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師說說課稿3篇
隨著社交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人會在社交平臺上釋出說說,用於跟親朋好友分享個人生活情況。那麼什麼樣的說說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師說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師說說課稿 篇1
大家好,我說課的課題是《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語文第上冊第五單元《桃花源記》。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課文,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並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代遊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能夠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自身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同時語言優美雋永,琅琅上口,值得品位。基於以上條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知識目標:熟讀成誦並背誦課文。
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情感目標:瞭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說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根據註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課作為文言文課程學習的重點科目,因此我準備採用三個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透過註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並形成習慣。透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情境,激發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透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匯入。ppt頁面中呈現出桃花背景(圖1),並播放歌曲《夢入桃花源》,要求學生思考歌曲中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歌曲停止後請同學們交換心得,同學們回答的可能有不同,但最終會引導學生說出這是理想世界,世外桃源等等,如此便可引出本課,同時教師書寫下板書(桃花源記),同時ppt背景(圖2)變化為本課標題。
(二)作者介紹,對詩人初步瞭解
在這裡我會對本課作者進行初步介紹(圖3),但並不會過多的去探討時代背景。因為一味的向學生說明時代背景就會讓學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本課中的探討的部分不斷的去往時代背景上聯想,我希望的是藉助文章的徹底學習讓學生們因為文章而去探索作者所處的時代,從而更加感受在動盪時期中力求的生活,更珍惜現在的日子。
(三)配樂朗讀,促進理解
這一環節的出發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鑑賞,以鑑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不過由於本課的學生是八年級的學生,在字詞理解上也會存在部分偏差,所以我首先會和學生一起梳理字詞(圖四),讓同學們藉助工具書來進行查詢,培養解決事情的能力。接下來我會播放名師名家的朗誦,讓同學們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
(四)作品理解,文字翻譯(圖五)
在文言文學習中,作品的翻譯是很重要的,由於八年級的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獨立思考精神,這裡我準備採用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將同學們分組,共同完成翻譯內容,若其中有組內不能完成的翻譯,之後有班級共同完成,老師點撥,在整個實現的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幫助作用,而非主導作用。在每一段的翻譯內容完成後,我會問學生這段內容中你發現了什麼?並和學生一起探討,最後給予結論(圖六)。
(五)賞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透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這裡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字,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描繪。
由於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總體感知
在對文章的認真學習後,我會再讓同學們回過頭來想想作者究竟是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下才能寫出如此的作品,我們最後再來和學生探究一下所處的時代背景(圖七)。最後對整篇文章進行總結(圖八)。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描繪了一個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嚮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同時最後也為學生準備了一個桃花源記的影片,設下問題這樣美麗的桃花源,你希不希望能夠居住在哪裡呢?一辯論賽形式展開。
師說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龍教版小學資訊科技第五冊第三課《美化教師節賀卡》第一課時,利用“背景”命令來設定幻燈片背景的方法。下面是我對本課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在PowerPoint的幻燈片背景設定,它以前面學過的插入文字框、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等知識為基礎,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圖文並茂的幻燈片中新增背景的製作方法,使幻燈片更加的美觀,為下一階段PowerPoint其他內容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透過一年多的師生感情,我對學生的瞭解,學生對我的教學方法非常熟悉,而且我的學生對資訊科技課非常喜歡。透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在幻燈片中插入文字框、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的知識,而且PowerPoint是學生接觸的第三個office系列辦公軟體,所以這一方面知識對於的孩子們是不難掌握的。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的不同,所以會造成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這樣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結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以及他們現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確立本課的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設定幻燈片的背景的方法,提高學生資訊科技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指導等多種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習愛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們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學習的內容利用“背景”命令設定幻燈片背景,是學生必須掌握的PowerPoint基本技能,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五年級的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侷限於他們的思維能力,利用圖片設定背景時經常找不到所需資訊,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利用圖片設定背景時,圖片路徑的選擇。
五、教法學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探究”“直觀演示法”等。透過創設一個選美的情境,設定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並以影片演示的方式查漏補缺,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路教室、課件、演示影片、背景圖片,學生透過前兩節課製作的沒有背景的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透過對比兩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找出以下內容:這兩張幻燈片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那張漂亮?為什麼?什麼樣的命令能設定背景讓幻燈片變美?從而引出“背景”命令。
設計理念:透過創設“選美比賽”這一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背景”命令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提出“背景”命令的位置,同時提示學生,透過單擊滑鼠右鍵也可以找到,學生自主探究“背景”命令使用方法,然後討論用“背景”命令設定背景,有幾種選項供大家選擇?
2、用隨書光碟演示“背景”命令的操作方法,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演示結束後,教師著重演示用圖片設定背景時,圖片位置的選擇,以此突破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學生自主探究背景命令的使用方法,然後用教學影片演示,查漏補缺,充分的把學生放在資訊加工的主體位置,影片演示會比教師演示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設定任務,合作操作,體驗樂趣
1、設定任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幫助老師完成那張沒有背景的幻燈片,必須用上顏色、漸變、紋理、圖案、圖片方式,組內評議選擇最好的一張,在全班展示。
2、全班評議每一小組的作品,展開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表 。
設計理念:以幫助老師做事,強化練習,鞏固新知。相互比美,相互評價,以比美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怎樣設定背景。
(四)歸納總結,深化提高
1、今天學習了什麼命令?這個命令有什麼作用?
2、“背景”命令中各個選項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理由。
3、引出下一課內容,提示預習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板書設計:
美化教師節賀卡
顏色
漸變
“背景”(設定) 圖案 (作用)使幻燈片美觀
紋理
圖片
教學反思
本堂課環節設計巧妙,過程緊密相連,使學生始終處於自主、緊張的學習狀態中,由“以教定學”轉變成“以學定教”。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靈活的掌握“背景”命令,但由於學生個情的差異,仍將有個別學生不能掌握這一命令,這就需要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指導。
我要以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說課:“給學生一個方法,勝於給學生一個結果”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粗淺見解,不當之處望請批評指正!謝謝!
師說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平分線的性質是全等三角形知識的運用和延續,它為後面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更為簡單的證明方法。本節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動手探究角的平分線的畫法;第二課時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應用。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它不僅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怎樣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2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本節的難點是對角平分線
性質和判定的準確理解。
二、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並會運用它們解決實際
問題。 (2) 過程與方法:透過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演繹推理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經歷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和判定的探索過程,發展應用
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 教法、學法分析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徵,本節課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情景,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搭建平臺;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將採用動手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體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四 、過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