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遊戲中學會合作.

  2.透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並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並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匯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麼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後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於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你先算的是什麼?為什麼?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後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你們準備怎麼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你先算的是什麼?為什麼?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雲路站前門和後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透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麼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並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麼?

  六、板書設計

  課堂的匯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節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節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2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的意義。

  2、能初步掌握有關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分析:

  重點:如何更準確地把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法。

  難點:將一個加減混合運算式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

  教學過程:

  一、知識導向:

  本節是在對前面所學的有理數的加法運演算法則及減法運演算法則的綜合運用,所以必須對有關法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並能在運算中加以靈活運用。

  二、新課:

  1、知識基礎:

  其一: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其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義(運算子號及性質符號)

  2、知識形成:

  (引例)計算:

  根據減法法則,按照運算順序,有:原式。

  在一個加式裡,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號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即有:這個式子仍看作和式,有兩種讀法。

  按性質符號:讀作“負8、正10、負6、負4的和”

  按運算意義:讀作“負8加上10減去6減去4”

  例:把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並把它讀出來(兩種讀法)。

  例:按運算順序直接計算:

  三、鞏固訓練:

  P46:1、2

  四、知識小結:

  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新知識點比較少,但在其中就特別注意的是,如何保證學生在省略特號時,能儘量減少錯誤的出現,並能對省略加號的算式的準確讀法。

  五、家庭作業:

  P47:1、23

  六、每日預題:

  如何結合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對有關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進行簡化運算?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3

  教學內容:用數學

  教學目的: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熟練地進行計算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絡,促進同學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準備:課件

  思維訓練: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遊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隻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猴子圖

  左圖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猴子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猴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裡有幾隻鴨子呢?

  課件出示鴨子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小朋友,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後獨立列式

  編題

  小組內試著互相編題讓其他同學們來解答。

  P62 13 14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51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透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價值。

  教具準備:

  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今天我們用珠子和數位表上一節數學課。

  2.複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麼位?(個位)第二位叫什麼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後每組派代表彙報。]

  2.為什麼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看來小圓片在數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們把圓片挪來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個數,分別是2、11和20。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麼?

  [學生小組合作後彙報:用3個圓片可以擺出5個數。分別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樣擺能表示最小的數嗎?怎樣擺能表示最大的數?]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麼。

  5.在操作中學生體會有序思考

  教師提問,學生擺後回答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一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5篇5

  教學內容:

  上下、前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辨認上、下、前、後這些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桌子下面又有什麼?

  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後面呢?

  學生彙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後。

  二、新課

  1、上、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並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絡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係。

  練習:課件出示冰箱圖,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課件出示小樹圖,學生填空。

  2、前、後。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說一說各位同學的前後

  完成“做一做”。

  三、綜合練習。

  1、看圖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2、說一說,指一指。

  說一說,指一指教室裡人和物的位置關係。

  3、擺一擺。

  4、看圖說一說,回答小動物們的問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