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精選5篇)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表裡的生物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會寫“脆、攔”等5個字,會寫“洪亮、盲人”等11個詞語。

  2.默讀課文。聯絡課題,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說說“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印證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一定見過人們戴在手腕上用來看時間的手錶,那你們聽說過表中的生物嗎?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表裡的生物》。(板書課題)

  2.大致瞭解作者資訊。

  3.匯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馮至,看看他在小時候是如何以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蠍(xiē)子 缽(bō)子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脆”“蟋”“蟀”,並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關於表裡有個小蠍子的說法。)

  2.點名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並說說作者是怎樣設定懸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時候的作者看來,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哪裡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

  3.課文中父親多次強調“不許動”,為什麼?

  (表在那個貧困年代,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家庭來說,除了具有掌握時間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東西。父親怕被孩子弄壞了,所以規定:不許動。)

  4.讀課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樣的好奇心驅使下,發現這個“美麗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親把這個“美麗的世界”蓋上指的是什麼?

  (在“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的驅使下,父親終於打開了表蓋。這個“美麗的世界”是指“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裡面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地擺來擺去”。)

  四、課堂小結。

  “我”透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現象,然後經過思考得出結論: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關於表裡有個小蠍子的說法。

  教學反思

  1.課前設定預習方案,讓學生蒐集關於生物聲音的相關情況,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時,重視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方法,同時重視聯絡實際,激發學生的回憶,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裡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麼?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裡的生物”究竟是指什麼。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詢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小時候曾經有過什麼有趣的問題整天追著大人去問嗎?你現在說一說好嗎?也許現在看起來這些問題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們今天將要學習一篇課文,在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呢?他最後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嗎?下面讓我們走進這個可愛的小孩子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3、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4、讀詞語。

  犬吠、秒針、增添、可憐、撥動、拒絕、恐怖、蠍子、蜇人

  三、作業: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回憶舊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在裡面。

  2、文中出現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後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後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開啟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醜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裡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後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蠍子都沒有這麼好聽的聲音,也許這裡邊的蠍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三、《表裡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後好好讀一讀。

  第三課時

  一、讀文交流。

  1、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2、在小組中交流。

  3、全班交流。

  4、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一說喜歡的原因。

  二、交流趣事。

  1、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小的時候類似作者這樣的經歷。

  2、全班交流。

  3、把這件事情寫出來。

  三、作業:

  完成小練筆。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字中理解“三絃、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教學難點

  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字中理解“三絃、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匯入(3)分鐘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同學們,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還有水裡遊的……你見過表裡的生物嗎?

  板書課文題目《表裡的生物》,學生讀。

  2、本課是著名作家馮至寫的文章,記載了他小時候的趣事,你瞭解作者嗎?你課下蒐集關於他的資料了嗎?

  馮至(1905~1993),中國詩人、學者。原名馮承植,字君培,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3、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教學(37)分鐘

  二、學習生字,自讀課文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說一說這些生字都該注意什麼?(學生從字的發音、書寫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適當總結。

  (4)開火車讀生字詞,並鞏固。琴絃清脆新增拒絕恐怖蟋蟀

  2、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把課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文章條理不明顯,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不要設定障礙。

  ①小時候,作者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沒有生命的.懷錶也能發出聲音,父親又不讓作者動。(板書:懷錶有聲音)

  ②一次父親親手撥開表蓋讓作者看,他被表裡的世界迷住了。(板書:被迷住)

  ③父親又一次開啟表蓋讓作者看,並告訴他“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蠍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蜇你”。作者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④作者逢人就說父親的表裡有一隻小蠍子,也不知說了多久。(板書:見人就說)

  三、指導默讀,提高默讀的速度。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在裡面。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解釋詞語,並抄寫。

  和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給下面的生字組詞。

  秒()()

  憐()()

  撥()()

  拒()()

  怖()()

  三、多音字組詞。

  看kān()kàn()

  惡è()wù()

  秘mì()bì()

  【答案】

  一、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二、秒(miǎo)(秒針)(分秒必爭)憐(lián)(可憐)(憐愛)撥(bō)(撥動)(撥號)

  拒(jù)(拒絕)(婉拒)怖(bù)(恐怖)(可怖)

  三、看守看見

  惡人可惡

  秘密秘魯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4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慣、圃”等11 個生字。在文字中理解“三絃、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絡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教學難點:

  1.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2.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表的圖片)問:這是什麼?(板書:“表”)

  2.問:表裡面有什麼東西?(出示表內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說出表裡面有哪些東西?

  生看圖回答。

  師總結:表裡面有螺絲、有齒輪、有錶針等,但著名的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裡面有生物(板書“生物”),他認為表裡有個活著的小蠍子之類的小動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這一段認識,這個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第16課《表裡的生物》。

  3.板書課題,生齊課題。

  二、出示預示提示

  1.學會“慣、圃”等11個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3.文中在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

  4.學了課文之後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讓學生帶著預習提示聽課文錄音。

  三、整體感知

  1.畫出生字詞,自學交流並彙報。

  (1)生自己讀

  (2)指名讀

  (3)歸納這些生字的特點(都是“蟲”字旁)。

  (4)學生欣賞這些動物的圖片並瞭解它的特點。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話(表裡有個小蠍子在裡面)。

  (1)讓學生帶著這段練習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2)指名完成這段練習。

  (3)師進行點撥並板書出主要內容。

  四、深入學習,體會人物個性

  1.課文中主要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畫人物時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句子並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在文中找出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2)同桌之間互相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

  (3)指名說說你很欣賞並有感情地朗讀哪些描寫的句子,學生聽後進行點評。

  2.思考。

  (1)小時候, “我” 有一個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怎樣得出這個觀點的?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透過觀察生活中的,“鳥叫、狗吠、蟲唱、鐘聲、琴聲這一系列的事實,然後透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結論。

  善於觀察 善於思考

  (2)父親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卻能發出聲音,聽到表聲後“我”有什麼反應?從這一系列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我“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

  愛聽著聲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親不允許我動,但是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不敢,因此心裡很痛苦。

  好奇心強

  (3)從“我”對父親提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中,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得孩子呢?

  渴求知識、求知慾望強

  3.總結:“我”和“父親”的形象就是在一個個具體事例得以呈現。

  五、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討論、朗讀中總結“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於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六、板書設計

  表裡的生物

  凡是能發聲的都是活的生物(認知、猜測)

  趣

  表能發聲(好奇)

  表裡有生物(推測)→證實

  七、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你對哪些事物產生過強烈的好奇心?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2、你的童年也一定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吧,請你也像作者那樣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將你的童年趣事寫一寫。

  表裡的生物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2、學習透過語言、心理等描寫體現人物性格特徵的方法。

  2、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並能主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我的“好奇心強”“善思考”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複習匯入。

  1、複習重點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板塊二: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一)例子引路

  1、課件出示第17、19自然段。請生讀下面的句子:想想“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結合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語說明你的觀點。

  2、學生交流並明確交流要求。

  3、交流重點:

  (1)我嚇了一跳,蠍子是多麼醜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麼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裡呢?

  抓住“醜惡而恐怖”“美麗的世界”,結合圖片進行對比感受“我”的好奇心強、愛思考。

  (2)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裡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抓住“嚇了一跳”“愉快”,這種反常的、看似矛盾的表現,感受“我”是個主動探索、愛思考的孩子。

  (3)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蠍子都沒有這麼好聽的聲音,也許這裡邊的蠍子與一般的不同。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為什麼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麼好的表裡?”師生一問一答地表演讀。

  (二)自學課文,班級交流

  1、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2、先自學再合作學習。

  3、學生交流,相機點撥。

  交流重點:

  (1)“不許動”,裡邊該是什麼東西在響呢?……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裡,不許小孩子動。

  引導學生聯絡1—9自然段,說說有哪些理由得出這樣的結論。朗讀,體會“我”的推論多麼奇特而又富有邏輯。

  (2)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引導抓住“越……越”“痛苦”“許多天”“一再”等詞語,感受“我”的好奇心強、執著。

  (3)探究與文中父親的對話。

  1、生交流。引導學生抓住“只許聽,不許動”的關鍵語句朗讀體會,感受人物對話與故事發展之間的關係。

  2、師小結這一部分並引導朗讀,重點交流第20自然段,想象作者說話的語氣並感受“我”說話的藝術,從而體會其天真可愛、愛思考。

  (4)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不說了。

  生交流。改寫比較:“逐漸長大後,我才知道表裡面根本沒有小蠍子。”體會作者語言的妙處,感受留白存意結尾的好處。

  板塊三:拓展閱讀,交流童年故事

  1、出示林清玄回憶童年的文章《幸福的開關》。

  2、小結後學生交流童年時有趣的經歷並鼓勵學生動筆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16、表裡的生物

  好奇心強、愛思考

  善於觀察、執著

  想象力豐富、天真可愛