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1
目標:
一、喜歡聽彈奏,並能聽旋律自由地飛舞。
二、樂意跟著老師演唱歌曲。
準備:
一、圖一幅。
二、已初步體驗上幼兒園的樂趣。
過程:
一、好聽的鋼琴聲
(一)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1、鋼琴會發出好聽的聲音,就好像在唱歌,小朋友唱歌的時候,他會陪你唱,你們會唱什麼歌,讓鋼琴陪你們唱(選幼兒多數會唱歌配伴奏)。
2、現在鋼琴要陪老師唱歌了,聽聽鋼琴在彈什麼歌。
二、欣賞歌曲《我上幼兒園》。
(一)看圖感知理解歌詞內容。
1、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2、他們的臉上是怎樣的?
3、以兒歌小結:風兒輕輕吹,小鳥快快飛,我上幼兒園,臉上笑微微。
(二)教師範唱,幼兒傾聽,邊看邊理解記憶歌詞。
三、學唱歌曲。
(一)有節奏地學念歌詞
(二)聽音樂學唱歌曲
(三)邊唱邊自由表演
1.小鳥是怎麼飛的?(請幼兒聽著琴聲自由飛翔)
2.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會是怎麼走的呢?(學蹦蹦跳跳走,臉上笑咪咪)
3.幼兒分兩組,一組唱歌,一組表演,第二遍換之。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觀看圖片和教師歌表演,初步感受歌曲的優美情緒,初步理解歌詞內容。
2、樂於參加歌曲欣賞活動,知道上幼兒園很快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看看,上面畫的是什麼呀?
2、教師小結:在這圖片上面,畫的可漂亮呢!老師用了好聽的話來說一說:晨風輕輕的吹,小鳥快快飛,小朋友上幼兒園,臉上笑微微。
二、指導幼兒欣賞歌曲。
1、師:圖片上的小朋友開心的上幼兒園,還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我上幼兒園》,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範唱歌曲。
3、師:現在讓我們來跟著老師一起輕聲地唱一唱。
4、師:寶貝們,你們覺得這首歌曲怎麼樣呀?你聽了以後感覺開心嗎?
5、教師小結:那我們要用開心的聲音跟著老師一起唱,唱的時候我們可以輕輕地拍手。
6、教師指導幼兒進行演唱。
三、指導幼兒欣賞歌表演。
1、師:這首歌曲好聽嗎?老師這裡還有好看的表演
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示範動作。
3、師:你們看清楚了嗎?剛剛老師做了些什麼動作呢?
4、教師小結:雙手上舉,手心相對,左右擺動。小鳥飛飛飛,兩隻小手在胸前拍一拍,最後我們拿出小手指笑一笑。
5、師:現在跟著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吧。
活動反思:
《我上幼兒園》是一首優美的歌曲,生動形象的歌詞淺顯易懂。當教師出示色彩鮮豔的“晨風、小鳥飛、上幼兒園”圖片時,小朋友們的興趣是非常高的,紛紛舉手回答問題。透過認識圖片,有意識的引導他們進行記憶歌詞。在學唱環節,大部分小朋友學的都比較認真,能跟著老師、看著圖片一起學唱歌曲,但是個別小朋友的音樂常規不是特別好,在今後的活動中將多加培養。由於時間關係,最後的表演環節不能順利完成,可以作為延伸活動。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3
一、主題目標:
1、以集體生活為中心,透過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境,老師和小朋友,激發幼兒喜愛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
2、愉快的度過入園每一天,體驗幼兒園的快樂和老師的愛撫。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培養幼兒喜愛幼兒園,喜愛同伴的感情,體驗幼兒園的快樂,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
3、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無私地愛,有自信地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到自己解決力所能及地問題(事)。有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衛生習慣等等。
4、家園共育,家長與老師悉心合作,積極溝通。充分發揮老師、家長、孩子三方的互動,共同為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教學準備:
幼兒園教學圖片(幼兒園美麗的圖片);我上幼兒園、我會自己吃飯的故事;兒歌《我上幼兒園》;識字卡;教學課件;遊戲活動(吹泡泡,小手拍拍,小兔跳等)
三、活動過程:
入園 晨間早談
(一)、活動目標:
1、穩定幼兒情緒,熟悉幼兒園環境,激發幼兒喜愛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
2、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喜歡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開開心心來幼兒園。
(二)、活動過程:
1、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2、實施分組,因人引導的情感培養,幼兒感到老師像媽媽一樣愛她。
A、本學期我帶的小小班一共有8名3歲以下的孩子。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他(她)們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幼兒內心充滿焦慮與不安,有的暗自落淚,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拒絕吃飯,有的不睡覺……等等。在這期間,部分幼兒適應的比較快,個別幼兒適應的比較慢,這與幼兒家庭培養以及幼兒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B、孩子一進入幼兒園,我就利用晨間早談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陳恩福膽小愛哭,不原上廁所;許君靚在家比較隨意,不滿足她的要求蹦、跳哭。;金倫個性強,不聽從老師安排。不和意原就哭;語晨、曉秋太依賴媽媽,在幼兒園就一切依賴老師幫助,老師幫助了還要找點事爬在地上哭;只有汶鈞、永如能很快適應幼兒園。
C、針對陳恩福、金倫、語晨愛哭的特點,他們只要一人哭,就帶動一班幼兒哭 ”。為此,我們景祥幼兒園蔡園長教了我許多經驗,讓我倍感受用。對恩福、君靚、金倫實施“分組式”指教,在我上課時,讓這三個孩子處處跟隨著他,給予幼兒情感上的培養,活動中給予特出的照顧,使他們感到老師可親、可愛。漸漸的,這三個孩子也能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了。
(三)、活動反思:
1、幼兒來到新的環境,不適應哭是正常現象。
2、恩福,金倫愛哭的特點進行分析,對她採取新、奇的方法,引起她的興趣後,才能穩定情緒。
3、老師對她們的關愛,特出照顧,使她感受到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她、照顧她,她從心理上感到有一種安全感,在活動中慢慢喜歡上幼兒園。
集體活動 我上幼兒園
(一)、活動的目標:
1、本主題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為中心,透過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幼兒園的環境,老師和小朋友,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
2、認識自己的專用物品,做一些力所能及小事,逐步養成良好的自我服務習慣。
(二)活動過程與實錄:
1、學習兒歌《我上幼兒園》。
由於在菲律賓從事華文教育,這兒的孩子會兩種語言(菲律賓語和閩南語)教育起來就難上加難,為了更快的熟悉孩子,與孩子互動。我請園內一位阿姨協助我用閩南語進行翻譯。師:小朋友,我們第一天上幼兒園,你是怎樣表現的。孩子就說;金倫上幼兒園要還要媽媽背;君靚上幼兒園在哭,我沒哭,是眼淚自己掉下來的……然後我針對孩子的這些情況展示課件,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該怎麼做,引出兒歌《我上幼兒園》。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問聲老師早,老師早。然後播放音樂,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幼兒園像我家一樣,喜歡上幼兒園。
2、在幼兒的自理方面:幼兒認識了自己的口杯、手絹的標記,並會正確使用。每天來園先放下自己的書包,自己取放、自己穿、脫鞋襪等等。
3、在幼兒的衛生方面:剛入園時,幼兒需要老師提醒、幫助才能入廁。大、小便撒在老師衣服上、手上是經常的事,衣服需要老師幫助提上等等。我就用華文語言不斷的重複加上形象的肢體語音來引導孩子,幼兒從被動變主動,提高了自我服務能力,學會了自己整理衣褲。特別是男孩會站著小便。透過一週的不懈努力。幼兒大部分能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主動關掉水龍頭,有了節水意識。在家長的幫助下每天帶手絹,會使用手絹擦鼻涕,擦手等等。養成了講好個人衛生的習慣。
4、在幼兒的生活方面:幼兒入園時不會坐下來安靜的吃飯,不會拿勺吃飯,挑食,撒飯粒等等。針對幼兒存在的原因,我就透過故事《我會自己吃飯》來告訴孩子,吃飯我們應該怎麼做,在吃飯時自己也和孩子一起,並示範給他們看。對做正確的孩子進行表揚,對不規範的孩子加以耐心、細緻的幫助、指導、激勵。使幼兒逐步養成了自己搬小椅子、坐下來、一口飯,一口菜的進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蔬菜。保持桌面、地面乾淨,不講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反思:
1、一首兒歌“我上幼兒園”,激發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感受老師像媽媽一樣關愛自己。體驗到大家庭有老師、同伴在一起,多麼的快樂。
2、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提高了,個別小的幼兒還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
遊戲活動 幼兒園裡真好玩
(一)、活動目標:
1、帶領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2、在集體活動中知道遵守遊戲規則。初步懂得相互謙讓,不爭搶不吵鬧。
(二)活動過程與實錄:
1、家園互動,親子活動。
幼兒初入園,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做什麼,參加那些遊戲活動不是很清楚,因此,在開學的第一週。我們幼兒園就開展了“家園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在週五午餐時陪同孩子一起吃飯。讓家長在活動中不僅看到老師是如何指導孩子游戲,而且可以發現孩子活動能力達到什麼程度,需要在那方面與老師互動,提高孩子的能力,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2、我們一起玩好嗎?
幼兒剛入園時,都喜歡自己玩,沒有合作意識。自己拿到玩具後一個人玩,有時會因為得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哭,或者乾脆動手搶,招來同伴的不滿。一次,永如在玩結構遊戲時,拼插一座大樓需要一塊積木,看到同伴手裡有一塊,順手就搶過來,同伴與他吵起來。我發現後,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做,用眼睛看著君靚,她知道自己錯了,忙把積木還給同伴,並說“對不起,你玩一會給我好嗎?”。在培養幼兒學會和同伴共享、合作方面,下了一番功夫,用眼神告訴幼兒你怎麼做。透過遊戲《和我一起玩好嗎?》讓幼兒與同伴間建立初步交往、合作意識,知道向別人有禮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徵得別人的同意後再取。
3、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A、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材料,在操作中能發現玩具的多種玩法,如:泥塑可變多種形狀,可和同伴一起做。幼兒的動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增強了同伴的合作意識。把從家裡帶來的玩具與大家一起玩,感受到大家玩的快樂。
B、積極參加有組織的活動,活動中遵守遊戲規則,會聽口令。學會雙腳向上跳;手腳著地向前爬、鑽洞。小手拍拍做律動等等。
C、美術活動中,幼兒從塗鴉繞圓圈發展到動手、動腦,學習貼上。
(三)、活動反思:
1、活動中由於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時間短,往往發生別人玩什麼,自己也需要什麼地現象。所以,爭搶同伴玩具的事情經常發生。
2、幼兒的創造性在老師引導下,得到充分的發揮體現,幼兒進行動手、動腦、探索等不同形式創作,得到提高。
3、幼兒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在不斷的提高,家長對幼兒園工作有了很深的瞭解、認識。
總之,透過不斷的引導關愛。讓幼兒儘管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偶爾還有個別的幼兒入園哭地現象,不過時間短,幾分鐘就愉快地參與到同伴活動中;透過不斷的教育,幼兒在幼兒園掌握了知識,學到了本領;但在自己的家裡卻還是依賴父母,往往表現出家、園不一致;透過不斷的感知,讓幼兒感受到同伴在一起遊戲地快樂,學會了相互謙讓,但是,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偶爾出現爭搶地現象,還需要我多思考、向有經驗的老師尋找良好的指導方法。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4
【活動目的】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重點】學唱歌曲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活動準備】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著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4、逐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作小魚遊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游來了呀?”、“它愛在哪兒遊呢?”,幼兒回答後,放入背景圖中。
(2)教師作小鳥飛的動作後出示圖片:“這是誰飛來了呀?”、“誰知道它應該放在哪兒?”,說著放入背景圖中。
(3)他是花兒的好朋友,它是叫什麼?請幼兒上臺來貼。
(4)聽――,猜猜它是誰?“咩――,咩――”請幼兒上臺來貼,及時表揚。
5、出示“小朋友”圖片。老師:“小朋友愛上哪兒呢?為什麼?”
6、欣賞兒歌。老師:“老師教大家一首兒歌,大家聽聽兒歌裡唱了些什麼?”
7、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要求讀準音。
8、集體朗誦兒歌,要求有表情、動作,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活動延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5
一、主題的產生:
昨天在家裡還是一個眾星捧月的寶貝,今天已需要獨立的走向集體生活。這意味著一天中的大部分活動時間,幼兒面對的將不是他在家裡熟知的一對一式或者幾對一式的交往。我們知道,每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要想在短短的時間裡讓個性迥異的幼兒融入一個群體,確非易事。他們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學習獨立做事,和陌生人交往,集中注意聽講,安靜地坐一段時間等。讓我們營造愛的環境,幫助他們愉快地走進幼兒園,說聲“幼兒園真好”,讓幼兒園在幼兒心目中變得可親可愛吧。
雖然到了陌生的幼兒園,但只要有愛的環境,有深愛他們且極富耐心的老師,我們堅信,幼兒會沉浸到有趣的集體活動之中,體驗到另一群人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二、主題目標:
1、形成上幼兒園的自豪感,瞭解、熟悉幼兒園的生活。
2、認識幼兒園裡的人和自己的同伴,認識幼兒園環境。
3、享受與同伴分享食物、遊戲的樂趣。
4、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三、網路圖:
四、環境創設:
1、牆面環境創設:
①創設安全、溫馨、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儘快與教師建立依戀關係。
②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為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使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
③在牆面上佈置一幅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幼兒的照片,題為“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
④在走廊的四個小蘑菇背景上設定“我與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個幼兒的照片旁都貼有一雙手臂,幼兒可根據意願與自己的好朋友“拉手”貼上。
幼兒園裡真開心
⑤在走廊的牆面上佈置題為“快樂的幼兒園”的照片展示,讓幼兒們觀察到
幼兒園的一些學習、遊戲活動。
2、自然角:
鼓勵幼兒為教室環境攜帶一些盆花和發芽植物,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
3、活動區域安排:
生活區:喂小動物、扣紐扣、穿木珠、小貓不冷了、夾夾子。
娃娃家:布娃娃、烹飪用具、餐具、塑膠食物等用具
語言區:各種與主題有關的圖書、提供玩具電話機兩部,供幼兒自由交談。教學掛圖。
美工區:美麗的小魚(撕貼畫)、五彩麵條(剪貼畫)、蘋果熟了(練習塗色)、橡皮泥塑(提供模具壓印)
益智區:喝酸奶(點數對應)、拼圖、排序(大小、粗細、高矮)、圖形拼搭。
建構區:提供各種塑插積木。
五、家長工作:
1、幫助幼兒調整好作息時間,使其逐步養成按時起床去幼兒園的習慣。
2、培養孩子飯前、吃東西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養成坐姿端正、正確使用餐具、細嚼慢嚥的進餐習慣,以及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
3、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等。
4、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5、配合幼兒園的主題教學,為幼兒攜帶一些自然角的植物、動物以及幼兒的生活近照、喜愛的玩具等。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6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過新年了,我又長一歲了,應當爭取更大的進步。
2、鼓勵幼兒與夥伴們分享食物的快樂,增進友誼;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讓家長積極參加,為孩子們做榜樣。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6、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物件:xx全體幼兒
三、活動時間:20xx年xx月xx日上午
四、活動準備:
1、佈置園內班內環境,使整個幼兒園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2、每名幼兒準備一句祝福的話。
3、幼兒準備好自己喜歡吃的食物(3~4樣)
4、磁帶、錄音機及幼兒的禮物
五、活動過程:
1、帶幼兒參觀已佈置好的園內環境,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氛。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的幼兒園為什麼特別的美?”
幼兒:“快過年了!”
教師:“你們都看到了,快過年幼兒園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小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有什麼打算?”
幼兒自由回答。(點評:開放性問題提出,引發幼兒大膽想象,相互交流)。
2、文娛活動開始請來全班幼兒演節目。
(一)請全班幼兒唱《新年好》歌曲唱兩段。
(二)請幼兒自願上臺表演,內容不項,如所學的歌曲或兒歌等。
(三)幼兒對自己的好朋友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各班孩子分享食物。
六、教學反思:
元旦即將到來,小班幼兒將迎來在園的第一次“迎新年,慶元旦”的活動。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為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更為了讓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元旦,小班段特舉行:“慶元旦迎新年”的“食物分享”活動。本次活動我們將教育教學和分享活動融在一起,使幼兒認識到我長大一歲,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本領,感受元旦節日的氣氛,共同分享歡樂和喜悅。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7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科學、數學、音樂等各領域的相互整合、滲透,首先透過請出神秘客人小藍為由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引導幼兒觀察小藍的樣子認識藍色,接著透過觀察、比較小藍的家人來比較色塊的大小。接下來是透過小藍在幼兒園裡的一系列活動如:唱歌(學本領)、捉迷藏、放學(捨不得離開朋友)等,讓幼兒感受、體驗在幼兒園和朋友們在一起真好,從而喜歡上幼兒園。這個活動生動有趣,能夠較好的幫助小班新生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活動,是一個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目標預設]
1、感知畫面中色塊的大小、多少和相對位置的變化,以及對顏色的認知,大膽想象故事的情節。
2、體驗和朋友們在一起的快樂,喜歡上幼兒園。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畫面上的色塊的不同變化,圍繞故事情節線索,大膽合理的展開想象,補充故事的空白點。
難點:能在閱讀的過程中,萌發關愛同伴的心情,並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我上幼兒園》來自孩子的生活,小朋友開始懼怕上幼兒園怎麼辦?教師大膽地想象故事情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了和同伴在一起的快樂,從而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結合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幼兒園的快樂。透過唱一唱、找一找、玩一玩中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真好。
[設計思路]
1、談話匯入:透過教師的神秘口吻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小藍”。
2、參觀小藍家:組織幼兒進行觀察、討論,在交談中瞭解色塊的大小。
3、情景教學(小藍上幼兒園):透過找位置、起名字、唱歌、捉迷藏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和朋友在一起這好。
4、放學情景:從特別的告別方式來感受、體驗捨不得的情感,進一步增進幼兒間的情感,從而喜歡上幼兒園。
[教學準備]
1、自制大圖書一本
2、《小星星》音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談話,引出活動的主題;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非常特別的客人,這會兒啊,他就躲在這後面呼呼,他在幹什麼啊?想不想認識他,那麼我們先把他叫醒,好嗎?試試看!
出示藍色圖片,引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師:哦喲,真是個好奇怪的朋友,想不想看?他長什麼樣子呀?誰來說說看,你覺得這個小傢伙長得什麼樣?
(二)出示圖1,根據圖片的大小進行圖片與稱謂的匹配.
師:小藍的家裡有誰啊?你們怎麼會一眼就看出它是小藍爸爸呢?媽媽和爸爸長得有什麼不一樣?
(三)出示圖2,觀察圖片,找出空缺位置,進行數數及顏色的認知對應。
1、找出空缺位置,顏色對應:
師:誰最聰明來幫小藍找找他該坐在哪裡最最合適呢?
2、點數練習:
師:咱們數數,小藍幼兒園裡有幾個好朋友?
顏色的認知:師:寶貝們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四)出示圖3,觀察圖片,自由想象故事情節.
師:看看他們在幼兒園裡做什麼呢?小藍為什麼不和朋友們一起唱歌呢?
(五)出示圖4,根據圖片內容加強幼兒方位感.
師:看學完唱歌,他們玩起了遊戲,他們在玩什麼遊戲啊?你們願意來找找他們嗎?你找到了誰?他藏到了哪裡?
(六)出示圖5:要放學了,體驗和朋友們在一起的快樂.
師: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放學的時間就到了,還沒和朋友們玩夠就要回家了,好捨不得哦。你們是不是也這麼認為?瞧,他們也是,都很捨不得,兩個兩個抱得緊緊的,都不願分開。你們捨不得離開朋友時,會做什麼動作呢?我知道寶貝們還有很多悄悄話要和朋友說,那我們回到教室裡在去說一說吧。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8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音樂的美,激發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願望。
2.幼兒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初步學習一句一句地用自然的聲音歌唱,體驗與別人一起唱歌的歡樂。
3.引導幼兒邊唱邊根據詞意自由動作,鼓勵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活動準備:
1.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
2.磁帶
活動過程:
一、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下,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拍手,聽一聽歌曲裡都唱了什麼?
二、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在音樂伴奏下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
老師告訴幼兒: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請幼兒聽一聽它在唱什麼。
小白兔唱完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說一說自己聽到小白兔唱了什麼。
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
老師告訴幼兒: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請幼兒和小鴨、小貓一起唱歌曲。
教師彈琴與幼兒共同學習小兔、小鴨、小貓的樣子唱一唱歌曲。
引導幼兒共同誇一誇小兔、小鴨、小貓,
請大家說一說它們好在哪裡?
自己有沒有像它們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爸爸媽媽每天在做什麼?(去上班)
小朋友應該去哪?(上幼兒園),
指導幼兒瞭解歌詞的第一部分: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
引導幼兒說一說上幼兒園你應該怎樣做?
指導幼兒瞭解歌詞的第二部分: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
在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主的邊演唱邊加動作。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9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在成人的引導下願意主動參與活動。
2.幼兒透過活動,認識班級的老師和小朋友。
3.幼兒能認識自己的小標識,知道標識應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二、活動準備
1.有幼兒名字和圖片對應的姓名貼。
2.班級物品如床、桌子、椅子等圖片。
3.音樂《圍個小圓圈》《小動物來遊戲》。
4.陪同幼兒活動的家長穿運動褲和運動鞋。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播放《小動物來遊戲》音樂,教師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隨音樂做模仿操。
教師:“歡迎小朋友們來到小一班,請跟著小動物一起做遊戲吧!”
(二)進行部分
1.幼兒和教師進行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教師:“大家好,我是xx老師,我今年3歲了。我是一名小女孩,希望大家喜歡我!”
教師:“小朋友都認識我了嗎?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呀?”
2.教師出示班級物品圖片,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物品的不同作用。
教師:“小朋友都能大方地介紹自己,真棒!”
教師:“老師這有幾張圖片,誰能告訴我圖上都有什麼?它們都有什麼用?”
3.引導幼兒探索貼標識的方法,和家長一起將標識貼在相應的物品上。
教師:“咱們班裡有桌子和椅子嗎?可是老師發現所有的桌子和椅子都一樣,小朋友離開後,我不知道小椅子是誰的,也不知道小朋友坐在哪,怎麼辦呢?”
教師:“小朋友都有姓名貼的標識嗎?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把姓名貼標識貼在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上吧。”
4.播放音樂《圍個小圓圈》,教師邀請幼兒與家長進行音樂遊戲。
教師:“小朋友們,標識都貼好了嗎?我們一起圍個小圓圈走一走吧!”
教師:“我們一起跺跺腳吧!我們一起拍拍手吧!我們一起轉轉頭吧!”
5.引導幼兒分組如廁、洗手、喝水。
A教師:“小朋友玩了半天都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請蘋果組的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去小便、洗手、喝水吧!”
B教師:“桔子組的小朋友可以坐下來跟老師玩一玩吧!”
6.引導幼兒和家長到室外進行運動遊戲“鑽山洞”。
教師:“外面的天氣真好呀,我們需要爸爸、媽媽手拉手舉高變身成大山洞,小朋友們都變成小火車一起鑽山洞吧!山洞又矮又危險,小朋友要低頭彎腰過山洞哦!”
(三)結束部分
幼兒與教師互相擁抱道別後,離開幼兒園。
教師:“小火車要開回家了,小朋友們和老師抱一抱後才能和爸爸、媽媽離開幼兒園哦!”
四、活動延伸
教師與個別家長溝通交流。
小班社會我上幼兒園說課稿10
主題目標:
1、認識並樂意親近老師、保育員和小朋友,樂意上幼兒園。
2、樂意參與集體遊戲活動,感受集體遊戲活動帶來的樂趣,減輕入園焦慮。
3、學習相應的規則,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
4、認識小朋友,樂意與同伴交往和親近。
5、喜歡與同伴一起遊戲,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6、在玩玩具和遊戲中學習等待、輪流與分享。
主題內容:
語言活動: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見到你呀真高興、好朋友、小兔找朋友、胖熊分氣球。
社會活動:幼兒園真大、我的小動物朋友、笑著動一動、誰躲起來了。
科學活動:大氣球、我的火車出發嘍、找朋友。
藝術活動:漂亮的泡泡、我和娃娃打電話、開火車、手拉手、朋友樹、朋友你好、碰一碰、快樂搖。
健康活動:吹泡泡。
家園共育:
1、鼓勵幼兒高高興興來幼兒園,早起早睡,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
2、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漸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3、讓家長在家裡和幼兒交流班裡的幼兒的姓名,說說好朋友是誰。有意識地邀請班裡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或到幼兒其他小朋友家中做客,引導幼兒與夥伴友好、快樂地玩耍,體驗同伴交流的快樂。主題環境:
1、小主題一:“開心寶寶”從“幼兒園真大”、“漂亮的泡泡”兩大塊創設。
2、小主題二:“小手小腳”從“見到你呀真高興”、“手拉手”兩大塊創設。
區域環境創設:
1、表演區:提供小動物的手偶,供幼兒自由表演。
2、建構區:提供一些較大的積木,讓幼兒搭建火車。
3、益智區:擺放大小不同的玩具供幼兒比較大小。
活動反思與建議
透過本次集體備課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年段長,在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前,應先熟悉教材,領會教材意圖,分析透徹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段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體備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