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場白> 成功案例開場白怎麼寫

成功案例開場白怎麼寫

成功案例開場白怎麼寫

  開場白,演出或其他開場時引入本題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紹或講話等開始的部分。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成功案例開場白,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案例1:於永正開頭法

  風格:簡約而不簡單

  經典片段:

  師:小朋友們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那我得自我介紹一下。(師板書:於永正)你們應該怎麼叫我?

  生:於老師。

  生:於爺爺。

  師:還可以怎麼叫呢?(生默然,師指著名字)誰敢叫我的名字?

  生:於永正。

  師:(立正)到。還有誰願意叫的?

  生:(大聲)於永正。

  師:(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場笑聲)

  師小結:名字是給人叫的。你們可以叫我於老師、於爺爺,也可以對我直叫其名。這不是沒禮貌,因為我是你們的大朋友。總之,你們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評析:

  “簡約是一種境界。”聽於永正老師的課,給人的第一感覺:這種開場白方式真簡便,不就是讓學生“想怎麼叫就怎麼叫”自己的名字嗎?再一聽語言也十分簡樸,似乎每個老師平時都在這樣說。細一想,又不是這樣的,我們老師平時這樣說的,多半是在課下,一到課上,“師道尊嚴”,立馬扮演起“法官”、“傳道士”的角色。於永正老師真正地把新課程倡導的“你——我”式的平等關係落實在了課堂上。

  開場白時間很簡短,但目標很貼心:真心誠意地做學生的'朋友;設計很簡潔,但功能不一般,一個“立正到”一個“雙手抱拳在下便是”,包蘊著尊重、信任、激勵、關愛與溫暖;自我介紹很簡要,但學生深深感受到:學習語文很快樂,做於老師的學生很幸福!簡約雕刻出的是一片美麗。

  案例2:竇桂梅開頭法

  風格:頂著陽光,一路走來

  經典片段:

  師:第一次見面,送你們一份見面禮——三句話。

  第一句:“我很棒!”(送給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給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說)

  第三句:“我們真的很棒!”(咱們一起來大聲說)

  (生練說,課堂頓時熱鬧起來。)

  師:咱們把這句話也送給聽課老師:“你們很棒,你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

  (生齊說,聽課老師鼓掌。)

  師:老師給你掌聲,你明白了什麼?

  生:很光榮!

  生:很溫暖!

  師:找到感覺沒有?什麼感覺,溫暖中覺得很棒。讓我們就帶著這個感覺一同走進課文。

  評析:

  “禮物”,我們見多了老師給學生送禮物了——“大蘋果”、“小紅花”、“大拇指”……花兒會“凋謝”,蘋果會“腐爛”,拇指會“遺忘”。而竇桂梅老師送給學生的,相信學生會永遠珍藏在心底。因為這是他們學習上最需要的,是人的一生十分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自信。“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陽光心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也滋潤了聽課老師的心田。這份珍貴的禮物使學生感受到分享快樂,分享鼓勵,就是分享生活,分享幸福,竇桂梅老師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案例3:孫雙金開頭法

  開場白:尊重學生,調動了學習的主體

  孫老師在上課伊始向學生作的開場白:

  “ 同學們,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說,三個人當中,肯定會有一個人在某一方面超過我,那麼這個人就是我的老師。今天在這節課上,孫老師希望你們能勇於做孫老師的老師,你們答不答應?答應的請舉手!” 課堂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學生個個舉起了手。

  可這時孫老師話鋒一轉,說:“ 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可不容易呀!”  坐在下面的學生面面相覷,不知道孫雙金老師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陸續把手放了下去。

  緊接著孫老師又說:“ 因為孫老師年齡畢竟比你們大,在知識和生活經驗上也比你們豐富,所以你們要想做孫老師的老師就必須做到什麼呢?特別在這節課上。”

  有學生老老實實地答道:“ 上課必須認真聽孫老師講課。”

  孫老師笑答:“這樣說來,你還是不能做孫老師的老師呀!”

  這時另一個學生出其不意地回答:“ 我們在這節課上一定專心聽講,如果能指出孫老師講課的錯誤,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注:下面全體聽課老師齊鼓掌)

  孫老師及時表揚說:“這位同學說得很好,只要你們在這節課能提出孫老師不能解答的問題,你們就是孫老師的老師。”

  理論對接:孫老師的這個別具一格的開場白,透過暗示、鼓勵等手段,一下子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將傳統意義上不平等的師生關係置於一種平等友好的關係之中。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已經把老師當作“自己人” 了,或者說已把老師當作朋友了。

  在這樣的新關係下,學生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就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師毫不保留地和盤托出。這樣,教師不僅可以瞭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準確把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營造了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事實證明,這樣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意識和能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