應該建立一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精神,要求有關學者、專家、學校及一線教師反思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單一僵化的評價體系,並從理論上思考、建構更適應學生英語學習的多元評價體系。它是一種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評價體系,對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物件、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進行多元化設計,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不但有利於提升語言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語言學習習慣。

  2.多元評價回顧與思考

  多元評價至今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多元化測試人格的方法”;後來塞蒙茲,開闢了評價中多元化思想的先河,成為教育領域中多元化思想發展的重要借鑑。不過,塞蒙茲的多元化思想還是較為簡單的,不夠系統化。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泰勒透過長期研究證明並提出了以教育目標為核心的教育評價理論。

  多元評價的教學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來的,這一概念以多元智慧理論為基礎。加德納在對這一概念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多元評價更多的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單純採用考試的標準化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並定性,在教學中從實際的教學狀況出發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革。

  多元評價體系在教學改革中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多元化改革內容,分別為:多元化內容評價(學業和非學業、知識與能力);多元化方式評價(定量定性、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多元化標準評價(個性化與標準化);多元化主體評價(教師主導性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

  3.多元化教學評價實施方案

  實施步驟與方法:

  研究物件是初中一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評價與考查。

  第一步,學期初對所有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診斷性評價,並用檔案袋真實記錄每一位學生的英語水平。

  第二步,教學過程中實施以教師、學生、家長為主的多元評價主體相結合的方案,對學生實施形成性評價,並繼續運用檔案袋記錄過程。具體方法:透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表,進行日常學習過程的詳細記錄,日常學習過程評價表作為形成性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之中;採用教師評價、學生小組合作相互評價、學生自評的方式:對每日家庭作業、每日聽寫、每日背書、作文、單元默寫、單元測試等進行測評。並對其它活動在適當時間進行展示、嘉獎、鼓勵。

  第三步,期末進行終結性評價,確定學生成績。

  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評定包括日常學習過程考查成績(另附平時成績加分細則表)和期末筆試成績兩部分,共150分。其中日常學習過程考查成績佔30分,筆試成績佔120分。學生的英語成績是將日常學生學習過程考查成績和期末的筆試成績進行彙總,確定每個學生期末的總成績,並進行成績統計和分析。

  4多元評價的問題與建議

  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打破了“一考定終身”這一評價制度,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了鮮活的重生,因為這種評價制度不再以單一的考試評價來斷定學生的學科能力,而是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多個方面進行多種評價,最後確定學生的英語水平。它不但尊重個體間的差異性,還主張個性的發展,支援個體創新,為學生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的天空。

  運用多元評價手段對初中學生進行評價,是一種動態、靈活的評價手段,在其實踐過程中程式相對複雜、費時較多,與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內容繁重、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實際情況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才能得到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領導和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的理解與支援,是一個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El l i 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James Barton, Angelo Collins. Portfolio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M ].2005

  [3]蔣碧豔梁紅京.學習評價研究:基於新課程下背景下的實踐[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56—58,128.

  [4]徐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5]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7]張小娟,大學英語教學多元立體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踐,海外英語[ J ],2012(08)

  [8]顏濤趙秀玲.充分利用多元評價促使所有學生全面發展[J].基礎教育參考,2006(02).

  [9]周鵬來.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